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杀菌剂防治辣椒疫病田间试验

2024-01-04 15:44邵昌余
耕作与栽培 2023年5期
关键词:病株悬浮剂防治效果

邵昌余, 刘 茜

(1.贵州省植保植检站, 贵阳 550001; 2.长顺县种植业发展中心, 贵州 长顺 550700)

关健词: 杀菌剂; 辣椒疫病; 田间试验

辣椒(Capsicumannuum),别名辣子、辣角、海椒等,属茄科、辣椒属,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辣椒是贵州的主要食材,无辣不欢也成为贵州的食品名片,贵州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别适宜辣椒生产,辣椒产业也成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为此,贵州大力发展辣椒产业,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35.3万hm2以上,产量650万t以上、产值在230亿元以上,产、销规模均位列全国第一。适宜的气候条件也导致辣椒病虫害发生种类多、为害损失大,严重影响辣椒产量和质量。辣椒疫病(PhytophthoracapsiciLeon.)是辣椒种植主要的病害之一,是由辣椒疫霉菌引起的一种土传病害,其病原侵染后潜育期短,发病快,防治困难,主要为害叶片、果实和茎,对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一般可造成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甲霜灵、霜霉威等常规药剂的长期施用导致病原菌抗药性增强,严重影响防效,为有效控制辣椒疫病,于2021年开展了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病药效筛选试验,以期为科学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试验设在贵州省长顺县摆所镇五星村辣椒基地,面积3.3 hm2,土壤类型为黄壤,土壤肥力中等。辣椒品种为遵辣9号,4月中下旬采用地膜覆盖、双行单株定植,行株距为70 cm×30 cm,常规管理。

1.2 试验设计

共设6种药剂和清水处理,分别是A:100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200 mL/667 m2;B:5亿CFU/mL侧孢短芽孢杆菌60 mL/667 m2;C:1%申嗪霉素悬浮剂120 mL/667 m2;D:500 g/L氟啶胺悬浮剂33 mL/667 m2;E:20%丁吡吗啉悬浮剂150 g/667 m2;F: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10 g/667 m2;ck:清水为空白对照。小区面积20 m2(95株),设4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分别在2021年5月20日(辣椒疫病发病初期)进行第一次施药,间隔10 d,于5月30日、6月9日分别进行第二次、第三次施药,每次用药处理药剂及剂量一一对应。用背负式(3WBD-2C)电动喷雾器常规喷施3次。

1.3 调查时间及方法

1.3.1调查时间

5月20日各小区未见发病不作药前基数调查,分别于二次药后10 d(6月9日)、三次药后10 d(6月19日)、三次药后15 d(6月24日)调查,共调查3次。

1.3.2调查方法

每小区调查90株,病株(以株为单位)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根茎部无病斑,个别分支或果实发病;3级:根茎部轻度发病或半数以下分支或果实发病;5级:根茎部中度发病或半数以上分支或果实发病;7级:根茎部严重发病,植株大部凋萎;9级:植株全部凋萎死亡。

计算公式为: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应级数值)/(调查总株数×最高级指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空白对照区病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防治效果分析

6个处理对辣椒疫病均有较好防治效果,一次药后10 d目测,对照区开始发病,有零星病株出现,各药剂处理区未见发病;二次药后10 d,对照区疫病发展较快,株病指达6.63,6个药剂处理区均出现零星病株,病指依次为2.23,2.27,2.13,1.15,1.02,0.95,防效依次为66.37%,65.76%,67.87%,82.65%,84.62%,85.67%,3个化学药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0%丁吡吗啉悬浮剂、500 g/L氟啶胺悬浮剂处理的防效显著优于100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5亿CFU/mL侧孢短芽孢杆菌、1%申嗪霉素悬浮剂3个生物药剂处理;3次药后10 d,对照区疫病发展较快,株病指达14.38,各药剂处理区病请发展较慢,防效均高于二次药后10 d,依次为71.70%,76.29%,73.99%,83.66%,84.56%,85.54%,3个化学药剂处理的防效也优于3个生物药剂处理;3次药后15 d,3个生物药剂处理相对防效达最高,依次为74.97%,79.56%,77.73%,3个化学药剂处理的防效与3次药后10 d比有所下降。结果表明,防治辣椒疫病,3个化学药剂处理的速效性优于3个生物药剂处理,3个生物药剂处理的持效性优于3个化学药剂处理,持效性在15 d以上(防效及显著性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药剂防治辣椒疫情效果比较

2.2 安全性分析

对各小区辣椒生长情况进行不定期观察,各施药区辣椒与对照区比较,辣椒生长正常,未出现明显异常表现,表明上述药剂在试验剂量浓度以下对辣椒没有药害等副作用,施用安全。

3 小结与讨论

施用100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200 mL/667 m2、5亿CFU/mL侧孢短芽孢杆菌60 mL/667 m2、1%申嗪霉素悬浮剂120 mL/667 m2、500 g/L氟啶胺悬浮剂33 mL/667 m2、20%丁吡吗啉悬浮剂150 g/667 m2、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10 g/667 m2防治辣椒疫情,6个药剂处理二次药后10 d的防治效果均在65%以上,三次药后10 d的防治效果均在70%以上,三次药后15 d,3个生物药剂处理相对防效达最高,3个化学药剂处理的防效开始下降,但仍维持在80%以上。

本次试验施药3次,第一次在未见发病时开始施药,第二次在对照区出现零星病株时施药,三次药后药剂处理区病情仍在扩散为害,第二次、第三次施药期间正值雨水较多,温度较高时期,表明辣椒疫病受湿度和温度影响较大,高温高湿易于该病发生流行。

对于辣椒疫情的防治,防治时期在辣椒疫情始现病斑时开始施药,视病情发展情况10 d左右施药一次,每季施药不超过3次;6种药剂处理均可达到理想防治效果,从安全角度考虑优先选用生物药剂100亿CFU/mL枯草芽孢杆菌200 mL/667 m2、5亿CFU/mL侧孢短芽孢杆菌60 mL/667 m2、1%申嗪霉素悬浮剂120 mL/667 m2较好,从经济角度考虑建议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210 g/667 m2。6种药剂都属于低毒农药,不易造成药害和农药残留,防治辣椒疫病,同一种药剂每季施药不超过3次,施药间隔期10 d,实际施药次数视当地天气及病情发展情况决定,药剂选择应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兼顾到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

猜你喜欢
病株悬浮剂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豌豆抗白粉病资源田间评价试验
中国南北方禽流感病毒蛋白进化差异的探究
15%噁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的配方研究
40%丁香·戊唑醇悬浮剂配方的研制
系列嵌段聚醚在高浓度可分散油悬浮剂的应用
绩溪县水稻纹枯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意见
微囊悬浮-悬浮剂和微囊悬浮剂不是同种剂型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用于引产后出血的防治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