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开放大学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的实现路径

2024-01-04 08:29孙铁玉
海南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夜校终身教育海南省

孙铁玉

(海南开放大学海南乡村发展与基层治理研究院,海南 海口 570208)

在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中为农民提供质优量足的教育资源和多元化的学习成果认定,提高海南全民终身教育事业发展中对“三农”的关注度,实现海南初中学历农民的学历补偿教育,是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内在要求,对海南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乡村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出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5月2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上强调:“要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促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不断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开发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是建设教育强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战略任务的重要支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有4.9亿乡村人口,农民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主体。近年来,国家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法律,推动农民职业教育。2021年6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明确规定,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2]。2021年11月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指出,要健全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立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建立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促进农民终身学习[3]。2022年5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支持举办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5]。

海南是国内外唯一包括农村、农民、农业在内的全岛型自贸港,面对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农业GDP占比高的现实[6],把海南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更迫切需要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就没有乡村全面振兴,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就缺乏稳固的基础。根据海南第三次农业普查统计数据,海南省有222.48万农业生产经营者,其中初中学历占60.6%、计134.82万人[7],这既是构建海南省终身教育体系的“洼地”,也是海南自由贸易港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中,实现海南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普通话普及率分别从“十三五”末的10.8年和82%提升到“十四五”末的11.8年和86%的瓶颈[8]17。因此,通过农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认证,提高全民终身教育事业发展中对“三农”的关注度,对高质量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9]56。同时,海南农民中等职业学历教育主要通过“海南省农村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双学历双轮训’教育工程”实施,主要由海南省农业学校、海南省农林科技学校、海南省民族技工学校、海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海南省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4所学校承担培养工作,远不能满足海南初中学历农民对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需求。为此,通过学习成果认证推动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优化教学组织形式,为农民提供更多获得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的机会,通过学习成果认证激励和引导农民参与学习,解决农民学习内生动力弱,基础参差不齐,“半农半读” “半工半读”等人才培养中的现实问题,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相关概念界定

将农民学习成果纳入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课程学习的考核,需要厘清学习成果,学习成果认证、继续教育、学分银行等重要概念。

(一)学习成果

学习成果是学习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经历,完成一定学习任务获得的或者能够表现出的知识、技能或能力体系[10],包括正规学习成果、非正规学习成果与非正式学习成果[11]。2012年7月,教育部批准成立国家开放大学,要求国家开放大学通过建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学分积累、转换制度,探索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为便于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国家开放大学根据我国继续教育领域学习成果不同呈现形式,将学习成果分为三种类型,即学历教育学习成果、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和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正规学习成果,一般指学历教育学习成果,即教育机构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在固定机构或场所由专职教学人员对学生进行的教育,学习成果以学分、成绩报告单、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等形式表现。非正规学习成果,通常指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指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学习目的及有计划的学习活动,如岗位培训、技能培训、职业培训等,学习成果以培训证书、资格证书等形式表现。非正式学习成果,也称为无一定形式学习成果,它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时间或学习辅导,是存在于日常工作与生活之中的学习成果,以工作经验、工作技能、工作经历、作品、资格、资历、业绩、竞争奖励等多种形式表现。终身教育理念下,学习成果应包括贯穿学习者一生中各阶段的各种学习经历或学习结果。

(二)学习成果认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于2012年6月发布的《对于非正规与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识别、验证和认证指南》指出,学习成果认证是指将个人在各种情境中通过多种方式获得的所有知识和能力,给予认可和评价的实践活动[12]。这意味着个体的正规学习成果、非正规学习成果、非正式学习成果都应予以评价、认可并授予相关证明。对于教育机构的正规学习成果,一般均可以学分、成绩报告单、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予以有效认证,包含先前学习成果,如韩国的学分银行体系中,辍学学生先前获得的学分是学分银行制的第二大学分来源[13]。而对非正规、非正式学习活动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则缺少充分认可、评价和认证,王海东指出,正规学校教育多年来形成了一套相对规范的评价、认证、管理制度和做法,但对于各类进修、培训、自学、工作实践或经验中的学习成果,还缺乏有效的认证机制,其价值尚未得到认可[14]35。这将导致学校教育与继续教育的脱节,成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中的短板。

(三)继续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按照时间和阶段将终身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即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包括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15]。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由于人的全面教育并非一次性学校学历教育所能完全胜任,需要学校系统、企业和社会各界、公民个人共同努力,因此继续教育成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提升继续教育的教学品质和育人质量,推进继续教育健康发展,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有力支撑,也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内在要求。

继续教育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学历继续教育是授予学历、学位的继续教育项目,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开放大学、成人高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学考试共同承担着学历继续教育功能。非学历继续教育是学历教育之外面向社会举办的,以提升受教育者专业素质、职业技能、文化水平或者满足个人兴趣等为目的的各类培训、进修、研修、辅导等教育活动,由行业主管理部门、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学院等组织学习培训。继续教育是农民获得终身教育的重要方式。相较于非学历继续教育,农民参与学历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

(四)学分银行

“学分银行”引入国内后,已从早期职业教育领域中学分管理平台的内涵扩展到构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制度创新与改革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将学分银行界定为各类学习成果的认证体系,沟通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体制机制,终身学习的支撑服务平台。[15]《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要加快建立完善国家学分银行制度,健全学习成果认证制度,构建现代教育教学体系,服务全社会的终身学习[16]。从目前的研究与实践看,学分银行是指借鉴和模拟银行存储等部分功能,对个人不同来源的学习成果进行认证,转换为学分,并长期存储在个人学习账户中,当学分累积到一定标准,兑换为学历、学位、职业证书或岗位技能证书等学习成果证明。王海东在《学习成果认证制度》中提出,国际上学分银行主要有两类模式,即国家/区域模式和校本模式。校本模式以“学校教育对外开放、拓展学生服务”为目标,依托学校现有标准体系和管理资源,服务校内外学生群体,目标人群定位清晰,容易把控、易于操作[14]124-130。

三、学习成果认证的实现途径

依托海南开放大学办学优势,构建贯通培养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探索建立“校本模式”农民学分银行资历框架,通过电视夜校“线上+线下”灵活便利的教育教学方式,开展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工作,推动海南农民生产实践性成果、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深度融合,建立农民成长培养通道,持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实现农民终身学习的目标。

(一)构建贯通培养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

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终身学习、持续提升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都明确提出建立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制度,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的要求。海南开放大学以“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为办学理念,在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中形成较为鲜明的办学特色,具有构建“培训-中职-高职-本科”贯通培养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的办学基础和办学优势,为农民提供开放、系统、规范、完整的学习机会,将农民学习、培训、劳动、创新结合在一起,通过农民职业培训、技能培训等和长期人才培养融合发展,有效解决农民职业培训、短期培训、生产实践性成果与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之间脱节问题,激发农民学习的内生动力,充分满足农民学习愿望与需求,保障高素质农民人力资源的“保值” “升值”,促进农民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达成农民持续学习和提升学历水平的愿望。

(二)搭建农民终身教育的“立交桥”

学分银行既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载体[17]。韩国通过国家学分银行开展各类学习成果认证,为广大学习者搭建通往学历继续教育通道。我国很多省市、社区、联盟和高校企业(机构)的学分银行实践,充分证明学分银行能够承担沟通不同类型学习成果,形成终身学习立交桥“枢纽”的使命[18]。2004年国家相继出台探索建设农民学分银行的政策文件①200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的通知,提出“大力推进学分制改革,探索和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形成学分互认机制,为学习者跨地域、转专业、分阶段参加学习或培训创造条件。”2014年,教育部、农业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的通知》,提出“国家将出台统一规范,逐步建立全国性农民学分银行,搭建专业间、学校间、地区间以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间的农民职业教育立交桥。”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提出“探索建设农民学分银行。”2021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海南省“十四五”教育现代化规划》提出“海南开放大学承担起全省学分银行、学习网建设与运作等重要职能”[8]34,2021年中共海南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海南开放大学将电视夜校学习情况纳入“学分银行”,探索“看电视夜校得学分、拿文凭”做法,让学时转换为学分,学分转换为学历,2021年11月成立海南开放大学农民学分银行,2023年5月海南省教育厅批复同意海南开放大学探索建设农民学分银行。这为海南开放大学开展农民学习成果认证的研究与实践,促进农民不同类型学习成果互认与衔接提供了政策与制度保障。海南开放大学是海南省承担学历继续教育的主要教育机构之一,结合海南开放大学办学基础和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办学特色,以“校本模式”农民学分银行“小切口”先行先试,构建“校本模式”农民学分银行学习成果框架(图1)。对于海南开放大学注册的农民学习者或潜在农民学习者的各类正规学习成果、非正规学习成果和非正式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认定并赋予学分,其学分认定所采用的标准,即为海南开放大学中等职业学校已有的专业和课程标准,并以海南开放大学教师为主组成学分认定专家委员会。农民学习者的申请获得批准后自动记录到其学籍档案中(也可以开具书面证明)。通过学分认定和累积,帮助农民学习者免修部分课程,减少重复内容的学习,以尽可能短的时间获得学历文凭。

图2 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与转换

(三)创新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创新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既是解决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工学矛盾” “农学矛盾”的需要,也是实现农民各类学习成果认证的保证。创办于2016年的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2021年转型为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以“电视+夜校+服务热线+钉钉管理”的教学模式、“省-市(县)-乡镇-村”的四级组织体系、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管理、丰富的学习资源、专业的师资队伍、多元的传播渠道以及拓展“电视夜校+”服务海南农民非学历继续教育[9]59。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重点学习对象为12.6万人,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重点学习对象为11.08万人,根据中央电视台监测统计,电视夜校平均每期有56.2万人收看,自主学习人数是重点学习对象的3倍-5倍,电视夜校促成农民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已见成效,2022年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为海南建设学习型乡村打下基础。利用电视夜校“农村地区、重点对象、学习服务”三个全覆盖优势,创新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即通过电视夜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以电视夜校APP,中国电信、中国有线IPTV学历教育栏目等组织开展“线上”学历课程教学,以电视夜校送课下乡、送教上门实施“线下”学历课程实践,保障农民获得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相关专业最低毕业所需的课程学分。同时,建立农民终身学习者档案,开展农民学习培训经历、职业技能、从业经历等非正规学习成果与非正式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与转换,通过认定学分使农民免修部分课程,缩短获得学历文凭的时间,并通过学习成果认证推动农业技术员、农作物植保员、热带水果种植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课证融合改革,以达到农民“看电视夜校,得学历学分,拿中专文凭”,获得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双证”,实现技能与学历的双提升,使电视夜校“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成为“半农半读” “半工半读”农民获得中等职业学历补偿教育的便利渠道,为构建“培训-中职-高职-本科”贯通的乡村人才培养体系的奠定基础。

四、对策与建议

在终身教育理念尚未全面普及、海南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办学机构相对封闭、弹性学分制也未完全实施,以及各教育办学机构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师资水平、育人质量等方面各不相同背景下,很难建立学分互认机制,成为在海南全省范围内开展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的堵点;海南开放大学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办学需由学校统筹项目资金,是在电视夜校2771个教学点规模推广“看电视夜校、得学历学分,拿中专文凭”的难点;初中学历农民综合素质普遍较低,学习积极性不高等因素是影响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痛点。为打通“堵点”、解决“难点”、消除“痛点”,有效推进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学习成果认证,建议:一是由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农业农村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海南开放大学以及海南省农业学校、海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共建海南省农民学分银行,建立海南省农民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学习成果框架,统一学习成果认证标准,标准化课程体系等,并在组织机构、职责分工、运行机制与经费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二是海南省教育厅、海南省财政厅按照《海南省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工作实施方案》《海南省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及免除学费住宿费教材费管理实施细则》文件规定,将海南开放大学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办学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发挥海南省委组织部作为海南省乡村振兴电视夜校牵头部门“发动机”作用,将电视夜校2771个教学点组织农民参加电视夜校“线上+线下”学习纳入导学员职责考核,提高农民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成色。

结束语

基于海南开放大学“校本模式”农民学分银行,创新电视夜校“线上+线下”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对农民中等职业学历继续教育各类学习成果认证,以学习成果认证推动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索构建“培训-中职-高职-本科”的农民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海南学习型乡村建设,在新时代、新理念下,还需要结合“数字学习”等新技术以及农民“个性学习”等新需求进一步思考和实践。

猜你喜欢
夜校终身教育海南省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四川省盐源县:星光下的农民夜校
建设“指尖微课堂” 促进农牧民夜校教育上台阶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海南省肿瘤医院
贫困户为啥上夜校
《终身教育与培训研究》QQ群(110278383)“共享好文”
是海南省还是海南岛?
海南省农垦设计院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