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演唱会的“两本账”

2023-12-25 03:45韩婕
中国品牌 2023年9期
关键词:门票演唱会消费

韩婕

一场演唱会究竟有多大能量?最近在西安举办的中国知名男子音乐组合加油少年(TFBOYS)十周年演唱会给出了直观的答案。据市场第三方抽样调查统计,本次演出前后,西安出行总订单量同比增长738%,门票收入3576万元,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

虽然这场演唱会的热度有不可复制性,但也印证了演唱会经济效益和市场价值不容忽视。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文化娱乐活动,演唱会等演出不仅有表面的门票收入,更重要的是它能提高当地知名度,为旅游积攒客流,撬动文化消费、创新文旅业态。不过业内提醒,演唱会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社会效益账。只有保护好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体验,才能促进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 国内外引爆“演唱会”经济效应 ·

随着经济的发展,音乐节、演唱会的受众早已不再局限于举办地及周边地区,“打飞的”、“打高铁”来看演唱会的风潮已悄然兴起。

对于城市来说,热门线下演出活动不仅直接产生门票收入,甚至还会拉动跨地区旅游、餐饮、住宿、交通等方面消费增长。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演出活动蕴含的巨大能量,一些城市也逐渐开始依托演唱会、音乐节的影响力来推动地方文旅经济效益的增长。

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公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近7万场,同比增长95.42%;演出票房收入49.8亿元,演唱会和音乐节售票超过110万张;观众人数2185.22万人次,同比增长142.96%。其中,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大幅提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50%。

山西的杨清(化名)是五月天的忠实歌迷,在原价抢到5月27日“五月天北京鸟巢演唱会”门票后,迫不及待地购买了往返的高铁票,并预定了北京的住宿。5月9日,随着“五月天北京鸟巢演唱会”门票正式开售,北京住宿行业热度瞬间被点燃。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副会长潘燕告诉《中国品牌》,跨城观演的新生态背后,是巨大的旅游消费潜力与提振消费的可能。潘燕表示,“演出在带来门票收入的同时,短时间内新增上万人,他们的衣食住行娱,给举办地带来超乎预期的流量和关注度,拉动旅游、交通、住宿、餐饮、游玩等一系列消费,对城市文旅产业发展的‘杠杆效应’越发明显。”

与此同时,不仅在我国,海外演唱会热度高企的情况更为明显。7月末,韩国女子音乐团体粉墨(BLACKPINK)组合在越南首都河内演出,两天时间里这座城市迎来超17万游客。而酷玩乐隊(Coldplay)明年初举行的新加坡演唱会也让酒店业受益颇丰,同期大部分酒店都被预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旅游管理系副教授张大鹏在接受《中国品牌》采访时表示,“演唱会经济对城市消费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张大鹏看来,作为一种大型文化娱乐活动,演唱会吸引了大量观众到城市消费,通过购买门票、住宿、餐饮、交通等方面的消费,为城市经济带来了增长,推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演唱会”经济效应被引爆。

· 演出市场秩序存乱象 ·

随着线下演唱会迎来强劲复苏,演唱会也遭到了不少消费者吐槽。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热点问题中,演出票务问题尤为突出。价格不菲的演唱会能否值回票价,引发广泛关注。

“现在想看场演唱会,基本都要找黄牛买溢价票了。”一位五月天多年的歌迷杨宁(化名)向《中国品牌》无奈地表示,“原本和朋友相约一起买票观看,结果没有一个人抢到门票。”

除没有“现票”外,有消费者提到,网购演出票就像拆盲盒,一些位于视觉盲区的“柱子票”“墙根票”让观众全程“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此外,退票难也成为消费领域维权痛点。平台往往以演唱会门票具有稀缺性、时效性等特点为由,拒绝退票要求。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李圣律师向《中国品牌》解释,黄牛倒卖票的行为,实质上是剥夺了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使得消费者无法以公平的价格购买到票或其他商品或服务。

同时,还会造成票价的不合理上涨,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此外,消费者通过非官方渠道购票,可能面临消费欺诈,甚至被诈骗钱票两空的风险,出现此种情况后,维权成本高,维权取证困难,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在杨劲松看来,黄牛扰乱演出市场秩序的同时,让消费者大量的花销集中到少数黄牛手中,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贡献却受到影响。

同时,黄牛的横行也可能让有投资意愿的市场主体对当地市场环境水平产生质疑,进而影响到相关投资项目的落地。

值得注意的是,购买“黄牛票”暗藏的风险隐患也引起了官方的注意。5月17日,北京反诈中心提醒市民,“近期我市大型活动、商业演出较多,购买门票时请选择官方正规渠道,防止非官方渠道交易被骗风险,以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 演唱会要算好“两本账”·

不可否认,受场地、明星档期等条件限制,演唱会具有一定稀缺性。但稀缺并不是拒绝退票的理由。观众消费热情要精心呵护,只有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消费体验,才能促进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

鉴于眼下演唱会的火爆程度与早前因疫情导致的停摆有诸多关系,中国演出行业协会会长刘克智认为,随着需求阶段性集中释放,市场终究会回归常态。

刘克智告诉《中国品牌》,“由于目前很大一部分消费来自存量的集中释放,‘演唱会’要保持活跃度,还需演出机构不断推出优秀作品,丰富演出产品供给。同时,还要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产品影响力;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拓展演出业态,扩大市场规模。”

在刘克智看来,要想用好“演唱会”这把双刃剑,就得既要算经济账,更要算社会效益账。表示,演唱会之所以要算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两本账”,是因为演唱会经济的效果需要用长远的眼光打量。

“这需要增强持久性,实现城市、观众与演唱会之间的共赢,而不是消耗粉丝热情。虽然人们对演唱会刺激消费寄予厚望,但这种高热度持续性还有待观察的背景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演出主办方和政府部门等各方在内容领域、票务管理、配套服务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票务平台方面,建议要承担起相应责任,确保观众权益得到保障。考虑到稀缺性、时效性并非演出行业独有特性,在航空、铁路、旅游业都具有类似特性的行业,均有合理退改票方案,建议售票平台和主办方不妨借鉴航空、铁路、旅游业等行业的退改票方案,推出可退改门票。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实名制、阶梯式退改制度,充分保障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推动演出票务交易公开透明。至于观众投诉较多的“柱子票”,刘克智建议通过VR全景等技术,实现“选座自由”。

随着歌迷逐渐成熟理性,会对演唱会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建议演出公司不能只管搭台卖票,更要加强对演出质量和观众体验的把关。

“演唱会品质高了,观众体验感好了,自然就会觉得‘值回票价’。”刘克智说。

考虑到如今,跨城观演成消费热点,歌迷追求的不仅是看演出,更是吃住行游购全方位消费体验。从这个角度说,演唱会举办地既要引客,更要留客。比如,出台系列举措,从酒店服务、交通保障、市场监管、安保举措等多方面为观众服务。相关行业协会也可以发挥作用,自觉控价,不随意涨价。

有些城市还致力于打造“演艺之城”,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和惠民惠企政策,打造浓厚的演艺氛围,让演唱会经济成为城市发展新名片。

监管层面,建议相关部门要引导平台和企业平衡好商业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

据了解,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其中也明确提到:“优化审批流程,加强安全监管和服务保障,增加戏剧节、音乐节、艺术节、动漫节、演唱会等大型活动供给。”

猜你喜欢
门票演唱会消费
提前预登记,免费参观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My Dream
买门票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40年消费流变
门票中的学问
新消费ABC
春天的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