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双高”建设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研究

2023-12-25 11:25李胜勇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双高职教产教

黄 鹏,吴 琦,李胜勇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 430212)

近年来,国家陆续颁布实施了“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十四五规划纲要”“双高计划”等政策举措,多次强调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部分学者[1]就高职教育适应性开展理论研究,提出增强适应性应突出“立德树人、产教融合、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本质属性。其他学者[2]选取省内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开展定量评估,提出进一步优化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营造多元开放育人环境。综合来看,目前的研究多侧重于东、西部地区高职院校的对比分析,对同一地区尤其中部地区高职院校的研究较少。另外,自国家“双高计划”实施以来,以省级“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样本的研究也较为少见。因此,以湖北省29所“双高计划”建设院校为研究样本,收集2022年度职业教育质量年报数据,并分为A、B、C三个组别(A档15所、B档7所、C档7所)开展数据统计分析,提出增强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对策。

1 省级“双高”建设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指标分析

依据《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中的主要评估指标,结合2022年度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年报数据,对湖北省29所省级“双高”建设院校进行分组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可知:(1)各档次建设院校的办学基础能力基本相当,如生均财政拨款水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生师比等指标差异较小,仅在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方面存在差异。说明各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相对均衡,基本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2)在教师队伍建设中,A档院校专任教师中位数为734,双师教师比例中位数为70.5%,高级职称比例中位数为34.91%,均高于B档和C档院校,反映A档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具备比较优势。(3)在专业人才培养中,A档院校省级品牌(特色)专业的中位数为9个,年支付企业兼职教师课酬256.71万元,校企合作编写教材26本,在校企合作方面优势明显。(4)在学生发展水平中,各档次职业院校的用人单位满意度均在90%以上,而A档院校毕业生的当地就业率中位数为51.17%,高于B档中位数28.51%和C档中位数36.85%,说明A档院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意愿更强。(5)各档次职业院校在社会服务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以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为例,A档15所建设院校的到款总额为22 414万元,到款额中位数为852.13万元,而B档与C档院校到款总额之和为2 909.07万元,与A档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相比差距显著。

表1 湖北省级“双高”建设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现状

2 省级“双高”建设院校标志性办学成果对比

随着近年来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2016年出台的适应社会需求评估指标尚不能全面反映出各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水平,故而从技能竞赛、三教改革、产教融合、国际交流与服务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对比,剖析地区高职教育的结构特征,提炼典型院校的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

2.1 高级别技能竞赛

以2022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湖北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共获奖 92 项,其中A档院校获奖总数61项,平均获奖数为4.07,领先于B档院校的平均数2.86和C档院校的平均数1.57。在2022 年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教师团队也均出自A档“双高”建设单位。进一步分析各职业院校的获奖项目,发现A档院校中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优势项目为船舶主机和轴系安装,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院的获奖项目包含机器视觉系统应用、机器人系统集成,均涉及高新技术领域,而B档、C档院校的优势项目仍集中在资源勘察、环境工程、财务会计等传统技术领域。数据反映出A档高职院校在船舶工程、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已具备全国优势,但与东部地区高水平职业院校相比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

2.2 三教改革建设成果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国家级教学改革成果数据,截至2022年,全省共成立15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其中A档院校立项团队14个,如武汉船舶职院成立船舶动力工程技术等教师团队,武汉职院成立智能光电技术应用等教师团队,而B档院校仅立项1个,为湖北生物科技职院成立的现代农业教师团队;在参与联合主持的12个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中,A档院校建成并验收11个,B档院校则仅建成资源库1个。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中,A档院校建成精品课程29门,B档、C档院校各建成3门,如长江职业学院建成“金融数据统计”精品课,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水利工程施工”精品课等,均为本校优势专业。可以看出,A档院校围绕海洋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优势专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改革成果,而B档、C档院校在高级别教学成果的培育上需要有新的突破。

2.3 产教融合办学成果

全省共15 个职业教育集团入选教育部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其中A档院校入选11所,B档入选4所,总数居全国第6位。同时,A档院校中武汉船舶职院的“智能装备制作人才培养”、武汉交通职业学院的“物流人才培养高地”等共8项案例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在推进专业群改革和服务产业发展方面,A档院校立项3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重点对接服务40个现代产业集群,B档、C档院校各立项14个高水平专业群,分别对接服务9个产业集群和6个产业集群,平均每条产业链均有1-2 所职业学校及专业(群)重点对接发展。以上数据表明,湖北双高建设院校通过组建职教集团、兴办产业学院、建设高水平专业群等多种手段,拓展了产教融合的深度,为增强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创造了良好条件。

2.4 国际交流与合作

2022 年全省职业院校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共开发国际化课程标准88 个,其中A档院校贡献标准87个,仅武汉船舶职院独立开发28门核心课程标准。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等国际比赛上,武船职院在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赛项上也取得突出表现。综合来看,A档院校除传统优势专业领域外,正在加速构建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并逐步成为输出湖北职教特色品牌的骨干力量。

3 地区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存在的现实问题

3.1 区域院校发展不均衡,高级别标志性成果不足

当前,湖北“双高计划”A档建设单位共15所,接近于B档与C档院校之和,而国家级标志性办学成果主要由A档院校获得,B档、C档院校的成果相对较少。如14项国家级教师教学团队、11项国家级职业教育资源库、11所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均出自A档院校,反映出地区高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特点。从客观原因分析,A档院校地理位置多集中在省会城市,更容易获得较好的社会资源和政策扶持。而从主观原因上看,A档院校开展产教融合较早且形式多样,而其他高职院校早期参照普通本科模式来办职业教育,未能与区域产业充分对接[4],导致适应产业经济发展能力较弱,难以培育高级别的标志性成果。

3.2 A档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数量较少,与社会发展匹配度不高

尽管湖北省在政策上大力推进专业群建设及产业对接服务,但入围国家级“双高计划”的院校数量只有8所,总体数量仍较少。已开发的国际职业标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主要来自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和襄阳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其中仅3所职校能在境外开办分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湖北职教的办学特色不够鲜明。进一步分析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成果,发现与新兴产业结合紧密的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光电工程等高新技术专业获奖数量还不足,揭示高职院校的专业布局与市场需求还存在结构性矛盾,高新技术专业整体优势不明显,与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求有较大差距。

3.3 B档院校师资力量相对不足,专业领军人才紧缺

从专任教师队伍结构上看,B档职业院校的“双师”比例基本在60%以上,但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在33%左右,这与东部地区职校近40%的高级职称比例相比尚有差距。另外,B档院校在境外担任职务的专任教师总共只有2人,国家级教师教学团队仅有1个,反映目前更突出的问题是缺少国家级教学名师,以及具备行业影响力的产业教授、专业带头人。而造成高水平人才缺乏的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院校对产业教授、企业专家的吸引力不足,人才引进困难;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队伍存在5年左右的培养周期,在职教转型发展的过渡期内还难以见到成效。领军人才的缺乏致使教师队伍职业能力提升缓慢,难以形成具备核心骨干的高水平教师团队。

3.4 C档院校产教融合不够深入,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目前C档院校尚未建成国家示范性职教集团,仅3个项目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且企业兼职教师课酬的中位数为126.05万,只有A档院校的一半,提示C档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方面还不够深入。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已推行的政策激励不到位有关,如政府主导的结构性减税、财政投入与抵免等措施,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另一方面,也与职业院校自身的社会服务能力不足有关。如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中位数仅为18.3万元,非学历培训到账经费仅有195.25万元,说明C档职业院校的技术服务能力不强,难以满足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研发的需要,故而产教融合成果也相对较少。

4 提升高职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对策

4.1 对标高质量职业技术大学,打造湖北特色职教品牌

A档院校作为湖北高职教育的领头羊,应对标高水平职业技术大学,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打造具有湖北特色的职教品牌,扩大湖北职教的国际影响力。在8所国家级“双高”建设院校的基础上,继续重点支持5所院校申办本科层次职业大学。在专业群建设上,充分发挥国家高水平专业群的引领作用,分层分类推进专业群结构优化[5],做精做强船舶工程、智能制造、光电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专业群,打造湖北职教的标杆专业和特色品牌。同时,高职教育应注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借鉴普通高校在师资培训、科研服务、对外交流上的优势资源,共建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平台。在国际交流和对外服务上,进一步发挥头部院校的传、帮、带效应,让更多优质高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持续输出高质量的专业课程标准和职业标准,提升湖北特色职教的国际影响力。

4.2 加强标志性成果培育,提升教育教学整体质量

B档院校作为湖北高职院校的骨干成员,应着重培育省级及以上标志性成果,打造推动院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如在高级别的教师竞赛、学生竞赛项目上,建立全国、省、校三级联动机制,鼓励教师和学生组建团队参赛,完善竞赛成果与学分互认机制,并设立专项奖励经费支持,促进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在人才建设方面坚持“引培并举”,多元化、多渠道引进高水平企业人才,重点加强产业教授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完善教职工培训制度,分批建设省级及以上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另外,职业教育教材应及时融入行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教材开发,共同建设省级及以上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在信息化教学改革上,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有序推进省级及以上教学资源库、精品在线课程建设,推行项目化教学、虚拟仿真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4.3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提升院校关键办学能力

C档院校是持续推动湖北职教高质量发展的后备力量,应以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抓手,不断提升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在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形式上,坚持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主动对接区域现代产业集群,通过联合组建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实习实训基地等形式,延伸职业院校办学空间。同时,高职院校应主动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联合打造技术研发中心、技术成果转化中心、技术创新推广中心,扩充教师队伍、动态优化专业群结构[6]。在人才培养方面,继续大力推行订单培养,深入落实“1+X”证书制度,探索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使人才供给与企业发展需求深度对接,形成校企共同发展、相互促进的产教融合新格局。

5 结 语

在省级“双高计划”政策实施的当下,各职业院校应紧密对接区域优势产业集群,结合自身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培育高级别标志性成果,集中资源打造特色职教品牌,不断提高适应社会需求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助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现自身跨越发展。

猜你喜欢
双高职教产教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
职教要做好迎接“慕课”挑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