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2024-01-02 02:44顾慧慧
甘肃畜牧兽医 2023年6期
关键词:奶业存栏甘肃省

顾慧慧,袁 勇

(甘肃省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甘肃 兰州 730030)

近年来,在农业农村部《“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甘肃省委省政府《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和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项目等有力政策方案的实施推动下,甘肃省奶产业持续向好发展。

1 奶产业发展现状

1.1 奶畜养殖情况

2023年上半年,甘肃省奶牛存栏量为34.14万头,同比下降5.7%;全省奶牛养殖场(户)1 044个,同比减少6.3%;奶牛规模化养殖(50头以上)比例达79%。如图1所示,50~500头奶牛规模养殖场151个,存栏量为1.37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量的4.01%;500~2 000头奶牛规模养殖场19个,存栏量为2.42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量的7.09%;2 000~5 000头奶牛规模养殖场30个,存栏量为10.54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量的30.87%;5 0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11个,存栏量为12.49万头,占全省奶牛存栏量的36.58%。2023年全省奶绵(山)羊存栏量为33.1万只,奶绵羊主要分布在永昌、金川及民乐3县(区),存栏量为5.80万只;奶山羊主要分布在合水县、环县及平凉市部分地区,存栏量为27.3万只。2023年全省牦牛存栏量为106.1万头,主要分布在甘南藏族自治州的合作、碌曲、玛曲、夏河以及天祝古浪等高寒牧区和边缘山区。

图1 2023年上半年甘肃省奶牛规模养殖情况

2023年甘肃省预估奶产量123.6万t,比2022年增加26.36万t。其中,牛奶118.02万t,上半年原料奶收购均价为3.2元/kg;绵(山)羊奶2.53万t,上半年收购均价为6.2元/kg;牦牛奶2.50万t,上半年收购均价为4.5元/kg。统计调查显示,2023年上半年奶业优势产区武威市、庆阳市、嘉峪关市、张掖市、临夏回族自治州、金昌市分别实现奶业产值19.50亿元、2.88亿元、1.53亿元、16.00亿元、1.15亿元、3.70亿元。

1.2 奶业优势产区情况

2021年甘肃省实施《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强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奶产业的发展。依托奶产业发展基础,甘肃奶畜养殖已初步形成以下5大优势产区,囊括11个市(州)28个县(区)。一是河西走廊优质奶业优势区。包括甘州、临泽、民乐、高台、凉州、古浪、金川、永昌、嘉峪关市、玉门市等10个县(市、区),主要饲养荷斯坦奶牛,大力建设优质饲草基地、万头标杆牧场、数字化智慧牧场和乳品加工厂,形成了全产业链一体化体系,引领甘肃奶业现代化发展[1]。二是中东部种养循环奶业优势区。包括榆中、红古、临夏、临洮、安定、白银、景泰、靖远、宁县等9个县(区),主要养殖荷斯坦奶牛,大力建设千头示范牧场,推广应用全株玉米青贮技术,推进种养结合、循环生态发展,提升标准化养殖水平,以附近城乡乳品供应为主。三是高原牧区牦牛奶业优势区。包括夏河、合作、卓尼、玛曲、碌曲、天祝、肃南等7个县(市),以养殖牦牛和犏雌牛为特色奶产业基础,加快发展养殖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提高牦牛乳商品化率,开发具有高原特色的绿色牦牛乳制品,进一步提升奶产业价值链。四是奶绵(山)羊特色奶业优势区。包括永昌、民乐、合水和环县等4个县,主要养殖特色奶绵(山)羊,奶绵羊养殖以甘肃元生中新奶绵羊产业研究院为主,用国外引进纯种东佛里生羊与本地繁殖率较高湖羊进行杂交,开展“乳肉”兼用型奶绵羊新品种培育工作;奶山羊养殖主要是庆阳伟赫有限责任公司和合水县百跃乳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养殖场)+农户”的运营模式促进农户增收,建设羊乳加工企业,开发以巴氏乳和奶酪为代表的特色羊乳系列制品[1]。五是乳产品加工贸易集中区。主要以兰州新区区位优势和政策环境优势为依托,通过择优招商、联合共建,完善“政府+龙头企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协同推进产业融合与科技创新,饲料工业、仓储物流、流通加工等深度融合发展,推进奶产业提质增效。

1.3 乳品加工情况

2023年,甘肃省持有乳品生产许可证的加工企业共47家,其中正常生产和收集到有效信息的共33家,按照持证分布于兰州市(4家)、嘉峪关市(1家)、金昌市(1家)、白银市(3家)、天水市(1家)、武威市(2家)、张掖市(3家)、平凉市(1家)、酒泉市(5家)、庆阳市(6家)、临夏回族自治州(1家)、甘南藏族自治州(5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1家;引进企业4家。拥有学生奶认定资质的共5家。拥有1枚有机产品、7枚绿色产品。乳品加工类产品主要是巴氏奶、UHT奶、酸奶、奶粉、婴幼儿奶粉、含乳饮料、奶油、干酪素和羊奶粉。

1.4 市场消费情况

甘肃省人均奶类占有量约为29.5 kg。市场销售的主要乳制品品牌有蒙牛、伊利、庄园、燎原、雪顿、华羚、雪莲等,主要产品有UHT杀菌乳、发酵乳、巴氏鲜奶、含乳饮料、奶粉、干酪素、常温利乐砖和利乐枕系列、低温酸奶系列。利乐枕牛奶零售价为1.07万元/t,利乐砖牛奶为1.7万元/t,利乐钻常温酸奶为1.87万元/t、低温高端酸奶为2.5万元/t、低温基础杯为1.04万元/t。以上品牌及其产品主要在甘肃、青海、陕西等区域销售,雪顿牦牛奶系列产品因其产品特色还销往西藏、四川等藏区,甘肃2家伊利乳品企业产品还销往云南、贵州、广州等地,其他企业产品除有电商渠道少量销往省外以外,大多数都在本地销售,尤其是省内低温奶市场。庄园牧场巴氏灭菌乳产销量占全省总量的23.24%,市场区域优势明显。甘肃省牛奶消费市场呈现出消费量逐步攀升、消费种类增加和本地乳品认可度趋升的特点。

1.5 奶源基地建设情况

目前,甘肃省各地市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奶源基地建设,在政府引导、企业带动下,张掖、武威、金昌等地建成多个万头标杆牧场和千头示范牧场。

张掖市把奶产业作为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立足资源禀赋优势,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强监管,逐步形成了以甘州、临泽、高台黑河沿岸区为中心的奶牛养殖基地和优质奶源基地。前进牧业已建成20多个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在做强做优原奶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延链强链补链,布局发展新赛道,形成集种植、饲料加工、育种、奶畜养殖、乳品加工、技术研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为全省奶牛产业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板。

武威市大力发展奶产业,锚定“百亿级”目标,打造“甘肃乳都”和“河西走廊黄金奶源基地”,全力使奶产业成为全市规模快速增长、活力不断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创新更加突出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建设有武威市优然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和武威金宇浩睿农牧业有限公司2个万头标杆牧场。鼓励引进天津嘉立荷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建万头优质奶牛养殖基地。支持古浪县利用“牧光互补”项目启动建设5万头奶牛养殖园区。已建成奶牛规模养殖场16个,奶牛存栏量为9.5万头,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达86%,乳制品加工产值突破10亿元,形成了以乳制品加工企业为链主,集奶牛养殖、饲草种植、饲料加工、包装印刷、生物医药、物流物联为一体的“1+6+N”奶业全产业链[2]。

金昌市紧紧围绕甘肃省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优势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目标,大力发展高品质奶产业,奶业呈现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品种结构不断优化、规模生产成为绝对主体、生产水平显著提高4个特点[3]。以甘肃农垦天牧乳业有限公司、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作为奶牛和奶绵羊养殖企业典型代表,养殖场设施布局合理规范,设备先进,工艺流程日趋科学,生产技术指标逐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生产过程实现了全程可追溯。随着永昌新希望农牧业有限公司、金昌居佳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扩能改造和甘肃元生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金川牧场投入运行,奶牛养殖企业的提质增效已成为发展趋势,优质牛奶产量将进一步增加。此外,随着特色奶绵羊产业的发展和金川区万只奶绵羊场的投产,奶绵羊数量和绵羊奶产量将快速增长。

1.6 DHI测定情况

目前,甘肃省有2家实验室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分别为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实验室、甘肃农垦天牧乳业有限公司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实验室。2023年承担农业农村部2万头奶牛DHI项目的测定任务,各企业自主申请参测4万头。2023年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工作36次,参测奶牛共98 802头次,有效数据113 880条;参测牛群中头胎牛高峰期日均单产34.79 kg,305 d平均产奶量为9.13 t,经产峰期日均单产47.24 kg,305 d平均产奶量为11.48 t。

1.7 质量监管情况

甘肃省生鲜乳抽检组已于2023年9月完成全省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检测及质量监测工作。重点对全省12个市州的大型奶牛养殖场、专业合作社和收购加工企业及城市周边散养“铃铛奶”销售户进行生鲜乳质量安全抽样检测,并对109家生鲜乳收购站进行生鲜乳质量安全全覆盖抽样检测。共抽样检测样品281批次,完成率100%,其中生鲜乳收购站138批次、运输车辆137批次、婴幼儿配方乳粉6批次。所有参测样品质量检测均合格。

2 存在问题及形势分析

2.1 养殖成本高企,效益空间收窄

近年来,苜蓿、青粗饲料、豆粕等主要原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人员工资、运输费、土地租金等费用也大幅增长,奶牛养殖企业的压力不断加大[4]。据调查,豆粕成本从3 000元/t上涨至5 800元/t,同比上涨93.33%;青贮玉米从380元/t上涨至600元/t,同比上涨57.89%,紫花苜蓿价格为4 200元/t,同比上涨13.51%;泌乳牛精饲料从3 400元/t上涨至4 500元/t,同比上涨32.35%;人工工费持续上升,普工工资高涨至3 000元/月以上;柴油价格从4 300元/t上涨至9 000元/t,同比上涨109.3%,运输成本也在持续增加。受养殖成本影响,牧场奶成本从2021年的2.3元/kg增加至2023年的3.9元/kg。原奶平均利润同比下降66.7%。奶源过剩,奶价较低,奶牛养殖效益下滑。

2.2 奶价低位运行,养殖效益下滑

受低价进口乳制品影响,国内原料奶收购价开始持续回落,各乳企为扩大市场份额,把企业损失降到最低,下调鲜奶收购价,提高收奶质量标准,合同外鲜奶拒收或者降价收购[5]。大部分养殖企业处于产业链最低端,奶牛养殖户话语权低,当乳企拒收鲜奶或者降价收购时,养殖户只能各自另寻出路,“卖奶难”现象再度出现,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2.3 加工能力不足,品牌知名度低

目前除兰州庄园、燎原乳业、雪顿等企业有限加工巴氏杀菌奶、酸奶等液态奶产品外,大多鲜奶被伊利等外地奶企收购,缺乏有机纯牛奶及奶粉、中高端婴幼儿配方奶粉、乳清蛋白粉、干酪、奶酪、乳酪及突出地域特色的奶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能力。目前特色乳制品企业加工能力不足,生产工艺标准化、规范化程度较低,产品较为单一,存在同质化现象,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不高。

2.4 融资渠道不畅,资金压力较大

加工龙头企业、繁育龙头企业融资困难,扶持牛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不足,针对牛产业的融资信贷扶持政策少、融资门槛高、担保抵押难,贷款周期短,与养殖周期不匹配,活体牛抵押贷款等新型的产业融资模式实施困难,盘活存量难度较大。奶牛养殖行业是农业产业中的重资产行业,资金投入大,投资周期长。银行贷款融资需要抵押才能放款,牧场的土地是设施农业用地,不能抵押,挤奶设备不能抵押,牛舍无产权证不能抵押,牧场融资困难。

3 发展建议

3.1 多措并行降低养殖成本

立足发展奶业的良好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以草畜配套引领奶业强链、以智慧牧场支撑奶业补链、以乳品加工助力奶业延链,大力发展优质饲草业,推进奶牛养殖量和饲草料种植规模配套衔接,因地制宜实现饲草料的保障供应,实现农牧业循环发展,降低奶牛饲养成本[6]。一是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奶牛全产业链发展,用于养殖户和养殖企业购买牛冻精、种植牧草、扩大养殖场规模等,调动养牛积极性。二是依托“粮改饲”项目,推进豆粕减量替代行动,充分利用各种饲料资源,降低饲养成本。

3.2 健全户企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鼓励企业与农户建立饲草收储订单合作、奶牛养殖股份合作、土地流转、劳务就业等利益联结机制,对农企利益联结紧密、带动农民就业、生产效益突出的养殖企业,给予专项项目资金奖励,确保带农助农增收作用发挥稳定,企业与农户实现共赢。二是规范生鲜乳购销行为,引导乳品加工企业与奶畜养殖场(户)签订长期稳定的购销合同或订单,维护收购秩序。三是建立产业预警机制,加大产业扶持政策,做好“奶价”保险、饲料购买补贴、过剩生鲜乳喷粉补贴等短期保障政策调整。

3.3 加强乳品加工品牌建设

强化企业内部质量安全管理,完善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坚持创新驱动,满足不同消费群体个性化和细分化需求,帮助乳品加工企业重点开发生产有机奶和特色奶产品,延伸产业链,全面提升甘肃省优质奶产品市场占有率。一是通过电商、直播等线上渠道和线下主题体验馆、农博会、宣传推介会等途径,加大社会面宣传,持续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鼓励企业探索发展休闲观光牧场,集现代畜禽养殖示范、科普宣传、休闲观光、实地体验于一体,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建立“农企对接”“农超对接”的奶产品产销对接体系,促进乳品企业、流通企业和电商企业对接融合,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四是提高消费者品牌意识,形成以本地市场为基、向外拓展延伸为重的销售渠道,不断提高奶牛产业市场竞争力。

3.4 强化政策扶持

一是加大信贷投入力度,降低信贷门槛,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帮助规模户和企业破解融资难题。二是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稳妥开展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探索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业在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奶业存栏甘肃省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