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建构路径研究
——基于《越南新闻报》中广西形象建构的思考

2023-12-30 00:44郭艳红
关键词:越南话语广西

郭艳红,谭 兴

(1.浙江工商大学 外国语学院,杭州 310018;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高翻学院,广州 510420)

区域形象是某一地区给受众留下的符号化、稳定性的刻板印象[1],由多种印象叠加,在大众媒体、环境、记忆等多种因素作用下形成[2]。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和战略资源,区域形象是区域“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塑造正面良好的区域形象对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中国区域形象研究广受关注。学者们对国内主流媒体和国外媒体呈现出的有关中国区域形象进行了分析,如《人民日报》中的武汉形象[3]和辽宁形象[4]、《纽约时报》中的新疆形象[5]和深圳形象[6]、《泰晤士报》中的上海形象[7]、《泰叻报》中的广西形象[8]、《海峡时报》中的福建形象[9]等,并提出了打造良好区域形象的具体建议,具有较好理论参考价值。然而,已有文献多借助传播学理论展开分析,较少从话语在区域形象建构中的功能角度入手。事实上,话语在区域形象的建构和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了解了“他人话语中的我”才能更准确地定位中国区域自身发展,找到形象自塑的偏重。鉴于此,本文拟从越南主流英文报纸《越南新闻报》(VietnamNews)中广西形象的话语建构策略入手,基于广西形象在越南媒体中的“他塑”反思,提出中国区域形象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为打造良好中国区域形象提供参考。

一、区域形象建构的话语—语用分析框架

话语分析方法能够挖掘特定新闻文本或话语建构了什么样的区域形象及如何建构这种形象,故被逐步应用于媒体区域形象建构研究。国家形象方面的问题,不仅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传播性的,同时也是语言性的,任何国家行为都需要诉诸语言进行叙述、表达与理解[10],区域形象也不例外。话语不能仅被视为一种“镜像式”传递信息的渠道。新闻媒体报道既是一种话语也是一种社会实践,其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同时也在积极建构现实[11],逐步影响受众对所报道地区的认知。而区域形象也通过这一次次话语互动过程得以建构。话语的内容、形式、过程和权势关系等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城市发展方向,影响某一地区发展的策略、机遇甚至成败。分析话语需考察特定言语事件中的话语内容、形式和主体等方面[12]。本文借鉴任育新与魏晓莉研究做法[13],从话语内容、话语形式和话语主体3个维度构建中国区域形象话语—语用分析框架,考察媒体报道中的中国区域形象的话语建构。

(一)话语内容与区域形象建构

话语内容关注媒体通过突显哪些议题和采用什么样的态度倾向建构区域形象,即“说什么”,涵盖话语主题和话语倾向。国家形象是“一国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对该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状况的认识与评价”[14],因而区域形象也应包含一个地区的经济形象、政治形象、社会形象和文化形象等多方面。媒体关于某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方面主题的报道话语,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该地区多维区域形象的建构。此外,新闻报道话语有着明显的话语倾向,在语义上有正面、中性和负面之分,因而话语通常还被视为一种态度资源[15]。通过分析新闻报道中的词汇、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所传递的话语态度,可以细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维度的区域形象的话语建构过程。

(二)话语模式与区域形象建构

话语模式注重媒体通过哪种话语信息传递方式建构区域形象,即“如何说”,包括单模态和多模态两种话语方式。模态是指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如语言、声音、图像、动作等[16],单模态话语仅涉及其中一种信息传递方式,而多模态话语则混合使用语言符号与音频、图像、动作等非语言符号。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都是建构话语和获取意义的重要资源。随着现代传媒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非语言符号资源在媒体话语建构与传播区域形象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任何一种模态都有其特定的某种意义潜势,如图像,可再现特定事件的发生过程、增强区域形象建构的情境性和动态性、激活受众知觉和体验,进而更直观生动地实现对区域形象的建构。

(三)话语主体与区域形象建构

话语主体则聚焦于谁在通过自己的话语建构区域形象,即“谁在说”,包括代表官方性质的政府、具有研究性质的学术团体和代表民间性质的大众等。形象涉及“人们如何看我”,受解构主义和后现代思潮影响,形象似乎是支离破碎的,呈现出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从而难以被认知。认知形象通常以“他”为归宿[17],“他人”包括政府官员、企业组织成员、媒体记者、专家学者、普通民众等话语主体,他们对某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的评价话语,是区域形象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层次话语主体的共同参与可呈现出多元化的区域形象,有助于消除人们对特定区域所持有的刻板印象。

二、研究设计

(一)区域选取

广西与东盟国家海陆相连、联系密切,处于“一带一路”交汇衔接的关键区域,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越南是唯一与广西有海陆接壤的邻邦,中越友好关系源远流长,随着中国-东盟博览会的连续举办,广西和越南经贸合作日益深化。广西形象越来越多地被越南媒体关注和报道,其区域形象的研究价值逐渐凸显,但目前鲜有针对越南主流媒体话语中的广西区域形象建构的相关研究,故本文选取此角度展开研究,期冀见微知著,为深入探索中国区域形象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路径提供参考。

(二)研究问题

基于区域形象话语—语用分析框架的三个维度,考查越南媒体《越南新闻报》报道中的广西形象。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在话语内容方面,媒体通过突显哪些内容建构广西形象,构建了正面还是负面的广西形象?(2)在话语模式方面,媒体通过何种话语方式建构广西形象?(3)在话语主体方面,谁在通过自己的话语建构广西形象?是政府官员、媒体、普通民众还是其他?(4)中国区域形象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有哪些?

(三)语料来源

选取越南最具影响力的英文报纸《越南新闻报》为语料来源。《越南新闻报》创刊于1991年,是越南唯一的国家级英文日报,开设有政治与法律、社会、经济、时尚生活、体育、环境等6个栏目。时间范围设置为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以Guangxi为关键词,并辅以Nanning、Guilin、Liuzhou等广西城市名为关键词搜索《越南新闻报》官方网站有关广西的新闻报道,共收集到相关有效语料174篇。

(四)分析步骤

首先,在《越南新闻报》官网首页输入关键词并设定检索年份,穷尽性搜索有关广西的主题报道,然后统计各年度主题分布情况,以及涉及广西14个主要城市的报道在各年度的出现频率。其次,根据“区域形象话语—语用分析框架”,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主题维度对收集到的语料进行主题归类。再次,根据新闻报道中的词语或句子语义上的正面、中性和负面之分进行话语倾向性标注,探究《越南新闻报》在构建广西形象过程中的话语倾向性。同时,考察谁在通过自己的话语建构区域形象,即根据“谁在说”将《越南新闻报》报道中的话语主体进行划分,并考察各主体在广西形象建构话语中的参与情况。此外,还对报道所采用的话语模式(语言、声音、图像等)及其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分析话语模式在广西形象建构中的作用。最后,基于《越南新闻报》对广西形象话语建构的反思,提出中国区域形象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路径。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话语内容与广西形象建构

根据报道的主体话语内容,《越南新闻报》近10年174篇广西报道语料可分为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4大主题(统计数据见图1)。整体上看,《越南新闻报》近10年持续保持对广西的关注和报道,2018—2020年报道最多,近两年有所下降。各主题分布存在不平衡现象,表明新闻媒体对广西各层面形象具有不同的认知。经济和政治类主题报道数量最多,分别占31.60%和27.01%,其次是社会和文化类主题报道,分别占22.99%和18.39%。经济和政治类主题报道最多,与广西连续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进而推动中越政治、经济和外交交流合作更加密切相关。2018—2020年广西对越南进出口达到1 749.4亿元、1 753.9亿元、1 762.39亿元,分别占广西对东盟进出口总额的84.9%、75.12%、74.18%。得益于海陆接壤,中越边民社会往来十分频繁,边境通婚、广西边境公路或铁路线路开通、各种会议赛事在广西的举办等都成为报道议题,所以社会和文化类主题报道话题较为宽泛。

图1 2013—2022年《越南新闻报》广西报道主题分布

174篇报道涉及广西地级市的共91篇,主要关注8个城市:南宁(69次)、桂林(8次)、 北海(3次)、防城港(3次)、崇左(3次)、柳州(2次)、百色(2次)、梧州(1次),另外6个地级市(来宾、贺州、贵港、玉林、钦州、河池)没有涉及。2013—2022年关于上述8个城市的报道数量分布见图2。从图2可以看出,《越南新闻报》对南宁的关注度最高且远高于其他城市,对南宁之外的其他城市的关注度普遍较低,这与南宁是广西首府的地位优势紧密相关。此外,各年份的报道数量呈现出先降后增再降的趋势,2013年达到顶峰,随后降低,之后2020年再次上升。但整体来看,《越南新闻报》各年份对广西城市的关注度均较高。

图2 2013—2022年《越南新闻报》广西城市报道分布

1.经济主题相关报道与广西形象建构。经济主题相关报道共55篇,内容涵盖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各类贸易展销会、跨境经贸合作论坛、北部湾经济带、进出口贸易政策等正面或中性报道,同时也有少量负面报道。广西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故《越南新闻报》非常重视每年在广西举办的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如例1例2),以及其他各种贸易展销会或商务论坛(如例3中越国际贸易展销会、例4越南—广西经贸合作座谈会)等。上述报道建构了重视与东盟国家尤其是越南开展经贸合作以促进经济发展的广西形象。

例1:TheChina-ASEAN Expo (CAEXPO) will be held in Nanningfrom September 12-15.

例2:Deputy PMattends expo,business summitin China

例4:About 300 business people yesterday attended theViet Nam-Guangxi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Conferencein the capital.

例5涉及的跨境经济合作区与例6涉及的北部湾经济带也是越南媒体的关注点,展示了广西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两廊一圈带来的良机,在合作中互补、实现双赢的积极“国际合作者”形象。

例5:Atrans-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zoneconnecting Dong Dang in northern Viet Nam and Pingxiang (Guangxi) will benefit both ...

例6:...contribut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the Tonkin Gulf Economic Belt,particularly the Hong Kong-Guangxi-Viet Nam triangle.

广西对进出口贸易相关政策的变动或出台情况也备受越南媒体关注。从例7和例8中的“bans”“food safety standards”“requested proof of traceability”等词语表述可以看出,广西针对进出口产品实施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塑造了进出口贸易管控严格的广西形象。

例7:Guangxi bans trading and storage of foods that donot meet food safety standardsandrequire quarantine certificates...

整体而言,经济主题相关报道呈现了积极进取的广西形象。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个别负面报道,如例10中的“shortcomings”“slow implementation”“persisting trade imbalance”等词语,凸显出广西与越南在经贸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合作协议执行缓慢与双边贸易不平衡问题,例11中的“poor”一词容易使大众产生广西经济落后的认知。

例10:The PM also pointed outa few shortcomingsin co-operation between Guangxi and Vietnamese provinces,includingslow implementationof agreements andpersisting trade imbalance.

例11:...poorprovinces like Yunnan andGuangxican promote their economies via local import and export activities.

2.政治主题相关报道与广西形象建构。政治主题相关报道共47篇,内容主要涉及广西越南双边领导会面、双方友好合作等,包括双方签署贸易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召开第九届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举行中越海上共同开发第三轮磋商、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助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越边境城市间公路铁路等交通路线的开发与合作等。例12和例13双方领导会面的报道话语及配图再现了中国(广西)与越南关系和睦的形象。

例12:PMreceives Chair of Guangxi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例13:Prime Ministermeets party chief of Guangxi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从例14—例16中的“Guangxi’s measures”“its efforts”“Guangxi wants to enhance”“fortify collaboration”“hope to receive the Vietnamese Government’s support”等话语可以看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历任领导(彭清华、陈武、鹿心社)积极推动和加强中越经贸、教育、文化、医疗、交通领域合作,协作解决劳资纠纷,塑造了勤政为民、积极主动作为的广西领导干部形象。

例14:Peng Qinghuabriefed PM Phúc onGuangxi’s measures to expand exchanges and step up collaborationwith Vietnamese localities in economy,trade,culture...its efforts to boost cross-border goods exchanges and to resolve labour-related disputes...

例15:Guangxi wants to enhance road and railway transport connectivity withVietnamese border provinces andupgrade border gates,Chensaid,adding that the two sides couldfortify collaboration in education,culture and health care.

3.社会主题相关报道与广西形象建构。社会主题相关报道共40篇,内容主要涉及广西与越南双方的社会事件及社会问题,涵盖面较宽,既有广西和越南政府在一系列社会事件中的友好合作,如双方合作解救被拐卖的妇女儿童,合力逮捕贩毒、盗窃或诈骗人员,火灾救援等正面报道,也有一些涉及公共安全事件的负面新闻。如,例17中广西警方帮忙解救被拐越南儿童,例18中广西和越南警方合力逮捕贩毒分子,例19中广西消防跨国驰援越南等,报道中的“both”“help”等词语塑造了对外友好的广西形象。

例17:Guangxi Policereceived information about a criminal gang smuggling Vietnam children... Thechildren were rescuedby the public security ministries ofboth countries.

关于广西的负面新闻主要涉及以下公共安全事件:①自然灾害事件,如例20中的洪水和山体滑坡;②社会安全事件,如例21中的广西柳城县包裹爆炸事件、例22中的贩毒事件等;③公共卫生事件,如例23中的农产品安全问题。这4例报道中的“floods”“landslides”“blast”“illegal drugs”“substandard”等具有负面倾向的词语建构了公共安全问题突出的负面广西形象,说明广西在公共安全尤其是社会安全方面的应急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例20:Seven Vietnamese citizens were killedin flash floods and landslides in Mengshan County,Wuzhou City,Guangxi Province.

例21:Blast occurred in Liucheng,a rural county of Guangxi.

例22:...Chinese citizen Nong Dinh Dinh from Guangxi were also detained for hiring Tam and Viet totransport the illegal drugs.

例23:Authorities in Lam Dong Province′s Da Lat City destroyed 26 tonnes ofsubstandard potatoes...The company imported the potatoesfrom China′s GuangxiProvince.

4.文化主题相关报道与广西形象建构。文化主题相关报道共32篇,内容主要包括广西与越南合作举行的各类表演、艺术展览和文体竞赛,以及双方在文化和旅游领域开展的交流与合作等。广西主办或广泛参与各种表演或竞赛,如例24—例26中的中国—东盟戏剧节戏剧表演、画展、体育赛事等,展现出广西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正面形象。

例24:Ashort playby the Viet Nam Drama Theatre will be presented at the first China-ASEAN Theatre Festival and Forum in Guangxi

例25:Anexhibition of Chinese paintings,photos and calligraphies... tomarkthe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Viet Nam-China diplomatic ties...organized by...the Fede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Art of China′sGuangxi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例26:Vietnamese football clubs,Nam Dinh and Quang Ninh Coal,will play a friendly tournament,the second China-ASEAN Cities Invitational,in Nanning City...

关于广西与越南双方在文化与旅游领域合作交流的报道较多,如例27中的桂林旅游学院学者参与旅游研讨会,例28中的广西与越南谅山省合作推广旅游产品和培训旅游工作者,报道中的“offer recommendations”“launching tours”“co-operating in promoting”等表述呈现出广西在推动广西优秀文化“走出去”与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在旅游领域期望对外合作的诚意。

(二)话语模式与广西形象建构

话语模式可分为单模态和多模态[18]。按照信息呈现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发现《越南新闻报》中广西报道的话语模式主要涉及文本和图像两种模态。本文把仅以“文本”形式出现的报道划归为单模态话语,把以“文本+图像”方式呈现的报道划归为多模态话语。在174篇报道中,高达136篇使用多模态话语模式(78.16%),仅有38篇采用单模态话语模式(21.84%)。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越南新闻报》中广西报道的话语模式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在有关广西经济、政治、社会、文化4大主题的新闻报道中,多模态话语的使用远超单模态。图像话语往往更直观、迅捷,能够传递丰富的意义,具有再现语境、增强效果等功能[19]。与文本话语相比,图像话语有时能产生更好的共情效果。如,在与新闻标题为“Prime Minister meets party chief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对应的图3中,越南政府总理阮春福热情洋溢地接待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鹿心社,双方右手紧握、面带微笑的温馨画面直观展现了越南和广西之间的友好关系,构建了广西积极与越南开展合作交流的正面形象。在与新闻标题为“Work starts on bridge over Bac Luan River”对应的图4中,越南与广西相关代表参加连接越南芒街市和广西东兴市的桥梁动工仪式,热火朝天破土动工的现场画面生动形象地传递出了双方在改善边境交通运输状况方面的合作诚意,间接地展示了广西为改善交通状况积极作为的实干形象。由此可以看出,“文本+图像”方式的多模态话语可以更有效地塑造正面广西形象。

图3 越南政府总理会见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图4 越南与广西相关代表参加桥梁动工仪式

(三)话语主体与广西形象建构

在《越南新闻报》关于广西的新闻报道中,参与建构广西形象的话语主体呈现多元化特征,以政府部门及官员为主(如越南驻南宁总领事馆、越南政府总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越南工贸部部长、柳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也包括企事业单位及成员(如越南某医院、桂林旅游学院的师生),还包括媒体(如新华社)及媒体记者和普通民众。这些话语主体在广西形象建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济和政治类主题报道的话语主体多为政府官员,如例10与下文的例29—例31。从例29中的“PM stresses Guangxi’s role”和例30中的“PM stressed ... the huge potential by Guangxi”可以看出,越南总理作为广西形象建构的话语主体,言语之间表现出了对广西经济地位和发展潜力的认可,建构了正面广西形象。而上文例10中越南总理“The PM pointed out a few shortcomings...slow implementation...”的评价话语则建构了执行力不足的消极广西形象;例31中,越南农业与农村发展部植物保护局副局长作为话语主体,在答记者问时使用“poor”一词也建构了广西经济欠发达的负面形象。

例30:The PM stressedtapping thehuge potentialpossessed by the bordering Guangxi.

社会和文化类主题报道的话语主体主要是企事业单位及成员、媒体与媒体记者,以及普通民众。例32中,越南某医院作为话语主体,通过“transferred back to the country by China's Guangxi Province police”和“found by local police”等话语建构了帮助失散家庭团聚的广西警方正面形象。而例33和例34中的媒体和民众通过各自话语建构了公共安全问题突出的负面广西形象。例33中,《越南新闻报》援引新华社新闻,报道了广西严重的水灾情况;例34中,越南女子作为话语主体,讲述了自己被拐被迫卖淫的亲身经历,隐性呈现了广西社会治安不容乐观的负面形象。

例33:In southern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six people were reported dead and one missing,Xinhua said.Streets were waterlogged in Yangshuo...

例34:Luong Thi Duong,23,of Dak Lak Province,said she was conned and taken illegally across the border to China's Guangxi province ... forced into prostitution.

四、中国区域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建构路径

“一个地区良好区域形象的传播,离不开话语体系的战略性规划与应用。”[20]如何更好地塑造良好区域形象?《越南新闻报》建构广西区域形象的话语策略为正在努力提升自身区域形象的省份或城市(以下简称其他省市)提供了实践与理论参考。

(一)立足地方特色讲好区域故事,建构多维区域特色对外话语体系

讲好区域故事,讲什么和怎么讲很重要。讲好区域故事需彰显区域元素,加强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建设,用丰富生动的故事打动人心。1.区域故事需立足地方,用区域特色、区域经验和区域方案丰富对外话语传播内容,侧重打造和宣传该地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教育等多维良好区域形象,勇于创新话语内容。2.讲好区域故事要从受众视角探究正确的方式与策略,让区域故事易理解、接地气、有共鸣,所以各省市应努力培养大量满足区域经济、文化、社会、教育等领域对外交流合作实际需要的外语翻译人才。3.借助区域对外宣介成果如外文宣传片、影视剧、系列丛书等,向国际社会讲述区域故事,宣传区域特色旅游文化景观、新兴经济发展态势、社会和谐稳定等正面形象,引导国际社会对该区域形成正向认知与评价。在这方面,入选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的“翻译河南”工程值得借鉴。4.发挥国家搭建的双多边交流平台优势,以国际交流访问、主办或参与国际会议及论坛等为契机,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生等多个领域对外交流活动中多维度建构区域对外形象。各省市应积极参与各种对外活动并多渠道主动宣传区域发展理念,充分展现区域努力推进与海外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通力合作的积极进取形象。

(二)加强与国内外重要媒体和新媒体的互动合作,打造多渠道融通的区域形象对外话语传播平台

讲好区域故事,传播好区域声音,需充分发挥媒体的话语传播功能,积极拓宽区域形象对外话语传播渠道。1.国内重要媒体如中国日报、新华网、国际在线、中国环球电视网等,是国外媒体转载或引用中国新闻的主要渠道,所以各省市应加大与国内重要媒体合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促使国内重要媒体提升区域优势资源传播力度、特色区域故事宣传力度和减少区域负面新闻曝光率,通力合作塑造积极正向的区域形象。2.当前,设置中国新闻栏目的外国媒体越来越多,各省市应主动加强与国外主流媒体的沟通合作。通过考查国外华文媒体在区域形象宣传方面的现状,积极开展合作传播,以增进海外各国民众对中国各省市的正向认知,充分发挥华文媒体在海外的舆论宣传作用。3.融媒体时代各种新兴传播平台逐渐成为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各省市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借助微博、微信、Twitter、Youtube、TikTok等网络社交平台,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资源,善用多种话语形式如音频、视频、文本、图像等,传播好区域声音。另外,还可以与国外相关媒体平台合作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自媒体平台,积极向海外宣传区域故事,为国际受众提供认知中国各省市的更好窗口,提高中国各省市在国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区域形象传播新阵地。

(三)调动多层级话语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多元化区域形象对外话语传播矩阵

讲好区域故事,讲故事的“人”很关键,应充分调动多元话语主体参与讲述区域故事,传播好区域形象。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政治话语、网络话语、大众话语紧密联结并相互渗透。新媒体时代,区域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主体应逐渐形成多元化格局,从具有官方代表性质的政府发言人和国家媒体,拓展形成涵盖企事业组织机构、专家学者、普通大众等多元立体的对外话语传播矩阵。1.地方政府作为区域形象的传播者和管理者,应将国际舆论纳入区域治理,全面有效协调各方人、财、物资源,助力正面区域形象的建构和传播。2.讲好区域故事,国内主流媒体责无旁贷,要尽力挖掘并敢于创新,如中国日报海外版推出的“听外国人讲中国故事”系列报道,这种“借船出海”的尝试值得借鉴。3.善用新媒体设置议题,增强社群传播,提升民间国际话语权,帮助企事业组织、普通民众与国际社会对话,积极促成官方与民间协同互补的多元传播机制,从而更加有效地塑造和传播中国区域形象。

五、结束语

本文首先探讨了越南主流英文报纸《越南新闻报》中广西形象建构的话语策略。研究发现,《越南新闻报》借助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主题报道话语内容,善用多模态话语形式,调动多元话语主体,全面塑造了广西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的“国际合作者”形象,以及勤政为民、积极作为、与邻国和睦友好的地方政府形象。《越南新闻报》也有少量负面报道,但就话语倾向而言,积极正面的报道远多于消极负面报道,构建了良好的广西国际形象。然后,基于《越南新闻报》从话语内容、话语模式、话语主体3方面塑造广西区域形象的话语建构策略,提出了中国区域形象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构的具体路径。本研究是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重要论断的积极响应,对中国区域形象的对外建构与传播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

猜你喜欢
越南话语广西
读图
越南Vedana餐厅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越南百里“银滩”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