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有效路径探索

2024-01-01 04:39富晓丽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
关键词:英语课双减课外阅读

富晓丽

摘要:“双减”背景下的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拓展学生的英语知识面和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及语言运用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基于生活化原则、有序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指导性原则,从课内外阅读的角度入手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即以课内阅读夯实学生的英语知识基础、以课外阅读深化教学主题,最终达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提升英语教学质量的双重目标。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兴趣;主题;指导;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101-04

“双减”政策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及课后作业的合理性,要求教师从减负增效的角度重新审视当前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思路、教学流程等,对教育形成全新认知,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新的学科育人体系[1]。在英语阅读教学中,部分英语教师从课内外阅读融合的角度进行了诸多有益尝试,但对“双减”政策的有关认识停留在理论层面,制定的教学方案不科学、不合理,引导策略不具体、不可行,这会导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基于此,英语教师要认真研读和领悟“双减”政策,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提升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实效性,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持久,并实现厚积薄发,学以致用。

在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英语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将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起来,既能够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使其成长为具有综合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英语教师应积极推动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全面的英语学习体验。

1.有利于豐富学生的英语词汇量

在课本中,学生接触的是基础的单词、短语。而借助课外相关英语阅读材料,学生可以接触更多的单词、短语及其常用的表达方式、上下文搭配方式,并进一步提高词汇运用能力。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课本中的语句和对话比较简单,而通过阅读更多的课外英语材料,学生会接触更复杂的句子和文章,并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推理判断能力,实现从理解文字表面意思到理解文本语境的升华。

3.有利于学生拓展英语知识面,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课本提供的语言应用练习比较基础,而借助阅读课外材料,学生可学到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然后以模仿和运用的方式,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写出更优美的英文文章。

4.有利于学生拓展文化视野,了解世界的多样性

课本中的内容通常局限在某个特定主题和文化背景下,而通过阅读课外英文材料,学生可以了解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故事、习俗、文化。多元化视角不仅可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还可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

为全面了解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现状,笔者特意对本校各个学段的课内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包括学生的阅读量、阅读时间、阅读的文本类型、阅读兴趣、阅读方式以及融合内容、融合方法等。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课外阅读材料的甄选、融合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缺乏明确的融合主题

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是需要主题衔接的,没有主题的教学活动无法发挥阅读材料的价值。目前,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存在缺乏明确的主题、缺乏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课内外阅读错位衔接等情况,未形成一个紧密衔接的阅读体系。另外,有的教师对课外阅读资源的甄选也相对盲目,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2.不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质量保证,但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影响,不注重通过课外读物拓展和延伸课内英语知识,而是倾向于给学生布置一些阅读理解题,导致学生出现不愿意阅读、缺乏英语阅读兴趣等情况[2]。

3.不注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支撑。但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只会在教师要求的情况下被动阅读,每周能坚持读一篇短文的学生寥寥无几。在课外阅读中,部分学生采用的是快速诵读法,能准确、流利朗读文本,却不理解阅读材料的中心思想,有的学生没有做阅读笔记的习惯,经常出现前读后忘的情况,久而久之,甚至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厌倦或抵触心理[3]。针对学生存在的缺乏良好阅读习惯等情况,部分教师缺乏应有的重视,只在口头上布置阅读任务,没有进行必要的监督以及课外阅读的学习意识、学习方法等方面的有效引导,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处于“自由发挥”状态。

1.坚持生活化原则

唯有把英语教学生活化,才能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双减”政策为英语教学工作指明了新方向,其倡导减少不必要的强化训练,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对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而言,教师应从实际生活出发挖掘英语教学素材,营造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语言学习环境,并根据学生的经验、学习兴趣设计教学活动,以此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效率,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信心。

2.坚持有序性原则

在设计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采取以理解为主、赏析为辅的教学思路,有序开展教学。首先,师生一起解读阅读文本的核心内容,如单词短语含义、语法知识、文本中心思想等,积极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循序渐进地讲授阅读技巧和方法,以“输入”与“输出”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稳步提升。

3.坚持相关性原则

教师所甄选的课外阅读材料应和课文内容有一定的关联性,或是主题相似、时态相似、场景相似,或是内容类似、句法和语法相似。另外,所选阅读材料的篇幅、难度也应与课文相当。例如,当主题是“Seasons”的时候,所选取的阅读材料应与季节的变换有关;当课文中大段文字用的是“一般过去时”时,应选择与课文时态类似的材料。

4.坚持指导性原则

从课内外阅读融合学习的技巧层面分析,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学习过程进行针对性指导,在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同时,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阅读质量。

1.开展课内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学校。从学校层面看,可在校内广泛开展以“英语课内外阅读”为主题的校本化教学研究活动,让各年级英语组组长带头主持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座谈会,邀请在这方面取得一定成效的教师作为嘉宾分享教学经验,邀请学生代表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教学研究活动可以视频形式记录下来,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共享。同时,定期开展英语演讲赛、英语辩论赛、英语朗读大会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能在校内形成教师善教、学生善学的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

(2)教师。对教师而言,不仅要精心备课,还要组织有意义的课内外阅读活动。1)定期为学生布置阅读任务并开展阅读分享会。在这个过程中,可让一个学生试着用英文概述学习内容、中心思想等,另一个学生充当翻译并对前面同学的发言情况进行评价,指出需要改进的方面。这一环节由两个学生组成,最好是“学困生+优等生”的组合,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发言机会。团队分享结束后,教师可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头脑风暴,以此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2)组织群文阅读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质量。教师可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主题去搜集对话、短文、名人名言、兒歌等,然后以朗诵的方式分享,以此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将课内知识迁移并应用于课外的意识。3)设计有关词汇梳理类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有的学生英语基础薄弱,没有掌握单词、短语的用法,有一定阅读障碍。而依托特定情境、语境进行的词汇梳理活动,可将学生脑海中碎片化、零散化的知识系统化,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4]。例如,在讲授完与“Weather”有关的阅读材料后,教师可以“Brainstorm”为主题设计词汇梳理类的英语课外阅读活动。首先,要求学生搜集与“Brainstorm”这一特定情境有关的课外文本,可以是教辅资料中的小短文、影视剧中的人物对话,还可以是英文歌曲,让学生在明晰其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后将涉及的词汇进行分类梳理:一是梳理描写天气和“Brainstorm”的词汇,二是梳理与环境有关的词汇,三是梳理与人们生活行为相关的动词、副词,四是梳理用于烘托人物心情和表达人物态度的情感动词。梳理完以后,学生之间相互传阅,并指出彼此的不正确之处,最后,师生一起努力,建构有关“Brainstorm”的英语词汇网。

2.主题先行,建立课内外阅读教学体系

(1)推荐课外短文。在新课开始之前,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一些与课文主题、场景、时态相似的短文,并鼓励学生比较课内外阅读文本的异同点。为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拓展课外知识,教师也可将课外阅读材料作为拓展性英语作业布置下去。在推荐课外短文时,教师可采用微课的形式,具体介绍阅读材料的特点及与课文内容的关联性,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5]。需要注意的是,推荐的课外短文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对学生遇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答疑解惑,并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索未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2)设立英语角,进行口语交流。语言学习由“输入”和“输出”两个环节组成,阅读是输入,语言表达是输出,所有的输入都是为输出服务。基于此,在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输出的机会,让学生摆脱“哑巴英语”的困境,形成相应语感,并能用英语流畅地交流和沟通。教师不妨试着在教室设立一个英语角,供学生用英语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表达对某一事件的看法。英语角就相当于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英文的语言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表达与思考的习惯。

(3)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同口语表达一样,写作也是一种语言输出活动。读写结合、以读促写可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当学生阅读一篇短文后,教师可试着给他们布置一些写作任务,如句式仿写、短文续写、读后感写作等,并引导学生及时纠正在写作中出现的单词拼写错误、语法错误等,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以及书面表达能力。

3.强化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围绕单词、句型、语法等内容的讲授以及英语学习方法培养展开。对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而言,强化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十分必要,能够有效解决学生在英汉转换中思维缺失的问题,且保证学生的阅读数量与阅读质量[6]。

(1)领读。英语教学的第一步是提升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而语言感知能力的提升途径包括朗读、熟读、背诵三种。在英语学习入门阶段,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对课文以及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全文领读,确保学生语音、语调的正确,为接下来的英语教学做好准备。

(2)裸读。裸读指的是学习者不借助任何参考资料以及辅助翻译工具,完全根据已有的词汇揣摩文意的阅读方式。其主要靠的是一种自我感悟,能使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给学生提供科学的指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其对课外阅读材料的理解能力。

(3)精读。精读即仔细阅读,是建立在学生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力求使其全面理解文本内容,当遇到生词的时候,鼓励学生根据上下文语境揣摩其含义,遇到理解的单词、短语和句子,让学生根据上下文来思考其具体表达含义[7]。

(4)问题引领。在英语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中,“问题引领”不仅能让课内外阅读材料的知识衔接更紧密,还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思考以及表达欲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进学生对文本深层含义的理解[8]。因此,在课内外阅读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学以致用。

(5)分享閱读。分享阅读是聚焦学生分享行为的互动式阅读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模式由浅层次向高阶方向发展。例如,教师可拿出课前的5分钟~10分钟时间,让学生分享个人的阅读内容、阅读方式、读书心得等。内容不局限于书籍、文章,也可是英文电影、英文歌曲等。同时,鼓励学生就彼此的分享给出评价,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中逐步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分享阅读的实施,只有长期坚持才有效果,教师要营造轻松、活跃、和谐、灵活的分享氛围,让学生勇于分享、敢于分享、善于分享,同时避免点名的“强迫分享”现象。

4.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推荐或布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任务,通过每日打卡、定时定量的阅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方式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9]。

(1)每日打卡。教师可布置阅读简版文学名著等长期性的阅读任务,如让三四年级的学生阅读英文绘本、英语童话故事,让五六年级的学生阅读一些简版的英文名著,并通过“每日打卡”的方式督促学生执行。学生既可每日在教室打卡,也可通过网络打卡、上传阅读进度等。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单词比赛、纠错比赛、即兴演讲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定时定量阅读。课外阅读需要花费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因此教师要为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具体可采用定时定量阅读的方式。在校期间,教师可在每周拿出一个课时用于课外阅读,同时为学生设计睡前、节假日、双休日休闲读的量化摘录卡,让定时定量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

(3)师生共读。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兴趣,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以身作则,让学生感觉到阅读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例如,教师可与学生共读一篇短文、一本书,读完后一起分享心得,在班内营造书香气氛。这对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4)提倡亲子共读。对英语教学而言,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容忽视。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光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应充分发挥家长的协同作用。教师应鼓励家长开展亲子共读,在家中设立家庭阅览室、读书角,为学生营造积极的阅读环境。

综上所述,英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融合教学是教师践行“双减”政策的具体表现,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针对融合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要以课内外阅读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建立课内外阅读教学体系,并强化对学生阅读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提升课内外阅读融合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彩霞.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的农村小学英语阅读课设计探研[J].成才之路,2023(17):97-100.

[2]董永梅.基于情境教学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22,22(23):102-104+108.

[3]李潺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山西教育,2022(11):38-39.

[4]毛凌飞.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融合发展策略[J].校园英语,2022(42):97-99.

[5]臧海霞.“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教学[J].江西教育, 2022(32):13-14.

[6]江群.基于文本解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2(20):65-67.

[7]朱晓芳.以创促读:小学英语课内外融合阅读教学的应然样态[J].江苏教育,2022(41):44-48.

[8]何元慧.小学英语课内外阅读整合的实践与研究[J].校园英语, 2021(39):129-130.

[9]王志红.试论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18(22):190.

Exploration of Effective Path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English Reading in and out of Cla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Fu Xiaoli

(Minqin County Xiguan Primary School, Gansu Province,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ed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in and out of clas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reduction" is beneficial for enriching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expanding their English knowledge, and improving their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language application abilities. In specif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develop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daily life, orderliness, and guidance, star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oth in and out of class reading. This includes consolidating students’ English knowledge foundation through in class reading, deepening teaching themes through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and ultimately achieving the dual goals of reducing students’ academic burden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eaching.

Key words: "doublereduction"policy;primaryschoolEnglish;in and outofclassreading;interest;theme;guidance;habit

猜你喜欢
英语课双减课外阅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小班化”背景下高中英语课例研究刍议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大学英语课前活动对学生创造能力的激发研究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快乐的英语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