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理念下的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研究

2024-01-09 02:27沈应梅党国英
现代农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滇西北云南省高质量

沈应梅,党国英

(西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4)

农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早在2017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走质量兴农之路。另外,国家“十四五”规划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强调提高农业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可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1]。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2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实现资源大省向农业大省的华丽转变,并持续朝着现代农业强省迈进。云南省拥有丰厚的农业自然资源,但是因为其地理位置与科学技术的限制,云南省农业发展未达到高质量标准。所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云南省将以“稳量、提质、增效、富民”为总体思路,加快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国内外对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虽多,但大部分研究都集中于省际或国家层面的农业高质量发展[2],对各州市的研究却较为薄弱。因此,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把云南省16 个州市划分为滇西北、滇西、滇中、滇东北、滇南五大区域。依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 个层面探索各地区近年来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补充和丰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理论[3]。

1 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数据收集

本文主要采用熵值法测算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并用该指数来衡量云南省各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从2008—2020 年的《云南省统计年鉴》及各城市的国民经济年报中获取相关数据,对于个别地区或年份缺失的数据采用插值法进行填补。

1.2 区域划分

按照云南省的地理位置分布,将其划分为滇西北、滇西、滇中、滇东北、滇南五大区域。具体划分见表1。

表1 云南省区域划分

1.3 研究方法

熵值法是指用来判断某个指标的离散程度的数学方法。离散程度越大,该指标对综合评价的影响越大[4]。本文运用熵值法计算和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对云南省各州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构建原始指标数据矩阵

其中Xij为第i 个省份,第j 项指标的数值,1≤i≤m,1≤j≤n。

(2)因各指标对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方向不同,且指标间量纲与量级不一致,所以要对指标体系中的细分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正向指标和负向指标的标准化处理公式分别如式(1)和式(2)所示。

其中,Xij表示第i 个城市第j 项指标标准化之前的值,Y1、Y2表示标准化后的值,max(Xij)与min(Xij)分别表示第j 项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i≤m,1≤j≤n。

(3)计算第i 个城市第j 项指标的权重:

(4)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

(5)计算第j 项指标的影响系数。对于第j 项指标,指标的影响系数越大,对评价的影响就越大,熵值就越小:

(6)计算第j 项指标的权重值:

(7)计算一级指标的指数:

(8)计算综合指数:

1.4 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权重

本文依据科学性、可操作性、数据可获得性等原则,在新发展理念的视角下构建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参照了相关学者的研究成果在5个一级指标下创建了18 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及权重见表2[4]。

表2 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及权重

创新发展意味着利用某项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改进农业生产方式,从粗放经营转化为精细经营,这就会出现农业产出增加、生产工具改进等结果。据此选取人均粮食占有量、土地生产率、农业机械化水平3 项指标来解释,均为正向指标。

协调发展主要解决的是城乡地区、东西部地区的分配、发展不平衡的问题[3]。而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调整城乡之间、收入支出之间的各种关系。据此选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镇化水平、财政收支平衡、农业产值占比4 项指标来解释,其中前2 项属于负向指标,后2 项属于正向指标。

绿色发展主要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友好关系。在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要通过农产品的绿色生产来体现。据此选取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强度、农业中间消耗、有效灌溉率5 个指标来解释,其中前4 项属于负向指标,最后1 项属于正向指标。

开放发展主要解决我国对外开放及进出口的问题。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具体指的是农产品的进出口、外资投入等问题。据此选取外商投资额、进出口总额2 项指标来解释,均为正向指标。

共享发展主要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在农业高质量发展中具体指的是在经济成果分配中存在的城乡分配不均、公共服务共享不均等问题[3]。据此选取农村自来水受益村数、人均生产总值、公路通车里程、农村低保人数占比4 项指标来解释,其中,前3 项属于正向指标,最后1 项属于负向指标。

通过熵值法计算出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一级指标的权重大小分别为:开放发展(0.393 6)>创新发展(0.210 8)>共享发展(0.170 4)>协调发展(0.118 6)>绿色发展(0.106 7)。从二级指标权重来看,最大的指标是进出口总额,权重为0.287 4;最小指标是城镇化水平,权重为0.009 9;大小指标差值为0.277 5,差距较大。

2 实证结果分析

2.1 2008—2020 年云南省农业高质量总体发展水平分析

基于Stata17 软件,测算2008—2020 年云南省16 个州市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将分别属于各区域的城市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的均值作为该区域的发展指数,并绘制成折线图,以考察不同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结果如图1。

图1 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变动趋势

根据图1 可知,2008—2009 年,滇西、滇南、滇东北3 个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出现重合现象。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可能是这3 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相似性,都处于云南省边缘,受相关农业政策影响的程度不大。2008—2020 年,滇中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均高于其他地区,且总体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而其他地区都呈上升趋势,没有明显的下降。且滇西北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均低于其他地区,自2014 年后,滇西北地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上升的速度有所加快,滇西、滇南、滇东北地区则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且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均保持在0.19~0.29。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滇中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较好,科技、政策扶持力度较大,并且2014年中央出台了深化农村改革等一系列措施。

2.2 区域特征分析

截取2020 年云南省各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并进一步分析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得分,具体结果见表3。

表3 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计算结果

由表3 可知,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的排名是:滇中(0.403 1)>滇西(0.289 4)>滇南(0.276 3)>滇东北(0.249 7)>滇西北(0.223 1),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最好的是滇中地区,发展落后的是滇西北地区,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0.18;从整体来看,云南省5个区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在0.5 以下,且除了滇中地区达到0.4 的发展水平,其他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都在0.3 以下,表明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

2.3 维度特征分析

从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内部结构来看,区域内部存在较大的失衡(见表4)。滇西北地区的绿色发展情况较好,开放发展比较落后;由于滇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较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绿色发展,也因为地理位置较偏远,对外开放程度不够。滇西地区的共享发展情况比较好,开放发展较落后;滇西地区的大多城市属于边境地区,且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民族团结的情结较重,形成共享发展较好的局面;滇中地区的开放发展较好,绿色发展较落后。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的经济、政治中心,与东南亚各国有密切的经济往来,近年来连续举办各种主题的博览会;但为了追求经济快速发展,难免会忽视环境的保护,破坏了绿色发展的宗旨。滇东北地区和滇南地区的共享发展情况都较好,开放发展较落后。综合来看,滇西北地区的创新发展和绿色发展对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最大,滇西地区的协调发展对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最大,滇中地区的开放发展对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最大,滇东北地区的共享发展对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贡献最大。

表4 一级指标的贡献率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本文首先基于熵值法测算得出2008—2020 年云南省各区域农业高质量发展各指标权重与综合指数,最后截取2020 年的结果对云南省五大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论如下。

从总体上看,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各个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均在0.5 以下,但发展水平呈持续上升趋势。另外,5 个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2009 年都达到了最低值。剖析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深受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农产品进出口受阻;在2009 年还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严重破坏了农业的正常生产,大大降低了农业产值。经济和自然环境都阻碍了云南省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进程。

从各区域看,首先滇中地区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地区,与发展最落后的滇西北地区相比,发展指数相差了0.18,说明云南省地区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极不平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3 点。(1)因为滇中地区是云南省的经济政治中心,在省会昆明市的带动下,农业发展的各项条件较为优越。(2)滇中地区的地理位置优越,处于云南省的中心地带。(3)滇中地区聚集着较多高校,知识型储备人才众多。云南省2/3 的高校都分布在滇中地区,尤其有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两所农林类院校和其他的农林类研究所,为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提供了人才储备。另外,在2008—2012 年,滇东北、滇南、滇西3 个地区间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几乎是同步的,差距甚小。分析其原因主要有2 点。(1)这3 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较为相似,都位于云南省的偏远地区,距省会的距离远,没有产生较好的“同群效应”,借鉴不到或者说也不能借鉴到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2)云南省关于农业的政策导向尚未成熟,各个地区的农业发展情况未进行区分,没有充分体现不同区域的农业政策。

3.2 建议

(1)在农业创新发展层面,要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积极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5]。此外,也要创造有利的环境去培育一批爱农业、懂农业的新型职业农民,把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5],带动地方农户的生产积极性与创新性。强化滇中地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为农业发展落后地区提供科技支撑。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云南农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重要作用,推进“产学研”协同融合发展,高校在提供理论教育的基础上,积极为学生增加专业对口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尽可能地做到学以致用,为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2)在农业协调发展层面,要增强发达地区的辐射带头作用。积极响应中央一号文件中关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充分利用云南省地理位置与自然资源优势,把农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从而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共同为云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作贡献[6]。另外,充分发挥“同群效应”的作用[2]。滇中地区应当在保证本地区良好发展的前提下为滇西、滇西北等发展落后的地区提供适当的资源或技术指导,定期举办农业发展相关的座谈会或经验交流会,缩小地区间的农业发展差距。同时也要借鉴其他具有相对优势地区的发展经验,共同为云南省整体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

(3)在农业绿色发展层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方面,要强化农户、农业企业等生产主体的绿色生产观念与环境保护意识,在最基本的农业生产环节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7]。滇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自然保护区,应该持续注重环境的保护与绿色发展。另一方面,针对滇中、滇东北地区,企业、科研院所要加大科技在环保、低碳生产方面的研发,自上而下地转变绿色生产模式。

(4)在农业开放发展层面,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云南省地处边境,与东南亚多个国家接壤,在发生贸易往来时,要减少对外贸易依存度,解决国际、国内2 个市场的结构性矛盾[8]。另外,要从根源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提高其竞争力。

(5)在农业共享发展层面,建立健全农业发展成果共享机制。首先,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偏远山区的教育、医疗、公共设施等建设。其次,通过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式提高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最后,加强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建设、稳定农村农业用电系统,带动农业共享发展水平,向滇中发达地区借鉴经验,让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惠及全体人民,一定程度上缩小农业区域发展差距。

猜你喜欢
滇西北云南省高质量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滇西北生命体验的诗性吟唱——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解读之漫议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滇西北高原机场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