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社会服务的探索与实践*
——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为例

2024-01-09 15:14戴文静韩祎楠
山东图书馆学刊 2023年6期
关键词: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基地

戴文静 韩祎楠

(1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2 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鲜明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可见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引领与教育作用。 红色文化是在民族解放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进程中,由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下诞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形态,蕴含了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与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板块。 近些年来,国家多次发文,鼓励高校图书馆能够面向社会,发挥文化传承与服务育人优势,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红色精神。 为此,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进行了深入探索与实践,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以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历史与红色精神谱系为基石,发挥图书馆资源、服务与空间优势,打造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面向校内外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为优化黑龙江省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区域性红色人文建设、实施科教融合、提升社会大众红色文化自信、建设学习性社会而助力。

2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建立背景

2.1 我国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的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对红色文化服务的研究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构建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数据平台,如穆晓艳等整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图书馆红色文献收藏、整理、转化与传播的实践成果,探讨边疆或偏远地区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馆藏的建设与传播[2];严一梅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39 所高校红色文化数据库建设情况进行调研,提出整改、优化与发展策略[3]。 第二,以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经验与案例为基础,优化红色文献阅读推广发展方向,如王远弟等聚焦上海大学图书馆红色资源“展读”案例,为阅读推广活动落实立德树人使命提供新的发展思路[4];第三,运用综合方法分析高校图书馆红色文献阅读推广策略与模式,如唐诗灵与吴素舫分别以SWOT 分析法与5W 传播模式出发,探寻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新路径,以实现推广效果最大化[5-6]。 第四,搭建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以四川大学“学习书屋”与于北京大学图书馆大钊阅览室为例,探索了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开发新途径[7]与革命文化教育功效提升新路线[8]。

可见,现阶段我国对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的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由于高校图书馆的自身定位,其红色文化服务对象一般面向校内师生,对红色文化社会服务方面的研究寥寥无几。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以红色见学基地为窗口,凝练哈工大文化内涵的红色基因,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拓展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填补高校图书馆在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社会服务方向的空白,具有重要意义。

2.2 地域性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研究现状

公共图书馆作为红色文化社会服务的主要阵地,肩负着挖掘红色文献、宣传红色文化、引领红色精神、发扬红色传统的重要职责。 由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需承担辅助地方性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社会服务的职能,故针对哈尔滨市各级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空间、红色文献数据库、红色文化宣传与服务等方面内容进行线下与线上的调研,对哈尔滨市公共图书馆承载区域性红色文化社会服务情况与能力进行总结,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的建立提供指南。

调研结果如表1 所示,哈尔滨市的公共图书馆对红色文化宣传与教育活动进行了不同深度的探索。 红色资源建设方面,公共图书馆纸质资源量与图书馆空间大小相关联,由于要满足大众化、全学科的用户需求,红色文化纸质资源体量较小。 大多数公共图书馆通过购买 “博看党建云”“红色故事绘”等党政数据库小程序服务来弥补纸质资源的不足,但是存在资源传播形式与内容同质化的问题[9]。省市级公共图书馆馆虽然在地方红色资源挖掘方面有所涉及,但是自建库未进行体系化设计,只是对红色人物和事件的图片与少量作品进行罗列,红色文献的历史与文化价值没有得到良好的体现,社会大众的认同感较低。 建设形式方面,只有黑龙江省图书馆设置了红色阅读专区,但是空间面积较小、功能分区简单,以纸质阅读和展板为主,缺乏吸引力。 红色文化社会推广方面,哈尔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较多元化,主要以微信公众号 “移动终端+红色文化”传播方式进行展开,主要内容为红色主题微展、红色观影、红色朗读等;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由于场馆较大、受众基础较深,开展了红色汇演、红色文献展览等线下活动,特别是哈尔滨市图书馆针对特定群体开展针对性的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受到社会大众的好评。 但是哈尔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活动依旧存在缺乏长效性、深入性与协同性的不足。 为更好地支撑地方红色文化社会服务的普及,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公共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的优缺点,针对地方红色文化进行深入挖掘,依托自身优势,着力搭建红色见学基地。

表1 哈尔滨公立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调研情况

2.3 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成立基础

哈尔滨工业大学是一所具有深厚红色文化积淀与光荣革命传统的百年高等学府,从1922 年哈工大进步学生成为抗日先锋开始到如今工程师的摇篮,学校一直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扎根北国边疆、始终走在前列。 目前哈工大以弘扬红色精神为主线,建设了11 个红色见学点,连点成线形成校园红色见学线路,使校园的红色气息较为浓郁。 但是由于校园比较庞大,见学点较为分散,社会大众无法快速完整受到哈工大精神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利于红色文化的宣传与推广。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地处学校的中心,其交通出行较为方便,本身拥有丰富的红色纸本藏书与电子资源,提供了坚实的资源保障,其馆体设施较为先进,能支撑多渠道多方式的社会服务开展与创新,同时拥有 “哈尔滨工业大学科学家精神宣传见学基地”“学风传承工作室”等文化服务场所。 为了向社会大众传承与发扬红色文化与学校百年卓越的文化精神根基,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于2022 年打造红色见学基地,探寻高校图书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思政育人、社会文化建设与服务的新路线。

3 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社会服务经验与成效分析

“红色见学基地”的建设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将百年党史、抗联精神、哈工大百年奋斗中形成的“八百壮士”精神、哈工大“规格严格,功夫到家”校训精神文化优势与图书馆百年发展历程及图书馆在学校重大学科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相结合,采用“线下实体空间领航”与“线上主题服务拓展”的运作形式,集成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献推广、红色教育学习、红色资源典藏与红色服务嵌入,实现面向校内外的思想政治引领、红色文化传承的职能,为高校图书馆红色文化社会服务提供了极佳的新样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1 智慧赋能,红色文化主题空间无边界化

目前国内绝大部分图书馆的红色文化主题场所都设立在专属阅览室或者固定区域,哈尔滨工业大学红色见学基地依托整个图书馆馆体进行搭建,运用科技与智慧赋能打造全方位红色浸润图书馆,社会大众与高校师生可以在图书馆的任何位置接受红色氛围熏陶。 红色见学基地依据红色文化社会服务重心由红色学习教育模块与红色兴趣培养模块构成。

红色学习教育模块以红色专题文化教育为基调,在图书馆二楼划分出独立区域布置专题书架与展柜,根据红色教育主题不断更新书籍、期刊、报纸与历史性展品;北侧设置了智慧阅读区,近二十台瀑布屏、光影阅读终端、数字借阅机不断推送与滚动播放红色经典读物与红色主题教育宣传片,提供文献、有声读物与经典视频的在线浏览与扫码至移动端等服务;AI 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与语音交互等技术,提供红色文献查询导览、红色主题活动推广等服务;西侧的电子阅览室方便读者进行红色研究、红色讲堂学习等活动,营造多感官交互的、智慧化、专业化的红色文化试听阅读学习空间。

红色兴趣培养模块主要实现红色文化泛在式宣传,是在馆体功能现有基础上,以传承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为目标进行的升级。 在馆体墙壁、电梯、过道、连廊等位置,设计党史关键词与精神谱系、哈工大与图书馆百年历史、国旗等展示内容;在各个楼层自习区摆放红色经典读本书架,供读者随时进行阅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设有奏响新时代光影颂歌激光影院,沉浸式体验革命之旅的虚拟现实体验空间,承载中华优秀传统育美的数字文房空间与红色音乐欣赏空间,推进思政教育普及化的微课录制空间,以新颖的方式吸引与培养读者对红色文化的兴趣。

哈尔滨工业大学红色见学基地根据用户群体不同的需求,同时满足社会大众精细化研究型学习与泛在化获取阅读的需求,弥补了公共图书馆红色空间不足与功能单调的缺点,以开放与封闭相结合的红色空间布局,智慧化与人性化的配置设施,通过创新的红色文化体验方式吸引更多群众到馆参观,强化了以红色主题空间为文化载体的育人功能。 央视新闻直播、黑龙江省新闻联播等多家媒体对哈工大红色见学基地的空间进行了深入报道与肯定,吸引了社会大众的目光,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3.2 整合挖掘红色资源,重视资源建设

在资源内容建设广度方面,为满足不同阶层社会群体的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以红色见学基地为窗口,构建通用资源与特色资源相结合的红色文献保障体系。 通用资源建设从资源量全、涵盖面广、热点新的角度出发,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不断加大红色资源资金投入,在复兴书库、红色经典系列等纸本馆藏持续扩充的基础上,经过类比选择购买了中国党史资源总库、博看党建云、超星智慧党建、中科红色教育等红色专题数据库,通过官网平台红色教育专区、微信公众号红色云阅读版块与各类型数字阅读机主题推送等多种渠道完成红色文献资源的快读导览,方便大众直接定位红色学习专区。截止到目前,官网红教育专区浏览量为3 万多次,微信公众号阅读量近5 万次,为社会红色教育拓展提供扎实基础。

作为地方文化传承重要基地的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结合地域文化与百年校史、馆史,致力于东北抗联精神文化、校训文化、工程师精神文化等为主要内容的特色资源开发与建设。 主要包括反映建国前哈尔滨工业大学革命事迹的红色校史资料、珍藏图书的数字化;对东北抗联时期革命英雄光辉事迹的电子资源整合汇总的主题数据库窗口建设;以习近平贺信精神为基,深挖“哈工大精神”内涵,围绕校园红色见学线路的精神地标,将哈工大教师笔记、手稿、图书、学术成果、人生轨迹数字化,以图书、音视频、图片等多种数字资源形式进行保存,反映哈工大八百壮士精神、航天精神、科学家精神与校训精神的哈工大人才特色馆藏库的建设。 来自哈三中的高考学生反馈:“浏览这些数据库,被东北抗联精神与哈工大精神所感染,今年我想要报考哈工大,留在东北,发挥自己的能量,为家乡做贡献!”哈工大图书馆特色库深深扎根地方,激发大众认同感,也有利于读者更加了解哈工大百年红色历史积淀与红色血脉,增加革命教育、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在资源建设深度方面,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入合作,将科学研究与红色资源建设相融合。 哈工大图书馆充分利用学科分析工具,在读者红色文献阅读偏好分析与红色研究前沿热点追踪的基础上,对红色文化中的历史故事、专业词汇、档案资源、重点讲话进行通俗化、普及化处理,通过音视频、学术论文分析、词典解释等形式进行保存、发布与阅读推广,完成红色资源中的思想文化、信息文化与科技文化的深度融合[8],为社会文化育人提供学术与科研资源支撑平台。

为了使大众更加方便与快捷的获取红色文化资源,哈工大图书馆依托红色见学基地,加快构建拓展VPN 与虚拟专网建设,开启线上门户,并与网络中心进行合作,追踪其访问轨迹,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社会面共建共享。

3.3 多方联动,创建与拓展红色文化推广机制

如表2 所示,哈尔滨工业大学红色见学基地通过与哈工大博物馆、档案馆、哈工大中心、东北抗日抗日联军博物馆、哈尔滨音乐学院等校内外机构深度合作与协同联动,依托红色见学基地实体空间与红色主题窗口,根据用户画像,举办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活动百余场,拓展了红色文化社会服务模式,利用丰富的宣传渠道,打造红色文化全民阅读工作的重要阵地。

表2 红色文化阅读推广主要活动与公众兴趣分析

红色文献资源展示活动是提升大众对高校图书馆馆藏红色资源关注度与知悉度,进而增加高校图书馆红色资源社会阅读率的重要手段。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深度挖掘地方红色文化与哈工大精神谱系,在红色学习教育空间举办红色文献系列主题展览。 例如“赓续工大红色血脉,谱写工大精神辉煌”主题展联动东北抗日博物馆、哈工大博物馆、人文学院等多个校内外机构,线下采用专题书籍开架阅览、珍贵展品陈列、八百壮士课堂等方式,配合线上的哈工大特色数据库,吸引大众走入校园,以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为窗口,认知哈工大红色脉络,使大众对黑土孕育的红色故事产生共鸣,是推动地方红色文化社会服务发展的重要探索。 同时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好书荐读”专栏,潜移默化面向公众进行红色文献资源宣传,根据用户阅读轨迹与用户意见调查问卷制定读者群体画像,科学设计每周的红色经典导策略,将红色经典图书分为文学类、哲学类、历史类,将图书按照“主题+类型+用户偏好”进行聚类,通过“内容导读+二维码扫描全文阅读”为大众推荐适配性书单。 用户反馈这种主题明细、题材广泛的荐读方式,能够快速的找到感兴趣、适配的书单,促进红色文化的社会推广。

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平台,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在红色研学的内容与形式上不断探索与实践,积极走出校园,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信息支撑服务能力与教育辅助能力,与社会其他红色文化研究团体沟通合作,共享红色知识果实,扩大红色主题文化推广同育人服务的辐射面与影响力,强化红色知识的普及度与认知度,为全民红色文化阅读提供科学化和专业化指引。 例如 “图书馆学科服务助力龙江科技创新系列活动”将思政教育与信息素养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黑龙江省自然科研究所的王老师说:“今天不但学会了很多科研方法,还被哈工大的红色精神深深震撼,我们这边也要好好努力,做更深、更创新的科学研究,助力龙江新发展。” 图书馆通过哈工大精神与红色教育的引导,使地方产业与哈工大产生深度的价值认同,在带动地方产业增长的同时,弘扬黑土文化,深植爱国主义情怀。 “图书馆走进哈工大中心科普课堂”充分利用哈工大中心地处中央大街旅游景点,人流量大的特点,以图书馆百年历史、红色浸润的现代化空间、丰富海量资源、多样化服务宣讲为基,向大众科普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吸引社会大众走进图书馆,使图书馆成为宣讲习近平主席贺信精神、讲好哈工大故事的重要平台与红色见学基地。

为了更好的向大众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扬育人与塑魂职能,哈工大图书馆依托红色见学基地积极拓展多元化的社会服务模式[10],由表2 所示,新型的红色文化演出、美育活动与文旅融合活动是公众最为感兴趣的活动方式。 “唱响红色经典,弘扬革命精神 ——红色经典歌剧唱响哈工大”活动中,近400 人通过抖音直播与现场进行观看《江姐》《洪湖赤卫队》等红色经典歌剧选段,线上的点赞络绎不绝,观众们表示歌曲将他们带入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胸中的爱国情怀激荡澎湃。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注重青少年红色教育的开展,配合学校,联动哈尔滨文旅局,开展红色校园深度游,复华小学、工大附中、双鸭山小学等各中小学千余名学生先后来到红色见学基地,在对整体哈工大红色见学路线故事了解的基础上,注重“参与者”体验,沿着图书馆规划好的路线用眼睛与足迹感受哈工大的红色精神。

3.4 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助力红色文化社会服务发展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对红色见学基地的建设十分重视,由于基地依托整个图书馆馆体建设,其红色文化服务方式较为多样,涉及阅读推广、红色研学、思政教育等不同领域,基地团队由不同部门的馆员构成,并经过明确分工与合作保证基地服务质量与可持续性发展。 文化素养中心的3 名馆员负责红色学习教育空间的主题布置、展览、导引、讲解培训及红色文化推广活动工作,读者服务部的2 名馆员负责文献整理与馆里荐读书架红色经典图书的更新,信息咨询部与资源共享中心的5 名馆员负责红色文献电子化、特藏数据库构建与思政教育等工作。为了更好的引导、策划与实施红色文化服务[11],基地成员注重自身知识体系与能力的提升,以习近平贺信为总纲深学细悟,在理论思研的基础上扎根黑土,深入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东北老航校精神见学基地、东北烈士陵园、东北抗日纪念馆等红色见学基地进行调研与学习,将黑土大地的红色基因与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相结合,搭建弘扬革命传统、掌握历史知识的重要课堂。 为更好展现红色见学基地风貌,激发图书馆与读者共建红色场景,图书馆面向社会招募讲解队,此倡议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响应与参与,特别是中小学生,一方面通过“对话”“融合”的讲解场景,实现红色文化与哈工大精神的领悟学习,另一方面为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深化地方红色文化教育提供新思路。

4 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社会服务未来发展路线

4.1 图书馆元宇宙空间搭建

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在对红色文化社会服务评价与总结的基础上,发现大众作为主角,其沉浸在红色实体场景并与其他客体有直接交流的方式,有利于激发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掌握红色知识价值,从而提升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但是社会大众到馆的参与成本较高、线上阅读、学习、服务方式受限,目前红色文化社会服务无法提供用户沉浸式的场景化需求与社交活动。 为了提供更加开放的有利环境,将图书馆红色文化服务推送到各阶层群体身边,哈工大图书馆一直致力于元宇宙空间的搭建。

目前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元宇宙空间处在第一阶段——智慧孪生体验系统测试,以元宇宙相关技术为媒介,对图书馆物理环境与人文环境数据进行捕捉与抓取,将图书馆的人、物、环境、法则关系进行整合、渲染与建模,搭建各种服务场景,实现哈工大图书馆元宇宙孪生空间基本搭建。 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智慧孪生体验系统提供三维视图与平面视图两种馆体导览方式,读者也可以通过导航系统选择导航前往或直接瞬移到达相应的场景空间。 VR漫游的功能使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沉浸式的对图书馆进行参观,个人账户登录后还可以与其他读者“一起逛”。 智慧孪生体验系统的讲解部分,由虚拟馆员对图书馆的功能设施进行介绍,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对话。 嫁接的汇文系统可以对馆藏内容进行搜索。 3D 阅读提供馆藏电子期刊的原貌与文本阅读,保证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浏览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为了更好的支撑红色见学基地,在3D 阅读中设有红色主题专栏,读者可以直接进入专区阅读,提升社会群体对红色文化的参与度与兴趣度。 在此基础上,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着力后续开发,将馆藏资源3D 阅读化的同时,充分利用AI 技术将社会服务机制进行人脑仿真,保证场景、人物、服务、社会关系依据用户需求,进行智能型、仿真性推演生成。 特别在红色文化社会服务方面,提供多种虚实结合的红色服务场景,用户通过XR 技术,沉浸式获取一个完善的阅读、学习、休闲、信息服务场景和健全的人际关系构建机制,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红色文化社会开放。

4.2 与区域性公共图书馆建立联盟体系

在红色文化社会服务方面,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作为开放、共享、免费的知识文化中心,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服务属性更强,在选择学习、阅读与文化交流的场所方面,用户更具有偏向性,因此其红色文化服务社会的辐射面更具有优势。 而作为一所学术研究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和形式较为多样、活泼的阅读推广经验,红色文化挖掘与教育的深度方面具有优势。

为了更好发挥各自优势,面向社会大众传承红色基因,哈尔滨工业大学图书馆依托红色见学基地着手与区域性公共图书馆组成联盟,预期采用“红色主题引领+多机构协作+多来源融合”模式,以哈工大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为主,联动博物馆、档案馆等其他机构,在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中,构建知识图谱,将地方公共图书馆红色资源与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资源进行类比整合,构建统一的主题文献窗口;着重致力于地方性红色资源的挖掘,将复杂物质形态红色文化资源,如人物传记、历史遗迹、革命故事等进行数字化转化。 红色研学与思政文化教育方面,哈工大图书馆可以向公共图书馆提供更多专业性支撑。 在红色文化阅读推广文化中,充分利用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性,共同合作举办活动,扩大受众群体辐射面,提升红色文化社会服务效能。

5 结语

哈工大图书馆红色见学基地,是填补高校图书馆在思政教育层面,社会服务方向的空白的尝试。在整合红色主题资源,深挖革命抗战的东北抗联故事、凝练哈工大文化内涵的红色基因、卓越取向和时代价值,建构地方特色红色专题库的同时,对现有空间进行改造,形成“专题区域+全方位空间”的红色浸润图书馆,并依托资源与空间开展多元化的红色文化社会服务,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发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

猜你喜欢
哈工大哈尔滨工业大学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百年哈工大的不解中俄缘
王文涛在哈工大调研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时强调 加快把科教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我的基地我的连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秉承规格彰显功夫
哈尔滨工业大学设计学系
哈工大研究生持证可独立操作大型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