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发布:一类县市区城市吸引力指数报告(2023)

2024-01-06 07:11何辉
支点 2024年1期
关键词:黄陂区江夏区县市区

何辉

“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

2023年12月19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在武汉发布《湖北一类县市区城市吸引力指数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从资本吸引力、人才吸引力、人口吸引力、游客吸引力四个维度,对湖北23个一类县市区的城市吸引力进行“体检”,最终结果显示,江夏区、黄陂区、宜都市、大冶市、枝江市、夷陵区、枣阳市、孝南区、东宝区、蔡甸区位列前十。

这是湖北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第二次发布该报告。与2022年相比,前十名中,孝南区和东宝区取代襄州区和仙桃市,成功入围;前三名中,江夏稳居第一,黄陂区由第三晋级为第二,宜都市则由第二降至第三。

《报告》显示,湖北一类县市区城市吸引力较强,在人才吸引力和人口吸引力方面表现突出,表明湖北一类县市区在就业创业环境打造、城市生活居住环境改善、城市公共服务提升等方面成效显著,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到积极带动作用。

“郡县治,天下安”。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湖北省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的着力点。《报告》的发布,有利于湖北各县市区进行自我分析和评价,摸清现状,找准定位,出台针对性措施补短板、锻长板,推动城市发展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提升。

城市是区域人口、产业和要素资源的聚集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具有很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市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各类资源要素的支撑。”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叶学平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之间资源要素的抢夺和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其中资本和人才是各类城市争抢最为激烈的两大要素。

在此背景下,构建一套评价湖北县市区城市吸引力的指标体系非常重要。2022年,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以“人”和“资金”为核心,推出了城市吸引力指数报告,希望为城市管理者和各类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提供参考。这也是湖北首次发布城市吸引力指数。

2023年度城市吸引力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优化,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40个三级指标构成。

一级指标构建方面,课题组将资本吸引力、人才吸引力、人口吸引力和游客吸引力作为考察城市整体吸引力的四大维度。企业和资本的投资情况反映城市是否具备良好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环境。人口的规模代表着城市的发展潜力和影响力。高素质的人才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资源,是推动城市创新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旅游在拉动城市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宣传城市形象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

二级指标构建方面,资本吸引力的考察从营商环境、金融活力、创新活力、经济发展潜力、消费活力、地区开放度六个方面展开。人才吸引力的考察从就业环境、创业环境、人才政策三个方面展开。人口吸引力的考察从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这三个方面展开。游客吸引力的考察从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和城市宣传三个方面展开。

按照上述指标体系,课题组对2022年度纳入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的23个一类县市区(包括20个国家和省重点开发区域所在市区及夷陵区、宜都市、枣阳市)进行综合评估。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赋值、加权和综合计算,最终得分结果及排名情况如下:

江夏区以84.20分夺得榜首,江夏区、黄陂区、宜都市位列前三名,得分均在80分以上。

从所属地域来看,前10名的具体构成中,武汉占3个,宜昌占3个,襄阳、黄石、荆门、孝感各占1个,如图表3。

23個一类县市区平均得分为77.4分,除前10名以外,剩余13个县市区总分均在全省平均分以下,城市吸引力最低分为73.21分。

一级指标分析

资本吸引力主要考察了城市对资本的吸引力,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活力和地区开放度,包括营商环境、金融活力、创新活力、经济发展潜力、消费活力、地区开放度六个二级指标。湖北省23个一类县市区资本吸引力指标的总体评估得分前十名如图表4所示。江夏区、大冶市、宜都市、枣阳市、汉川市分别位于前五名。湖北23个一类县市区资本吸引力指标平均分为76.75分,高于平均分的一类县市区有9个,第11名为应城市,低于平均分的县市区有14个。最高分江夏区为83.52分。

资本吸引力分榜前五中,武汉市、黄石市、宜昌市、襄阳市、孝感市分别有1个县市区入围。当前各县市区资本吸引力得分区间主要在70到85之间,说明各县市区经济发展状况总体良好。

二级指标分析

六个二级指标得分中,经济发展潜力(82.82)位居第一,其次是金融活力(78.94)、创新活力(76.23)、消费活力(74.51)、营商环境(70.46),地区开放程度(69.26)最低。说明湖北省一类县市区经济发展潜力较优,但地区开放程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经济发展潜力。经济发展潜力指标考察了GDP总量及增速、固定资產投资增速、工业投资比重、第三产业增速。得分前五名的依次是枝江市、宜都市、江夏区、新洲区、黄陂区。23个一类县市区经济发展潜力得分均值为82.82分,其中13个县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第13位是华容区,10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值。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为19.21分,说明一类县市区间经济发展潜力差别较大。

枝江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均为第一;宜都市地区生产总量及增速、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均排名第二;江夏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排名第二,三地因而居前。

金融活力。金融活力主要反映了城市金融行业各种活动和业务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包括金融综合实力、服务实体力度和金融服务可得性等三个三级指标。湖北省23个一类县市区金融活力指标的总体评估得分前十名如图表7所示。大冶市、潜江市、仙桃市、天门市、枣阳市分别位于前五名。湖北省23个一类县市区金融活力指标的平均分为78.94分,高于平均分的一类县市区有9个,第9名为黄陂区,低于平均分的县市区有14个。最高分为大冶市,得分92.54分。

当前各县市区金融发展状况总体良好,有2个县市区的金融活力评估得分在90分以上,有1个县市区的金融活力评估得分在70分以下,其余县市区的得分均在70到90分之间。金融活力指标得分前五中,黄石市有1个县市区入围,襄阳市有1个市县区入围,其余3个为湖北省直辖县级市。

创新活力。创新活力指标反映一个地区创新活力的高低。在数据可获得的基础上,以各县市科技创新综合指数来反映各地创新活力状况,得分前五名的分别是江夏区、蔡甸区、枝江市、大冶市和宜都市。23个一类县市区创新活力得分均值为76.23,其中13个县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第13位是夷陵区,而另外10个县市区的得分则低于平均值。

消费活力。消费活力指标考察了居民收入、社会消费。得分前五名的依次是黄陂区、新洲区、仙桃市、大冶市、夷陵区。23个一类县市区消费活力得分均值为74.51分,其中10个县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第10位是枣阳市,13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值。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为22.6分,说明一类县市区间消费活力差别较大。

营商环境。良好的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提高综合竞争力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全省23个一类县市区营商环境指标得分均值为67.53,得分前五名分别是大冶市、东宝区、江夏区、应城市、宜都市。

地区开放度。地区开放度指标考察了出口和招商引资。得分前五名的依次是黄陂区、新洲区、江夏区、曾都区、孝南区。23个一类县市区地区开放度得分均值为69.26分,其中9个县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第9位是枣阳市,14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值。最高分与最低分差值为31.79分,说明一类县市区之间地区开放度差别最大。

一级指标分析

湖北省23个一类县市区人才吸引力指标的总体评估得分前十名如图表12所示。可以看出,各县市区评分情况总体良好且差异不大。人才吸引力指标得分最高的为江夏区,得分为88.15分。超过80分的县市区总共有12个,占比52.17%。其余县市区得分均位于70到80区间中。这说明,湖北省的23个一类县市区人才吸引力发展状况整体较为均衡,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对得分排名处于最前和最后的两地进行原因分析发现,二者得分的巨大差异主要源于创新平台数量、专利授权量两项指标的得分差异,其次源于上市公司数量、平均工资水平、人才补贴和住房补贴四项指标的得分差异,而两地区的就业及社保综合情况指标、科技部门科学技术支出预算指标得分总体差异不大。

基于对23个一类县市区的人才吸引力得分进行分析可知,当前各地区人才吸引力发展状况总体良好,各地区人才吸引力实现了均衡发展,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当前尚未有地区的人才吸引力得分位于90分以上,目前得分区间主要在70到89之间,这说明各地区应继续加强人才吸引力,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通过发展经济壮大区域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健全人才吸引和发展培养体系等措施引聚人才磁场,提升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级指标分析

就业环境。湖北省23个一类县市区就业环境得分在86-97之间,得分均值为90.92分,其中11个县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12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值。从得分结果来看,前五名的县市区为江夏区、大治市、宜都市、夷陵区和枣阳市,超过平均得分均值的县区市在“就业及社保综合情况”上均基本取得满分,“平均工资水平”以及“上市公司数量”方面表现良好。

创业环境。湖北省23个一类县市区创业环境得分均在74-97分之間,得分均值为82.54分,其中11个区得分高于平均值,12个区得分低于平均值。从得分结果来看,前三名为枝江市、夷陵区和曾都区,其中枝江市和夷陵区得分均高于90分,究其原因,二者在“专利授权量”和“创新平台数量”两个指标相较其他县市区有更好的表现,其中枝江市与夷陵区“创新平台数”居于第一、第二位,最终在创业环境得分中与其他县市区拉开差距。

人才政策。湖北省23个一类县市区人才政策得分均在69-95分之间,得分均值为78.95分,其中9个区得分高于平均值,14个区得分低于平均值。从得分结果来看,前三名为黄陂区、江夏区和蔡甸区,其中黄陂区得分高于90分,领先第2名江夏区将近9分,究其原因,黄陂区科技部门科学技术支出预算得分100分,江夏区和蔡甸区科技部门科学技术支出预算得分均未超过65分。

一级指标分析

人口吸引力主要考察了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突出了城市是否有能力吸引人口入驻,包括生活环境、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三个二级指标。从评估结果来看,23个一类县市区的总体得分均在70分以上,平均分达到77.93分,说明23个一类县市区人口吸引力都较好,且发展状况整体较为均衡,不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有10个县市区得分超过平均分,有13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分。

从人口吸引力总体得分结果来看,排名前三的县市区为江夏区、黄陂区、枝江市。其中,江夏区由于房价收入比、人均住房面积、平台商业丰富度、公交线路数、基本医疗保险、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等排名均靠前,其余指标也排名适中,总体得分较高,居于首位,得分为83.91。

但与此同时,当前尚未有人口吸引力得分90分以上的县市区,目前得分区间主要在70到90之间,这说明各地区应继续加强人口吸引力,通过持续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促进均等化,从而减轻人们生活压力,增强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城市的人口吸引力和感召力。

二级指标分析

生活环境。生活环境主要考察当地居民生活的宜居性,是否能为当地居民提供相应的服务以及城市的生活压力。课题组对所选取城市的居民房价压力、住房舒适度、公共交通便利程度、城市商业设施服务以及城市市容市貌四方面进行评价。从评估结果看,23个一类县市区生活环境的得分均在65分以上,平均分达到74.16分,说明23个一类县市区生活环境都较好。其中有11个县市区得分超过了平均分,有12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分。

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人口吸引力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地表水环境质量两个三级指标。从结果来看,各县市区的生态环境总体得分均在70分以上,平均分达到了84.66分,说明23个一类县市区的生态环境水平都较高。其中,有12个县市区得分超过平均分,有11个县市区的得分低于平均分。从生态环境总体得分来看,排名前三的县市区为枝江市、枣阳市、曾都区。

公共服务。公共服务主要考察湖北省一类县市区人口吸引力的公共服务概况,突出城市是否有能力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提供保障,包括普通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和基本医疗保险评价两个三级指标。从评估结果来看,各县市区的总体得分均在60分以上,平均分达81.83分,说明23个一类县市区公共服务都较好。其中,有11个县市区得分超过平均分,有12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分。

一级指标分析

游客吸引力主要考察了县市区对游客的吸引力,突出了县市区能否吸引外地游客前来旅游观光。游客吸引力包含旅游资源、旅游服务和城市宣传三个二级指标。湖北省23个一类县市区游客吸引力指标的总体评估得分前十名如图表20所示。

夷陵区、荆州区、黄陂区、江夏区和咸安区分别位于前五名。23个湖北一类县市区的游客吸引力平均分为72.74分,超过平均分的一类县市区有11个,低于平均分的县市区有12个。游客吸引力分榜的前五名县市区分别来自宜昌市、荆州市、武汉市和咸宁市。与总榜相比,总榜前五名中宜都市、大冶市和枝江市未进入游客吸引力分榜前五名,这些县市区长于工业园区,旅游资源相对匮乏。

二级指标分析

三个二级指标中,旅游资源得分为72.94分,旅游服务得分为73.18分,城市宣传得分为70.53分。这三项二级指标得分并不算高,表明湖北省一类县市区在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方面仍有待继续充足。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指标考察了县市区的A级景区数量、旅游名镇名村名街数量、文博单位数量、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旅游资源得分前五名分别是夷陵区、黄陂区、荆州区、大冶市和天门市。23个一类县市区旅游资源得分均值为72.94分,其中9个县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14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值。最高分为夷陵区84.88分,最低分为61.80分。

旅游服务。旅游服务指标考察了优质酒店数量和优质餐饮店数量。旅游服务得分前五名分别是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荆州区和夷陵区。23个一类县市区旅游服务得分均值为73.18分,其中10个县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13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值。最高得分为江夏区99.89分。

城市宣传。城市宣传以地方融媒体中心在抖音平台官方账号的粉丝数为重要参考。城市宣传得分前五名分别是枣阳市、荆州区、咸安区、江夏区和仙桃市。23个一类县市区城市宣传得分均值为70.53分,其中7个县市区得分高于平均值,16个县市区得分低于平均值。

全省23个一类县市区城市吸引力平均得分为77.4分,处于良好水平,总体城市吸引力在全省处于前列。

横向来看,四大一级指标中,23个一类县市区平均得分最高的是人才吸引力,为80.64分,该指标表现较好得益于全省23个一类县市区多数位于全省经济强市,为人才引进出台了多项积极政策,人才交流与培育力度较大,相关配套齐全,整体就业环境相对稳定。得分最低的是游客吸引力,为72.74分。虽然23个一类县市区近年来加大了相关投入力度,但部分地区在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旅游资源方面存在先天不足,对现有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的挖掘还需进一步提高。

1.练好内功,提升资本吸引力

一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升级营商环境政策体系,推出惠企政策,建立企业服务平台。开辟政策信息公开窗口,持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政策可及性和企业获得感,打造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二是强化县域金融产品创新,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引导农商行等以中小微企业为业务重点的金融机构,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和汽车、家装等大宗消费,挖掘拓展县域“名特优新”等品牌商户,以及有市场、有效益、信用好的优质民营企业金融需求,稳步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积极打造县域数字化金融服务体系,开发适合中小微企业的个性化融资产品,持续扩大信用贷款规模,降低融资成本和金融风险。

三是加大创新投入,促进各县市区之间的交流互动。在加大创新投入时,需要特别关照创新活力不足的地区,避免因投入不足而导致的创新活力缺乏问题。省内可以定期开展经验分享会,促进各县市区积极分享在保持和激发创新活力方面的长处以及相关经验教训。

四是开辟新场景,激发新消费。创新消费场景,保持本土文化特色的同时,引入新的消费模式落地,重视文化融入,增强文化体验感、参与感,引导传统商业模式升级,打造富有本地文化特色的消费场景IP效应,激发消费新活力。

五是数智化打造开放新高地。完善一體化招商项目管理平台数据库,用好招商资源信息化社交平台,发挥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技术等技术在跨区域交流的优势,降低沟通成本,提高地区开放水平,提升引进外资能级,加大外资发展要素支持,不断优化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推动外资项目落地。

2.重点改善创业就业环境,打造人才聚集“强磁场”

一是持续优化就业环境,积极培育和引进行业龙头企业,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企业实力、工资水平、社保缴纳情况等因素影响人才的择业方向。湖北省各一类县市区要积极培育本地企业成为上市企业,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等行业龙头企业,同时保障劳动者权益,确保基本工资水平稳中有升,“五险一金”等社保福利如期缴纳,给人才构建良好穩定的工作环境。

二是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支持创新创业平台发展,鼓励企业及个人申报创新专利。湖北省各一类县市区要持续关心和支持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平台发展,对有希望的初创企业给予重点关注,同时积极动员企业及个人进行专利申报,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在本地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大人才政策支持力度,增加科技创新投入。逐年提升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支持本地创新发展,吸引高层次人才来企工作,确保一次性人才补贴、住房补贴、子女就业、配偶就业等配套人才政策落地生效,用看得见的实惠留住人才。

3.打造更加舒适的城市环境,提升人口吸引力

一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入手,创造便捷宜居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同时控制房地产市场价格,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双管齐下,减轻人民生活压力,应当重视公共交通网络的搭建,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和通达度。了解市民的消费习惯和需求,引入多元化的商品和服务,提高商业平台的品质和吸引力,从而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推动市容市貌建设,着力推动城区环保绿化,争创文明城市。

二是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一方面,推动空气质量改善,合理规划城市绿地,建设城市内部的生态廊道,有效提高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聚焦空气质量提升。另一方面,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防止水污染和生态破坏,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严格检测污水处理厂排放的污水,保证水质达到国家标准。对于水质量受污染程度较大的水体,应成立专班进行全面摸排和污染溯源。

三是着力补齐民生短板,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推进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实现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覆盖,加强医疗保险的保障能力。同时,推动基层教育扩容升级,重视小学生教育,确保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保障生均公用经费。

4.强化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旅游服务品质

完善停车场、旅游厕所、游客中心等公共基础设施功能。培育星级旅游饭店,大力支持精品民宿及星级农家乐,提高旅游服务接待能力。打造特色景观旅游镇村,推出具有观赏性和体验性的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及工业文化旅游线路。加大旅游品牌创建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旅游推介活动。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规范涉旅企业经营行为。完善旅游信息发布,畅通旅游投诉渠道,加强文明诚信旅游建设。

猜你喜欢
黄陂区江夏区县市区
湖南遴选首批疏堵结合防溺水试点县
湖南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水平评价
——基于122 个县市区2020 年调度资料分析
湖北15个县市区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一家百年县医院的能力建设真经
三道关口搭建妇幼健康新屏障——黄陂区妇幼保健院工作巡礼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德育工作掠影
以人为本 尚美育人——武汉市黄陂区前川街道前川第二小学教改掠影
扶好“素质”管好“规范”—— 武汉市江夏区学前教育优质发展经验
重塑城管新形象——记武汉市江夏区城管委主任范汉斌
武汉市黄陂区地方税务局征纳活动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