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以国土绿化筑牢生态发展之基

2024-01-08 00:52撰文供图李克磊王如刚
山东绿化 2023年5期
关键词:林长德州市绿化

撰文·供图|李克磊 王如刚

齐河黄河水乡湿地公园

国土绿化是平原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根基,德州市不断推动全市林业改革持续深化,林业产业发展壮大,林业保护显著加强,探索出平原地区践行“两山论”的新路径。全市目前森林面积1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9.94%,在全省平原地区中位居前列;建成国家级湿地公园5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林木良种基地1处,一次性建成生态林场353.3公顷,打造4片森林源地和8条森林廊道组成的“四源八廊”百万亩林业发展格局,有力扛起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和黄河下游重要生态功能区“双重”责任。

一、推进国土绿化,做大绿色增量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解决“在哪种”的问题。市第十六次党代会将生态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做出了“走出平原地区也有‘金山银山’的路子”的部署,将国土绿化工作融入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发展战略。谋划“两点一线”绿化提升实施方案,在城区大力实施“见缝插绿”“破硬还绿”等工程,增添城市“绿肺”,中心城区绿地率达到40.1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5.58平方米;在农村结合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乡村四旁绿化、庭院美化,计划到2024年完成199个村庄绿化提升;在道路、河流沿线开展防护林建设,重点打造黄河大运河“两河牵手”工程生态廊道。二是坚持科学绿化,解决“怎么种”的问题。组织开展全市森林资源本底调查,摸清森林资源现状,编制科学绿化规划。依据不同立地条件和绿化要求,设计了10种造林模式;加强林草科技推广力度,选育优良乡土树种品种,提高混交林比例;开展退化林修复,提升森林抚育水平,提升森林质量,逐步解决目前存在的造林树种单一、林相结构简单、有害生物灾害频发等问题。三是引领全民参与,解决“谁来种”的问题。开展“每人栽种三棵树,一个单位一片林”活动,81个市直部门、单位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开展庭院绿化和“军民双拥林”“巾帼林”“青年林”建设等特色活动,各群团组织积极动员社会力量义务植树,2023年春季全市45万人次参与义务植树175万株,形成了全域绿化的社会氛围。2019年以来新增、更新造林1万公顷,4片主要森林源地森林面积3.7万公顷。

二、强化林草管护,牢守生态红线

一是建立林长制高效“管林”。坚持以林长制推进“林长治”,全面建立市、县(区)、镇、村四级林长体系,设立林长12623人,其中市级林长13人、县级林长158人、乡镇级林长1255人、村级林长11197人。出台联席会议、信息公开、部门协作、工作巡查、工作督办、工作督查、考核评估等7项配套制度,明确4大类16项目标任务,压紧压实林长责任链条。建立“林长+检察长”“田林长”一体化保护工作机制,积极推行民间林长试点,将森林覆盖率、林木蓄积量、林地面积等重要指标纳入各县(市、区)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全面实现“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保护目标。二是紧盯防风险全力“护林”。加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力度,重点做好美国白蛾为主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防控,2023年完成首批次周氏啮小蜂10亿头繁育和释放。持续开展野生动物巡护监测和收容救护,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强化森林火灾防控,建立德州市森林和草原火灾风险普查数据库,明确火灾危险性、减灾能力、重点隐患分布、综合风险评估与防治区划,加密巡护监管,连续10年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事故和人员伤亡事故。三是坚持严管控铁腕“守林”。制定出台《德州市中长期林业发展规划(2018—2030年)》《关于建立“林长+检察长”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严格执行林地定额、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实施“伐育同步”管控,开展“春雷”系列专项行动,探索建立“行刑衔接”机制,严厉打击毁林毁草、非法占用林地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

▲ 市直部门义务植树

三、谋划林业项目,盘活生态资源

一是谋划重大项目激活资金潜力。编制《德州市林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谋划德州市黄河下游滩区(山东段)土地综合整治、鲁冀边界防护林等一批重大林业生态建设项目。2019—2022年,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资金5741.5万元,带动市、县两级财政投入资金3.61亿元,引导自筹资金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30.28亿元,有效激活全社会绿化造林潜力。二是助力企业发展培育产业集群。通过“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等系列举措,保障各类林业产业健康发展,培育规模以上企业100家以上,其中国家林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7家,形成了以家具制造、林果制品与森林文化旅游等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30亿元。三是围绕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立足林木栽培历史和文化底蕴,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做长一条产业链,以宁津县为核心打造“中国桌椅之乡”“中国实木家具之乡”,家具生产加工企业近3000家,带动就业约5万人,规模以上企业年产值12亿元,形成了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做大两片经济林,全力推动枣、桑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乐陵金丝小枣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目录,全市枣树种植面积近2万公顷,年产干果9万吨,总产值33.2亿元;全市桑树种植面积867公顷,桑古树2万多株,带动就业约8万人,年产椹果1.4万吨,总产值超2亿元。做强三个示范区,齐河县入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际花园城市,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乐陵市入选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猜你喜欢
林长德州市绿化
岚县创新林长制工作机制
达川区
山东省德州市杂技团《蹬伞》
德州市市场监管局赴济宁市学习观摩
长汀推行三级“林长制”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鸡奶奶”的五世同堂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平凡的岗位 非凡的业绩——记德州市关工委名誉主任蔚立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