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社会之书

2024-01-02 13:00苗文娟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3年46期
关键词:冯骥才经历手法

苗文娟

模拟考场

文题亮相

冯骥才说:“真正的书,不止在书房里,更在田野、在社会、在人心里。我要在田野里阅读那些文化遗产的书、生活的书、老百姓的书、生命的书,只有这样,才会是对一段历史、一种文化和一种生命的立体解读。”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个关于“读书”的故事。为了让你的故事更吸引人,你可以学习运用悬念、伏笔、蓄势等手法;也可以学习运用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寫推动故事发展;还可以学习叙述者讲述的方式等。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④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思路导航

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我们不仅要读出材料的表面意思,还要读懂材料的深层内涵。材料的主体是作家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恰到好处地印证了“生活有多广阔,语文的天地就有多广阔”这一观念,所以,在确立主题时,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考虑。想要写好一篇材料作文,我们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1.要抓住要点,仔细审题。材料的要点是“读”,所以我们要理解“读”的含义,这里的“读”不是单纯地指“阅读”,而是指“经历”“感受”“体验”“游历”“理解”等。比如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作者写的是自己爬悬崖的经历,在这次经历中,作者悟出了深刻的道理,这一道理并非是从生活中获得的,而是作者通过用心“读”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而得出的,这里的“书”就是“爬悬崖”。

2.要结合经历,选取素材。理解了题意后,就要从自己的记忆库里搜索最能打动人心的素材,可以是一次旅游见闻,也可以是一次比赛经历;可以写亲戚、朋友,也可以写陌生人。把令你最有感触的素材串联起来,写出自己的真切感悟,只要投入真情,即便是生活中的普通小事也可以入文。

3.要运用手法,引人入胜。写作手法不仅可以让作文更加生动有趣、多姿多彩,也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如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手法可以使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到文字所表达的意思,运用幽默、讽刺、反讽等手法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愉悦,运用排比、对比、转折等手法则可以使作文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猜你喜欢
冯骥才经历手法
冯骥才的天津味道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颈性眩晕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