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白绵羊和杜泊羊与湖羊杂交的F1代体尺、器官重量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比较研究

2024-01-02 02:44张明良雒瑞瑞王彩莲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杂交育种体尺湖羊

张明良,雒瑞瑞,王彩莲,郎 侠*

(1.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30;2.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甘肃 兰州 730070;3.甘肃省牛羊种质与秸秆饲料化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70)

湖羊作为我国著名的绵羊品种,原产于江浙太湖流域,以性成熟早、四季发情、多胎、高产著称,还具有屠宰率高、肉品质鲜嫩等优点,是我国一级保护地方畜禽品种,也是目前市场占有率较高的绵羊品种。因其优良的繁殖性能和肉品质以及良好的适应性,湖羊在甘肃中北部地区可作为理想的多胎母本绵羊品种[1]。澳洲白绵羊是澳大利亚培育的粗毛型的中、大型肉羊品种,有耐粗饲、抗寒性好、生长速度快、肉品质好、性情温顺、性成熟早等优势。2014—2016年澳洲白绵羊引进甘肃省,期间通过观察和测定发现,澳洲白绵羊在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河西地区具有较强 的适应能力,并保持着良好的生产性能[2-6]。杜泊绵羊是以南非土种绵羊黑头波斯母羊为母本、有角陶赛特羊为父本杂交,经选择和培育而形成的肉用绵羊品种,具有典型的肉用体型,肉用品质好,体质结实,抗逆性好,能够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和饲养方式。该品种因其优良的肉用性能和种用价值,可作为优质羊肉生产的高端父本被使用[7-10]。杜泊绵羊是我国引进较早的肉用品种,在全国范围内都有饲养,其与地方品种杂交利用的效果较好,能显著提高杂交后代的产肉性能[11]。因此,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在甘肃省临夏州通过澳洲白与湖羊、杜泊与湖羊杂交组合对比,探究湖羊杂交F1代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筛选相对较好的杂交组合方案,为绵羊的科学杂交育种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及试验设计

随机选择经同期发情和人工授精处理所生产的4月龄羔羊,其中澳洲白(♂)+湖羊(♀)F1代(AH组)5只(公羊3只、母羊2只)、杜泊羊(♂)+湖羊(♀)F1代(DH组)5只(公羊3只、母羊2只)、纯繁湖羊(HH组)5只(公羊3只、母羊2只),所有试验羊在同一管理条件下饲养,组内无统计学差异。

1.2 测定项目与方法

1.2.1 体尺、体重及器官重量测定 屠宰前测量试验羊体长、体高、胸围、胸深、胸宽以及尻宽,并做好记录。试验羊宰前24 h自由饮水,禁食12 h后采用颈静脉放血法进行屠宰。宰前称量试验羊活体重,宰后称量心、肝、脾、肺的重量。同时称量试验羊头重以及皮板的重量。采集背最长肌样品用于后续指标测定。

1.2.2 肌肉脂肪酸含量测定 背最长肌脂肪酸含量的测定:肌肉样品在室温下解冻4 h后取中间肉样,剔除多余的脂肪及筋膜,加入液氮进行研磨。取1 g研磨好的肉样放入10 mL有塞试管中,加入0.7 mL 10 mol/L KOH和5.3 mL的无水甲醇后于55 ℃恒温水浴1.5 h,结束后加入0.58 mL 12 mol/L H2SO4,继续水浴1.5 h,结束后用自来水冲洗至室温,再加入3 mL正己烷,然后转移至10 mL离心管,3 000 r/min离心5 min,取上清液,用有机相过滤膜过滤至气相色谱瓶中待测。

用气相色谱仪(日本岛津GC-2010 PLUS)对准备好的样品进行脂肪酸分析。毛细柱为100 m×0.24 mm×0.2 μm(SP-2560,Sigma)。初始温度为150 ℃,保持4 min,然后以3 ℃/min升至225 ℃,4 min后,以33 ℃/min升至240 ℃,保持6 min。FID检测器和进样口温度均为25 ℃;分流进样分流比为80∶1,氮气流速为1.5 mL/min。毛细色谱柱及脂肪酸甲基指标购买于Sigma公司。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利用Excel 201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整理,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Duncan法进行多重比较,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X±SD)”表示。以P≥0.05表示差异不显著,P<0.05表示差异显著,P<0.01表示差异极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杂交育种对绵羊体尺的影响

通过对3组绵羊体尺体长的测量(表1),发现DH组体长和体高显著高于HH组(P<0.05),AH组与HH组差异不显著(P≥0.05);DH组与AH组胸围、胸深、胸宽以及尻宽的数值均高于HH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在本试验中,杂交羊的体尺数据均高于纯繁湖羊。

表1 杂交育种对绵羊体尺指标的影响

2.2 杂交育种对绵羊部分器官的影响

为了检验不同杂交方式对F1代绵羊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F1代绵羊头和皮板的重量,并计算了相对于宰前活重的头重指数和皮+毛指数。由表2可知,头重指数AH组显著高于DH组(P<0.05),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头重、皮+毛重以及皮+毛指数在各组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2 杂交育种对绵羊头和皮板的影响

通过称量绵羊部分内脏器官的重量,并计算其相对于宰前活重的百分比,发现AH组的脾脏占比显著高于HH组(P<0.05),但和DH组差异不显著(P≥0.05)。AH组和DH组的脾脏和肺脏占比均显著高于HH组(P<0.05)。心脏及肝脏占比各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表3)。

表3 杂交育种对绵羊内脏器官相对重的影响

2.3 杂交育种对绵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利用气相色谱方法检测试验羊背最长肌肌肉脂肪酸的含量。由表4可知,3组试验样品中共检测出27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包括丁酸(C4∶0)、癸酸(C10∶0)和月桂酸(C12∶0)等11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肉豆蔻烯酸(C14∶1)、十五烷烯酸(C15∶1)和棕榈烯酸(C16∶1)等8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反亚油酸(C18∶2n6t)、亚油酸(C18∶2n6c)和γ亚麻酸(C18∶3n6)等8种。结果发现,硬脂酸含量在HH组与AH组显著高于DH组(P<0.05),HH组的榆树酸含量显著低于AH组和DH组(P<0.05);棕榈烯酸在DH组显著低于HH组(P<0.05),而油酸含量DH组显著高于HH组(P<0.05),AH组与DH组神经酸含量均显著高于HH组(P<0.05);DH组的反亚油酸含量显著高于AH组(P<0.05);总饱和脂肪酸含量DH组显著低于HH组和AH组(P<0.05);总单不饱和脂肪酸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DH组显著高于AH和HH组(P<0.05);n-3 PUFA含量AH组与DH组显著高于HH组(P<0.05);其余指标在3个处理组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

表4 杂交育种对绵羊背最长肌肌肉脂肪酸的影响

3 讨论

3.1 杂交育种对绵羊体尺的影响

体尺是衡量羔羊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国外引进的澳洲白与杜泊绵羊的生长速度快,体格大;湖羊则普遍体型较小,生长发育较为缓慢,但其繁殖性能优良。用引入品种和地方品种杂交是改良地方品种的有效方法之一,可以使杂交后代体尺增长。孔令旋等[12]研究表明,在羔羊4月龄时,杜湖F1代和澳湖F1代的体高、胸围、腹围和管围等体尺指标均高于湖羊纯繁组。王世泰等[3]研究发现,澳洲白与湖羊杂交F1代相较于湖羊纯繁组,6月龄羔羊体高增长17.3%,胸围增长19.6%。在本试验中AH组和DH组羔羊体尺数据均高于HH组,AH、DH组体高较HH组分别提高4.79%和5.75%,体长分别提高7.26%和10.56%,胸围分别提高11.02%和14.17%,表明通过与澳洲白绵羊和杜泊绵羊杂交可以促进湖羊羔羊生长发育。

3.2 杂交育种对绵羊部分器官的影响

动物器官重量可以作为其功能的近似指标,同时器官指数也反映了动物的营养状况和生理功能[13]。头、皮+毛的重量和绵羊生长速度有关,也可以用来鉴定羔羊生长的快慢。在本试验中,AH组和DH组的头重均高于HH组。皮+毛重指数AH组与DH组均低于HH组,这可能与湖羊作为优秀的羔皮用绵羊,其皮毛生长良好有关。内脏器官对动物的生命活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内脏器官重量是其相应功能作用的体现[14]。绵羊内脏器官重量一般与其生长发育速度成正比。姜仲文等[15]发现杜陶寒杂交羊的心、肝、脾、肺的重量均大于陶寒杂交羊。王建华等[16]研究发现,不同杂交组合羊的内脏器官总重量均大于寒羊纯繁组。代江生等[17]研究表明,萨福克和无角陶赛特羊与中国美利奴羊的杂交一代具有明显的父本特征,且杂交羊心、肝、脾、肺的重量均大于纯繁组。在本研究中,AH组和DH组的内脏指数均高于HH组,且杂交羊脾脏和肺脏指数显著高于HH组,这与体尺体高的结果相符,同时与上述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通过澳湖杂交和杜湖杂交可以提高湖羊内脏器官的发育速度,并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杂交F1代羔羊的生长速度快于纯繁湖羊羔羊的生长速度。

3.3 杂交育种对绵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羊肉中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不仅直接影响其嫩度、风味和营养价值等肉用品质,还会引起贮存性能的改变[18]。研究显示,人体摄入过高的饱和脂肪酸(SFA)会引起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和血胆固醇含量上升,从而导致体内脏器出现疾病,如冠心病以及一些心血管疾病[19]。本研究发现,与澳洲白绵羊和杜泊羊杂交,可降低湖羊背最长肌中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这表明食用杂交羊的羊肉对人体健康更有益。硬脂酸作为SFA中含量较高的脂肪酸是形成羊肉膻味的主要物质。研究发现,随着羊肉中硬脂酸含量的升高,其膻味也越来越大,从而降低了消费者的接受度[20-21]。本试验结果发现,HH组的硬脂酸含量显著高于DH组,这说明通过和杜泊羊杂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湖羊羊肉的膻味。

不饱和脂肪酸(UFA)与肉的品质、风味及营养等密切相关,还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即具有调节血脂、清理血栓及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22]。本试验中,2个引入品种与湖羊杂交F1代羔羊的背最长肌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升高,表明通过杂交改良可能会提高羊肉的品质。不饱和脂肪酸包括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Cameron等[23]研究指出,MUFA含量与肉香味和整体可接受程度呈正相关。在本研究中MUFA含量DH组与AH组均高于HH组,说明2个引入品种杂交F1代肌肉香味可能优于湖羊。与韦胜、林昌俊、李昊等[24-26]的研究结果一致,本试验也发现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酸是含量最多的脂肪酸。研究表明,油酸的含量与羊肉的风味呈正相关(r=0.33)[27],并且具有降低胆固醇的作用,能够有效预防人体动脉粥样硬化。此外,油酸对其他脂肪酸的吸收具有促进功效[28]。油酸不但提高了羊肉的营养,也使得羊肉具有不同的风味。在本试验中AH组和DH组背最长肌的油酸含量均高于HH组,与上述研究结果相印证。PUFA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降低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自身免疫反应均有积极作用,并可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29]。同时,PUFA的摄入平衡受到了全世界健康组织的重视,并一致认为PUFA的摄入量应至少占总脂质摄入量的3%[30]。本试验中,AH、DH和HH组羔羊背最长肌中PUFA含量分别为9.94%、10.36%、9.83%,说明3组羊肉中PUFA含量丰富。DH组和AH组PUFA含量均高于HH组,表明杂交可能有助于提高湖羊的生长发育速度和机体免疫力。

4 结论

引入澳洲白绵羊和杜泊绵羊可提高湖羊羔羊的屠宰性能和肉品品质。2种杂交羊相较于纯繁湖羊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及杂种优势,适用于甘肃临夏地区引入进行杂交羔羊生产。

猜你喜欢
杂交育种体尺湖羊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家畜体尺自动测量技术研究进展
枣规模化控制杂交育种技术体系
湖羊“地位”及“后时代”应对策略
基于Kinect相机的猪弯曲体尺测量算法研究
湖羊的养殖探究——以金昌湖羊养殖为例
肉羊体尺测量 用上“智慧眼”
锦带花杂交育种及新品种选育
黄秋葵与红秋葵杂交育种的初步研究
湖羊巴氏杆菌病诊治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