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循环经济高端论坛暨首届上海化学工业区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在沪举行

2024-01-04 00:55化工区
上海化工 2023年6期
关键词:化工园区绿色

2023 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循环经济高端论坛暨首届上海化学工业区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于11月1 日—3 日在上海化学工业区(简称“化工区”)举行。论坛围绕“赋能高质量发展,共筑可持续未来”主题,200 余名与会代表就减污降碳、循环塑料、化工创新低碳技术、化工与新能源协同等热点话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和交流。会议还发布了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发展蓝皮书。

化工区管委会主任马静在致辞中指出:“首届化工区绿色低碳发展研讨会,希望能持续构建一个环境保护领域交流合作、资源整合的平台,促进形成化工产业、化工园区低碳发展道路上的更大合力、更强活力、更多动力。作为上海化工产业的重要承载区,20 多年来,化工区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绿色发展理念,以能源使用、生态过程、治理利用等领域为切入口和突破口,全过程开展减污降碳工作,不断推动生产与生态融合,治理与监管协同,创新与合作共进,助力园区实现‘从大到强,从强到优,从优到精’的跨越式发展。未来,园区将按照绿色、精细、高技术、高效益、高附加值的总体发展要求,持续推进绿色园区、智慧园区建设,进一步推动园区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做新时代绿色发展化工园区发展的排头兵,续写新时代化工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副总经理高燕出席论坛并在致辞中表示,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关注度的持续增强,循环经济和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当前化工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这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化工行业转型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地缘政治冲突带来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石油和化工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需要坚持技术创新在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加快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突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发展蓝皮书在论坛上发布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在论坛中分析了“双碳”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介绍了节能减碳的重要途径——过程强化。费维扬指出,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收益至少在近期内不会是源自那些炫目的想法,而是源自正在趋于成熟的新兴技术与存在了数十年的传统技术的巧妙结合。这种利用过程强化方法实现节能减碳、提质增效的理念,对石化产业的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韩布兴作了题为“绿色化学与碳中和”的报告,指出绿色化学是化学化工、材料等领域的必然方向,是实现化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通过发展绿色技术,建立高水平工业园区,逐步实现智能化,将是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途径,必将推动化学化工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凯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进行分享交流。赵凯指出,我国石化行业组织实施循环化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特别的优势,特别是拥有600 多家石化基地和园区,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企业间产品间的上下游协同,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最有效的思路和条件。石化行业可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企业间产品间的上下游协同,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石化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将传统的“原料采购—加工生产—废弃”的线性思维模式转变为循环利用的思维模式。

赵凯建议:一是顺应全球发展趋势,由碳线性经济向碳循环经济转型;二是全面推进石化园区循环化发展,推动产业源头减碳;三是加大产品循环利用,推动市场消费减碳;四是加大资源综合利用,推进产业末端减碳;五是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

化工区管委会副主任朱斌介绍了如何通过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化工园区高质量发展。朱斌指出,“双碳”背景下,石油化工行业面临转型与减污降碳压力的同时,也将为企业和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新动能。污染控制、能效提升、过程再造、资源高效利用,在为行业实现减污降碳的同时,为企业创造经济价值,绿色低碳成为园区企业竞争力。通过大范围的多能互补和循环经济构建,以及面向行业内外的低碳工具和低碳产品的供给,化工园区成为全社会碳减排的巨大推动力。重构化工产业价值,在继续支撑现代物质文明的同时,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化工产业和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价值。化工行业和园区的绿色低碳发展,逐步成为碳中和时代国家和城市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石油化工循环经济研究院院长张松臣表示,循环经济与传统线性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本质上具有可恢复性和再生性,旨在最大化资源价值,可以摆脱增长对有限资源消耗的依赖。未来8~10 年内,“碳中和”政策主要推动新能源、节能减排、生物基产品、循环经济和固碳工艺相关的化学品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期,2030 年相关化工产品市场规模将达到3 万亿元。

谈及2023 年—2025 年中国化工行业发展机遇,张松臣认为,技术变革、新能源及双碳、循环经济、合成生物学领域将有机会,企业在转型过程中需围绕保障原料供应、构筑成本竞争力、调整运营模式以及建立生态合作体系等方面做文章。

猜你喜欢
化工园区绿色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化工管理》征稿简则
绿色低碳
一起化工安全事故的警示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应用化工第43卷(1~1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