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渗透自然辩证法的策略

2024-01-07 10:50李巧萍
文理导航 2024年1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李巧萍

【摘  要】在现阶段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地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及时更换教学思路,以将自然辩证法充分融入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进步与发展。因此,教师要深入挖掘课堂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并明确探讨主题组织辩论活动以引发学生的思考、深化学生的理解;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以辩证性的眼光、思维去探索、分析各事物间的联系,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辩证性思维,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然辩证;教学策略

自然辩证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渗透,能充分地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也能够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水平的提升,使学生能够更辩证、全面地看待事物,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提升。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方法过于单一,忽视了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该及时转换思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以促进自然辩证法在课堂上的融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健康成长。

一、精设教学环节,发展辩证思维

自然辩证法对生活、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自然辩证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渗透,也能够充分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利于学生深层理解、掌握课程内容。在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注重自然辩证法的有机渗透,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课程知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人地协调观。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第二册“人口容量”时,教师就要充分注重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首先挖掘教材内容,明确具体教学目标,然后进行课程导入,再引入“辩论话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讨,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本节课的课标要求为:“结合实例,结束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教师要基于此进行深层分析:每个区域的资源数量、配置不同,消费水平及其社会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不同,从而导致各个区域的人口容量不同,当前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这也导致人地关系紧张。基于此角度,确立本节课堂教学的要点及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充分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能力。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后,教师就可以充分梳理课堂教学内容,并设计课堂教学环节。

首先,设计导入环节。教师就可以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粮食的相关图片,并展示中国人每天消耗的粮食数据,以直观的图片、数据带动起学生对此课程内容的“好奇”,再以此导入“人口容量”这一课程内容。

其次,再设计“课堂辩论”环节,先设计课堂辩论主题:“就中国而言,人越多越好还是越少越好?”再有效地进行小组划分,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要通过各项知识、数据、事例证明人越多越好;另一个小组则需利用各项知识、数据、事例证明人越少越好,以此锻炼学生的辩证思维。学生在辩论过程中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一组成员说:“人多比较好,人多劳动力充足、市场大,且人才种类多样,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二组成员说:“人少好,人少可以缓解就业压力,解决住房紧张、资源短缺等问题,也能够减少环境破坏”,在此过程中,学生在辩证的过程中从多角度、多方位探究,了解到人口数量多的优点及劣势、人口数量少的优点及劣势等,对本节课程内容有了更加深层的理解。

最后,在学生辩论结束后,教师还可以设计总结环节,就两组的观点带领学生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总结,利用自然辩证法、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进行探讨、总结,得出一个地区人口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的结论。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学生会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有了一定的理解,也能够充分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使学生学得更深入、更彻底。

这样的方式能将教师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并为学生留出较为充足的发言、思考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地理学习思维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辩论下、教师引导下能够更深层地探析、学习本课程内容,也能够渗透核心素养培养,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二、注重问题引导,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中提到,事物间的联系是普遍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在引导学生进行高中地理学习时,教师要促进自然辩证法的渗透,就应该强化问题引导,以“问”引导学生看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引导学生感受事物间联系的多样性,进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以辩证的眼光看待各项事物,并分析、感知事物间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深挖教材内容,在课前收集充足的资料、案例,再制订完整、系统的课堂教学方案,以带领学生一步步研究、一步步探讨,以深化学生理解,发展学生的辩证学习思维。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二地理选择性必修1“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充分注重起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引导,以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讨论。

首先,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高原地区这四個地区比较有代表性的景观图和风景图片,然后将学生以这四个地区划分为四个小组,并设计问题:“观看这组图片,图中的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又有怎样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此引导小组通过观察、讨论进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进行整理。

其次,在学生整理完毕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各个小组派代表针对表格进行讲述,解释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然后教师再进行引导总结,使学生有效掌握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大气、水、地形等地理要素所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以此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然后教师可以再融入自然辩证法进行教学引导:“自然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受人为或自然原因在不断地变化中”,然后有效应用多媒体技术展现“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严重”的图片,并设计问题:“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原因是什么?是由哪一要素的变化引起的?”引发学生的思考、探究,然后再进行总结:“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除了“气候异常”,是因为人们没有充分意识到人与自然界之间的普遍联系,对黄河上游生态进行过度的破坏而造成的。”以此能够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积极的学习氛围,使班级中的学生更快速地融入课程学习,在课堂上保持较高的专注力,处于积极接收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发言完毕后,教师就可以再进行适当的补充,并全面总结,以深化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

最后,教师可以再引导学生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设计问题:“在此要素的变化下,是否会引发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而使得自然地理环境发生改变?”再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性思考,深层感知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发展学生的人地协调观,促进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能够充分提升学生的地理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三、联系实际生活,深化学习理解

在高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涵盖的教学内容丰富,且各知识点之间也具有一定的联系。在以往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是枯燥地采用灌输性教学方法,导致很多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不够透彻,在遇到一些综合性、生活性习题时会较为吃力、困难。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提倡强化理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联系生活开展实际教学,在其中充分渗透自然辩证法,使学生从整体角度去分析、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去看待事物的能力,以充分提升学生“学”的能力、“用”的能力,推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例如,在进行人教版高三地理选择性必修3“环境问题及其危害”这一课程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融入自然辩证法,融合环境与人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辩论性探究、分析。

首先,教师要深入挖掘、了解本节课程内容,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在目标引领下有效梳理教学脉络、设计教学环节。本节课程内容的要点及目标为引导学生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认知、了解当前社会中存在的各个环境问题,使学生充分掌握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及人类与环境的关系。在此目标的引领下,教师可以明确“情感—知识—认知—探究—解决”的教学脉络,先联系学生生活进行有效的导入,展示当前我国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并进行提问:“在我们所在的城市,你发现了哪些环境问题?”引导学生回想、思考,很多学生纷纷回答:“空气污染严重,经常出现雾霾天”“水污染严重,水资源不足”等。

其次,教师可以以此融合自然辩证法设计探究性辩论主题:“保护环境是以人为本好?还是以自然为本好?”并划分两个探究小组进行全面思考、分析、讨论、交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知人与环境的关系。

最后,教师可以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依托多媒体技术引入世界八大公害案例,并强化教学引导,充分讲述工业社会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威胁与危害,并进行询问:“大家观看結束后有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进行分享自身的感受,有的学生说:“环境保护刻不容缓,我国应该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有的学生说:“只有尊重生态发展规律、保护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生产力”;有的学生说:“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的生命安全”……以此能使学生更好地感知环境与发展间的关系,促进学生人地协调观的构建、发展,发挥出自然辩证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此能够促使学生树立人地协调的生态思想,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促进对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培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教育理念不断变革、更新的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注重自然辩证法的融入,改变传统单一式的教学方法,从高中生实际发展水平、地理学科特点出发,重新制订课堂教学方案,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可以积极融合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并积极开展主题辩论活动,以促进自然辩证法的融入,从而充分推动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效率的大幅度提升,进一步推动学生的全方位成长。

【参考文献】

[1]何爱庆.新课程视域下高中地理高效教学实施的分析与研究[J].学周刊,2023(3):85-87.

[2]宋方静,孙宏博,段玉山.高中地理教学渗透绿色发展理念的路径研究——以“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3(9):4-8.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新课改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语言策略的研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