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在线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与对策探究

2024-01-01 04:39徐树
成才之路 2023年35期
关键词:在线教学高校体育困境

徐树

摘要:高校体育在线教学存在“教”与“学”的理念有待提升、体育教学场地和教学环境不适、师生互动不足等问题,同时体育在线教学也具有不受时空限制全方位展示体育知识、实现体育成绩量化等优势,是体育教学创新性发展的标志。在实践中,高校应基于体育在线教学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升教师的在线教学理念,实现多主体参与,优化课程指导、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完善线上线下融合的体育考评方式,并借助MOOC(慕课)实现体育教学资源服务的全面化、最优化。

关键词:高校体育;在线教学;困境;理念;原则;优化;服务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5-0117-04

在线教学是以网络为介质的教学方式,其具有学习行为自主化、学习形式交互化、教学管理自动化等优势与特点,对“教”与“学”来说都是一种创新和突破。其中,体育在线教学具有展示形式多元、规范呈现体育动作、突出体育动作的模仿性等优势,但也无法超越教练员现场纠错动作和口传实际训练要领等线下教学优势,且存在教学内容不丰富、体系性缺乏、教学资源网络更新不及时以及教师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等问题,体育在线教学的困境日益凸显。为此,高校体育在线教学要扬长避短,以线上教学形式打破线下体育教学存在的时空限制,在体育知识及体育文化传播、体育动作动画展示、学生运动积极性调动方面发力,并与线下体育教学的现场纠错和言传身教相结合,构建科学的体育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积累,全面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

1.高校体育线上教学的特点

目前,高校体育线上教学的基本构架是以校园网为基础,构建体育教学资源库,按照其内容可分为体育保健理论、体育赛事、体育技术动作讲解、体育娱乐等几大项目,另设体育社团和体育教学论坛两个分项,以兴趣为前提引导学生锻炼身体,提升身体素质,并便于教师和学生保持网络沟通[1]。

另外,高校体育线上教学已不局限于在线活动方面,出现线上线下体育活动相融合的趋势。一方面,在线上,教师依托网络挖掘理论化的体育教学资源,并以网络为辅助改善师生间缺乏沟通、体育知识缺乏普及等问题。另一方面,在线下,教师会以在线课程为基础,开展与之配套的户外活动或场馆训练。线上和线下相融合的体育教学趋势目前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例如,在野外生存健身课程中,学生不仅可在线上获得丰富的野外生存和体育理论知识,借助视频对野外体育活动产生积极兴趣,也可在教师(教练)的指导下,在线下的实际活动中实践线上掌握的野外生存等体育理论知识[2]。另外,线上教学可不受时空限制全方位向学生展示运动项目的每一个细节,还能重复、跳跃地为学生展示各项体育活动的内容和体育训练技巧,有助于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3]。

2.体育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对比分析

(1)课程形式比较。体育线下教学一般采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示范体育动作—学生实训—教师纠错”的形式,整个过程几乎固定,形式比较单一,学生相对缺乏学习自主性,教师也受限于教学模式无法全面掌握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主要以学分制来对学生的体育学习状况进行考评。线上体育课程一般采用“线上体育知识视频讲解—APP软件展示体育动作的动画—线上教学平台成体系的知识搜索引擎设置、互动论坛区设置、文娱区设置”等形式。可以说,线上课程形式相对丰富,但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性、自律性。另外,相较于线下教学形式,线上教学缺乏言传身教的现实空间实践。

(2)授课方式比较。体育线下授课是由教师的讲授、示范完成。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基本处在教师的安排和支配下,即通过教师单方面的知识输出、动作技能输出完成学习。线上课程教学一般通过教师展示搜集的各类图片、视频、音频、PPT课件、报刊文章等完成。当教师上传完成各项教学资源后,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学习。另外,基于直播和会议视频软件的升级,线上体育课程实现了即时性,是对现有线上授课方式的突破、创新。需要说明的是,线上平台相当于一个媒介工具,其互动区比较丰富,文娱性较强,对缺乏自律性的学生来说,其体育技能的提升会因注意力分散而受限。

(3)课程资源比较。体育线下教学应用的课程资源多集中于纸质书本或教师的课堂示范,一受书本知识的内容范围所限,二受体育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所限,如乒乓球教师善于乒乓球技能训练、健身教练擅长各种健身技能训练等,不同体育项目的专业教师所能搜寻的课程资源和传授的技能有很大差别[4]。体育线上教学的课程资源不受书本知识的内容范围所限。一方面,各类体育知识包括最新的体育研究等,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另一方面,各运动项目中的动作技能,都可以通过视频讲解和动画演示展示给学生。

(4)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在体育线下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的教学思路、示范动作以及指导,利用课堂有限时间进行自主练习。而课外练习时间、地点则由学生的兴趣决定。在线上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多样化,其可在突破时空限制的情况下,自由地通过互联网获得学习资源,并借助网上视频进行体育学习和体育动作纠正。

1.以MOOC(慕课)为主要形式的高校体育在线教学资源概况

我国的慕课发展史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加入eDX(在線课程项目)、上海交通大学和复旦大学分别与慕课三大平台之一的Coursera(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签约开始,之后,清华大学推出中国第一个中文慕课平台———“学堂在线”。在此基础上,各大高校纷纷建立自己的慕课联盟,但内容仅向高校学生开放,并未向社会领域开放。从网站运营方面来看,各类网站平台的慕课资源与高校的资金、教师、技术等支持有关,其中部分慕课平台是完全公益性和服务性的,部分慕课平台以及平台中的慕课资源是商业性质的。在课程内容方面,其来源有的是高校主导的由教师选派的课程内容,有的是教师个人和商业平台进行单独合作的内容。以上慕课内容,有些与高校的学分系统挂钩,有些不列入选修课程内容而面向公众,不计学分。在数量方面,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已与753所高校达成合作协议,其中的国家精品课程数量达到791门之多[5]。综合来看,高校以服务内部学生为主的MOOC(慕课)资源建设具有封闭性特点,缺乏互动优势。

中国大学MOOC慕课平台在构成内容、运行机制、计算機网络技术支撑等方面自成体系,目前发展得比较成熟。在体育教学方面,按照模块、研发团队、交互环境、功能、教学资源设计、课堂组织活动、应用主体对象、成绩和结业认证等分类标准划分,其课程资源的应用主体对象包括各大高校体育师范生在内的各类体育专业的学生和相关从业者;研发团队的主体参与者是高校的体育教师;交互环境可满足用户的各种搜索、学习、浏览、文娱、互动等需求;教学资源设计有课程目录、简介文本等详略不一,但视频类资源较多,且各类慕课课程都符合互联网环境碎片化的学习机制,具有短小精悍的特征和模块化的属性;在课堂活动组织方面,基本设有“课堂答疑区”“综合讨论区”,并连接QQ、微信等第三方社交软件以互动;在成绩和结业认证方面,在调研的5大类体育教育课程中,其单元作业、主观题设置、线下体育测试成绩呈现等都是公开透明的[6]。

2.高校体育在线教学面临的困境

(1)在线体育“教”与“学”理念都有待提升。体育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实训课程,在线下课堂,教师不仅要传授体育理论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某项体育技能,积极锻炼身体。而在在线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学会必要的电脑程序操作技能,还要掌握各种直播设备的使用方法,积累直播教学经验、视频录制经验、软件应用经验。这对体育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存在很大难度。在“学”的方面,脱离了教师的现实空间指导,部分学生在线上并不认真学习体育技能,在线体育教学中的体能训练完全依靠学生发挥自主性和自律性完成,而在进行体能训练时,部分学生也存在偷懒等情况。以上这些情况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自身的体能训练效果。

(2)体育教学场地和教学环境的不适。体育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最明显的差异就是上课场地和教学环境的不同。在线课程无法在广阔的篮球场、羽毛球场、操场等场所进行,教师设计的教学动作和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在宿舍或家中完成。但宿舍或家通常不具备锻炼、训练的条件,因此,如何因地制宜地选择适锻炼形式和训练项目是线上体育教学面临的挑战之一[7]。

(3)互动不足。体育线下教学的互动是现场的、即时的,在教学中,教师能观察到学生的动作是否规范、到位,并及时给予纠正。体育在线教学对体育动作或技能的传授主要依靠软件答题、录制动作视频完成,教师纠错与沟通都要以互联网作为中间媒介,存在沟通互动不及时等情况。

1.优化教育理念,多元主体参与

优化体育教师的在线教学理念,即强化平台助学者的互联网意识是高校体育在线教学的关键[8]。为此,高校要建设相应的互联网技能培养体系,积极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并使其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应用的重要性,从而高效借助各类APP应用软件开展线上教学。理念先行之下,配套管理制度的深度内涵式发展,是高校体育在线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保障。高校要实现在线教学参与主体的多元化,鼓励体育教育企业、体育从业专家、地方性体育教育研究机构等参与线上体育教学,搭建在线教育网络,然后协调多元主体、统筹各种社会资源,协同开发科学的体育在线教学运行模式。

2.遵循体育在线教学原则,科学开展在线教学

在线上体育教学中,教师无法以现场监督的形式完成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任务,所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训练自律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在线教学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赋予学生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权利,给学生提供发挥和成长的空间。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选择,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学生切实利用宿舍、家庭空间开展体育训练。体育在线教学的第二个原则是课程内容和形式设计的多元性。体育在线课程应包括体育理论知识、体育技能训练、体育竞赛娱乐、体育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多积累学习体验和提升体育技能实训效果的路径。体育在线教学的第三个原则是融合性,即线上和线下体育课程相融合,促使学生将线上习得的理论知识在线下转化为技能,保障学生在线下的自我体育训练中能借助线上的理论指导以提升效果。

3.优化体育在线教学的课程指导、课程内容、课程形式

(1)MOOC(慕课)资源的课程指导优化。高校体育在线教学资源建设的重点是MOOC(慕课)平台及其资源库。MOOC(慕课)平台的发展与繁荣,便于学习者在面对同类课程与信息资源时进行最优选择,为此,优化MOOC(慕课)平台的举措之一就是对“课程指导”介绍页面做强制性规定,进一步完善体育课程信息,使之更好地起到介绍课程、指引学生甄别各类体育课程特点的作用。

(2)基于学生需求优化体育在线课程内容。体育在线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高校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学生的背景、兴趣、体育水平和学习目标,然后通过调查问卷、在线讨论、个人访谈等方式,获取学生的反馈和建议,以明确其期望的课程内容和体验。在此基础上,高校可规划多样化的课程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如球类运动、体操、健身锻炼、户外活动等。丰富多样的学习项目和活动可以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并提升其参与度和投入感。个性化学习路径是内容优化的关键部分,课程可以设计成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组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线上课程学习。同时,课程应强调实际体育技能的培训,可通过视频示范、模拟练习和实际训练,让学生获得实际体育技能、积累学习经验、树立学习信心,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素养。体育在线课程的设计还应加强互动和合作,可通过小组项目、在线讨论、建立学习社区、运动比赛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帮助学生建立社交关系,提高学习效果[9]。

(3)体育在线教学课程形式的优化设计。体育在线课程的形式可包括体育教学前期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教学内容与体育资源设计、学习评价设计。在线教学以视频教学的形式为主,其次是知识软件类,再次是文本类。所以,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视频,并上传到体育在线教学资源素材库中,方便学生进行网上智能搜索,并在视频课程中设置评论或弹幕功能,方便学生在线交流。体育在线教学不仅要搭建纯粹的技术性、娱乐性、知识性于一体的网络平台,还要融合体育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使体育在线课程形式的设计更符合信息时代的表达方式,体现出体育学科教学形式的更多可能性。例如,在体育在线教学中,教师可借助穿戴性体育运动手表跟踪学生的体育学习和运动效果,并根据收集的电子信息数据进一步优化、调整在线课程形式,合理规划学生的运动路线、时间、项目,实现精准、科学训练。

4.以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体育考评优化

教學评价是体育教师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训练效果的综合判断,是在线教学的重要环节。鉴于互联网上任何活动皆有记录的优势,学生的每一次学习、每一次体育知识答题、每一次运动轨迹和训练成绩,都会在网上形成相应记录,这有助于教师进行量化评估,也有助于学生之间互相点评和分享交流运动经验。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运动成绩的归类、分析、总结,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记录和运动成绩记录,及时优化线下体育训练内容和教学安排,以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效果。

5.以MOOC(慕课)优化基础体育教学资源服务

互联网是讲究流量的,中国MOOC(慕课)网络平台的运营与维护不妨借助社会流量思维,拓宽其基础的体育教学资源覆盖面,在推广体育基础知识的过程中传播与分享其内容,进一步扩大平台的影响力。高校可通过广告形式形成文娱竞赛资源,以寓教于乐的商业运营模式将相应的体育教学资源分享于各大社交平台和视频互动平台,福泽广大体育爱好者和学习者。

综而述之,无论是慕课亦或是在线体育应用软件开发,都应结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在以基础体育教学资源在线化服务学生和社会体育爱好者的同时,具备可操作性,而不是仅将优化措施停留在理论阐述上。另外,线上线下体育教学方式的融合已成大势所趋,两种教学方式不存在高低之分,互有优劣,所以两者教学模式应该互补长短,相互促进,共同为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学习以及体育技能、身体素质提升助力。

参考文献:

[1]张玉超,王玉侠.后疫情期我国高校在线体育教学实践反思[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20,19(05):1-6+80.

[2]郭海英,韩志超,黄玉哲.信息化建设下大学体育在线教学困境与路径探析[J].晋中学院学报,2021,38(03):60-63.

[3]艾安丽.“停课不停学”背景下大学体育在线教学方案窥探[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1,29(07):29-30+49.

[4]刘建刚.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在线课程实践现状研究———对MOOC热潮的审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8,17(02):114-116.

[5]曹宇.普通高等体育院校专项体育课程在线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21,44(08):89-100.

[6]闫晓明,陈杰.高校体育在线教学机制建设研究[J].梧州学院学报, 2021,31(04):76-81.

[7]姜玉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情境下高校公共体育在线教学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45(06):141-146.

[8]王建伟.新冠疫情下普通高校体育课在线教学实践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0,22(06):73-75.

[9]纪沙.简析优化高校体育线上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2):129-130.

Exploration of the Realistic Dilemmas and Countermeasures Faced by Online Teaching of Sport in Universities

Xu Shu

(School of Sport,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Sichuan Prorince,Neijiang 641100,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problems in online teaching of sport in universities, such as the need to improve the concept of"teaching" and "learning", discomfort in sport teaching venues and environments, and insufficient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t the same time, online teaching of sport also has the advantages of displaying sports knowledge in all aspects without time and space constraints, and achieving quantitative sports results. It is a symbol of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sport teaching. In practice, universities should address the practical challenges faced by online sport teaching, enhance teachers’ online teaching concepts, achieve multi subject participation, optimize course guidance, content, and form, improve the integr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sport evaluation methods, and utilize MOOC (慕课) to achieve comprehensive and maximum sport teaching resource services.

Key words: universitiessport;online teaching; difficulties;concept;principles; optimization; service

猜你喜欢
在线教学高校体育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课堂教学与在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