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与台儿庄战役

2024-01-04 12:02郑学富
黄埔 2023年6期
关键词:史迪威李宗仁台儿庄

□ 郑学富

据新华社报道,2023 年8月29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复信美国史迪威将军外孙约翰•伊斯特布鲁克。信中指出:“史迪威将军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对中国解放和进步事业给予了积极支持,对中美人民友好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人民对此不会忘记。”

85 年前,美国驻华大使馆武官约瑟夫•史迪威上校,因为台儿庄之行,改变了对中国抗战前途的看法。他把台儿庄战役的真实情况报告给美国政府,改变了美国政府对中国抗战的观望态度,转而支持中国抗战。

在徐州花园饭店邂逅老朋友盛成

1938 年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指挥下,众志成城、浴血奋战,取得了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毙伤日军坂垣、矶谷两个精锐师团1 万多人。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振奋,武汉三镇民众彻夜不眠,上街游行庆祝胜利。全国各界、海外华侨,乃至世界各国同情中国抗战的人士致第五战区的贺电如雪片般飞来。前来参观战绩的中外记者和慰劳团也接踵而至。就在这时,美国驻华大使馆上校武官史迪威也来到了徐州,住进了花园饭店。

史迪威1883 年出生于佛罗里达州,1904 年毕业于美国陆军军官学校(西点军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欧,任第四集团军情报官,获杰出服务勋章。1919 年任驻华美军语言教官,学习中文。1920 至1923 年赴华工作,帮助修建了一条从汾阳到军渡的公路。1926 至1929 年在中国天津任驻华美军营长、代理参谋长。1935 至1939 年任驻华武官。史迪威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大家称其为“中国通”,史迪威也为有这个“绰号”而感到荣耀。

史迪威与上司麦凯布不和,麦凯布不准他在中国尤其是战场上活动,可是史迪威是军事迷和中国通,很想了解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来,他不知是真是假,想去台儿庄前线看看,但是没有获得上司的批准,他便一个人擅自来到了徐州。不料当他向第五战区政治部请求去台儿庄时,被阻止了。原因是当时有几个意大利记者到前线窃取军事情报,政治部遂给各战区司令长官下达命令,禁止所有外国人到前线去。史迪威听后非常苦恼,晚上一个人在饭店里来回踱步。突然,他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这个人就是他的中国朋友盛成。

/ 约瑟夫·史迪威将军。

盛成是一位集作家、诗人、翻译家、语言学家、汉学家为一身的著名学者,1899 年2 月6日,出生于江苏仪征一个汉学世家。盛成自幼聪颖好学,少年时便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1911 年,在光复南京的战役中,盛成被誉为“辛亥革命三童子”之一,受到孙中山先生的褒奖和鼓励。抗战初期,盛成从欧洲回到祖国,加入抗日救亡运动,担任上海各界救亡协会国际宣传委员会总干事及武汉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常务理事。台儿庄大捷后,他和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少将衔设计委员郁达夫一起,代表政治部和文协去台儿庄劳军,也住在徐州花园饭店。他乡遇故知,两人格外高兴,互相问候。史迪威把到徐州的原因告诉了盛成,盛成满口答应:“你是我的老朋友,这点忙我一定帮的,你放心。”

在第五战区长官部与李宗仁深夜长谈

盛成找到郁达夫,把史迪威的情况告诉了他,郁达夫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况,当即拉着盛成去见李宗仁,向他报告了史迪威的要求。征得李宗仁同意后,郁达夫与盛成即于当天下午邀请史迪威前往第五战区司令部见李宗仁。

第五战区司令部设在徐州市区文亭街的徐海道署旧址,又称“道台衙门”,是明清时期管辖徐、淮、海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占地1.5 万平方米,是徐州规模最大的衙署建筑。李宗仁此时是一个战区的总指挥,而史迪威不过是个上校武官,但是李宗仁还是热情接待了他,并与他进行了长谈。在《李宗仁回忆录》里,李宗仁对史迪威的印象是:“史氏为人极豪爽,谈笑风生,颇有战将的气概。一见其人,便知道他可以做一位叱咤风云、出入枪林弹雨的猛将,而不是一位‘借箸为君一筹’的参谋人才。”

/ 李宗仁在台儿庄火车站留影。

寒暄之后,李宗仁和史迪威落座饮茶叙谈。李宗仁问道:“史迪威先生,你认为中国抗战的前途如何?”史迪威耸耸肩说道:“中国太贫穷了,就武器而言,比日本落后很多,这无疑是拿着筷子去和日本军队打仗。”“那你认为中日两国军队作战的情况如何?能叙述一下你的观感吗?”李宗仁紧接着问道。史迪威摊开双手,连忙表示:“我是外交官,不便发表意见。”“史迪威先生,无论你对中国抗战前途抱着什么样的观点,中国人民抗战的决心是坚定的,中国军人为保卫国土,捍卫主权,是不怕流血牺牲的。我们好多军民在抗日前线是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飞机、大炮,涌现出很多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李宗仁慷慨激昂地说。史迪威说:“中国人民英勇抗敌,我是有所耳闻的,站在我个人的立场,我很同情中国人民的抗战。”李宗仁向史迪威分析了二战国际形势,指出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实由国联的姑息政策所引起,如今侵略者得寸进尺,而英国张伯伦仍存姑息,法国则恃马其诺防线,毫无戒备。而德国则利用其优越的工业基础,肆无忌惮地扩张军备。李宗仁说:“希特勒很快就要发动欧洲大战,英法等国到时无力兼顾东亚殖民地的利益,日本必然南进取而代之。日本可能对美国不宣而战。美国必将与中国站在同一战线上并肩作战。我希望你向美国政府建议,赶快贷款给我们,购买大量作战物资,运入西南大后方,增加中国军队的作战力量,以防止日本南进。”可是史迪威对李宗仁的分析不以为然,摇摇头说:“法国已建了马其诺防线,德国有何力量来发动欧战?至于日本,其志在于征服中国,所以它自信尚有把握。若言南进,与强大的英美海军为敌,何异痴人说梦?”

李宗仁见史迪威很固执,就向他苦口婆心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日本虽强,中国虽弱,但中国拥有广土众民的优越条件。敌人志在速战速决,而中国则志在困敌于泥沼之中,至其崩溃而后已。美国朝野睿智之士须知,今日表面上虽为中日的战争,而实质上为侵略集团与反侵略阵线的战争,中国不过是首当其冲而已。所以美国提早贷款援华,确是为美国将来在远东战场上减少子弟牺牲的不二选择。”史迪威倾听良久才慨然说:“假使我是罗斯福总统或国会议员,一定会同意你的主张,只可惜人微言轻。”

李宗仁和史迪威都把对方当成了知音,竟然叙谈到深夜两点尚不知疲倦。李宗仁看时间已晚,问史迪威还有什么要求?史迪威说想去台儿庄前线看看。李宗仁一口答应,因为他也想让史迪威亲身感受一下中国军人的抗战决心,更何况政治部代表郁达夫在场,郁达夫不表示反对,就等于代表政治部同意了。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巴拉•塔奇曼在《史迪威与美国在中国的经验》一书中对李宗仁、史迪威的会谈有段记载:“史迪威到台儿庄现场参观时,同司令官李宗仁谈了话。史迪威记载的中国人对他本人的看法不多,其中有一处便是李宗仁的话。李宗仁说他态度‘坦率’,同情中国事业,但对‘中国抗战的前途非常悲观’。李宗仁把这位美军上校的悲观情绪归因于他接受的‘物质文明’教育。他要史迪威建议美国政府向中国提供大笔贷款,以让中国购买作战物资。他提出的论点是,帮助中国能使美国自身取得最可靠的保障。”

考察台儿庄后呼吁支持中国抗战

1938 年4 月23 日,史迪威、郁达夫和盛成一行在第五战区长官部参议陈江的陪同下,连夜赶往台儿庄,进行了3 天的考察。他们巡视了激烈的战斗现场,向抗日将士发放慰劳品。史迪威在台儿庄亲眼看见了战后的残垣断壁,日军溃不成军的狼狈之态,也看到了中国军队以高昂的士气与日军拼杀半个多月,歼敌1 万多人,缴获大批战略物资的辉煌战绩。这些都证明了中国军队尽管装备低劣,但是意志是坚强的,是不怕流血牺牲的。史迪威在考察中每事必问,对台儿庄战役的经过情形、中国军队的组成及战斗能力等作了详细的调查和记录,并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役中前仆后继、勇猛杀敌的精神所感动。实地参观后,史迪威改变了对中国抗战前途悲观的看法,相信中国必将在抗日战争中赢得最后的胜利。根据掌握的大量第一手资料,回到武汉后,史迪威起草了一份详细的考察报告,向美国国内介绍中国军队在台儿庄的战绩。他写道:“朋友们现在都在说他们认为中国会胜利,我也这样认为。”

/ 大战后的台儿庄变成一片焦土。

史迪威在这份报告中,根据李宗仁的建议希望美国政府给中国经济援助,以购买作战物资。当时中国的全面抗战虽已开始,美国政府和军方的许多人对中国能否抗战到底持怀疑态度。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财政部部长摩根索均倾向支持中国抗战,但国务卿科德尔•赫尔要求美国保持“中立”,反对给中国经济援助,他认为这会使美国卷入中日冲突。史迪威的这份报告在美国政府和军方引起很大反响,开始考虑改变对中日战争的观望政策。

1938 年8 月30 日,美国财政部驻华代表洛辛•巴克拜访了史迪威,听取了史迪威的军事形势报告。史迪威介绍了台儿庄前线中国军队浴血抗敌的真实情况,陈述了李宗仁的观点。巴克在写给财政部部长摩根索的报告中说:“史迪威上校认为,在目前情况下,我国政府应该奉行更加积极的政策,我国以提供贷款和军事装备的形式帮助中国,对我们本国也是一种很好的防御措施。”摩根索同意史迪威的意见,力促罗斯福总统向中国提供贷款。12 月,美国政府通过进出口银行安排了2500万美元的对华贷款。这笔钱对财政拮据而又再次迁都重庆的国民政府真如雪中送炭。从此,美国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援华,使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有了一定的经济保障,包括后来陈纳德航空队来华,这无疑对中华民族的抗战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 史迪威看望中国伤兵。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史迪威的贡献

史迪威于1942 年晋升中将,并被派到中国,先后担任中国战区参谋长、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东南亚盟军司令部副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分配美国援华物资负责人等职务,后晋升为四星上将。在华任职期间,他充分认识到无论从政治、经济,还是军事方面来看,都很难依靠国民党去战胜日本侵略者。同时,他认为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的新兴力量,八路军是坚决抗日的,很有战斗力,解放区才是真正的改革,减租减息,不抓壮丁,很得民众的拥护。因此他努力说服罗斯福总统特使赫尔利,希望美国政府的对华援助不要将共产党排除在外。在他的努力下,罗斯福总统在一份发给蒋介石的电报中,明确表示应把共产党纳入美国政府对华援助的范围。1944 年7 月和8 月间,在史迪威的推动下,美军观察组分两批抵达延安,对陕甘宁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受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的热情欢迎,朱德还多次向他们介绍了八路军的抗战情况。美国考察组从延安回来后,向史迪威作了专题汇报。

由于史迪威将军在政治上同情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的民主和进步事业,因而受到蒋介石的冷遇。1944 年10 月18 日,史迪威将军被罗斯福总统召回美国。他在临行前拜会了宋庆龄,并写信与朱德告别,他在信中说:“对不能与您和您的不断壮大的杰出的部队并肩抗日深感失望。”朱德也托人将自己保存的一本反映根据地军民战斗、生活的珍贵相册赠送给史迪威留作纪念。

1946 年10 月12 日,63 岁的史迪威因患胃癌在旧金山逝世。朱德发唁电致哀,说:“史迪威将军的死,不但使美国丧失一个伟大的名将,并且使中国人民丧失一个伟大的朋友,中国人民将永远记着他对中国抗日战争的贡献,和他为建立美国公正对华政策的奋斗,并相信他的愿望终将实现。”

史迪威曾五次来华,在中国一共生活了12 年,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贡献。1994 年,史迪威将军旧居陈列馆(后更名为重庆史迪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2013 年3 月,重庆史迪威博物馆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 年9 月2 日,史迪威荣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 周年纪念章;2023年8 月8 日,史迪威将军诞辰140 周年纪念活动在重庆举行。史迪威将军为中国抗战胜利、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的贡献将为中国人民永久铭记。

猜你喜欢
史迪威李宗仁台儿庄
李宗仁尊师若父
胡友松和李宗仁
胡友松和李宗仁
制造出来的“史迪威神话”
史迪威陪都城里的美国将军(三)
山东·枣庄·台儿庄大战纪念馆
回忆缅甸作战中的史迪威将军
台儿庄大捷后盲目决战谁担其咎?
李宗仁军事思想论纲
张自忠部与台儿庄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