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

2024-01-09 21:47
泰山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环渤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

李 霞

(泰山学院 体育学院,山东 泰安 271021)

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一种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交叉,最终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一种新兴产业的动态发展过程。(1)厉无畏,王慧敏.产业发展的趋势研判与理性思考[J].中国工业经济,2002(4):5-11.产业的不断融合发展不仅可以催生新兴业态、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而且可以促使参与融合的相关产业产生新的产业增长点和产业附加值,促进新型“融合产业”优化、全面、平衡发展。(2)丛湖平,郑芳.体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112.步入21世纪后,随着改革开放所带来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民众整体素质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强身健体以及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进一步提升,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和旅游出行等休闲活动中来,这也带动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迅速发展。研究表明,在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日益兴旺发展的过程中,二者之间诸多天然的关联性、交叉性和相似性逐渐显现,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均具有休闲娱乐、锻炼身体、增进社交等功能,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消费需求。(3)何江川,杨放.民族体育产业化指标体系与旅游产业之关联——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之二[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4(8):74-76.由于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拥有着诸多关联与相似性等条件,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二者的相互交叉与融合发展的趋势。

虽然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已经具备了天然的若干属性条件,但是产业融合是相对抽象且动态变化性的,如何进行科学评估判断,保障其高质量发展依然是一件较为复杂的过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不仅需要其内生机理上的紧密关联,亦需要外在条件上的支撑与搭建。研究发现,通过对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行SWOT分析是一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的科学手段,通过对融合发展的优势、劣势、威胁、机遇的详细剖析与解读,有助于全面、系统、科学的引导二者融合发展,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新时期我国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保障我国经济健康科学发展。

一、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一)地理位置优势得天独厚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建设与对外开放水平,要将该地区作为全国重点开发与开放的试点区域(4)魏后凯.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战略研究[J].北京社会科学,2008(6):5.。不久国家有关部门正式确立了针对该区域开发与开放的方针政策,正式提出“环渤海经济圈”这一概念,并且在有关部门的协助下对该经济圈进行了专门的地域规划。

从我国省域行政区划来看,“环渤海经济圈”主要涵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东省和辽宁省等省市,它是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同时也是我国北方经济发展的核心圈。从地理位置上来看,京津冀、山东、辽宁这三省二市呈现出围绕渤海分布的基本特征,京津冀位于渤海西侧,辽宁位于渤海北部,山东位于渤海南部,渤海东部是与黄海紧邻的渤海湾,辽宁和山东两省市中间形成渤海海峡。渤海湾以外是朝鲜、韩国、日本三国。从全球范围内来看,“环渤海经济圈”正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给该区域整体经济与产业的迅速发展带来便利。

(二)历史文化悠久

山东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不仅是重要的人类文明起源点,也是汉朝丝绸的重要供应商,是中国丝绸之路的起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和文化大省,举足轻重。辽宁不仅是我国东北重镇,在新中国初期还扮演着工业经济命脉的角色。纵观辽宁的历史,我们发现其拥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历史脉络,尤其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更是描绘出一幅不可或缺的画卷。不难发现,环渤海地区自古以来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在中华上下五千年漫漫长河中积累了十分悠久的历史厚重感度;进入近代以来,环渤海地区各省市的发展更是成为中华文明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体育与旅游资源丰富

山东、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均是体育大省和体育强省,拥有着良好的体育发展基础,以及培育体育产业的丰厚土壤。环渤海地区具有丰富的体育资源,环渤海地区民众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消费需求具有巨大的市场与广阔的前景。京津冀地区开发出诸多体育休闲与旅游资源,带动体育产业强有力发展,推动体育消费的迅速升级与转型。同时,该地区曾长期作为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该区域历史文化悠久,风景名胜古迹众多,拥有十分丰富且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旅游人口的不断攀升,该区域旅游业也逐渐从传统旅游模式拓展出一系列以户外休闲、娱乐、健身为主题的体育旅游产业。

二、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劣势

(一)交通不便阻碍了地缘优势的进一步发挥

环渤海地区最近跨海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仅为106公里,但是目前两地单程通行距离却高达1980公里。众所周知,环渤海地区涉及三省二市,其分布呈现出环绕渤海北、西、南三面的状态,而在渤海的东边是渤海海峡,渤海海峡将渤海和黄海分隔开来。截止目前,从大连旅顺口区到达山东蓬莱的直线交通且价格适中的只有船只。按照目前的船速来看,两地之间需要5-6个小时。另外一种相对廉价且便捷的交通方式是陆路交通,需要绕过环渤海湾的三省二市才能到达,期间行程高达1980公里,按照目前高速行车最大速度来计算需要近20小时。

对环渤海经济圈的交通及地缘分布的分析发现,目前交通不变已经严重阻碍了环渤海经济圈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与互相吸引,原本良好的地缘优势因不够便捷的交通方式而受到严重阻碍。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交通便捷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环渤海经济圈内大中城市居多,城市经济发展活力强,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和互补,然而受制于渤海海峡的特殊地理位置,环渤海经济圈内山东和辽宁这两大经济大省之间的联系受到了交通和地理割裂现象的钳制,使原本优良的地缘优势难以进一步发挥。

(二)区域内项目统筹与科学规划的缺失

环渤海地区项目统筹与规划的缺失严重。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相比,环渤海经济圈的发展相对落后。早在改革开放之初,环渤海经济圈的GDP发展水平和东南沿海GDP发展水平旗鼓相当,而步入2000年以后,环渤海经济圈GDP发展水平仅为东南沿海GDP发展水平的七成左右。(5)麻军红.环渤海经济圈亟需一个较完善的战略规划[J].经济界,2004(4):63-66.这种逐渐落后的现象背后必然有着不符合当下经济发展趋势的原因。

受历史发展因素影响,新中国成立后环渤海经济圈各省市主要发展重型工业产业,传统经济体制的弊端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逐渐显露出来。该地区受传统经济体制和既有行政区划影响较深,国有经济比重占比较高,受产业发展雷同或趋同的影响,各省市之间经济一体化程度相对较低,反而形成了环渤海经济圈内的“同构化”竞争现象。在环渤海经济圈内,北京作为经济发展的中心,周边四省市的联系不够紧密,受制于产业趋同的影响互相之间未能形成产能互补互助,项目之间缺乏科学合理的统筹与规划。由于缺乏长期、完善的战略性统筹与整体规划,各省市之间为追求地方财政的收入增值,不肯放弃既有利益达到产业上的协同发展,最终导致经济圈内产业趋同、经济活力低,互相联系不够紧密。

(三)人文发展理念与管理水平不足

随着体育旅游项目的逐渐出现,体育与旅游产业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形态呈现在众人面前。它既属于体育产业的形态范畴,也属于旅游产业的业务范畴,因此更确切的说它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二者融合发展后的新业态。根据美国社会学教授戴维·波普诺的城市社会学理论,由于地域文化的差异导致人们对价值的判断也不一样,价值的存在形式有可能是物质的也可能是非物质的(6)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李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9.。但是不论如何评判价值,确定的是该事物具备稀缺性属性。放到市场化领域,其一定是供不应求的。

近年来,受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民众体育旅游的消费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体育旅游所带来的高附加值(7)刘传海.环渤海湾海洋体育旅游机遇、困境及协同发展策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9):8-9.。体育与旅游产业作为全新的产业形态,正逐步颠覆传统产业的形象与认知,这就需要我们加速转变产业发展的人文理念,不断顺应时代需求提高管理水平。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先进而又兼具人文关怀的基本理念,需要高水平、科学化的专业管理,迫切需要形成专业化、职业化的经营管理团队。

目前,环渤海经济圈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逐渐暴露出由于缺乏先进的人文理念而导致的发展瓶颈,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更是因为专业团队、职业化操作者的短缺而状况频出。在决定发展体育旅游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政府行政部门并未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多边科学的评估判断,而是随着旅游区的扩大生产再发展,许多城市渴望快速成功和盈利,广泛而盲目的开发。再加之经营管理理念落后,造成产能过剩,导致项目最终失败。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探究,很少有运营管理者既具备体育产业发展的专业知识储备又能够熟练掌握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该问题目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众多体育旅游管理培训仅仅是采用不同的方法来短期培训,难以从真正认识水平上提升行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与实践操作。

三、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发展机遇

2010年以来,为加快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加速形成体育旅游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国家连续多年出台系列指导性政策文件。2014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将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相融合,在相关产业互补、互联的基础上实现产业融合,其中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就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文件认为,体育产业拥有广泛的消费受众,只是当前体育产业转换成消费项目的形式和手段单一,需要不断拓展相关产业,加速融合互联发展。旅游业作为相对成熟的第三产业之一,为体育产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效地平台和坚实的载体。(8)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2014年10月20日。与此同时,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也明确提出了旅游业要加强与体育产业的不断融合创新发展(9)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2014年8月21日。;同时国务院办公厅为进一步倡导旅游业促进消费升级转型,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62号,2015年8月11日。《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1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国发[2013]10号,2013年2月2日。,真正从政策和制度上为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此外,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旅游局共同签署《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明确体育主管部门和旅游主管部门要齐心协力共同开创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局面,进一步强化政策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强力作用。

(二)面临的挑战

1.体育产业自身规模不足导致融合失调

2008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经历了由“严重失调”向“中度失调”再向“轻度失调”的积极转变,不难发现二者融合发展水平持续向好但依然维持着较低水平(12)杨霞,汪慧敏,江畅.中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实证分析[J].文化产业研究,2019(4):126-138.。两种产业的关系也始终维系在失调状态,暂未达到协调标准。究其原因,是体育产业自身规模不足而旅游产业发展规模远大于体育产业所导致的该现象。2008年北京奥运会未举办之前,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体育产业规模较小,体育产业对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较小。体育产业自身发展规模不足,必然不会出现体育产业的延伸产业以及配套产业,那么产业之间的融合以及互补互联必然较少。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加之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并且留下了大量的奥运会场馆和设施,我国的体育与旅游产业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北京奥运会的顺利举办,加快了体育产业以及相关延伸产业的发展与成熟,推动了体育旅游业的规模扩张,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逐渐呈现出轻微失调现象。近十年来,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育产业以及相关产业链不断延伸,体育产业发展有较快增长,但放眼整体,其与旅游产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相比较依然不足。

2.行业内竞争激烈

环渤海地区体育旅游业不仅需要与国内知名、传统旅游景点相竞争,同时环渤海地区在地缘上距离日本、韩国也非常近,加之国际航班非常便捷,日韩旅游业对该区域体育旅游业的挤压十分激烈。

从上述两点来看,环渤海地区的体育旅游业受到与传统旅游业之间的潜在竞争、与具有地缘优势的日韩旅游业竞争的双重影响与制约。对于环渤海体育旅游来说,如果体育旅游参与人群不足,体育旅游所带动的产业性消费必然不足。因此,受到行业内激烈的竞争,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13)吕林.环渤海体育旅游经济圈发展战略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S1):100-101.。

结语

对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发展进行SWOT分析,会发现其优势是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富,这表示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而其劣势是该地区整体发展存在的不足和落后之处,也是该区域在全国范围内激烈竞争中缺乏竞争力的原因,因而需要加强交通建设、增强统筹规划能力,提升人文发展理念与科学管理水平。当前,该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面临较好的机遇,但在看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要意识到其现实的和潜在的威胁,当前迫切需要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不断克服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失调现象,加强行业内竞争力。

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发展必须顺应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同时需要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方面协调一致(14)金媛媛,杨越,朱亚成.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9(6):82-87.。一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意味着既能满足当前社会整体功能与效益的发挥,也能持续为后世造福,延续生长。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利用社会公共领域资源去解决人类现实发展的问题,亦是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发展举措。体育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利用好现有存量资源,同时更应该开发出具有可持续、循环、生态的新资源,达到经济产业发展与社会整体进步相伴而行。

猜你喜欢
环渤海地区环渤海经济圈
火出圈了!2000亿尾的环渤海虾苗圈跑出了一匹黑马
环渤海地区设施蔬菜土壤障碍与治理措施
1989—2019年环渤海地区养殖池的空间变化特征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研发团队创新开放度、吸收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基于环渤海地区装备制造企业的实证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的中心收敛和空间溢出性——以环渤海城市群为例
环渤海发展纲要获批将加快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首都经济圈京津冀分产业区位优势研究
环渤海地区港口建设中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