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干旱地区川赤芍栽培技术

2024-01-07 02:28
青海农技推广 2023年1期
关键词:赤芍种苗越冬

李 莲

(青海省黄南州农牧业综合服务中心 青海 同仁 811399)

川赤芍为毛茛科芍药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也是国内外中药市场的重要商品之一。川赤芍根可药用,含芍药甙,味苦、性寒、归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肝泻火的作用。

1 川赤芍的植物形态特征及分布

川赤芍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40~120 cm。根为圆柱形,单一或少分枝。茎直立,光滑无毛。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成羽状分裂,裂片窄,披针形;花2~4朵,生茎顶端及叶腋,苞片2~3片,披针形,大小不等;花瓣6~9片,紫红色或粉红色;花期5~6个月,果期7个月。

川赤芍集中生长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等边缘地带海拔2 800~3 500 m的山坡疏林和林边路旁,主产于青海、西藏、四川、甘肃、贵州、云南等地区。土壤多为高原棕壤和暗棕壤,深山高原地区的植被较好,因而形成了川赤芍生长的适宜区。

2 生物学特性

2.1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2.1.1海拔

经过实地调查,青海同仁、尖扎海拔2 700 m以上的山坡、林地均有川赤芍的生长。同仁地区适宜种植川赤芍的海拔在2 700~3 300 m之间。

2.1.2温度

川赤芍具有喜光、抗旱及耐寒的特性。是典型的温带植物,在年均温14.5 ℃、7 月均温 27.8 ℃条件下生长良好。可耐受的夏季最高温度为42.1 ℃,冬季可耐-30 ℃的低温,在我国北方可露地越冬。

2.1.3光照

川赤芍喜光照,其植株在一年当中随着气候节律的变化而产生生长期和休眠期的交替变化,其中以休眠期春化阶段和生长期光照最为关健。川赤芍的春化阶段,要求0 ℃低温、经过 40 d左右才能完成。然后混合芽方可萌动生长。川赤芍属长日照植物,花芽要在长日照下发育开花,混合芽萌发后,若光照时间不足或在短日照条件下通常会出现只长叶不开花或开花异常的情况。

2.1.4水分

川赤芍适宜湿润的气候条件,耐干旱,但如严重缺水则花朵瘦小、花色不艳,对植株生长发育不利。

2.1.5土壤

川赤芍是深根系作物,要求土层厚、疏松且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在粘土和沙土中生长较差,以中性或微酸性土壤为宜,土壤含氮量不宜过高,以防止枝叶徒长,生长期适当增施磷钾肥,促进枝叶生长。

2.1.6种子特性

川赤芍种子萌发过程中具有上胚轴休眠的特性。发根要求高温,胚根伸长后,需低温条件(1~10 ℃),以打破上胚轴休眠而发芽出土。

2.2 生长发育特性

川赤芍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秋季采种后7 d内进行播种,当年生根,经过一段低温打破上胚轴休眠,第二年春季破土出苗。川赤芍是宿根植物,次年4月出芽,5~6月植株生长最盛,6~7月开花,8~9月种子成熟,这时根部生长迅速,也是芍药甙含量最高时期,10月植株逐渐枯萎,以休眠芽越冬,翌年春季返青再生长。

3 川赤芍种植环境

3.1 适宜地区

川赤芍适宜在海拔1 800~3 500 m的地区种植。同仁地区多在浅山旱地种植。

3.2 气候条件

4月~5月平均气温稳定达到10 ℃以上,年降水量达到350 mm的地区均可种植。

3.3 土壤条件

栽植选择土质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平地或缓坡,要求土层厚度≥40 cm,沙质土壤,土壤pH值在6.7~8.0之间,土壤排水良好。

4 川赤芍的繁殖方式

4.1 分株繁殖

川赤芍多用分根方法繁殖,即在第一年春季(4、5月份)将川赤芍种苗栽植到大田,到第二年秋季川赤芍根部已长出多个芍头时(8、9月)将川赤芍挖出,将芍头人工分离,每个芍头单独成一株重新栽植到田里。

4.2 种子繁殖

川赤芍一般秋季播种,在处暑前后川赤芍果变黑时采下、晾干,在9~10月份播种。播种前,要将待播的种子除去瘪粒和杂质,再用水选法去掉不充实的种子,芍药种子种皮较薄,较易吸水萌芽,但播种前进行种子处理,发芽会更加整齐,发芽率大大提高,常达80%以上。方法是用50~60 ℃温水浸种24 h,将其取出直至半干后进行播种。播种时深翻耕地30 cm,然后打垄或作畦,畦高 15 cm ,畦宽 100~140 cm,畦间距35 cm。将畦面顺向开浅沟,沟深5~7 cm进行条播,种子均匀撒入沟中,覆土5 cm左右,稍镇压。当年只长根不发芽,第 2年春发芽,4年后开花。培育2年后作种苗进行移栽,移栽方法同芍头栽法。种子繁殖因生长年限长,一般需用 5 年左右才能收获,生产上不多用。

5 川赤芍田间管理

5.1 选地和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的平地。清除田间石块、杂草和草根,亩施优质有机肥3 000~4 000 kg耙磨整平,然后打垄或作畦。如砂质较重透水好的地块,宜采用平畦,土质较粘透水不良的地块,宜采用高畦,畦高15 cm左右,畦宽100~140 cm,畦间距35 cm。川赤芍种植以壤土及沙壤土最适宜,沙土次之,黏重的土壤则较差。

5.2 起苗

第3年4月中下旬起苗。面积小可人工起苗,面积大时也可用机械收,先割去地上枯茎,再用药材收刨机起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杈和机械破损的种苗。起获的种苗按长短进行分类,并打成小捆备栽。如果不能立即移栽,可选通风阴凉干燥处,用潮湿的河沙层积贮藏。选择无分杈、光滑无病斑、无锈病、无机械损伤的根做种苗。

5.3 栽植

川赤芍种苗栽植时间为每年4~5月,用机械开沟,沟深20~30 cm,株距20 cm,行距30 cm。将种苗按45°斜摆在沟壁上,芽头离地面3 cm,再相向按行距30 cm开第2行沟,开沟同时将土覆盖到前排药苗上,种植5~6行后,用小型机械将地面耙平。

芍头栽植时间为秋季(9月),芍头分离与播种同步进行,即一边分离一边播种,按照芍头个体大小在地面开沟沟深30~40 cm,将芍头植株紧贴沟内坡面按20 cm×30 cm株行距的规格整齐放置后继续下一步骤。芍头植株随分离随定植,尽量减少植株的离土时间,可保证出苗率在95%以上。

5.4 中耕除草

翌年幼苗萌发前,及时中耕除草,后续每1个月左右除草1次,保持土质疏松,中耕深度3~5 cm为宜,避免伤害根部。幼苗出土后2年内,每年应中耕除草3~4次。结合除草,根部进行培土,11月上旬地冻前剪除地面6~9 cm处枝叶,利于越冬。

5.5 施肥及追肥

川赤芍栽培最好使用有机肥或充分腐熟农家肥,选择有机质含量≥5的专用有机肥,做基肥时使用量为1 2000 kg/hm2或腐熟农家肥2~4 t。有机肥、农家肥作基肥时,春季在植株栽植前将有机肥或农家肥均匀撒施到大田后旋耕,将肥料均匀翻入30 cm的耕作层。每年6~7月作追肥时,在距离植株15~20 cm的一侧,用小铲斜插土中30 cm,施入有机肥25 g。

从栽后第2年起,每年需追肥2~3次,第1次在4~5月中耕除草后,施人畜粪肥水18 000~22 500 kg/hm2; 第2次、第3次分别在6月和7月,每次施人畜粪肥水18 000 kg/hm2、饼肥375 ~450 kg/hm2,干旱时需一次性灌透,多雨季节需清沟排水,穴施优质有机肥25 g,8月间隔15 d喷施有机叶面肥1~2次。

5.6 摘除花蕾

5月底至6月初,川赤芍结蕾开花。为了保证根部养分充足,在其开花结蕾时期,选择晴天将花蕾全部摘去,时间不宜过迟。留种的植株,可适当去掉部分花蕾,使种子充实饱满。

5.7 根系修整

锄松植株间泥土,修整露出主根的部分,去除主根上的侧根。若主根腐烂,应同时去除腐烂部分,待伤疤自行愈合。

将川赤芍种苗栽植后次年秋季挖出再用芍头进行繁殖时的步骤,在分离后的单独芍头一般无主根,留2~3个须主根,清理多余的须根防止发生争肥争水的现象。

5.8 越冬管理

每年进入冬季前,在清理枯枝残叶的同时应培土1次,即在沿川赤芍植株两侧均匀将松散稀土堆起,呈锥形状,两侧土壤用铁锹拍打紧实,培土厚10 cm左右,锥尖离地面5~6 cm为宜。培土可有效提高土壤墒情,防止冬季低温使得越冬植株发生冻害和越冬芽露出地面枯死现象,同时还能提高产量和质量。冬季严格培土方法和步骤,可使川赤芍的越冬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

5.9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通过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等措施,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合科学合理地采用化学防治,将有害生物危害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严格遵守农药间隔安全使用期,没有标明农药安全间隔期的农药品种,收获前 30 d 停止使用

5.9.1川赤芍常见的病害主要有灰霉病和锈病,均是由一种真菌引起的病害

发生灰霉病时叶、茎、花等部位均会被害。病菌主要以菌核随病叶脱落,在土中越冬。一般在开花以后发病,阴雨连绵时最重。防治方法:发病后,清除被害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采取轮作或选用无病种芽,平时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排水,保持通风透光。易发病期和发病初期用1∶100波尔多液喷晒植株,每隔10~14 d喷1次,连续进行3~4次。

川赤芍锈病危害叶片。7、8月病情加重。防治方法:芍药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在发病初期喷波美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效果良好。防治方法:芍药收获时将残株病叶集中烧毁,减少越冬菌源。在发病初期喷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效果良好。

5.9.2川赤芍常见虫害主要有蚜虫类、叶螨类、蝼蛄类、小地老虎、蛴螬类、金针虫等为害根部

防治方法:使用马拉硫磷乳剂1 000~1 500倍液进行喷施,或适量的辛硫磷防治,按照30 kg/hm2用量制成毒土,结合整地撒入土中毒杀。两种方法都是连续每7 d用药一次,连续使用2~3次。

6 采收

芽头繁殖后第3~4年的10月,采收药的老根。采收时,割除茎叶,挖出全根,除去泥土。

7 加工

除去根茎、须根及支根,洗净泥土,晒至半干时,按大小分别捆把,再晒至足干,或刮去粗皮后晒干。

猜你喜欢
赤芍种苗越冬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黄芪-赤芍治疗COPD的作用机制
奶牛安全越冬要抓好防寒保温
鼎牌种苗有限公司
《园艺与种苗》征稿启事
大黄、赤芍对肝衰竭大鼠血清NO合成和分泌影响研究
北方园林植物常见越冬防寒措施
小小种苗不简单 一年赚回上百万
新疆赤芍
流苏越冬种条低温贮藏扦插繁育试验初报
冬季西葫芦越冬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