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融合”服装陈列“三二三”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12-28 06:06汪郑连
关键词:陈列学徒服装

汪郑连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0 引言

2022 年5 月1 日起施行的新《职业教育法》明确: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保障制度和措施,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更好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至此,学徒制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制度,并以法律形式得以确立,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之一。

宁波是全国最重要的服装产业基地,拥有博洋、太平鸟、GXG、雅戈尔等多家龙头服装品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以下简称服装陈列)专业,针对“十四五”以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的服装产业与传统服装陈列人才培养模式不匹配导致学生职业适应能力差、就业竞争力不强、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依托区域龙头服装企业,改革实施了就业导向、协同融合的服装陈列专业“三二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贯彻落实新《职业教育法》,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对标产业发展与龙头企业需求,定制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以学生为中心,基于工作岗位“产业班轮企学训—项目组定向学做—学徒制定岗学创”的“三阶段、二方向、三迁移”渐进适岗、能力三进阶的分类、分层培养模式,创设了多元组合的教育生态闭环,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 服装陈列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实施过程及存在问题

按照“项目引领——研究先行——夯实基础——构筑高地——培育高峰”的总思路,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坚持项目引领、行业协会指导、区域龙头企业与学校紧密合作,对服装陈列人才培养全要素、全过程进行持续优化和不断创新,2015 年启动校企订单合作人才培养改革,2017 年增设了运营方向,2018 年建立了多品牌联合人才模式,2019 年开始推行“三二三”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从“一校一企一策订单培养”→“一校多企多策订单定向培养”→“协同融合现代学徒培养”人才培养模式革新,激活产教融合动力(表1)。

表1 服装陈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革新过程

服装陈列专业在实施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培养过程中,碰到的主要问题:

(1)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制定。随着服装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及“十四五”以来,国家经济进入提档加速关键期,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迅猛,线上服装搭配、线上视觉营销等新运营模式结合新的技术,使行业对服装陈列专业人才提出新的要求,“懂搭配、会营销、精陈列”复合型人才成为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培养目标。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是制定符合服装陈列跨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培养体系,满足产业人才多元化发展需求。

(2)协同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职业院校注重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下,学校联合企业,调配充足教学资源,协同融合逐层渐进夯实学生知识、技能、素养结构,锻造职业适应性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现代学徒。

(3)适配岗位标准的课程体系设计。提供符合岗位标准和企业文化要求的综合型人才,就必须依托企业岗位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课程内容[4]。把企业岗位需求的胜任力、知识和技能等有效地设计到课程体系中,促进学徒能将学校学习到的知识有效迁移到工作场所中。

2 解决服装陈列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主要办法

2.1 树立“人才导向、多方协同、互利共赢”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

紧跟服装产业发展,动态对标新业态、新模式对服装陈列专业人才新要求,提出“人才导向、多方协同、互利共赢”的教育理念(图1),通过学科交叉、企业协同、多方共赢的方式,重构课程体系,构筑服装陈列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图1 协同融合的现代学徒培养方案设计思路

“人才导向”:以学生的就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紧密围绕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及企业陈列营运岗位群人才需求,设计和制定培养过程,实现服装陈列人才输出的合理配置。

“多方协同”:选择本土优质品牌服装企业、企业集团深入合作,厚植龙头企业主导的专业职业教育环境,系统化定制企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目标适配性、高站位及前瞻性,满足产业多元化发展需求。

“互利共赢”:实施“人才共育、过程共建、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协同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推动服装陈列专业现代学徒培养目标对标产业龙头服装企业人才需求,培养具备较强知识、技能、素养三位一体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学校、企业三方共赢。

2.2 构建多元教育生态环境,形成复合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响应机制

组建由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并在行业、企业与院校专家指导下,对接产业及宁波本土头部企业的专业相关岗位群,引入企业人才储备项目,建立开放、生动、更具自主性、创新性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使多元化企业资源融入教学,实现快速响应服装产业多元发展需求,拓宽学生就业通道、提高学生职业适应性。

2.3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养融合进阶式发展

关注学生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融合培养,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构建了从产业班轮企学训、项目组定向学做、学徒制定岗学创能力渐进“三二三”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首先进入专业认知及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启发学生明确未来职业方向;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根据个性化发展选择对应专业方向在企业进入人才储备计划进行专门岗位技能训练,帮助学生获得专业特长,树立职业精神;最后学徒在企业通过毕业设计、岗位实习等综合实训项目融会贯通所学知识和技能,实现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全面提升。

2.4 对标岗位标准,确保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在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建立符合人才培养规格要求的课程质量标准;其次,针对一年级的产业班轮训,企业传达毕业和目标岗位内容和要求;二年级项目组定向学做,企业根据岗位选人标准制定明确的监控细则,强化过程管理,确保教学环节的目标达成,学生竞聘上岗,确保优秀人才选拔,三年级,综合实训保障毕业生达成毕业要求,现代学徒完成师父帮扶,独立上岗,从而保障学生完成毕业要求;最后健全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行业企业评价机制,以持续改进陈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保障人才适应产业变化和市场需求。

3 服装陈列专业产教融合“三二三”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改革的内容

基于工作岗位的“三二三”(即“三阶段、二方向、三迁移”)现代学徒培养模式(图2)。以学生的就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紧密围绕高职学生的个性特点及企业陈列营运岗位群人才需求,在企业、行业专家顾问及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结合解决服装陈列专业产教融合人才培养问题的主要办法来构建。

图2 “三二三”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

产业班轮企学训阶段。品牌群资源渗透到课程中,企业提供岗前培训和行业企业认知培训,学生体验不同服装品牌的企业文化、陈列营运岗位环境,感知岗位要求。通过“体验式”培养,学生可以对自己技能要求和未来职业发展有更为真实的感受和目标。

项目组定向学做阶段。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身职业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根据企业岗位标准,进行专门岗位技能训练。在此过程中,专兼职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指定校外实训基地,进入企业人才项目教学平台,进行精专小班化、项目化实训,职业素养也随之养成。

学徒制定岗学创阶段。学生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及兴趣喜好,通过面试答辩竞聘企业岗位。最后,通过面试的学生开始进入一对一学徒制定岗技能训练阶段。企业导师将学生直接带到企业工作现场开展顶岗实习实践,学校教师辅助教学和考核。学生在真实工作岗位上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浸润企业文化,巩固提升陈列营运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1 聚焦专业发展需求和学生个性化特点,重构课程体系

在服装产业背景下,及时掌握服装产业服装陈列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关注岗位内容、岗位要求和职业晋升特点,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定期召开专业委员会会议,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研讨,持续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服装陈列单向专业发展,形成了一个专业群基础平台课、两个职业技能选修课、N 个职业技能拓展课课程结构(图3)。

图3 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一个专业群基础平台课:第一学年产业班轮企阶段,以省高水平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将服装陈列专业纳入专业群中,与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针织服装设计形成专业群平台,加强三大构成、服饰搭配、服装陈列设计等方面职业基础能力教学,满足服装陈列“懂搭配、会陈列”岗位要求。

两门职业技能选修课:第二学年项目组定向学做阶段和第三学年学徒制定岗学创阶段,充分考虑服装陈列岗位群特色和职业院校不同生源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将专业课程进行分模块设置,形成两个培养不同能力特长的课程群,即服装陈列课程群和店铺运营课程群,满足服装陈列“懂搭配、会营销、精陈列”岗位要求。

N 个职业技能拓展课:若干门职业技能拓展课。伴随三学年学习,紧密围绕人文素养、职业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等人才培养目标,扩充设计类、技术类、推广类及1+X 证书等拓展类课程资源,满足陈列岗位群职业拓展和可持续发展需要。

3.2 推进“师资共享融合计划”,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积极对接行业领军专家、学者和宁波本土头部企业技术能手,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教师团队。校外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的融合育人,是达成教学内容和行业企业技术同步、满足产业发展不断变化对人才需求的必要条件,为学生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及岗位实际操作知识技能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3.3 构筑迁移式实践基地和职业发展平台

建成省市级慕课平台,积极建设专业资源库,支撑专业理论教学;以教育部现代纺织与时尚服装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为契机,对接“1+X”服装陈列设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积极建设服装陈列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支撑职业技能基础课程教学;建成职业技能大赛培训基地,支撑职业训练教学;引入GXG“3 个100 天”、博洋“麦田班”、酷乐潮玩“星火计划”、太平鸟“鸟人预备役”等企业人才储备项目,支撑企业实习,通过三年的培养,完成学生从学校品牌群联合培养产业班到实训基地再到企业实际岗位学习的迁移,完成从产业班学生到高素质高水平现代学徒角色迁移。

4 服装陈列专业协同融合的“三二三”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果

“三二三”人才培养模式,挖掘产教融合的宽度,多家企业共同参与到现代学徒培养中,实现教学资源管理适配度的最大化;挖掘产教融合的深度,从而延伸服装陈列和服装营运两个方向,实现课程内容和岗位标准的紧密对接;加强学徒制项目设计与管理,促进学生岗位群的职业适应能力、就业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力的提高,最终实现零距离对接的职业角色培育,开创了国内服装陈列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协同融合培养范例。

4.1 合作机制创新

“协同融合”的校企合作机制,集结多家代表产业新技术、高端技术龙头品牌服装企业/集团(涵盖男装、女装、休闲装等多品类多风格品牌)深入合作。过程中,不同定位和风格的品牌经过协同共育产业班——精专培养项目组——一对一培养现代学徒,形成育人合力,提升企业现代学徒培养能力,促进高素质学徒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养成。

4.2 培养模式创新

“三二三”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内容和岗位标准充分对接。第一阶段采用岗位轮训,熟悉各个品牌的特点及感知岗位要求,明确职业规划方向;第二阶段根据自身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其中一个合作品牌定向精专学习;第三阶段通过竞聘定岗训练。分阶、分类教学,定岗成才,为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4.3 教学环境创新

“就业导向”自主创新的教育生态闭环,校外先进的资源整合成教学资源的成果物化模式,推动学校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实训基地、课程体系、教材等领域与产业需求对接,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对接[5],满足学生实训需求,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陈列学徒服装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让人心碎的服装
金光现代学徒班感恩教育的实践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魔术师的学徒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论《学徒的神仙》的叙事策略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