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积极探索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

2023-12-29 08:36李一凡皮慧
民族大家庭 2023年6期
关键词:佛学院武昌中国化

文/李一凡 皮慧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宗教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共同传播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宗教事务管理的新领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渐凸显。2022 年9 月,湖北省武汉市成立武昌佛学院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研究所,在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逐步积累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实践经验。

守正创新,搭建研究实践平台

2022 年9 月,武汉市成立武昌佛学院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研究所(以下简称“研究所”),依托此平台建立了“宗教舆情时空信息开放平台”,平台以空间属性为索引,采取模块化开放性的“寺观教堂纪传体”模式,将全网实时宗教舆情数据和历史性数据进行结构化、立体化、可视化的全盘整合,紧扣我国互联网宗教中国化领域的特殊规律,实现三个功能:在以寺观教堂为主体的数据库中开展宗教舆情监测、预警;向相关职能部门和宗教团体提供有关世界性、全国性、本省市区宗教信息情况的即时舆情报告和相应研判与治理建议;对宗教、社会、人文信息进行综合性研究并提供相关研究报告等。

人才强基,组建高素质专业团队

研究所已逐步组建起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科研团队,研究人员由佛教教职人员、市佛教协会义工团队人员等组成,大部分为博士、硕士学历,涉及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文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统计学、建筑学、考古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地理信息系统、视觉传播与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多个专业领域。研究所自2013 年草创初期,就已开始独立推进宗教舆情相关的研究工作,并逐月、逐季、逐年撰写《中国佛教舆情报告》,是最早独立撰写宗教舆情报告的研究机构。自2016 年起,研究所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长期合作撰写《中国佛教舆情报告》,并于2019 年承办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互联网+宗教舆情论坛”。2019 年以来,研究所多次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委托,撰写多份高质量的咨政报告,供全国和地方政协决策部门作为参考。

成果立所,引领学术研究创新

武昌佛学院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研究所自成立至今,已在数字文献整理、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理论与实践研究、历年学术研究、武昌佛学院院史研究等方面出版相应研究成果,已有38 篇学术论文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宗教》等国内外重量级期刊上发表,以研究所所长明贤法师领衔的研究团队已出版专辑著作12 部。其中,《互联网宗教研究与治理:上层架构、中层策略与落地路径》《新冠疫情下全国佛寺自养情况观察》等文章,在中央统战部相关主题的学习会上作研究成果汇报或作为信息采用。

问题导向,促进理论实践结合

宗教工作由于其特殊性,在宣传过程中更易引发舆情和炒作。为做好互联网宗教舆情处置工作,武昌佛学院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研究所致力于研究开发“互联网宗教舆情研判系统”,在原有的主题式垂直搜索引擎——“禅林搜索”的基础上,以期延伸出智能化数据采集、情况分析、案例呈现、预警干预等功能,便于更加快捷灵活地进行舆情处置。目前,基于已形成的理论成果,相关互联网平台的技术应用正在研发过程中。同时,研究所积极参与全国性和地方性涉宗教舆情事件处理。例如,协助广州市佛协策划并完成“一带一路”海洋古佛国巡礼,协助当地政府宗教部门妥善处置涉嫌毁谤宗教界人士形象的案(事)件,得到广东省普宁市地方政府和广州市佛协的表彰和感谢。

交流互鉴,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

武昌佛学院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研究所自草创至今,多次作为主办方或协办方,举办高水平、深层次、宽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自2019年起,先后协办“首届互联网+ 宗教舆情论坛——‘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学术研讨会”、首届“义净文化论坛”“协同办好中国宗教融媒体创新发展”调研座谈会;为武昌佛学院制作“武昌佛学院一百年”历史文献纪录片,并承办“庆祝武昌佛学院建校100 周年暨佛教中国化学术研讨会”。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教内外学者提供思想交流与碰撞的学术平台,以“互联网+宗教+中国化”作为研究纲维,赋能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互联网治理、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贡献力量。

“协同办好中国宗教融媒体创新发展”调研座谈会在武昌佛学院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研究所召开

猜你喜欢
佛学院武昌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藏传宗教建筑细部艺术初探——以夏河佛学院搬迁项目为例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弯腰的哲学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
弯腰的哲学
童迷黑白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