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2023-12-29 08:21胡艳
校园英语·中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路径研究英美文学

摘 要: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语言运用的典范,语言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大学生通过阅读、学习经典英美文学作品,能够习得原汁原味的英语表达形式,丰富语言交际的内容,并能够本能地唤起对生命的尊重、人生的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本文将在分析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阐述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并探究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运用能力,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英美文学;高职大学英语;路径研究

作者简介:胡艳(1983-),女,江苏盐城人,江苏商贸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旅游管理。

大学英语教学具有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双重作用。研究表明,当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严重,令人忧心。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有所提高,但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性作用并未凸显。鉴于此,应该将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发挥“文学的润物之功”。本文将从教材、教师、教学方法、学生等方面较为全面地分析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从有效提升高职英语教师对英美文学重要性的认识、挖掘教材中的英美文学元素、创新教学方法、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等方面入手,探索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效途径,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一、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一)英美文学作品、元素在教材中占比少

文体单一是当下高职大学英语教材的不足之一,如《高职通用英语》等教材中,应用类、科普类、故事类文章居多,英美文学类文章占比较少,学生学不到涉及文化、历史、社会的英语词汇和表达方式。如果教材中满是这样的文章,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高职英语教师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意识不强

多数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侧重对教材中语言点的讲解和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文化教学,尤其是忽视语言的文化差异和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究其原因,既有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高职英语教师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也有教师对英语课程的价值认识不足方面的因素。此外,部分教师的文化素养不高,缺乏文化教学能力,也是原因之一。要想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其次要掌握文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三)教学方法传统且单一

教学方法是由教材的目标定位和内容体系共同决定的。尽管现在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理念,但是教师要想在课堂较好地发挥主导作用,需要有好教材作为支撑。现在高职大学英语课堂完全被应试的指挥棒所控制,教材以及教师的讲授往往偏重于单词的解析、词组的强调、课文的理解等。

英语是一门语言类课程,需要师生之间开展互动,单靠教师的讲解是无法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有所提高的,对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是非常必要的,那么“如何改”就是问题的关键。最佳的改革方案自然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四)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差、文学素养低

就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来看,学生不重视英语学习,不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很多学生对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学习英语就是为了应对高考,高考结束了,英语学习也就终结了。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参与各种课堂、课后活动来提高自己的英语能力。高职学生除了对好莱坞的影视作品及部分经典名著有所了解外,并未掌握其他的英美文化知识,导致其和英美人交流时,很可能因不了解中外文化差异而引发误会。

二、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一)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可行性

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 出台了许多指导性文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因此,教师应开展高质量的大学英语教学,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是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一部分,大学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是进行跨文化教育。除了学习、交流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专业信息之外,还要了解国外的社会与文化,增进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要充分挖掘大学英语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为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的教学提供了政策理念方面的保障。一方面,融入英美文学,能够为高职大学英语课堂注入新活力,为英语学习提供大量原汁原味地道的真实材料,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另一方面,英美文学作品为学生学习西方文化、了解中外文化差异架起桥梁,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了其沟通能力。

(二)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學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1.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上下文、具体的语境是学生理解、记忆单词的有效途径。英美文学作品中生动的故事情节、饱满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生哲理、丰富的西方文化和风土人情不但能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消解死记硬背单词所带来的枯燥感。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内容拓宽,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内容。学生所阅读的英美文学作品都是地地道道、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通过沉浸式阅读,学生可以习得许多在教材中无法接触到的语言表达方式和生动活泼的生活化语言,这对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口语能力大有裨益。

2.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英美文学作品中包括了丰富的道德情操、真善美等内容。通过阅读感知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学生在有限的时空体验不同人物的生命历程,或喜或悲,或爱或恨,或圆满或悲惨。如家喻户晓的名作《傲慢与偏见》写的是18世纪几位英国人的四段婚姻,其中最重要的是伊丽莎白与达西的婚姻。傲慢与偏见是我们很常见的毛病,人很容易被自己的第一印象所驱使,对别人有主观、片面的看法。但这并不是不可以改变,对一个人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知道这个人的本质。美国作家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让我们看到了“硬汉”圣地亚哥身上坚毅和不服输的英雄气概,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秘与残酷。学生从中学会了人与自然相处之道,不是一味地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而是要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通过阅读雅俗共赏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学生不仅认识了在纸醉金迷的肮脏环境里依旧纯洁,执着于梦想的盖茨比,而且了解了爵士时代,因为爵士时代所有重要的关键词都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有所展示,包括金钱、汽车、禁酒令、飞女郎等。

3.有助于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阅读英美文学作品,学生能管窥英美文化,加深对英美文化的理解,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如华裔作家谭恩美的《喜福会》用四对母女间的感情冲突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中美文化冲突。阅读华裔作家的作品不失为理解中外文化差异的好方法,如汤婷婷的《女勇士》、任碧莲的《典型的美国佬》等。

三、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

英美文学作品数不胜数、浩如烟海,学生的学习时间有限,大学英语课时也有限,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合理地将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如下几种融入路径:

(一)提升教师英美文学素养

教师应深刻认识到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的价值。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课堂,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文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因此英语教师要广泛阅读英美文学经典作品,不断提升自身的英美文学素养。

(二)挖掘教材中的英美文学、文化元素,补充教材内容

教师应深挖教材中的英美文学元素,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充和延伸,丰富课堂内容。以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大学英语基础教程》中的课文“Tracking down my dream”为例,其讲述了田径运动员Ashley Hodgeson 在一次田径比赛中因为旧伤远远落后于其他运动员,但此时有一个陌生人为她加油、呐喊,让她重拾信心,坚持完成比赛,并鼓足勇气继续追寻自己的运动梦想。教师可以补充与梦想相关的英美文学作品,如马丁·路德·金的 I Have a Dream,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异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三)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教师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课前,教师在线上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查找与所学内容(词汇、短语、篇章、时代背景)相关的英美文学作品。在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要求学生用英语汇报所查阅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了其文学素养,而且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课中,通过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在课堂学习中合理补充英美文学知识。课后,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英美文学阅读、展示成果的活动。例如,教师给出几位作家及其代表作,小组各领取一位作家及其代表作,限期阅读、讨论并制作PPT展示阅读成果。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阅读,了解更多英美文学内容。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

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对课堂学习的有益延伸,寓学于乐。如举办英美文学电影节,电影节上开展形形色色的活动,如英美电影赏析、诗歌朗诵、话剧表演、配音大赛等, 将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一体,一方面为英美文学的融入创设路径,另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五)开设选修课,使大学英语课堂得以延伸

大学英语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其课时有所缩减,有的学校只开设一学年,每周四课时。课时有限,教师无法充分实施英美文学的融入。但几乎所有高校都鼓励开设选修课程,笔者建议开设英美文学赏析、经典英美电影赏析、英美经典散文选读等选修课。通过这类选修课,引导学生学习英美文学,感受语言之美、艺术之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陶冶学生的情操。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作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只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养、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明显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对复合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合型人才不单单要懂英语,更重要的是懂得英美文化,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思辨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通过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英美文学素养,挖掘教材中的英美文学、文化元素和补充教材内容 ,创新大学英语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等途径,将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去,发挥“文学的润物之功”,培养新一代“四有”好青年。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校级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英美文学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研究”(项目编号:SY20221215-3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献:

[1]祁亚平,徐丽.英美文学经典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路径[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95-96.

[2]王玉芬.英美文学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9(11):62-63.

猜你喜欢
路径研究英美文学
哈尔滨新区对外开放路径研究
大学生党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及培育路径研究
浅析英美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现实意义
保定市基于PPP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