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阶段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着力点探析

2024-01-04 02:20尹彦罡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河北省规模制造业

尹彦罡,魏 芳,高 艳

(1.河北经贸大学 商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61;2.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经济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 05008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保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基本比重,逐步探索和破解结构性制约,着力解决制造业“大而不强”的难题。河北省制造业长期面临“大而不强”的困境,亟需深刻理解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厘清本省制造业发展的典型特征,找准和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着力点探索

国内学术界和业界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已较为丰富,取得了一些共识性见解。纵观已有研究成果,关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内涵、影响因素及其驱动机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测算分析已较为全面,为实现国家和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较为丰富的学术贡献。从实践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走向深化,营商环境明显改善,然而困扰各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问题依然凸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需要从错综复杂的问题中加以提炼和明晰。

(一)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多维性的复杂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1-2]。经济高质量发展重点应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3-4],以人才、技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以创新为内生驱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产业链的韧性,围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发力,实现实体经济不断转强,这已成为学术界和业界的共识。从国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践看,制造业“大而不强”主要体现为技术创新能力、全球价值链地位、经营绩效水平、高技术领域世界级知名品牌、能源利用效率、制造业智能化和数字化层级等方面均没有实现较高水平。由此可以看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需要全方位协同推进的复杂系统工程。

(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探索

新发展阶段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支撑,更需要占据主导地位的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积极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5]、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6]、加速制造业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7],从而提高制造业产业链韧性,实现产业链和供应链现代化,建立现代化制造业体系。

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从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制造、规模效益、产业融合、品牌价值、福利效应、营商环境等方面着手[8-9]。从产业经济发展规律看,营商环境有利于吸引投资,有助于形成产业集群,实现规模经济,属于外在因素;规模效益、品牌价值、福利效应则是产业发展的具体结果体现。因此,影响制造业发展的关键还是创新驱动、结构优化、绿色制造、产业融合四大方面。由于绿色制造依赖于绿色生产技术创新,隶属创新驱动范畴,同时,现阶段关于制造业的产业融合主要体现为制造业的服务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因此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还是在于创新驱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结构优化三大方面。

二、河北省制造业发展的典型事实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测算分析,2021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实现47 206.8亿元,分别为同期广东省的29.24%、江苏省的32.42%、山东省的50.53%、浙江省的51.21%;其中,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为12 051亿元,分别为同期广东省的12.26%、江苏省的15.13%、浙江省的27.17%、山东省的48.89%。2021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总体营收利润率仅为4.72%,处于全国下游水平。可以看出,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发展规模相比制造强省差距较大,制造业总体营收利润率较低,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特征非常明显。

(一) 河北省制造业经营规模和绩效水平

这里根据2021年全国各地区制造业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数据分析河北省制造业总体及其细分行业在全国制造业中的地位(见表1)。

表1 2021年河北省与全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

从表1可知,2021年河北省制造业共有11个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达到千亿元级别,11大行业份额之和(CR11)达到83.55%。从行业营业收入规模看,河北省千亿级行业数量依然偏少且断档太大,缺少5 000亿元以上级行业,“钢铁一家独大”格局明显,主导产业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等高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规模普遍偏低。从营业收入行业份额看,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医药制造业等五大行业的营业收入份额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六大千亿级行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营业收入份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两大先进装备制造业的行业份额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行业营收利润率看,河北省制造业的4.72%与全国制造业的6.81%存在较大差距,全部11大千亿级行业中只有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与医药制造业高出全国平均水平,金属制品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装备制造行业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因此,河北省千亿级及其以上行业的营收利润率普遍偏低,均处于国内中下游水平,行业技术竞争力普遍不足的短板明显。

从表2可知,2021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占制造业总体的营收份额为25.53%,相比2020年的25.76%略有下降。全国行业营业收入规模前三位的依次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2021年河北省这三大细分行业的份额分别为1.40%、6.84%、4.29%,三大行业份额合计仅为12.53%,相比2020年的12.91%下降了0.38个百分点;而同期全国三大行业营收份额分别为12.68%、7.56%、7.46%,三大行业份额合计为27.70%。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的三大行业营收份额和分别为47.06%、40.19%、33.03%、28.53%,高于全国27.70%的平均水平。可以看出,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最大短板就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规模过小,2021年河北省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收仅为659亿元,处于全国下游水平,而同期广东省、江苏省分别高达46 395亿元、22 159亿元,行业发展差距非常大。

表2 2021年全国及主要省(直辖市)规模以上企业装备制造业营业收入及其行业份额比较

总体来看,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发展不足,钢铁产业占比偏高,3 000亿元以上级别的主导产业偏少,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难度大。本着“锻长板、补短板”的思路,河北省制造业应着力于钢铁行业低碳化转型,着力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培育尤其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突破式发展。

(二) 河北省制造业创新潜力

从总体创新环境看,2021年河北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745.5亿元,排名全国第13位,广东省以4 002.18亿元高居第一;同期,河北省R&D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85%,但仍大幅落后于全国2.44%的平均水平。表3列示了2021年河北省、广东省和全国的制造业总体与细分行业科技经费投入数据,进行研发投入规模及其结构分析,以期评估河北省制造业的创新发展差距。

表3 2021年河北省制造业分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经费投入及其比较

由表3数据可知,2021年河北省制造业总体R&D经费投入强度仅为1.16%,相比2020年的1.24%有所回落,同时大幅落后于2021年全国1.46%的平均水平,远低于广东省的1.77%。原因可能在于产业结构方面。无论从全国平均来看还是从广东省来看,研发投入规模居前五位的均为高技术装备制造行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与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五大行业代表了国内研发投入最为活跃和密集的领域。而河北省只是在汽车制造业上的经费投入和研发强度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在其他四大行业上均处于落后水平。2021年河北省研发强度偏低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研发投入占本省制造业总体研发投入的行业份额高达42.69%,说明其他行业的研发投入规模普遍不高;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河北省的最大短板产业,尽管2.69%的研发强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主要原因在于行业基数太低,17.75亿元的研发经费投入仅占广东省的1.27%;排在经费投入规模第一、三、六位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的研发强度分别仅为1.31%、1.01%、0.89%,拉低了河北省制造业研发投入的整体水平。总体来看,河北省制造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的研发投入水平依然不高,可能制约本省制造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现。

(三)河北省制造业能源消耗水平

由表4数据测算可知,2021年河北省制造业总体、四大高耗能制造业行业、八大装备制造业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亿元营收的综合能耗分别约为广东省的3.21倍、1.56倍、1.06倍。相比河北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综合能耗和营收规模,广东省以略高的综合能耗总量实现了约3.42倍的营业收入。究其原因在于,河北省四大高耗能制造业行业、八大装备制造业行业营收占制造业总体的份额分别为53.02%和25.53%,而广东省的相应份额分别为13.71%、60.90%。河北省、广东省的四大高耗能制造业行业综合能耗分别是本省八大装备制造业行业综合能耗的12.40倍、8.40倍。可以看出,河北省由于四大高耗能行业营收份额占比过高使得制造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低于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广东省。具体来看,一方面,广东省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以11.62%的综合能耗总量创造了28.75%的营业收入,而河北省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以70.76%的综合能耗总量创造了本省37.82%的营业收入;另一方面,如果河北省四大高耗能行业0.623 9的综合能耗水平达到表中测算的广东省0.399 8的水平,则可以直接节约5 609万吨标准煤,使得河北省制造业总体综合能耗节约35.92%。值得强调的是,河北省2021年四大高耗能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亿元营收综合能源消耗水平相比2020年的0.867 2已经大幅降低,但仍然有一定的下降空间。因此,河北省制造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应着力于主导产业结构转型和高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提升两大方面。

表4 2021年河北省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能源消耗指标及其比较

(四)河北省制造业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提高制造业数字化水平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路径,也是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与传统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2020年河北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仅为742.1亿元,产业规模依然太小。根据工信部数字经济白皮书显示,2018年河北省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仅占全国的0.86%,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仅占全国的0.43%,分别仅占排名全国前三位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的2.47%、2.7%、2.99%,说明河北省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国内领先水平,可能导致未来本省制造业发展与制造强省差距越拉越大。上述装备制造业分析中,已经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进行了分析,这里重点对比2020年河北省与北京市和广东省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经营绩效(见表5),以期厘清河北省制造业数字化发展差距和潜力。

表5 2020年河北省与北京市和广东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经济指标比较

由表5数据可知,无论是从行业的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额还是利润率来看,河北省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发达省市中的广东省和北京市均存在巨大差距。2020年河北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为312家,远远低于广东省的4 987家和北京市的4 021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 073.6亿元,分别占同期北京市的7.07%、广东省的8.60%;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平均利润率为7.95%,远低于北京市的23.00%和广东省的17.01%。河北省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营业收入、利润额、利润率均存在巨大差距。北京市凭借全国领先的高教、国家级科研机构和中央媒体资源优势在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上远远领先,广东省则依托华为等ICT巨头企业在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上独占鳌头,而河北省内缺乏数字经济高端人才、领军优势企业和高端平台资源,数字转型创新能力薄弱,数字经济下的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相对缓慢,可能严重阻滞全省产业数字化进程。

综上所述,河北省制造业主要面临关键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力偏低、产业结构长期偏重、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投入和效率较低、制造业综合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市场基础薄弱等突出问题,使得河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中长期内的严峻挑战。

三、新发展阶段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困境

从产业链现代化视角来看,根据有关学者测算,2019年河北省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综合指数为0.383 8,位列全国第18位,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分别以0.859 8、0.827 5、0.776 5、0.674 9、0.657 1位列全国前五位;从分项指数看,河北省的产业链基础指数、产业链数字化指数、产业链创新指数、产业链韧性指数、产业链协同指数、产业链可持续指数分别为0.394 9、0.270 7、0.133 6、0.339 9、0.386 7、0.650 2,分别位列全国第10、21、16、23、13、17位[10]。可以看出,河北省产业链基础和协同水平位居全国中上游,产业链创新和绿色可持续水平不高,产业链数字化和韧性水平远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这些与上述河北省制造业典型事实特征相吻合。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河北省制造业发展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创新驱动力偏弱、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数字经济赋能不足等难题,从而拉低了制造业的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使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中长期困境。

(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

河北省制造业总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规模和竞争力偏低,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长期来看,既有产业发展惯性思维影响,也有装备制造业重点行业市场基础薄弱的原因。

一是产业发展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明显。2021年河北省提出了“十四五”期间12大主导产业,其中钢铁、装备、石化、食品、医药等五大传统产业仍被放在最重要位置,重点打造钢铁和先进装备制造两个万亿级别产业集群。基于“稳中求进”和“高也成低也就”的原则,优先围绕自身的比较优势产业进行产业结构技术升级本无可厚非,但容易陷入比较优势结构性陷阱,使得产业结构转型愈发困难。要成为制造强省,需要以持续创新驱动的高端装备制造和医药制造等打造自身的未来主导产业。

二是河北省在关键装备制造行业市场基础薄弱,尤其是省内装备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单位数量少且规模不大。根据2021全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35家上榜企业(营业收入均为百亿元以上)中,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分别有17、6、5家入选,而河北省没有企业入选,缺乏ICT制造领军企业;在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中,在全部46家入选企业中,浙江省、江苏省、广东省分别有13、9、8家企业入选,河北省只有1家企业入选。因此,河北省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和器材,通用设备和专用设备制造等领域没有体现出产业集群优势,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和总体规模依然与制造业强省市存在较大差距。高端装备制造发展相对不足的问题短期内难有显著改观。

从产业角度来看,钢铁产业是河北省的最大支柱产业,其转型发展程度直接决定着河北省制造业的总体产业结构优化水平与能源利用水平;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制造业作为最典型和最关键的高技术装备制造业,本省发展基础非常薄弱,产业集群规模非常小,使得本省数字化转型动力明显不足。因此这两大产业必然成为河北省制造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着力点。

(二)创新驱动力偏弱

河北省制造业总体创新驱动力不足主要表现在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投入和效率较低,使得本省装备制造业无法形成较强的产业集群和竞争力优势。区域创新平台建设水平直接影响创新生态体系的层级,最终决定了该区域的创新能力、高技术产业集群规模优势和产业竞争力。

河北省创新平台建设水平不高,存在产业集群和开发区能级不足的难题。经济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制造业创新和产业集聚的最重要平台,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和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和决定某地区的产业集聚和市场经营绩效水平。按照商务部发布的2021年国家级经济开发区绩效考核结果,以江苏省为首的16个省市进入榜单,而作为制造业大省的河北省尽管拥有6个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但是均未出现在综合30强名单中。从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看,截至2021年全国共169个。其中,江苏省、广东省、山东省分别有18、14、13个,而河北省仅有5个入选,排名全国第14位。总体来看,河北省的国家级开发区能级和产业集聚水平仍然不高,缺乏领军型开发区和千亿级、百亿级企业,导致本省在创新引领性方面能力不足,短期内难以缩减与制造强省(市)之间的创新差距。

(三)能源利用效率较低

制造业综合能源利用效率主要受产业结构与行业生产绿色技术双重因素影响。一方面,从产业结构来看,钢铁和石化仍为河北省最重要的主导产业,而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制造产业综合能耗是装备制造业的十几倍,这使得河北省制造业总体能耗远高于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的制造强省;另一方面,从高耗能产业自身来看,河北省高耗能产业生产绿色技术落后,万吨标准煤创造的营业收入偏低,这使得河北省高耗能产业的综合能耗对比制造强省又相对偏高。上述双重因素的叠加使得本省制造业总体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产业结构绿色转型压力很大。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下,河北省制造业绿色转型面临长期挑战。

(四)数字经济赋能不足

在创新引领下的数字经济时代,传统制造业产业数字化应用水平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规模直接决定了制造业的产业链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水平。由上述制造业典型事实分析数据可知,2020年河北省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规模均非常低,处于全国下游水平,使得本省制造业整体数字经济“硬实力”和“软实力”薄弱。根据张虎等学者测算,2019年河北省产业链数字化指数仅为0.270 7,排在全国第21位,说明河北省的企业和产业数字化水平远落后于国内先进水平[10]。因此,河北省在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可能存在动力不足的困境,亟需快速提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规模,提升传统制造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应用水平。

四、促进新发展阶段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2022年《河北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进制造业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加速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在新发展阶段,河北省应坚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夯实关键短板行业市场发展基础,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在做强、做优钢铁产业的基础上取得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式发展,实现制造业内部产业结构逐步“减重”,着力缓解高质量发展中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缓慢、创新驱动力不强、能源利用效率较低、数字经济赋能不足等困境。

(一)实现河北省先进装备制造业突破式发展,逐步优化产业结构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实现产业链现代化,这不仅需要一批高端引领力和盈利能力较强的领军企业和高端品牌,逐步提高高技术产业占比,还需要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有机融合,通过生产性服务业和产业融合促进制造业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河北省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通过提高创新和数字经济驱动力,提升先进装备制造业对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具体来看,一是积极提升河北省国家级开发区平台建设水平,借鉴浙江经验,打造大中小企业共同体,培育由一批国内领先级企业作为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优化互联互通的数字化智慧管理型产业组织结构;二是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雄安新区建设,积极融入国内创新链、服务链、人才链,通过创新、先进服务和领军人才等高端要素集聚,实现创新引领下的先进装备制造业规模和绩效同步提升。

(二)加强创新生态建设,稳步提升创新驱动力

河北省制造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应坚持以创新为核心,加强创新生态建设,稳步提升创新驱动力。一是紧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宏观层面的创新制度设计与微观层面的理性经济人观念塑造,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积极构建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培育社会和全产业链企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理念。二是着力构建建设性产业体系,促进产业政策由特定产业扶持转向通用共性技术研发环节,由财税金融支持工具适度转向科技服务体系构建,提高产业政策资金对创新的支撑能力。河北省应重点实施创新环节的激励导向、财税功能性补贴、项目招投标、产学研用精准协作等系列措施,有效提升各类型企业的创新意识,提高整体市场的创新活力。三是提高政府和企业的基础研发投入水平,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以产业链中的大中小微型企业共同命运体为主线,共同着力提升应用创新的资金投入水平及资金的使用效率,加强研发技术的成果转化水平。四是依托全省产学研协作力量大幅提高高耗能产业与高技术密集型产业的研发强度,做高技术产业的加法和高耗能产业的减法。五是以开发区创新要素引进为抓手,以财税、金融和平台支持向创新要素倾斜政策为指引,实现省内国家级开发区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专用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领域向专业化的创新型产业园区转型。

(三)力促高耗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高制造业综合能源利用效率

河北省制造业综合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需要重点解决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高耗能行业的降耗问题。从实践来看,一是积极打造各高耗能制造业龙头企业引领的行业云平台和APP与第三方智慧服务云平台,完善行业生产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标准体系,加强高质量标准应用落地;二是加强创新驱动下的产学研政协作,建立钢铁行业生产技术问题清单,实现技术供需有效对接,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技术支撑能力;三是政府设计财税金融支持政策,重点鼓励和支持环保落后企业采用先进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企业产品制造流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深挖范围经济红利,促进本省中小型钢铁石化等高耗能行业企业全覆盖、全链条、全流程绿色循环发展。[12]

(四)夯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基础,提高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河北省在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两大产业方面与制造强省存在较大差距,需要从“量”和“质”两方面实现本省两大产业的做大做优。一是积极深化与国内相关知名企业和科研院所的研发生产合作,加快全省相关产业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园区培育;二是以京津冀统一大市场的构建和新基建迅猛发展为契机,努力打造省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长极、行业龙头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体系,培育河北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知名品牌,打造河北数字经济新场景;三是坚持实现省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产业链协同推进,夯实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市场发展基础,逐步向国内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价值链中高端攀升[13]。

猜你喜欢
河北省规模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50亿元!目前规模最大的乡村振兴债券发行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规模之殇
Mentor Grpahics宣布推出规模可达15BG的Veloce Strato平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