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的临床分析

2024-01-08 10:12张新斌姜椿法李金庭谢伟山李笑盈钟新芳刘苗露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等候失血性血型

张新斌 姜椿法 李金庭 谢伟山 李笑盈 钟新芳 刘苗露

机体短时间大量失血会导致发生失血性休克,严重会导致血液循环功能障碍甚至器官衰竭[1-2]。血液输注可增强血液携氧能力,改善组织血供同时缓解其缺氧程度,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血液输注时,由于血库血量有限,且部分严重创伤患者病情危急,往往来不及实施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因此,为了提高急诊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可第一时间实施非同型输血抢救,同时进行血型检测和交叉配血[3,4]。现本院在推荐方案指导下,实施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48 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将救治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9 年7 月-2023 年7 月我院急诊科应用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的48 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均为O 型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应用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临床资料完整,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2030),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实施同型输血抢救者。48 例患者中男性41 例,女性7 例;年龄7-88岁,年龄分布:7-10 岁2 例,11-20 岁4 例,21-30 岁10 例,31-40 岁11 例,41-50 岁8 例,51-60 岁9 例,61-70 岁3 例,81-90 岁1 例;评估失血总量平均(1052.67±226.94)mL;创伤原因:高处坠落21 例,严重车祸13 例,刀伤9 例,重物压伤2 例,搅拌机绞伤1 例,枪击伤1 例,大轮胎爆炸1 例。

1.2 抢救流程确定患者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后,启动严重创伤救治,判断是否启动非同型输血:非同型输血启动条件:生命体征不稳定,若不立即输血有生命危险的急性大量失血患者,存在下列情况,①血红蛋白<30 g/L,且有继续下降趋势;②血红蛋白≥30 g/L,但存在动静脉、脏器破裂等出血速度快或合并心肺严重疾病等无法耐受严重贫血者。

火急非同型输血实施流程:①经医院评估符合严重创伤救治且符合非同型输血条件后,启动火急非同型血液输注,由患者家属签署紧急抢救《输血治疗同意书》,主治医生、经治医生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签字。②电话通知输血科备血,启动紧急抢救用血流程,期间均实施电话录音。③输血科人员准备好“O”型红细胞,并注明“血型未出,未做交叉配血”标签。④5 分钟内接收护士血标本、《临床用血申请单》并发出上述红细胞,并实施血型、主侧配血,相合则发出配发血报告单,不合则立即通知科室停止输血,按输血不良反应流程处理。⑤若需再次输血,则由护士重新采血,医生填写《临床用血申请单》,并进行同型交叉配血,发出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型相同、配血相合的血液,若无相合血液,则继续输注O 型血。⑷输血时和输血后,医护人员加强病情观察,若发现患者存在输血不良反应,则立即停止输血并按照相关措施予以对应处理。

1.3 观察指标⑴记录48 例患者抢救情况和输血量:记录患者输血等候时间、24 h 抢救成功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量。24 h 抢救成功:以患者入院后24 h 内死亡为抢救失败。⑵抢救成功患者输血前和输血后12 h 时凝血功能变化:以10%枸橼酸钠真空采血管收集患者外周静脉血2 ml,混匀离心分离血浆,使用LH750 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器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⑶抢救成功患者输血前和输血后12h 时溶血指标变化: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总胆红素(TBIL)、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以SPSS22.0 统计,其中计量资料采用(±s)形式呈现,比较采用t检验;而计数资料采用[n(%)]形式呈现。以P<0.05 作为检验标准。

2 结 果

2.1 抢救情况和输血量48 例患者输血等候时间平均(15.22±2.39)min;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输注量为:42 例输注3U,3 例输注4.5U,3 例输注1.5U;24 h 抢救成功率为87.50%(42/48)。

2.2 抢救成功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变化见表1。

表1 抢救成功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变化(n=42,±s)

表1 抢救成功患者输血前后凝血功能变化(n=42,±s)

注:与输血前比较,*P<0.05。

时间输血前输血后12 h APTT(s)67.66±7.82 58.31±6.59*PT(s)16.75±1.29 15.43±1.01*

2.3 抢救成功患者输血前后溶血指标变化见表2。

表2 抢救成功患者输血前后溶血指标变化(n=42,±s)

表2 抢救成功患者输血前后溶血指标变化(n=42,±s)

时间输血前输血后12 h TBIL(μmol/L)13.02±0.31 13.14±0.35 IBIL(μmol/L)9.89±0.39 10.06±0.47

3 讨 论

临床常规输血流程需经过较多环节,如开医嘱,采样送检,血液交叉配对等,导致输血等候时间较长,可能延误患者最佳抢救时机,进而影响24h 抢救成功率。因此本院根据《特殊情况紧急抢救输血推荐方案》等相关专家共识,对部分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本次研究结果中,48 例患者输血等候时间平均(15.22±2.39)min;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平均输注(7.92±0.85)U;24 h 抢救成功率为87.50%,说明火急非同型输血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输血等候时间短,且24 h 抢救成功率高。原因在于,本院火急非同型输血流程中减少了血液鉴定配血等时间,有效缩短输血等候时间[6]。早期及时输血对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等指标至关重要,如本文结果中输血后12 h 时,抢救成功患者PT、APTT 水平显著低于输血前,及时输血改善患者凝血情况对于避免继续失血、改善机体缺血缺氧情况具有重要意义,可降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组织缺血性损伤,进而提高24 h 抢救成功率。

此外,临床非同型输血担心的主要问题为溶血性输血不良反应等。本研究抢救成功患者中,输血后12hTBIL、IBIL 水平无明显变化,说明火急非同型输血用于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抢救中安全性较高,未增加溶血风险。虽然本次研究例数较少,但本研究中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火急非同型输血有效缩短输血等候时间,改善其凝血情况,且并未增加溶血风险等结果,为临床实施非同型输血抢救失血性休克患者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本院48 例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后,其输血等候时间短,24 h 抢救成功率高,有效改善患者凝血情况,且不增加溶血风险,为临床进一步推广火急非同型输血抢救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等候失血性血型
等候时的学习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等候体检
你是Rh(-)血型的准妈妈吗
等候
你是Rh(一)血型的准妈妈吗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超声造影定量分析急性失血性休克肾血流灌注的实验研究
此生等候,只为刹那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