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绿地植物配置探究
——以超算中心工程为例

2023-12-28 08:16李星仪
关键词:耐水乔木绿地

李星仪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湖北 武汉 430070)

武汉超算中心工程(图1)位于武汉市江夏区,西侧为韩杨路,南侧为消防站,消防站南侧为韩杨路与科技四路交叉口,北侧紧邻武汉市人工智能中心,该工程用地面积9 618.13平方米,绿化面积3 213平方米。其中,下沉绿地面积776平方米,在本项目绿化面积中占比24%,是本项目绿化设计重难点,亦颇受关注。

图1 武汉超算中心(1∶300)

笔者于2022年4月,全程参与了武汉超算中心项目工程设计工作(图2),项目已于2022年10月圆满完成竣工验收。在本项目中,下沉绿地区域分别分布在超算中心建筑周边绿化范围、围墙周边、以及设施设备周边等位置,下沉绿化布局较零散。因此在下沉绿地植物选种及搭配手法上,需要对具体位置进行具体分析。不仅要研究主要人行游览路线、游客观赏主视角、组团配置美观性,还要确保植物存活率、项目风格整体协调性以及绿化与建筑风格的统一性等。

图2 武汉超算中心鸟瞰图

海绵城市建设是国家最新提出的城市建设理念,通过建设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等措施,使城市像海绵一样具有弹性,于雨季吸收雨水,于旱季将雨水排出,并对吸收的雨水进行净化,以防止城市洪涝灾害,实现水循环利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海绵城市的建设离不开下沉绿地的建设,因此下沉绿地的建设同样对整个城市化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性探析其设计方式以及配置手法具有必要性。本文将以超算中心工程为例,提出下沉绿地植物配置原则(图3),探讨下沉绿地植物配置的现存问题及基本手法,总结下沉绿地植物配置类型,最后,对下沉绿地植物品种选择与配置进行较为系统性的探究。

图3 下沉绿地分布图(1∶300)

1 下沉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1.1 因地制宜原则

对项目整体蓄水能力进行较为详尽的分析,将满足雨洪管理要求的植物种植到蓄水能力缺失的区域[1]。研究项目所处地理位置的气候特征,植物选择偏好,品种选择上应做到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尽量采用乡土树种,保证植物的存活率,并防止外来物种入侵[2]。

1.2 科学搭配原则

对项目空间进行分区,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进行细致的分区主题设计。使植物搭配能够在逻辑清晰的框架里发挥其最大优势。科学搭配乔灌木及地被植物,做到空间清晰、疏密结合、特色分明。注重绿化的整体效果,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错落有致、色彩丰富的植物群落。

1.3 适地适树原则

不同气候、不同地理位置的项目可配置的植物品质各异,首先应研判哪些植物栽植可存活率达标,养护管理也易于开展。其次要针对项目的小气候进行不同植物的选择[3]。降雨量大的区域,栽植喜水植物,有效提升蓄水力。强光照地段,则栽植阳性植物、伏地植物等[4]。

1.4 主次分明原则

除应当基本具备的耐水湿、抗雨洪等能力,植物配置也应充分考虑美学价值显现。在设计工作开展中,要在掌握项目场地环境特征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植物品种,注重植物造景的侧重点。不同植物品种大小、形态各异,将其进行层次合理的搭配,使主次分明,不同组团突出不同的主景色调,次要位置进行简洁点缀。

2 下沉绿地植物配置现存问题及手法探讨

2.1 非针对性设计

项目植物配置缺乏科学性与针对性,设计手法上过于大众化。未考虑下沉绿化范围的适用品种以及从美观角度出发,选取更为适宜的植被,都会导致下沉绿地植物配置千篇一律。下沉绿化范围内没有较好地发挥滞水、渗水效果,与常规绿化设计无法拉开差距。不科学的植物配置影响植物存活率,增加设计、施工成本,有针对性地进行下沉绿地植物配置设计将有助于避免诸如此类负面状况的出现。因此在本项目中,针对超算中心建筑周边绿化范围、围墙周边、以及设施设备周边三个不同区域,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搭配与设计,即分别采用自然式组团、条带式耐水湿地被以及下凹式草坪来进行下沉绿地植物配置。

2.2 不科学的植物选种及养护管理

下沉绿地为下凹式地形,易涝、积水,种植植物需充分结合地形。因此不科学的植物选种,会导致下沉绿地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植物难以存活。绿植养护管理工作也较为随意,植被种植密度不加以调控,就会造成植物交错生长、倒伏生长等状况[5],进而削弱景观美感,更危及其他功能发挥。在本项目中,下沉绿化范围选种均选择了耐水湿及半耐水湿乔木以及水生植物,或采取下凹式草坪,保证植物选种的科学性。在养护管理上,也委托专业人士进行细致的后期养护,确保能够高效解决现场问题[6]。

2.3 景观美感匮乏

项目设计仅重视完善城市内部雨洪管理功能[7],植物搭配杂乱或过于简单化,站在景观设计角度上看,美感严重缺失,设计感、协调性等也得不到体现。在本项目中,为发挥绿化设计的美感,除满足下沉绿化功能性外,各植物空间设计也做到层次丰富、各有特色,分别设计了开敞空间、郁闭空间、小组团以及观赏植物品种,以达到疏密结合、极具变化的景观效果[8]。植物设计能做到主次有别,凸显设计重点。在风格上,也对建筑进行了呼应,观赏草的运用以及多样化色彩搭配,都赋予本项目景观空间更多层次的美感。

3 下沉绿地植物配置类型探析

3.1 自然式组团

下沉绿地如范围较大或存在开敞式空间,可采取水生植物地被搭配耐水湿上层乔木组团的形式进行种植。下沉地形处种植水生植物,如金叶石菖蒲、千屈菜、蒲苇、鸢尾、美人蕉等(图4)。上层点缀少量耐水湿乔木,如乌桕、三角枫、枫杨、悬铃木、红叶李等。金叶石菖蒲喜阴湿环境,不择土壤,可成片密植或丛植、条植于水体边缘,做浅水景绿化或水边石上附石绿化[9];千屈菜具备很强的耐寒能力,适用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地;蒲苇喜湿润气候、稍耐阴,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冬季时亦能露地越冬;鸢尾喜适度湿润,排水良好的粘性石灰质土壤;美人蕉稍耐水湿,可在肥沃湿润的土壤中良好生长[10]。乌桕喜湿润环境,抗风力强;三角枫较耐水湿,喜温暖湿润环境,萌芽力强;枫杨耐湿性强,喜肥沃湿润土壤;悬铃木较耐湿,为速生树种,喜湿润环境;红叶李较耐水湿,在肥沃深厚的黏质土壤中生长良好,抗寒且适应性强[11]。

图4 水生植物自然式组团

以上为一些较为常用的下沉绿地乔灌木品种,此外,其他可栽植的植物品种还有许多,可根据具体项目情况进行配置。将这些品种进行多层次、有设计感的搭配,不止能发挥下沉绿地最佳功效,亦能成为美丽、优雅且独具特色的靓丽风景线。

3.2 条带式耐水湿地被

狭长空间或建筑周边、围墙周边处,下沉绿化范围可考虑种植条带式耐水湿地被,既与空间特点相呼应,又能有效节约成本,种植一些观花耐湿品种或形态优美的自然式水生植物品种,如翠芦莉、鸢尾、金叶石菖蒲等(图5),所呈现效果美观,后期养护管理也较容易。

图5 条带式耐水湿地被

3.3 下凹式草坪

依据下凹地形种植常绿草坪,雨水汇集性强,透水性良好,可补充地下水[12]及调节径流(图6)。常绿草坪视觉效果开敞、干净,且易于养护[13]。目前许多项目全面采用下凹式草坪的设计手法,验收后景观效果良好,下沉绿地功能也能充分发挥。由此可见,简约但不简单的下凹式草坪亦不失为下沉绿地的有效做法之一[14]。

图6 下凹式草坪

4 下沉绿地植物品种选择与配置

4.1 品种选择

按照各类型植物对水的耐受程度,下沉绿地可栽植的植物品种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耐湿乔木品种:三角枫、美国红枫、木芙蓉、紫薇、重阳木、枫杨、红叶李、大叶女贞、朴树、杨梅等。

半耐湿乔木品种:悬铃木、乌桕、桂花、红枫、垂丝海棠等。

耐湿灌木品种:翠芦莉、德国鸢尾、鼠尾草、春鹃等。

水生植物品种:金叶石菖蒲、千屈菜、美人蕉等。

选择合适的下沉绿地植物品种是绿化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环节,可依据各项目地理位置,优先本土植物的运用[15]。本土植物对项目当地的环境、土壤、气候有较强适应性,且运输培育均相对方便,可避免不必要物种入侵。在本文笔者参与的武汉超算中心项目中,设计了乔木及散植灌木10种(表1),丛植灌木及地被14种(表2)。其中,下沉绿化范围内采用了耐水湿及半耐水湿乔木4种,共31棵。耐水湿灌木及水生植物5种,共249平方米。

表1 超算中心乔、灌木工程量表

表2 超算中心灌木地被面积表

4.2 下沉绿地植物配置

注重不同植物种类的搭配,构建乔木、灌木、草本类、藤本类植物体系[16],打造丰富的植物结构层次和不同季节的观赏效果。下沉绿化内不宜出现过多大型乔木,因此多将高大乔木品种种植在较为宽广的区域,也能提高整体下沉绿地的林冠线,如垂柳、旱柳、柽柳、枫杨等。草本类植物是下沉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耐践踏[17],可长期浸泡等特点,如狗牙根、雀稗等。

在本项目中,入口区及围墙区下沉绿地植物配置如上图所示(图7),而设施设备区则采用了开敞简洁的常绿草坪。入口区下沉绿化范围内设计了自然式组团,采用耐水湿的木芙蓉及半耐水湿的桂花和红叶石楠。桂花、红叶石楠为中层乔木,木芙蓉为前景树。另一组团采用了枇杷搭配木芙蓉,与之进行细微区分。入口区下沉绿化范围内的地被则采用耐水湿地被八仙花、金丝桃以及德国鸢尾,同时也在组团外围用水生植物金叶石菖蒲进行勾边设计(图8)。与上层乔木呼应的同时,也具备丰富的观赏效果。围墙区下沉绿化范围内地被,采用带状灌木翠芦莉(图9)。翠芦莉颜色微紫,花姿美丽,适应性强,栽培养护较简单,耐旱和耐湿力均较强,种植位置能与围墙进行呼应,于建筑周边步道视角观赏最佳。

图7 入口区乔木配置平面图(1∶300)

图8 入口区地被配置平面图(1∶300)

最后,下沉绿地植物配置除需谨慎考虑植物品种,也应充分分析其他因素对下沉绿地的影响。如气候因素,降雨量对下沉绿地的美观影响颇大,因此设计者不仅要考虑丰水期的景观效果,也应考虑枯水期的观赏性。植物品种不仅要适应湿润环境,同时也应兼具一定的抗旱能力[18],使不同季节呈现出丰富各异的景观。另外,在病虫害防护上,需要注意将观花、观果、观叶植物进行交错搭配,选择易生长、存活且具备较强抵抗力的植物品种,尽量避免病虫害发生。

5 结语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打造良好的下沉绿地植物配置格局,并使之满足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需求,是当下景观绿化设计的重中之重。规范下沉绿地植物配置,有针对性地进行植物搭配,科学选种,严格养护管理流程,注重下沉绿地观赏性营造,在美化环境的同时,不断提升城市蓄水能力[19],最大限度发挥水资源利用效率。注重下沉绿化植物配置与人民生活需求相结合,遵循因地制宜、科学搭配、适地适树、主次分明等设计原则,助力提升城市环境的调节能力,以真正发挥海绵城市的作用[20]。

猜你喜欢
耐水乔木绿地
耐水型PVA/纸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其表征
◆ 园林苗木
可进入式绿地的养护与管理的研究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封面照片说明
杭州市区春季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的研究
走进绿地
沈阳市政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浅谈园林乔木的移植
华药高精度一级耐水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管填补国内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