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新挑战与对策

2024-01-01 13:25谷善茂刘金花
潍坊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双一流产学研一流

尚 超,谷善茂,高 阳,刘金花

(潍坊学院 歌尔科技产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引言

高等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相互联系的构成部分之一。通常它包括以高层次的学习、人才培养、教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为主要任务的各类教育机构[1-3]。20 世纪后半叶,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快速发展,社会对高技术人才的需求增大,尤其进入21 世纪,高等教育在我国逐步由精英教育推演成大众教育。随着国家建设“双一流”战略的提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势必会由高速增长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以保障国家相关战略的实施。与此同时,高等教育转型也对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提出了新标准,即“提升高等教育内涵质量,实施产学研协同创新行动计划,要抓住“双一流”建设的大好机会,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

国务院关于“双一流”的总体方案清晰明朗,其核心任务之一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学生的科学研究水平[4-6]。高等院校要推进“双一流”建设,就必须要保持定力、激发活力、汇聚合力、精准发力、投入精力,全面推动科研工作并培养具有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人才[7]。双一流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人才培养,那应该如何培养人才呢?在现存的几种方法中,产学研协同育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是教育、科研和生产等社会各环节之间的互补和集合,是技术创新不同阶段的对接与结合[8-9]。本文探讨了在建设“双一流”的新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面临的一些新机遇与挑战。

一、产学研协作育人模式

(一)产学研的概念

产学研合作是指生产企业、科研单位和高校之间通过一种各取所长的方式进行合作。通常企业是技术的需求和提出方,科研单位或高校是技术的提供方,他们之间进行的协作在本质上是将各种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重新组合,且三要素具有前后铺垫、相互作用的关系,具体如图1 所示。随着创新2.0 策略的提出,它进一步推动着科学技术创新主体从“产学研”向“政产学研用”,再向“政用产学研”协同发展方向的转变[10]。

图1 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示意图

(二)产学研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促进作用

如产学研育人模式能够高效协作,则将会充分利用高校与企业、科研单位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把以传统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育和通过实践获取实操能力为主的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在一起[11]。这种育人模式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的教书育人与社会需求不完全符合的问题,将学生从单纯的课堂教育加实验验证中解放出来。另外,从不同培养模式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来看,在学生阶段,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能让学生最大程度接受所学知识,不同培养模式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影响见表1 所示。由表可见,产学研相结合是发展高质量和高实用性高等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企业具有独特的、学校不可替代的作用。

表1 不同培养模式与学生掌握知识程度比较

(三)产学研趋势

产学研相结合的育人模式是1906 年辛辛那提大学教务处长赫尔曼·施耐德开创的合作教育计划。事实已经证明,它是非常有效的培养创新人才的途径之一。由于认识上的不足,我国在上世纪80 年代的合作教学仅限在高职、高专等学校展开,没有在本科院校进行。

二、现行产学研育人模式弊端

产学研结合跟创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是在现实中常常是这种情况:产、学、研各自为是,形成三个关系不紧密甚至是独立的个体,无法形成合力,更无法将它们捏合到一起。

(一)高等院校理解的创新

在目前的大部分高等院校中,创新是从未有人想过或做过的事情。前沿代表着新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前沿可能也代表着某些方面的不成熟。而从前沿到成熟会有很大的差别,从最开始仅限于构想到后来的相对成熟,这个过程很复杂。那成熟又代表什么呢?成熟首先意味着能带来经济效益,同时也意味着概念本身已不前沿。在我国科研院校唯论文是举的背景下,创新就是研究那些新颖而不实用的东西。

(二)企业理解的创新

企业之所以关注创新,愿意向科研院所投入资金,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如果企业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前沿问题研究,会消耗相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也未必能解决实际问题。

从表2 中的近几年各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可见,我国产学研合作无论在资金来源、合作模式、科技中介服务以及知识产权方面,都与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目前我国产学研的发展模式亟待革新。

表2 近几年各国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比较

三、“双一流”背景下改革产学研模式的对策

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在此大背景下,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必将成为各层次、各类型高校的一项战略性选择。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该模式也面临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急须通过加强各种协同来提升各层次、各类型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领行业技术创新,进而提高“双一流”的建设成效。具体表现有:

(一)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双一流”建设的战略选择

从国家宏观政策来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党中央高度重视产学研协同创新。2012 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更加注重协同创新”;2013 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2016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在国家层面各政策的推动和激励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念及其内涵更加明朗清晰,也更加为各高校重视,有了更加明确的建设目标,也逐渐形成了真正的产学研战略联盟,联盟模式如图2 所示。

图2 产学研战略联盟模式原理图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道路上,作为先驱者,美国斯坦福大学同硅谷的合作为教育界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2012 年,国家推出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旨在全面贯彻产学研结合的思想,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2017 年,教育部等三部委联合推出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进一步指出产学研全面深化协同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同时强调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必须具有能够提供一流社会服务的能力与相应的社会贡献。由此可知: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创新能力的战略选择,国家也会持续出台相应政策予以足够支持。

(二)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融入“双一流”背景对策

近年来,各高校及相关企业在产学研协作模式的探索上做了大量工作,也积累了一些经验。特别是随着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表明了产学研需统筹发展。同时,产学研协作过程的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亟待改进,对此本文提出几点构想:

1.深入学习“双一流”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并活用于实践。

“双一流”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继中国高等教育领域“985 工程”和“211 工程”之后的又一个重大战略决策。具体建设任务有:

(1)建设一流师资队伍

各高校根据自身优势、依托政策倾斜深化人才强校战略,加速科研环境优化步伐,培养顺应国家发展的学科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放眼世界、广纳贤才。

(2)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顶尖人才的数量是决定一个国家科研力量的重要因素,各高校与科研院所要抓紧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

(3)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以国家的需求为导向,采取相应措施,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级项目,以此提升教师的科研水平,同时也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科学布局,从机制上保证科研人员能够长效有序进行科学研究。

2.加强战略协同,做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顶层设计

一方面,对合作双方未来发展的定位、目标规划以及资源需求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合作;另一方面,围绕既定目标计划,以学校建设、企业需求为核心,制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具体实施方案。

3.加强校企协同,积极构建协同创新集群和成果转化平台

大力推广产学研协作育人模式,促进协调创新平台的搭建,以利于促进创新,搭建创新链条,集思广益,加快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建立,让企业占据主导地位;以市场为导向,结合产学研创新思想,大力创造有利条件,为科技攻关做好铺垫。

4.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规章制度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的重要保障,建立一套完善的、规范化的、易实施的规章制度,为产学研模式的落实做好制度保障。

5.探索建立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

相对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可以确保产、学、研三者的科学分配。合作目标的不一致性导致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我们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改进。

在制定决策时,政府应站在利益主体的高度来衡量各方,并在合作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策略加以引导和扶持,确保各方利益不受损害。

6.加强人才培养,改善产学研合作环境

在产学研的不同阶段,都需要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应注意完善软硬环境,为人才尤其是高技术人才提供平台,使他们在产学研协作过程不断创新并发展自身。

作为高校,可以采取目前国际上先进的CDIO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模式如图3 所示。

图3 CDIO 育人模式原理图

加紧推行专业认证工作,争取早日加入华盛顿协议,使我国的高等教育与国际中接轨,把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环境带到国内的高校,以便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培养学生“学”阶段的任务。

7.通过立法完善政策体系,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正常发展

制度建设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护航者,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并参照国外有益做法,制订和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并在有关法律框架下制订和实施相应的政策,以推动产学研协作育人模式发展。

四、结论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又一个历史关键时期,必须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主动调整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中的各个要素。由于目前的教育环境不尽遂人意,产学研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能,因此,应该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革除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中存在的弊端,探索出真正能够培养具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人才,产学研协作过程各方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义务,为人才培养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
双一流产学研一流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