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新生入学一对一谈心谈话的意义与实践

2024-01-01 08:04郭雪莹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
关键词:辅导员

郭雪莹

摘要:一对一谈心谈话是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也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关怀的重要手段,得到了许多辅导员的重视,并被广泛应用。硕士新生入学是硕士生成长发展的重要关键节点,对师生双方均有助推了解、成长的重要意义。辅导员应当抓住机会与硕士新生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从而建立情感联结,解决群体性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具有个性特点的自我,打好后续培养的基础,并在后续工作中针对问题跟进帮扶。为使一对一谈心谈话取得实效,辅导员应针对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做好确定谈话方向、整理谈话提纲工作。

关键词:辅导员;硕士新生;一对一谈心谈话;谈话目的;提纲;谈话整理;问题总结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045-0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关怀一直是辅导员的重点工作,而谈心谈话是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辅导员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抓住新生入学的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对一的谈心谈话具有必要性和特殊意义。近年来,教育者对本科新生成长发展的观察和研究比较充分,但对新入学的硕士研究生的教育研究还存在不足。与本科生相比,硕士生有着类似的成长经历,但也有其特殊情况,辅导员在教育中照搬“本科模式”并非最优解,因而需要针对硕士群体的特定问题,调整思政教育和心理关怀的工作思路。一对一谈心谈话工作需要更有针对性,为硕士生全程的教育培养奠定基础。硕士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是重要的时间节点,所谓根深则叶茂,辅导员要抓好硕士生成长發展这一关键期,做好硕士新生入学一对一谈心谈话工作,为硕士生成长成才打好基础。

谈心,意思是谈心里话、倾心交谈;谈话,意思是两个人或许多人在一起说话。人与人之间通过谈心谈话来陈述事实、交流情感、提出意见并获取认知[1]。随着研究生教育“大众化”的发展,硕士群体人数不断增加,而组成硕士生群体的除了应届本科毕业生外,还包括部分“二战”考研和工作后辞职考研的往届生,这就使得同一级硕士新生在年龄、阅历、思想、心理、生活等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辅导员除开展集体教育外,还需要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发现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陈颖指出,谈心谈话从形式上可以采用一对一、一对多等模式[2]。陈帅等也认为,谈心谈话有五种类型,其中“日常谈话”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了解学生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具体问题”[3]。本文则主要探讨“一对一”模式下日常谈话的相关内容,重点在于谈话的问题选取。

1.对辅导员工作:履行工作职责,为思政教育搭建平台

在高校工作中,谈心谈话是辅导员的工作要求和工作职责,也是常见且有效的工作方式之一。《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提出:高校辅导员应当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认真做好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及服务育人工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建立健全谈心谈话制度。《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指出,辅导员应能结合大学生实际,广泛深入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2008年12月召开的北京高校辅导员工作会议明确了“每一名大学生每年得到一次深度辅导”是每个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任务。田宝伟等认为,深度辅导需要遵循一些基础流程,即收集信息—了解问题来龙去脉—形成学生问题概念化—拟定辅导目标和策略—辅导干预与改变—追踪与反馈[4]。深度辅导的开展需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基础上,而一对一谈心谈话则是开展深度辅导工作的重要前提。硕士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则是辅导员了解学生最自然、最合适的时间,是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必须把握住的时间。

2.对师生双方:建立情感联结,为长期工作奠定基础

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要系统分为七种由低级到高级的不同层次,以及“匮乏性需要”和“成长性需要”两种类型。其中,“归属和爱的需要”(belongingness and love needs)属于基础层级的匮乏性需要,也称“社交需要”,包括被他人关爱、人际关系的融洽的需要。人在满足这些需要的时候,完全依赖于外界。满足社交需要对硕士新生来讲十分重要,对其开始新的学习、生活有着重要作用。硕士生在陌生的环境、迷茫的心态中容易产生一定的焦虑感,而此时辅导员以温暖、和蔼的方式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发展、关切学生的问题,有助于学生与辅导员建立积极、和谐的情感联结,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力量,满足其社交需要,进而为后续建立师生长期稳定的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3.对学生群体:了解共性问题,为群体教育提供信息

虽然硕士新生有着不同的背景,但踏入学校便有了统一的身份,因此会出现一些共性问题。辅导员利用班会解决群体性问题是常用的一种教育方式。而“群体问题”的得出,除了需要依靠过往经验和观察询问外,还依托于一对一谈心谈话中学生个体袒露的问题。因此,辅导员可以在硕士新生入学的一对一谈心谈话中,充分挖掘其中是否存在隐藏着的问题,从而把握学生共性特点。如果不涉及个体隐私,辅导员可以将这些共性问题整理起来,再面向全体进行共性问题的引导教育,最大程度减少同质性问题的发生。

4.对学生个体:发现个性自我,为未来发展铺设道路

硕士生入学目标因个人特点和规划不同而有所不同,一部分人想要深入探索专业知识,一部分人想要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一部分人选择辞职归校,舒缓人生节奏,还有一部分人完成读研目标后陷入“空心病”,对下一步的学习生活毫无头绪……硕士生的发展更加个性化、分散化,因此辅导员在硕士生入学第一学期就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既能促使学生反思自我,加快对身份转变的感知,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新的学习、生活模式,又能了解每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初步规划,以便在未来更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支持与指导。

1.辅导员自身的问题

从时间上看,辅导员可用于谈心谈话的完整时间较少。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十分细碎,尤其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时更有许多事务需要处理,能够沉浸投入谈心谈话的时间严重不足,即便是在谈话过程中,也有可能被各种工作信息干扰。从素养上看,部分辅导员专业技巧不足,个人修养有限。辅导员并非专业的心理教师,平时参与谈话技巧培训和实战演练的机会较少,而且心理专业知识不足,也很难创新方式方法。林孟平指出,辅导中最重要的是“辅导者本身的修养”[5]。辅导员个人修养不足,将会影响一对一谈心谈话的效果。

2.硕士阶段学生特点问题

硕士生在本科阶段更多的是集体行动,可能经历了较为严格的管束,到硕士阶段后便追求自由发展,不想他人干预自己的规划,加之新生阶段对教师的了解不深入,与教师还未建立起坚实的情感基础和信任关系,因此即便参与心理谈话,也可能不愿敞开心扉交谈,或者对某些关键信息持保留态度,使得一对一谈心谈话工作效率不高。

3.硕士阶段学制客观问题

硕士阶段的学制通常为2年-3年,通常会在前1年-2年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剩下的时间则自主进行科研和实习。入学第一学期,硕士生除磨合新的学习、生活方式之外,还要面临巨大的课程量,以及许多的个人作业、小组作业、各类考试,能够静心思考的课余时间较少,这让一对一谈心谈话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困境,以致影响最终效果。

4.学生工作机制问题

谈心谈话工作并非只是“谈话”的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过程。李正阳指出,研究生的深度辅导工作是“以辅导员为主,研究生导师专业教师等集体参与模式”。这样的模式同样适用于谈心谈话工作。现实中,导师科研任务重,专业教师难以顾及单个学生,院系领导事务繁杂,对于学生一对一谈心谈话工作难以与辅导员形成合力,这导致学生的个性问题难以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整个学生工作团队之间的配合有待加强。

笔者在某年秋季学期对30名新入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进行了一对一谈心谈话。虽然这些学生依然是结构多元、目标多样,但笔者仍能在辅导过程中发现其存在的共性问题。笔者根据前文深度辅导的过程对标一对一谈心谈话的全流程,将本文重点设置在学生问题概念化及之前的阶段,重点探讨如何设置问题,以达到收集信息、了解问题成因的目的。

1.设定谈话目的,初步拟定提纲

王民忠曾对谈心谈话的下一步工作———深度辅导有所界定,他认为,深度辅导是在全面、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依据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需要,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在政治、思想、学业、情感、发展、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度的指导[6]。基于此,笔者首先从学校研究生院处了解硕士新生的政治面貌、个人履历、社会关系等基本信息,并对标深度辅导工作内容,结合专业设置特色,拟定三大模块的谈话提纲,明确需要通过提問来进一步掌握的内容。

(1)政治、思想模块。1)谈话具体考察因素:政治站位、政治立场。2)谈话具体内容:对党和国家发展历程、重要举措的整体评价。3)谈话目的:通过学生的描述,判断学生是否存在政治错误、思想偏差、立场不稳等政治问题;初步判断学生是否会在外派实习期间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

(2)情感、心理模块。1)谈话具体考察因素:常见的心理问题潜在因素(了解是否存在原生家庭、亲密关系等问题,以及成长中的挫折和荣誉事件)。2)谈话具体内容:家庭情况及成员关系、个人婚恋情况、过往经历中最大的挫折和最闪光的事件。3)谈话目的:通过家庭关系是否和睦、是否单亲家庭、是否多子女家庭等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存在潜在的由家庭关系引发的心理问题;了解学生婚恋情况及紧急联系人情况;通过学生主动描述挫折,了解学生是否因该事件仍存在心理问题,提前注意可能引起创伤的类似事件;通过学生描述自己的闪光事迹,了解学生的特长、优势,以及学生是否具有自信、乐观的品质。

(3)学业、发展模块。1)谈话具体考察因素:学术科研规划、职业生涯规划、个人性格素质特征。2)谈话具体内容:本科期间学习心得、读书及毕业的大致规划;谈话过程中观察学生的状态。3)谈话目的:通过学生过往的学习方法及专业学习相关度,大致判断是否会出现学业科研困难;通过初步规划,判断学生是否清楚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结合专业特色提前指导,提供对口的实习信息渠道;通过学生的表情动作、语言表达能力,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是否存在逻辑性差、描述性差等问题,在未来学习生活中是否需要单独进行辅导。

辅导员根据上述辅导提纲进行提问、总结,可以建立丰富、立体的学生个人档案,能够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方案制定起基础作用,也能够初步确定对学生心理健康、政治立场、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关注重点,为之后的各项工作打好基础。

2.整理谈话内容,总结分析问题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硕士新生的成长经历完全不同,会面临不同的具体问题。其中既有共性情况,也有个性情况,笔者将学生的共性问题进行简单归纳,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1)共性情况。1)政治、思想模块:政治立场坚定,理论深度不足。在谈话中,大部分硕士新生对党和国家持拥护态度,对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有一定的掌握,但当被问及和自己的专业学习、生活实际的联系,或理论发展沿革的历程时,表现出认知不足的情况。2)情感、心理模块:情感支撑稳定,具备家庭责任感。硕士新生经过本科四年的历练,在遇到原生家庭、亲密关系、挫折打击等方面问题的波折时,大部分已经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调整方式,寻求到较为稳固的情感支撑,但仍然需要特殊关注,需要新关注的问题是家庭责任问题。由于硕士阶段可能是大部分学生求学生涯的最后阶段,硕士毕业后就要成为“社会人”,为生活打拼,未来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也要回馈原生家庭的养育之恩,部分学生谈及家庭责任时,表现出迷茫甚至害怕的情绪,也有学生情不自已地哭泣,表示自己作为成年人,不仅没有尽早地回馈家庭,反而因读研给父母增加许多压力,对家人感到愧疚和心疼。也有学生表示因年龄问题要考虑毕业就结婚生子,但还未做好足够的准备,有一定的恐慌感。3)学业、发展模块。①学习难以适应,学习方法不当。部分硕士新生面对新环境时,会在学业科研、人际交往、纪律要求、角色转换上出现问题,大部分硕士生能够调整状态适应新的生活,但也有部分硕士生直至毕业仍无法适应。这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与本科阶段的学习相比,硕士生要探索前沿发展方向或拓展新领域,但学制变短、课程变少,自我探索度变高,部分硕士新生在开始学业之初,会感到不同于过去一直以来的“集体接受式”教育,在个人分散行动、导师点对点指导的学习方式中感到吃力。尤其当导师与自己规划的科研方向不同,或自己专业基础不够扎实而难以跟随导师脚步时,硕士新生则需要额外花费更多精力学习欠缺的知识。②生涯规划不明,自我认知不足。笔者进行一对一谈心谈话的硕士新生为三年制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这些学生可以在第二年申请到海外任汉语教师志愿者,其相比于留在国内的学生就会失去国内实习的机会,加上如今的就业竞争压力逐年加大,部分硕士生从入学起就开始思考未来规划,在出国、考公、考编、留任与否的纠结中焦虑前置,这暴露出的其实是自我认知的缺位。

(2)個性情况。在谈话中,笔者发现部分硕士新生存在心态焦虑、宿舍关系、友情维系、自我和解等方面的问题。这其中既有长久的困扰,也有新环境中的过渡问题。因个性问题与学生个体成长经历相关度较高,问题成因复杂,不在此处过多讨论。

3.跟进解决问题,追踪成长发展

笔者根据上文所述的学生特点和暴露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拟定各自的指导方案,并在后期跟进指导和帮助。在共性情况中,充分利用党团活动、宣讲团等形式,把握好交流分享会等学生交流的机会,以朋辈话语的力量、喜闻乐见的形式、贴近生活的主题推进思政教育。面对个性问题,则采用定期辅导交流的方式,逐渐加强情感连接、培养信任关系,并寻求相关师生的配合,共同发力,提升辅导效果。此内容因非本文讨论重点,故不做详细叙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一对一谈心谈话的内容和主题可能会随之改变,但能够肯定的是,一对一谈心谈话是助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辅导员对硕士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展一对一谈心谈话工作确实存在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同时也会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在未来的工作中,笔者将会继续细化一对一谈心谈话的主题方向,优化一对一谈心谈话的机制建设,为硕士生的培养提供坚实的后盾。

参考文献:

[1]陈淼,徐杏玉.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工作研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06):103-105.

[2]陈颖.本科新生谈心谈话工作的实践研究与思考[J].教师,2021(13): 9-11.

[3]陈帅,叶定剑,张碧菱.等.构建高校辅导员谈心谈话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56-58.

[4]田宝伟,胡心怡,张平,牛勇.辅导员一对一谈心谈话的谈心谈话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36-38.

[5]林孟平.小组辅导与心理治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3-24.

[6]王民忠.青春引航:北京高校一对一谈心谈话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2:9-11.

The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e of One-on-one Heart to Heart Talks for New Master’s Students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Guo Xueying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Economics,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One to one heart to heart conversations are the job responsibility of counselors and an important means of educating and caring for students. They have receiv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counselors and are widely used. The enrollment of new master’s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and critical node for their growth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understand and grow. Counselors should seize the opportunity to have one-on-one heart to heart conversations with new master’s students, in order to establish emotional connections, solve group problems, help students discover their own personality trait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ubsequent development, and follow up on problems in subsequent work. In order to achieve practical results in one-on-one heart to heart conversations, counselors should focus on determining the direction of the conversation and organizing the outline of the conversation in response to the actual problems that exist.

Key words: counselor; master’s degree freshmen; one-on-one heart to heart conversations; purpose of the conversation; outline; organizetheconversation;problemsummary

猜你喜欢
辅导员
光荣啊,少先队辅导员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辅导员要做师德的楷模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思考
如何增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