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可调节、免缝合的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的设计

2024-01-02 08:50臧娴吴仙蓉张磊蓝然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3年5期
关键词:半环固定装置软管

臧娴,吴仙蓉,张磊,蓝然*

腹腔脏器手术,尤其是消化系统(肝胆胰、胃肠)手术,关腹前预防性留置腹腔引流管是重要的治疗手段。腹腔引流管可以引出术后腹腔内的液性渗出,可以早期判断是否存在腹腔内出血、吻合口破裂、消化液渗漏等术后并发症,同时可予以冲洗、药物灌注等治疗措施,相对简便地处理吻合口瘘等术后并发症,避免再次手术[1]。此外,还可以根据每日引流量评估患者体液丢失程度,指导术后患者的容量管理。良好的引流管留置可以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2]。

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长一般由医师根据引流量、引流液性质以及患者病情综合评估后决定。非计划性引流管脱出是导致腹部切口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的高危因素[3],而约70%的非计划性引流管脱出则是由被动牵拉或滑脱引起[4]。另外,腹腔引流管脱位引起的引流不良,常常会导致术后腹腔感染,增加了患者行腹腔穿刺引流或二次手术的风险。因此,腹腔引流管的体外固定尤为重要。

目前,腹腔引流管的常规体外固定主要采用传统的缝线固定法。此法一般为应用不可吸收缝线于引流管口周围皮肤缝合打结后,缝线线尾结扎于引流管管身,以起固定作用。然而,对于预期需要长期放置腹腔引流管的患者,传统的缝线固定往往会因缝线牵拉、切割管周皮肤导致患者疼痛不适。并且不可吸收缝线在结扎固定后难以松解,难以在术后调整置管深度,缺乏一定灵活性。

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可拆卸、可调节、免缝合的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以期达到固定牢靠、减轻患者痛苦、降低非计划性拔管概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的目标。

1 基本结构

参照图1、图2,本装置主要由连接软管(1)、收纳箱(2)、皮肤胶布(3)、半环形气囊(4)以及左、右两可结合的半环装置(5、6)构成。

图1 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 左半环与右半环的对接结构示意图

连接软管与皮肤胶布通过收纳箱相连接,收纳箱内部的收纳组件可对连接软管进行收纳或释放,以调节连接软管的长度。两半环形装置可通过截面尺寸相同T 型卡扣拼接成一个完整的圆环,构成供引流管通过的“观察窗”。此外,两半环底部均设置有半环形气囊,其侧面与连接软管一端连通,通过连接导管接通导气管,向气囊内部注气、注水。

2 具体实施方式

确定引流管口位置,放置引流管、覆盖表面敷料后,清理敷料周围皮肤,保持皮肤干洁;将皮肤胶布分别置于引流管口水平两侧距离表面敷料约2~3 cm 皮肤,去掉皮肤胶布部分底面的防贴膜,粘贴于皮肤表面。然后将一对半环装置通过T 型头与T 型槽对接,包绕腹腔引流管,留取适度连接软管部分长度,通过收纳组件调节连接软管至适宜长度,使其维持一定张力,保持整体装置稳定。最后,经导气管注入适量空气/水,见气囊鼓起,包裹腹腔引流管,确认腹腔引流管活动度,完成固定装置的放置。

3 主要工作原理及功能特点

本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通过皮肤胶布的强黏着性将装置整体与皮肤固定,确定装置的整体位置;左、右两半环以精密的T 形卡扣紧密结合,形成完整圆形的腹腔引流管创面“观察窗”,调整连接软管长度,两侧连接软管对半环产生的张力,使得“观察窗”圆环受到垂直于引流管创面敷料的应力,完成“观察窗”圆环与引流管创面敷料的固定;通过导气管向气囊内注气或注水,将两半环形气囊完全充盈包裹引流管一周。通过三重固定,本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以无创伤、免缝合的形式实现了腹腔引流管在腹壁上的固定,气囊为可塑形性扩张,可适应不同直径的腹腔引流管。

4 讨 论

腹腔手术预防性腹腔置管引流作为监测病情变化、预防、及时发现以及治疗腹部手术并发症的重要手段,自1859 年Chsaignac 首次应用以来,经过多年的改进,已成为腹部重要脏器手术的常规治疗措施[5,6]。尽管现在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与否在不同术式上存在争议,但这一治疗方式目前仍然在广泛地应用。

腹腔引流管应用不当也存在诱发并发症的风险,尤其是在腹腔引流管出现意外脱落或腔内移位时,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可能性更大。当引流管意外脱出或远离靶区域,局部引流不良则会增加腹腔感染及消化液腐蚀、腹腔出血等情况[7]。一项纳入60 例患者的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显示,所有发生了腹腔引流管脱位的患者,都出现了腹腔感染的术后并发症,且大部分患者需要腹腔穿刺置管引流或二次手术清创才能得以治愈[2]。不仅如此,引流管的移位可能造成腹腔内脏器(如肠道、腹膜)的损伤,引起肠梗阻、穿孔或腹腔内脏出血[8]。稳固牢靠地将腹腔引流管固定在腹壁上则是降低引流管脱出或移位发生率的有效方式。

体外缝线固定作为传统的腹腔引流管固定方式,在诸多方面仍存在缺陷与不足[9]。首先,当消化液、腹水等体液经引流管窦道渗出至管周,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水肿及溃烂,容易导致皮肤坏死、管口感染,再次缝合、固定的难度增加。其次,当患者胃肠道蠕动或是患者体位变化引起腹腔引流管抵触腹腔内脏器产生较大应力时,则会引起患者腹部隐痛或刺痛症状。此时无论是不调整引流管置入深度,抑或是调整置入深度后重新于管周皮肤缝扎固定,均会引起患者的痛苦不适。

为了提高固定效果,进一步降低引流管移位或脱出的风险,医务工作者在缝线固定法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些强化固定方式,如胶布蝶形交叉固定法、“工”字形胶布固定法等[9,10]。也有研究提出对引流管进行腹腔内固定,以避免引流管在腹腔内移位[2]。然而这些固定方式均不能避免丝线缝扎皮肤的创伤。此外,部分研究者将免缝合式导管固定装置应用于腹腔引流管的固定,但仅限于固定直径引流管的固定,缺乏适用性。

因此,我们创新性地采用免缝合的皮肤胶带-连接软管-半环卡扣三重固定,避免了丝线缝扎对引流管创口周围皮肤的损伤以及皮肤疼痛。整体固定装置不直接与引流管周皮肤接触,减少了对引流管周围皮肤的损伤,降低管周皮肤破溃、创口感染的风险。各个可拆卸结构的灵活性、连接软管长度的可调节性以及气囊的可塑形性使得本固定装置在腹腔引流管以及引流管创口位置、管周皮肤状态的适用程度上,取得较高的兼容性,可应用于大部分创口以及各直径的腹腔引流管。同时,简易的拆卸让腹腔引流管置管深度的调整在无创伤的基础上变得更加便捷。当引流管口渗液多,需要频繁换药时,可拆卸的固定装置也让临床工作变得更加轻松。

5 结 论

本研究设计的一种新型腹腔引流管固定装置,弥补了现有腹腔引流管固定方式的不足,具有可拆卸、可调节、免缝合的特点,固定牢靠,适用性高,有望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痛苦,还可以降低引流管脱出或移位的风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以及应用前景。

猜你喜欢
半环固定装置软管
半环同态的若干性质
食管癌患者两种固定装置摆位误差及计划靶区外扩值探讨
软管式液压隔膜泵的研发与应用
满足恒等式的Γ-半环
中班科学区游戏活动设计:软管传声筒
旋转滑动式全程监控摄像机固定装置
膜下软管微喷应用技术
一种无伪影小动物头部成像固定装置的设计
大型客车座椅固定装置强度的有限元分析
某些完全正则半环的刻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