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2024-01-01 08:04林艳红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协同

林艳红

摘要:“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因具有便于学生熟悉实习环境、利于学生掌握前沿知识等优点,已逐渐被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文章从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及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等两方面展开探讨,对组建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团队、开展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重构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模块等八个方面深入探索如何将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以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关键词:护教协同育人;“基础护理”;高职护生;职业素养;课程团队;课程建设;课程模块;三全育人

中图分类号:C96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00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闽西职業技术学院2023年度“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理论研究专项课题“‘护教协同’‘三全育人’模式提升高职护生职业素养研究与实践”(编号:MXZY23SQYR18)、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高教)“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护理专业1+1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编号:FJJKCG20-335)的研究成果

因“护教协同”机制尚未形成,传统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常常出现“教”的目标与“护”的要求相脱节、“教”的方式与“护”的任务相偏移、“教”的考试与“护”的考核相错位等问题。为积极应对人口的老龄化、护理事业的全面发展及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所带来的新形势、新要求、新问题,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作为我国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需要积极推动护理专业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改革,从而破除制约护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种障碍。“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因具有便于学生熟悉实习环境、利于学生掌握前沿知识等优点,能较好地实现教学内容与临床工作的对接、院校与医院的对接,并且所融合的教学资源更贴近临床、生活和时代,能够为护生更好地适应临床工作奠定基础,已逐渐被应用于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教学[1]。本文对高职院校“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现状及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策略展开探讨,以期提高“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实效,实现“三全育人”,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水平。

从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途径看,高职院校一般采用三年制人才培养模式,即前两年在校进行理论学习,第三年进行临床实习。当前,临床护理工作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高职护理专业因学制短、学习任务繁重、知识片段化,不能很好地帮助护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融通。为实现护生学习与临床护理工作的无缝衔接,高职院校采用护教协同育人模式进行教学是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

“基础护理学”是打牢护士专业核心能力的基础课程,能够为其他护理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该门课程因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连接护理理论与临床技能的纽带,因此该门课程教学必须与临床实际工作岗位融合起来[2]。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互联网+教育”因具有教学资源丰富、教学环境能自主选择、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教学评价方式多元化等优势而迅速发展,如SPOC教学模式、OBE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新型教学模式均被广泛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它们能有效提高护生的学习成绩及综合能力,提高护生的学习自主性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教学的接受度与满意度[3][4]。目前,“基础护理学”课程的教学形式与职业教育的内在要求仍存在较大差距,表现为护教融合存在“校热企冷”、路径不清、渠道不同、内容不深入等状况。从教学方式看,传统的教学方式存在形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等不足。因此,本文以护教协同为背景,积极探索将护教协同育人模式应用于“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的有效策略,以进一步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水平。

1.组建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团队

课程团队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及主导者,所以课程团队的组建是护教协同育人的关键。本课程团队共由8名教师组成:其中实训教师1名,副教授和副主任护师3名,讲师和助教4名;其中临床教师3名,院校专职教师5名。由具有临床工作经验的教师与学校专任教师组合而成的课程团队,能够实现护教融合“双主体”共同育人。教师团队均需参加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培训,能够做到熟练应用多媒体和在线课程完成教学工作。

2.开展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建设

“基础护理学”是培养护生职业能力的基石,是一门技能型课程。闽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三年制高职院校,护理和助产专业学生于第2、3学期开始学习此门课程,该课程总学时数为154学时。该课程的理论课教材使用《基础护理学》(周春美、张连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实训课教材使用《护理综合实训》(张美琴、邢爱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同时,课程组构建了“基础护理学”在线课程平台,并于2018年成功申报学校在线课程。

课程共16章,课程组结合教学目标和临床护理工作标准精心制定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授课教案,制作教学课件,并将这些资源上传网络供学生学习。课程组还根据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核心知识提炼并录制成视频,具有学习便捷、适用性强的特点。以“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章节为例,本章由“体温的观察与护理”“脉搏的观察与护理”“呼吸的观察与护理”和“血压的观察与护理”这4节内容组成,课程组针对各节提炼出5项核心内容,并制作成理论授课视频,分别为“体温过高的护理”“正常脉搏及其生理性变化”“异常呼吸的观察及护理”“异常血压的评估”“异常血压的护理”,每段视频的时长为10分钟。授课视频的拍摄由具备丰富教学经验的护理专业主任及临床带教教师共同承担。授课视频的内容不仅以教材为依据讲述核心知识,还结合临床实际,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扩充,以拓宽护生的知识面。如在“体温过高的护理”中增加“发热病人的一般家庭护理方法”健康宣教的讲解。此外,课程组还完成了“基础护理学”试题库建设,试题库的内容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有紧密的联系,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后复习巩固。

3.重构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模块

课程组遵循“敬畏生命、守护健康、服务病人”的护理理念,结合临床护理的岗位需求,将“基础护理学”课程内容四大模块整合优化为六大模块六十个任务。比如,其中以老年病人给药护理、急救应对技术为主线,将给药护理、雾化吸入法、静脉输液与输血法等章节内容重构为“守护银发安康,输液输血与急救”模块,该项目共包括雾化吸入护理、静脉输液护理、输液反应及护理、静脉输液实训、静脉留置针实训、静脉输血护理、输血反应及护理、综合实训与考核等八项任务。课程组依据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根据教学内容及学情特点,采取“项目导入、任务驱动,学生主体、教师主导,逐项展开、层层递进,理实一体、训赛结合”的教学模式,达到培养学生熟练规范的给药护理、急救应对技能,帮助学生树立德能并重、知行合一、慎独严谨的护理职业意识的教学目标。

4.依据平台数据,结合调研采集,分析学情

以闽西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护理专业学生为例,这些学生中的59.2%来自高中,40.8%来自中职;61.3%的学生喜欢护理专业,20.4%的学生是自己选择的护理专业,93.9%的学生对护理工作有一定了解,55.1%的学生对护理专业感兴趣。为此,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对调剂到护理专业的学生(占2.0%),要注重激发其学习兴趣。这些学生已经学习过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病理基础知识等医学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对给药护理、急救应对有一定了解,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护理知识体系。学生通过网络能够搜索查阅到大量医学教学资源,但还缺乏甄选有价值、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源的能力,而且尚不具备德能并重、知行合一、慎独严谨的护理职业意识。通过对这些学生学习投入情况的调研,发现整体投入情况较好,对课内学习投入最积极,对课外学习投入则较为薄弱,学校应采取有效对策。

5.开设护教协同育人的实训课程

“基础护理学”的实训课包括各种铺床法、无菌技术、隔离技术、口腔护理、导尿术等19项技能操作训练。实训课程的融合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制作教学视频。课程组根据教材,结合最新的临床标准,针对每一项护理技能操作都拍摄教学视频,操作者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基础护理学教师。视频内容不仅注重规范化教学,还体现人文关怀,将人文素养及护理礼仪培养融入其中,以便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2)完善课程资源。根据教学目标进一步完善实训课教学内容,如在“雾化吸入”理论教学基础上增加“氧气雾化吸入”实验课,在“排泄护理”一章中增加“尿管护理”实训课。这些技能操作紧贴临床,能帮助护生掌握规范化的护理技能,为其将来走上护理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3)整合教学内容。将相关性较强的各项护理技能整合起来,依托案例融为一体,如将“氧气吸入法”与“吸痰法”的教学融会贯通,使“生命体征测量”成为一体,这样更贴近临床工作真实状况,能提高护生的整体护理意识,还能弥补护生对护理操作学习较为碎片化的不足。4)更新临床案例。课程组与来自临床一线的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护理专家共同更新临床案例,使其更加贴近临床,更能满足护生的学习需求,从而提高护生独立判断、分析及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护生能够及时、准确、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5)制定评分标准。课程组根据规范化护理操作标准,并结合岗前培训要求制定和完善护理技能操作评分标准。科学的评分标准能够对护生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准确检测,还能使护生发现自身的薄弱之处,进而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操作训练。

6.设计立足学生主体的教学活动

“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活动的设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三线三轴”为基本原则,即以“教学内容、师生活动、信息技术”为三条主线,以“案例分析、情境导向、人文关怀”为三轴,相互贯通,相互依存。基于“引、探、释、练、汇、拓”6E教学模式,教师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以任务为驱动,以临床患者护理案例为中心,以情境为导向,贯穿职业素养和人文关怀培养,将康养、岗位、竞赛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完成导入—问题、生成—探究、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进入高阶思维阶段的学习。以留置针输液法为例,该法在临床中普遍应用,但不易被护生熟练掌握,因此教学此模块时,教师可以使用情境教学法,让护生进行留置针穿刺演练,帮助护生在知识点学习中突破难点、强化重点,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还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又如,老年人跌倒在现实生活中较为常见,护生对于老年人跌倒后的处理手段不易掌握,为此,教师可以应用虚拟仿真系统展示老人跌倒的情境,首先引导学生逐次分析老年人跌倒后的危险因素,然后针对止血包扎技能知识进行示范讲解。虚实结合化解重难点问题,直观生动,效果良好。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始终贯彻“尊老为德、护老为责、助老为乐”的教学理念,采用模拟照护、案例演练法,渗透传统孝文化,开展志愿、岗位实践活动,增进护生与老人之间的感情,增强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职业认同感。

7.實施护教协同育人的教学流程

(1)课前探索。课前探索主要是线上学习与互动。首先,教师对教材及学情进行分析,并确定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创设临床情境,改编教学案例,进行角色安排,完成教学设计。然后,教师在超星学习通平台上传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课件、授课教案、教学案例及视频资料等,完成建课并布置学习任务。接着,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领取任务并分组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性学习,形成对学科知识的初步认知,发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待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教师解答。最后,教师通过平台了解学生课前的学习效果,梳理学习情况,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并根据教学平台统计情况调整接下来的教学策略。

(2)课中导学。课中导学主要采用线上和线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签到,并根据需要开展课堂互动,根据对学生的课堂学习检测情况灵活调整授课计划。教师主要采用直播、录播和讨论的方法开展教学,可以导入案例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结合选人及抢答、课堂小测试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突破重难点。针对来自中职学校对护理知识已有一定认知的护生,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更多课程资源,为后续的护士执业考试和临床实习做好准备。在线下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等对护生进行训练,帮助护生切实掌握雾化输液输血等给药护理技术。

(3)課后拓展。课后主要是引导护生进行线上复习。教师对知识点进行梳理、总结,帮助护生建立知识框架,选取历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中关于本单元教学的内容让护生进行课后练习,同时指导护生绘制留置针固定操作流程图,完成课堂上本组未完成的任务,帮助其进一步巩固知识和技能。护生可以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完成课后复习,进行章节测试、读书笔记撰写,还可以反复练习,检测自身的学习状况,不断巩固知识点,对错误率高的习题进行反馈,及时展开讨论。另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社区进行健康宣教,如普及献血知识、指导雾化吸入等,做到学以致用。

8.设计护教协同育人的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组精心、系统地设计“基础护理学”课程的评价方式和手段。课程考核分为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两种方式。理论考核是采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评价过程是借助学习通APP进行评价,其中过程性评价占30%,表现性评价占20%,总结性评价占50%。操作考核则是由临床教师和专任教师根据评分标准共同对护生进行考核评定,并将学校考核与临床工作考核有机结合起来,护生的各项护理技能操作成绩平均分即为护理技能操作最终得分。

护教协同育人模式能够突破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一些障碍,具有独特的教学优势,但护教协同育人模式的实际应用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教学资源和人力有限,护教协同的深度和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展,教学资源的质量需要进一步提升。同时护教协同育人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会直接影响到课程教学的效果,部分学生自律性不够,对教师依赖性过强,这势必会影响到护教协同育人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需要进一步拓宽思路,为护教协同育人模式的有效应用提供外部条件,更好地实现“三全育人”,教师则需要进一步探索将护教协同育人模式有效应用在“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提升高职护生的职业素养和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颜玲琴.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在高职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39(19):103-104.

[2]秦小雨.基础护理学实践教学质量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09):178-179.

[3]彭靖,张巍,牟小小.基于任务驱动的混合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23(04): 111-114+119.

[4]王芳,杨桂兰,何倩.SPOC+MCAT教学模式在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23,41(13):38-41.

Applic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of Nursing and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Basic Nursing"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n Yanhong

(School of Medical Nursing, Minxi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21, China)

Abstract: The "nursing teaching collaboration" education model has gradually been applied to the teaching of nursing course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due to its advantages of facilitating students to familiarize themselves with the internship environment and enabling them to master cutting-edge knowledge.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basic nursing" course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in the "basic nursing" course. It deeply explores how to apply the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odel to the teaching of the "basic nursing" course from eight aspects: establishing a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course team, carrying out the course construction of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and reconstructing the course module of nursing education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literacy of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Key words: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between nursing and education;"basic nursing";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competence;courseteam;curriculumconstruction; coursemodule;threecompleteeducations

猜你喜欢
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协同
《护理学杂志》稿约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应用Delphi法重构高职《基础护理学》教材的研究
《基础护理学》教学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分析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
协同进化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