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河湖缓冲带保护修复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3-12-27 12:28李林高政
治淮 2023年11期
关键词:缓冲带徐州市河湖

李林,高政

(江苏省宿迁市水利局,江苏 宿迁 223800)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越来越大,农业和城市扩张破坏了自然河岸植被,导致河流水生态系统退化。河湖生态缓冲带具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是控制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措施,是稳水质、优生态的良好途径。河湖生态缓冲带的划定与生态修复是提升水环境承载力和实现生态扩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对于恢复水生态系统、实现人水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1 徐州市水生态环境状况

徐州市是南水北调东线输水节点城市,地处沂沭泗水系中下游,俗称“客水廊道”,境内河网交错,水系复杂。黄河故道是悬河,为独立水系。以黄河故道为界,以北是沂沭泗水系、境内流域面积8479km2,以南是濉安河水系、境内流域面积885km2。徐州水域面积1191km2,占国土面10.12%,有8 条流域性河道,总长度537.22km。区域性河道97 条、长度2239.42km,县镇河道2030 条、长度8301.06km,村级河道3142 条、长度4270.86km,中小型水库72 座、总库容2.85 亿m3。

1.1 水环境质量状况

“十四五”期间,徐州市国省考断面由24 个增至44 个,根据2020 年度摸底监测情况,44 个断面中有29 个能达到III 类水质标准,优III 比例本底值为65.9%。部分控制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主要超标污染物为溶解氧、氨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主要集中在7、8、9 三个月。7 个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且无环境安全事故,但溶解氧、总磷指标在主汛期出现短期异常波动。

1.2 水资源状况

徐州市是全国40 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人均水资源量不足400m3,占全国平均水量的六分之一,全市水资源总量38.86 亿m3,地表水18 亿m3,地下水21 亿m3。全年翻引“江淮水”14 亿m3,总用水量41 亿m3,耗水量29.29 亿m3。徐州市主要供水水源为地表水源,约占总供水水源87%,从2015 年至2019 年,地表水源占比处于逐年上升趋势。2019年,全市总用水量389800 万m3,农业灌溉和林牧渔畜占徐州市总用水量的比重最大,占比76%,其次是居民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占比分别为13%、7%,生态环境用水占比最小,只有4%。全市所有河湖均为闸坝控制调蓄,常年生态流量不足,除主汛期短时间行洪外,其余均为“江水北调”定期补给、逆流状态。邳苍分洪道东偏泓常年处于死水位。

1.3 水生态状况

徐州共有7 个国家、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为74.27km2。骆马湖(徐州片区)水体营养状态处于轻度富营养-中度富营养水平,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58~63 之间波动,均值为61.1,属于中度富营养。骆马湖(徐州片区)水体氮、磷和叶绿素a平均浓度均已远超上述阈值,由中度富营养化向重度富营养化转换的风险较高。部分环湖河道水闸(如新沂河嶂山闸)处于关闭状态,导致骆马湖(徐州片区)水体流动性减弱,可能低于蓝藻水华暴发的临界流速(0.08~0.10m/s),会间接导致骆马湖(徐州片区)大面积爆发蓝藻水华。

2 徐州市河湖缓冲带保护修复工作情况

2.1 实施考核调度

针对全市河湖水环境生态状况,徐州市组织县(市)区积极开展生态安全缓冲带建设。对于列入筹建生态安全缓冲带地区,纳入年度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标责任书,压实属地责任。市有关部门定期调度、督办生态安全缓冲带建设工作进展,及时做好分析研判和任务补短工作,确保按时间节点完成生态安全缓冲带建设任务。

2.2 加大资金投入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积极对接上级部门,申请专项资金补助。同时,争取地方有关部门支持,多渠道整合资金,确保资金落实到位。

2.3 加强管理维护

由属地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方案,规划项目具体的工程建设内容。明确项目运行管护、运行调度及日常管护措施等,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确保河湖缓冲带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形成管理、维护长效机制。

3 徐州市河湖缓冲带保护修复存在的主要问题

徐州市河湖自净能力降低,骆马湖已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沿岸水源涵养林缺失严重,沙集西闸断面附近基本无水源涵养林。国控河流坡岸种植较普遍,如京杭运河(中运河)贾汪塔山一带堤防种植累计1.8 万亩。河流连通性较差,房亭河74km 有四级闸坝控制,奎河27km 有三级闸坝控制,复新河丰县段65km 有三级闸坝控制,京杭运河(不牢河)110km 有三级闸坝控制。

3.1 河岸带生态空间被挤占,水生生境受到不同程度破坏

河湖岸线内部分区域有养殖、种植等人类活动,原有生态用地被非法侵占,污染拦截功能、生物群落演替等受到一定影响,生物多样性降低。部分地区岸线农田过度开发,河岸带被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或城镇住宅等,未预留合理缓冲带范围。

3.2 受自然因素影响,生态缓冲带未能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河湖径流季节性变化大,河流断流干涸问题突出,季节性河流枯水期因河道断流干涸导致水生植物枯死,丰水期因降水量过大导致缓冲带受涝,因洪水下泻对已建成的设施造成较大冲击。受气候影响,冬季气温较低,人工湿地种植的植物选择单一、成活率低,秋冬季植物枯萎后污染物去除能力下降,可能造成水体二次污染。

3.3 生态缓冲带运维效果不佳,生态功能出现退化

湿地管理体制不完善,多部门建设多头管理,对于湿地运维没有职责认定的部门,考核机制不完善。项目运维资金主要依靠县乡财政支撑,地方财政收入有限,经济压力突出,在运维方面投入相对不足。部分湿地运维管理工作由乡镇承担,缺少专业的运维团队,运维水平低导致湿地使用年限缩短。缺少配套运行管理考核机制,运维不到位无法有效保障项目正常运行。

4 徐州市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对策建议

4.1 大力推进缓冲带保护修复工作,充分发挥生态效益

推动地方政府压实责任,合理划定河流生态缓冲带,在重点河段、重要水域开展河湖缓冲带修复建设。结合地方政府“十四五”水生态环境规划、经济发展和管理要求等,按照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原则,依据《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技术指南》要求,科学制定生态修复方案,重点对主要入湖河流、河口和其他重要河段开展生态缓冲带保护修复工作。对占用河湖滨生态空间进行耕种等不科学开发土地行为进行严厉查处。

4.2 积极推进重要河湖生态监测与评估,提高生态监测能力

生态监测与评估是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重要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与技术保障,可以对河湖生态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评价,为河湖生态修复目标确定、河湖生态修复进程的评估提供有效技术支撑。积极推进重要河湖生态监测与评估,特别是典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和生态保护红线等重点区域,提高生态监测能力,助力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科学评价项目建设与修复目标完成情况,为项目适应性管理提供反馈信息。

4.3 完善运维管理体制,强化运维和管控责任

压实运维管理责任,完善运维管理体制和评估机制。提高管理能力,逐步建立分工明确、责任落实的工作机制,项目建成后交付具体负责单位和日常维护人员,明确相关管理职责和考核要求。定期开展针对项目运行效果的生态、水质监测评估,以监测评估优化缓冲带的调控与运维管理。加强监督管理,督促地方切实落实好建成项目的运行维护和管控,发挥好缓冲带建设工程的长期环境效益■

猜你喜欢
缓冲带徐州市河湖
河岸缓冲带植被布局对氮流失的影响
徐州市奋力推动全行业百日攻坚行动
全面推行河湖长制打造“三晋”幸福河湖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徐州市超前研判 做好春节安全防范
加强河湖保护治理 改善河湖生态环境
黑龙江:河湖治理保护成效明显
太湖流域流经不同类型缓冲带入湖河流秋、冬季氮污染特征∗
坡耕地作物缓冲带对径流和氮流失的影响分析
徐州市工程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