中医外治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23-12-23 01:16贾福运宋博媛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天枢外治法口服液

高 望,贾福运,宋博媛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 301617)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constipation,IBS-C)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常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胀,伴有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大便干硬等相关症状[1]。现代医学多采用对症治疗,虽可在短期内缓解患者症状,但远期效果不尽人意,易导致耐药性、药物依赖性、肝肾代谢负担,致使病程迁延,且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严重经济负担[2]。中医外治法在缓解腹痛、粪便性状等方面效果较好,且可减少复发和对患者肝肾的损害,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潜力[3]。本文对中医外治法治疗IBS-C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参考。

1 针刺

《素问·五脏别论》云:“魄门亦为五脏使,水谷不得久藏。”便秘等魄门失司的情况与五脏关系紧密。针刺治疗便秘具有起效迅速和不良反应较少等优势,且在调节患者焦虑及调神醒脑方面疗效显著[4]。谭克平等[5]将76例脾肾阳虚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芪蓉润肠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针刺中脘、天枢、足三里等穴,留针30 min,治疗28 d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48%,高于对照组的81.57%,且脘腹胀满、腹痛等临床症状积分下降优于对照组。禹旭红[6]将104例老年IB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组采用腹针疗法(针刺关元、中脘、气海等穴,留针30 min)治疗,治疗28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8.10%,高于对照组的82.70%。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是中华中医药学会传承导师胡广芹教授总结多年临床经验结合传统刮痧疗法而创制的,由高强度石英石为原料特制而成,可通过刺激体表经络,达到理气疏肝、解郁、通便的效果[7]。黄思云等[8]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治疗,观察组采用鍉圆针定量痧疗术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大便干结、脘腹胀满、排便困难、四肢不温等积分低于对照组。易珍等[9]将60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鍉圆针定量痧疗术辨证治疗,治疗14 d,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高纺等[10]选取50只大鼠采用寒冷-束缚-饥饱失常综合法建立IBS-C 模型,通过观察5-羟色胺(5-HT)、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水平探索针刺治疗IBS-C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针刺四单穴(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可下调结肠及结肠中5-HT、VIP表达,上调SP水平,同时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提高,表明针刺可能是通过调节5-HT、VIP 及SP水平,改善大鼠小肠蠕动及推进率以治疗IBS-C。

2 艾灸

《名医别录》云:“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窦欣等[11]将70 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伊托必利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隔姜灸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罗莎等[12]将72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乳果糖口服液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疏香灸(太冲、三阴交、上巨虚、足三里等穴位)治疗,治疗4周后,研究组临床症状评分(排便困难、粪便性状异常、腹痛、腹胀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血清5-HT 水平、神经肽Y(NPY)水平、VI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章浩军等[13]将66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口服四逆汤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督脉灸治疗,均治疗4周,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85%)高于对照组(63.63%),治疗后治疗组症状体征积分低于对照组,且随访1月后观察组疗效同样占优。赵劲枝等[14]将52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片治疗,治疗组采用增液汤联合艾灸(取神阙、天枢、气海、关元及足三里穴等穴)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组腹痛腹胀、排便频率、大便干结、排便困难等临床症状积分和免疫球蛋白A(Ig 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3 推拿

推拿治疗IBS-C的主要作用部位是腹部,通过手法带动腹部胃肠道循环运动,进而涤荡肠腑,促进胃肠移行及肠道蠕动,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腹部推拿可通过调节大鼠“菌群-脑-肠轴”通路,升高血浆SP、5-HT及组织中5-HT3R、5-HT4R 蛋白表达,提高肠推动率,改善便秘症状[15]。李华南等[16]将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腹部推拿组,每组10只,模型对照组和腹部推拿组采取冰水灌胃应激法建立IBS-C 模型,造模成功后,腹部推拿组每日按揉关元、气海穴5 min,干预28 d后发现,腹部推拿组血浆SP、VIP含量均高于模型对照组,结肠平滑肌细胞Ca2+浓度及组织中L型Ca2+通道mRNA 表达均低于模型对照组。骆雄飞等[17]建立与李华南等[16]相同的IBS-C 家兔模型给予相同的干预方法,14 d后,腹部推拿组肠神经细胞(ENS)-Cajal间质细胞(ICC)-肠道平滑肌细胞(SMC)超微结构更加接近于正常组,可见腹部推拿能改善IBS-C模型家兔ENS-ICC-SMC 结构变化,进而调节胃肠动力。孙国政[18]将55例IBS-C 患者分为两组,药物组(28例)采用乳果糖治疗,推拿组(27例)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1个月,结果显示,推拿组总有效率(96.43%)与药物组(9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推拿组复发率(3.57%)低于药物组(14.81%),且在腹痛、大便性状及排便次数等方面改善较显著。黄兆欣[19]将60例IBS-C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腹部推拿治疗,治疗组采用和术推拿治疗(开督脉、疏肝胆、运脾通腑、通三焦),治疗12 d 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73.33%),且中医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症状严重程度量表(IBS-SSS)评分改善更明显。

4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法通过对腧穴进行刺激,药物经过皮肤吸收,可调和阴阳、扶正祛邪,具有依从性好、价格亲民、操作简单方便、起效快等特点。脾胃运化失常是胃肠道疾病的关键病因,正如李东垣所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临证时通常选择足阳明胃经[20]。毛志龙[21]将98例肝郁气滞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穴位贴剂由木香、厚朴、延胡索等药物组成,贴敷于神阙、天枢、中脘等穴位,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3.70%)高于对照组(67.30%),且治疗后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章浩军等[22]将64例“阳结”阳明腑实证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采用大承气汤加减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将大黄、芒硝研末、调糊、贴敷于神阙,治疗4周,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与IBS-S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顾文[23]将60例IB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同时针刺太冲、三阴交、天枢、上巨虚、中脘等穴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症状积分及血清5-HT、白细胞介素-8低于对照组。华寒冰[24]将90例IBS-C胃肠积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汤剂组、贴敷组和联合组,每组30例,汤剂组口服中药汤剂麻子仁丸治疗,贴敷组采用中药穴位贴敷(双天枢、双腹结、气海、关元)治疗,联合组同时采用两种治疗方法,治疗两周,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90%,高于贴敷组(60.00%)和汤剂组(70.00%),治疗后症状总评分、各项症状评分均优于贴敷组和汤剂组。

5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在针灸学理论的指导下,将可吸收线体埋于相应的穴位区域,利用线体产生的持续刺激作用达到疏通经络气血、防治疾病的目的[25]。易珍等[26]选择60例IBS-C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中成药枳术颗粒治疗,穴位埋线选用双侧天枢、双侧上巨虚及下巨虚等穴位,治疗14 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66.67%,且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柴晟等[27]将70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穴位埋线治疗,主穴选取大肠俞、天枢、支沟、足三里、丰隆等,治疗60 d,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高于对照组的80.86%,且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刘薇[28]将94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用聚卡波菲钙片治疗,治疗组采用穴位埋线疗法治疗,选取天枢、中脘、足三里、脾俞、肝俞、大肠俞等穴位,治疗4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87%,高于对照组的76.60%,主要症状积分和部分兼症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结果也显示,穴位埋线组在24 h排便粒数、24 h粪便干重、结肠推进率等方面优于莫沙必利组,但两组大鼠血清和肠组织中5-HT、血清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因子水平没有差异。

6 脐部疗法

《会元针灸学》言:“神阙者,神之所舍其中也。”神阙为任脉要穴,可调节胃肠功能。蒸脐疗法材料简单、操作便捷,药物蒸汽透过机体表皮,逐渐渗透入脏腑、官窍发挥作用。刘小聪等[29]采用中药蒸脐疗法治疗IBS-C患者,选择当归、牛膝、枳实、火麻仁、肉苁蓉、莱菔子、白术、冰片等药物研磨为粉末,用适量白醋调至柔软后放于肚脐,将艾条点燃放入艾灸盒中,艾灸盒对准药饼灸30 min,灸后用无菌敷料封住药饼4~6 h,患者腹痛、便秘等症状明显好转。郭秀红等[30]将80例肝郁气滞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药蒸脐疗法治疗,选择当归、沉香、木香、枳实、火麻仁、莱菔子、白术、冰片等药物研末,加入白酒、白醋调成糊状,置于肚脐正上方,然后艾灸,20 min后用无菌敷料固定,治疗4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7.50%),复发率(20.00%)低于对照组(47.50%),且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刘宇聪等[31]将90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治疗组,每组30例,中药组采用四磨汤口服液治疗,西药组采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采用疏肝行气方(当归、柴胡、白芍、枳壳、桔梗、苦杏仁、白术、莱菔子、甘草、茯苓等组成)脐敷治疗,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高于中药组(76.67%)和西药组(73.33%),治疗前后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改善优于中药组和西药组。

7 其他方法

除上述疗法外,临床也采用耳穴贴压、电针等中医外治法缓解IBS-C。吕垚等[32]将92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及耳穴贴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50%)高于对照组(80.40%),且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积分变化优于对照组。田晓红[33]将70例IBS-C 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及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胃肠动力仪刺激内关、下脘、中脘、气海、足三里、行间等穴位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62.86%),且血清一氧化氮和血管活性肠肽水平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

8 小结

笔者总结IBS-C的相关研究发现,临床治疗IBS-C多以解痉剂、通便剂、促动力药物等为主,但常存在药物依赖性、远期疗效不佳及复发率较高等不足。中医外治法治疗IBS-C在总有效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疗效较优,还能调节情志,改善失眠、抑郁等状态,具有“异病同治”的优势。若联合应用中医外治法和药物治疗,不仅可逐渐减少药物剂量,降低对口服药物的依赖性,还可减少对肝肾的损害。存在的不足之处有中医外治法治疗IBS-C以临床观察研究为主,缺少对治疗机制的研究,且IBS-C临床疗效判定标准缺乏统一依据,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中医外治法治疗IBS-C的优势。

猜你喜欢
天枢外治法口服液
中医外治法在ICU内的应用研究进展
老师没让坐,就一直站着聊天
中医外治法应对早期麦粒肿
尊敬
尊 敬
HPLC法同时测定四磨汤口服液中5种成分
HPLC法同时测定固本补肾口服液中3种黄酮
HPLC法同时测定阿胶强骨口服液中4种氨基酸
在暗处尊重人
风湿骨痹口服液急性毒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