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资源视角下民主话语的国家形象建构
——以《中国的民主》白皮书英译本为例

2024-01-09 02:07王志宏詹全旺
关键词:话语民主国家

王志宏,詹全旺

(1.安徽大学 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2.安徽新华学院 外国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088;3.安徽大学 外语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一、引言

国家形象是“人们对某一特定国家的认知表征,即对一个国家及其人民的真实看法”[1]46,也是国内、国际舆论对特定国家各方面整体认知与综合评价的博弈结果。“中国的国家形象始终是西方主流媒体感兴趣的一个话题”[2]。它曾遭到一些西方媒体的歪曲:西方国家以所谓的“西方标准”评判中国,以“西方污名化话语”裁剪中国[3],以“中国威胁论”扭曲中国国家形象,形成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挑战[4]。

以“他塑”为主的国家形象未能真实反映中国现实情况,迫切需要让国际社会客观认知中国。因此,学者们大抵沿着传播学、翻译、话语分析三条路径研究中国国家形象的“自塑”。传播学领域关注国家形象传播中的基本问题[5]、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建构[6]、中国电影海外传播内容特征与国家形象建构之间的关系[7]等。在翻译领域,国家形象的塑造涉及多模态翻译策略[8]、领袖人物著作的英译[9-10]、外交翻译[11]等。在话语分析领域,研究者借助互文性话语策略[12]及评价资源[13]研究国家形象的刻画。

上述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他塑”中国形象的局面,优化了中国国家形象,提升了国际话语权。然而,对于国家形象的研究仍存在需完善的空间:在研究内容上,从民主话语中剖析国家形象建构的研究[14],尚不多见;在研究手段上,多为定性研究,未将定量研究方法的优势引入国家形象塑造的研究中。民主状况的优劣反映了一个国家政治立场的站位、价值观念的选择以及治理效能的水平,密切关涉国家形象的建构。因此,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结合有助于澄清中国民主的本质内涵,揭示民主话语与国家形象之间的关系。

在全球语境下,中国是民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出一种更贴近国情、更符合时代需求的全新民主形态。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民主的基本状况与本质特征,也为了澄清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内涵存在的误区,2021年12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的民主》白皮书[15](简述为“白皮书”),构建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式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本文研究白皮书的英译本[16],运用积极话语分析考察中国民主状况,有利于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话语体系,打破西方民主话语霸权,自塑中国国家形象。

二、理论框架

(一)积极话语分析

20 世纪90 年代,Martin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基础上创建了评价理论,开启了对文本的话语分析。他致力于揭示语篇中隐藏的意识形态与权力关系,解构话语中不公正、不平等的现象[17]50-86。他还指出,虽然解构有益,但积极话语分析的缺失会妨碍我们理解在一些领域如何发生积极变化[18]283。针对批评话语分析存在的不足,他提出了积极话语分析的理念,即用积极且建设性的态度对待、解决社会矛盾和不平等现象,希冀通过积极话语建立比较理想的人类社会[19]210。在分析方法上,积极话语分析运用评价理论中的系统及范畴。在语料来源上,积极话语分析通常选择提倡和解与团结的语篇,尤其是政治性强、涉及重大社会问题的文本。

积极话语分析的思想对阐述中国民主状况具有启示作用。批判、解构西方自由民主话语体系只是民主话题的一方面,更关键的是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国际社会中的龃龉并建构中国民主话语体系。运用积极话语分析考察中国民主白皮书英译本,有助于向世界传播中国民主的内涵与特点,解决“国际上针对中国存在信息和认知不对称”[20]的问题,在探究中国国家形象建构的同时,提倡创建和谐的国际社会。

(二)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

评价系统源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对语言进行评价分析的理论框架。它基于话语语义学层面上的人际系统[21]33,完善了人际功能理论假设。评价系统涵盖态度、介入、级差三个子系统。态度与情感有关,包括对情感的反应、对行为的判断、对事物的评价[21]35。态度系统又分化为情感、判断、鉴赏三个子系统,分别属于情感、道德、美学语义范畴[21]42。

情感与记录积极和消极的感觉有关:我们感到快乐还是难过、自信还是焦虑、有趣还是无聊[21]42。情感分为非现实型与现实型。非现实型情感资源表达倾向/非倾向,含有欲望与恐惧;现实性情感资源分为快乐/非快乐、安全/非安全与满意/非满意。

判断是根据道德规范或社会习俗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分为社会评判与社会约束[21]52。社会评判不涉及法律层面,包含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韧不拔;社会约束具有法律含义,涵盖行为是否真实可靠、正当得体。

鉴赏不仅是对产品和过程的评价,而且是对自然现象的判断,分为反应、构成与价值[21]56。反应细化为吸引力与影响力。构成由平衡性及复杂性组成。

在表达方式上,态度资源可以是显性说明,也可以是隐性表述。在极性分布上,态度资源包括积极资源与消极资源,适用于分析语篇中各层级语言单位的积极性与消极性。因此积极话语分析与评价理论有着天然的联系,评价理论为积极话语分析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来剖析语篇中语义的具体实现形式。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依据社会文化语境辩证关系分析法[22]18-22;[23]132-133,话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形式,应被置于社会文化语境中分析。任何话语都是由文本(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实践(包括文本产出及文本阐释)和社会文化实践组成的三维统一体。话语分析方法包括描述、阐释及解释。描述指描写文本的语言形式及结构特征;阐释旨在论述文本与话语实践之间的关系;解释着眼于说明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之间的联系。这种分析模式对语篇研究具有方法论的指导意义,因此本研究将分别描述、阐释及解释下述三个问题。

(1)在白皮书英译本中,态度资源的分布反应了中国民主具有哪些本质特点?

(2)中国民主本质特点映射出哪些中国国家形象?

(3)中国民主话语英译中的国家形象成因是什么?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利用UAM Corpus Tool 6.2软件标注文本中的态度资源,以发挥该软件的建库、检索及统计功能。综合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体现于对态度资源的鉴别、中国民主本质特点的描述、国家形象的阐释、国家形象成因的解释。定量分析用于描绘民主话语文本中态度资源的分布。

四、白皮书文本分析

白皮书分别从情感、判断、鉴赏视角描绘中国民主特点。在此基础上,可以建构中国国家形象。

(一)态度资源的整体分布

白皮书英译本中,共有2032处态度评价资源,可从资源类型、表达方式、极性分布等方面进行细致考察。

在资源类型上,判断资源最多,达到67.2%,说明白皮书尽可能依据法律、法规或事物本身的是非曲直进行判断。鉴赏资源其次,占比31.5%。情感资源最少,仅有1.3%,这可能因为白皮书是中国政府发布的官方文本,避免使用过于主观性、情绪化的用语,多选择客观性言辞表述。

在表达方式上,显性话语贯穿全文,无隐性话语,凸显民主话语明白晓畅的语言风格,避免使用隐晦含混的话语,有助于清晰呈现中国民主在信念、制度、实践、成效和经验等方面的特点或事实。

在极性分布上,文本使用了丰富的积极性态度资源,占比92.5%,揭示了积极话语的运用有助于描述中国民主的现状及特点。消极性态度资源仅有7.5%,多用于历时对比中国在不同时期的民主面貌,或共时对比中国与西方某些国家对国际社会中民主事务的态度。

(二)情感资源:建构“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国家形象

情感资源中(见表1),占比最高的是倾向/非倾向资源,累计37.1%。这可能由于白皮书多从心理感受来揭示中国共产党及人民的主观意愿。

表1 白皮书英译本中情感资源的分布情况

例1:The original aspiration of China’s democracy was to ensure the people’s status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人民当家作主,是中国民主的初心。)

例2:The Chinese people have greater confidence in China’s democracy, and can now look forward to a bright future.(中国人民的民主自信更加坚定,中国的民主之路越走越宽广。)

例3:The people have gained a stronger sense of fulfillment, happiness and security.(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上述3个例子中,情感资源从民主建设者的主观意愿展示中国民主面貌。例1 含有表达倾向的积极情感资源“original aspiration”。“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是要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4]530。因此,中国民主的初心强调了人民对国家事务的主导地位,体现了中国民主的独特性。例2 运用表达安全的积极情感资源“greater confidence”凸显人民对民主的自信,以此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勃勃生机与强大生命力。例3中,“fulfillment”“happiness”“security”是分别属于满意、快乐、安全范畴的积极话语成分。它们不仅展现出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事实,14 亿多人民彻底摆脱绝对贫困,而且强调人权在中国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人民幸福生活就是最大的人权。

例4:It willingly accepts the democratic scrutiny of the other parties and the non-affiliates.(中国共产党自觉接受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

例5:China stands ready to contribute its experience and strength to global political progress through cooperation and mutual learning.(中国愿与各国交流互鉴、携手合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这两个例子皆利用体现倾向的积极情感资源阐释中国对国内、国际事务持有的态度。“willingly”刻画了中国共产党对待民主监督的主观态度,也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优势的新型政党制度。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因此“stands ready to”表明中国有意愿在民主建设上与国际社会加强交流、合作,共同丰富发展人类政治文明。

情感资源的使用反映了中国民主具有下述本质特点: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民主事业发展的最新理论成果和实践成效。在政治保证上,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中国民主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在民主信念上,中国人民享有广泛权利,对民主充满信心。在制度安排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建设成效上,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令世人瞩目。在国际合作上,中国愿与国际社会共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白皮书凭借情感资源树立起“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国家形象。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复兴为目标,以人民幸福为己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目标。因此,“人民至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服务宗旨与价值取向。中国具有“包容合作”的形象,不仅表现于中国共产党兼容并蓄、求同存异、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协商民主政治文化,而且体现于中国人民愿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精神,共同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

(三)判断资源:描摹“依法治国、善谋有为”的国家形象

判断资源中,行为规范资源用于评判被评价对象的行为是否异乎寻常、符合习俗;做事才干资源表明对被评价对象的能力作出判断;坚韧不拔资源表现被评价对象是否坚决、刚毅、毫不动摇;真实可靠资源用于说明被评价对象的行为是否诚实、可信;正当得体资源研判被评价对象的行为是否遵循法律规定,是否符合道德规范[21]52。

白皮书英译本中,社会约束资源高于社会评判资源,在判断资源中达到68%(见表2)。这可能由于社会约束资源多以法令、政令、法律、规章为依据对行为实施监视、判罚等[21]52。白皮书多援引宪法、法律、制度对被评价对象进行判断,为建构国家形象埋下伏笔。

表2 白皮书英译本中判断资源的分布情况

例6:The Constitution describes China as a socialist country governed by a people’s democratic dictatorship that is led by the working class and based on an alliance of workers and peasants(.中 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例7:Under this system, all power of the state belongs to the people to guarantee their status as masters of the country.(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最大限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例8:The people exercise their rights and fulfill their obligations as prescribed by the Constitution.(人民行使宪法赋予的各项权利并承担宪法赋予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例9:The Chinese government is determined to honor its commitment to 1.4 billion Chinese people by fighting corruption(.中国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鲜明态度,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这4个例子中,前3个例子凭借表达正当得体的积极判断资源论证民主制度的科学性及民主实践的合法性。依据宪法,例6与例7分别陈述了中国国体与政体的属性。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中国国家根本性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例8描绘了民主管理情况:中国人民弘扬主人翁精神,积极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例9 包含体现坚韧不拔的积极判断资源“fighting corruption”,表明中国政府以法律手段惩治腐败的决心。法律不仅为民主的运行提供方向引导与制度约束,而且为民主运行中的失责行为提供必要的惩戒。[25]

例10:China has actively developed global partnerships.It works to establish a framework of major-country relations that is generally stable and balanced.(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

例11:...achieving a strategic success in the fight against the Covid-19 epidemic; ending absolute poverty, and completing the building of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重大战略成果,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例12:Whenever a problem occurs,those concerned should always hold deliberations in good faith.(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

如上所示,3个例子以积极话语论述民主建设举措及成效。例10中,“stable”是表述行为规范的积极判断资源,说明中国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措施。例11以展现做事才干的积极判断资源说明党团结领导人民取得的突出成就,举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例12含有表达真实可靠的积极判断资源“in good faith”,以此总结民主协商的运行特点,从而证明协商民主是中国民主独特的、独有的、独到的民主形式。

由判断资源可以洞悉中国民主具备一些本质特点: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结构与运行流程中。在制度结构上,中国具有科学有效、健全完备的民主制度保障,涵盖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爱国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在运行流程上,中国具有具体现实、实施便利的民主实践环节,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能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此外,中国将民主理念推广至国际社会,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白皮书利用判断资源描摹出中国具有“依法治国、善谋有为”的形象。在“依法治国”及依规治党的指导方针下,中国进行各项制度建设,开展多种民主实践活动。中国善于谋划,积极有为,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勇于迎接各种挑战,克服重重困难,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国际,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发展平等、开放、合作关系,推动构建新型国际秩序。

(四)鉴赏资源:塑造“制度自信、胸怀天下”的国家形象

在反应类资源中,一类是表示被评价对象具有吸引力的程度;另一类是表示评价主体在感情上受到的影响力。在构成类资源中,一类是表示被评价对象是否均衡、匀称;另一类是表示被评价对象是否构成复杂。价值类资源是表示被评价对象是否具有价值[21]56。

白皮书英译本中,鉴赏资源里的构成类资源占比最高,达到48.4%(见表3)。这可能是因为白皮书以较多笔墨描述中国民主制度安排、实践活动、建设成效等方面,涉及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内容,发挥了映射中国国家形象的作用。

表3 白皮书英译本中鉴赏资源的分布情况

例13:Over the seven decades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RC, the CPC has led the people in overcoming formidable difficulties, opening a distinctive Chinese path to modernization, and achieving remarkable successes.(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世所罕见的艰难险阻,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例14:Checks on and supervision over power are being strengthened under solid institutions, ensuring measures against corruption are thorough, all-encompassing, consistent and long-lasting.(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以上两个例子中,鉴赏资源重点陈述民主制度的建设成效。例13以表述吸引力的积极鉴赏资源“distinctive”与“remarkable”论证中国具有高效的治理水平。例14 中包含丰富的积极鉴赏资源,“solid”表达吸引力,“thorough”表明复杂性,“allencompassing”与“consistent”表示平衡性,“longlasting”表征价值。这些积极话语成分重申中国不断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坚持权为民所用的标准,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谋幸福。

例15:China must devise the most suitable form of democracy in accordance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realities – a basic principle China adheres to for developing democracy.(坚持中国的民主按照中国的特点、中国的实际来设计和发展,坚定不移走符合国情的民主发展之路,是中国民主发展的一条基本经验。)

例16:The future of the world should rest in the hands of all peoples of the world.International rules should be made by all countries, global affairs should be governed by all parties, and the fruits of development should be shared by all.(世界的命运应由各国人民共同掌握,国际规则应由各国共同制定,全球事务应由各国共同治理,发展成果应由各国共同分享。)

上述两个例子分析了民主发展经验、国际关系民主化等方面。例15 以积极性鉴赏资源“suitable”与“basic”来传递价值内涵,指出中国注重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一切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抄照搬别国民主模式,而是按照本国的实际情况来设计、发展民主。例16 利用4 个表达复杂性的积极性鉴赏资源“all”来强调中国对当前世界民主状况的看法,不仅影射少数国家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障碍,而且呼吁各国应尊重国际公理和世界民意,真正实现国际关系的平等和民主。

透过鉴赏资源的运用,可以洞察中国民主的一些内在属性:全过程人民民主取得实质性成效,为国际社会提供了新型人类政治文明形态。在民主建设效能上,中国民主是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人民享有广泛权利,人民民主参与不断扩大,国家治理高效,社会和谐稳定,权力运用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在国际贡献上,中国民主丰富了人类政治文明形态,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加强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国向国际社会提供了民主发展经验,即按照国情来设计和探索自己的民主发展道路。

白皮书运用鉴赏资源塑造了中国“制度自信、胸怀天下”的国家形象。白皮书描绘了中国民主状况、民主的制度安排及治理效能,显示出中国基于民主现状而持有制度自信的心态。再者,中国心系世界,志在四方,为国际社会展示了可资借鉴的民主建设方案及民主发展经验;这既是建设民主制度的指南,又是携手国际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

五、中国国家形象建构成因

积极话语分析表明,民主话语文本、民主话语实践、社会文化实践协同揭示了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深层原因。

(一)民主话语文本:奠定国家形象的语言表达基础

微观上,白皮书有目的地运用情态动词及翻译策略等话语表述方式,为中国形象的塑造奠定了语言表达基础。

首先,情态动词(见表4)的选择为构建中国国家形象起到词汇的积极表征作用。依据情态强度,英语情态动词分为高量值、中量值与低量值[26]76;362。不同强度的情态动词与特定的态度资源搭配,促进多重视角建构中国形象。利用Word-Smith 8.0 检索各类情态动词,可以发现情态动词的使用情况。

表4 白皮书英译本中情态动词的应用

白皮书中,低量值情态动词运用最多,其中“can”频次最高。该词多与表达做事才干及坚韧不拔的资源连用,表明说话人企图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态度亲切、礼貌,显示出中国政府或中国人民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

中量值情态动词“should”与“will”也较多地出现在白皮书中。“should”多与正当得体、行为规范类资源搭配,“will”多与正当得体、坚韧不拔类资源使用。说明译者避免使用过于强势而选择语气较为折中的词语,从而构建了中国包容而又不失庄重的形象。

高量值情态动词使用最少,“must”只有8 次,皆与正当得体类资源共现。这表明中国对待民主事宜态度坚决,不容置疑,塑造出中国坚守民主信念的形象。

其次,译员采取的翻译策略凸显大国担当的胸怀,这也是积极话语分析得出的结果。在遇到长句时,译者将长句拆成几个分句,并在每个分句中 增 加 主 语“China”“the CPC”“it”“the Chinese people”等。通过多次重复呈现责任主体,刻画出中国勇于担当的形象。再者,汉语文本中常出现无主句,译者在翻译时为无主句增加主语“China”“the CPC”“it”等,起到强化责任担当、压实主体责任的效果。

(二)民主话语实践:提供国家形象的传播载体

中观上,白皮书的发布是民主话语实践,构成中国价值观与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能在国际舆论场中更有效地与西方民主话语体系博弈。这成为建构中国国家形象的民主话语实践动因。

西方长期以自由民主话语体系作为自己的意识形态,并试图将其兜售给其他国家。在2021 年12月与2023年3月,美国曾先后举办两届所谓“领导人民主峰会”。其实质是依据美国利益推行集团政治、维护霸权战略,以恢复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全球领导者身份,并达到遏制中国的政治目的[27]。因此,中国迫切需要解构西方自由民主话语体系,建构并传播自己的民主话语体系,利用积极话语自塑国家形象。

白皮书的出台,从本质属性、制度安排、实践形式、建设成效、国际贡献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国民主的内涵,打破了基于“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民主壁垒,在国际舆论场中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积极话语分析显示,态度资源的广泛运用有助于凸显中国民主特点,更有利于刻画担当、有为、自信、合作的民主国家形象。

(三)民主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的互动:打造传播国家形象的有效路径

宏观上,民主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如同两翼,同频共振,产生协同效应,联袂建构中国国家形象。

自2013 年以来,中国政府“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这种中国特有的社会文化实践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欢迎。

白皮书的发布是民主话语实践,不仅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民主状况有了客观、理性的认知,而且塑造了积极进取、勇于担责、胸怀天下、开放合作的大国形象,从而为“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实践的开展注入新的动力。

另一方面,“一带一路”社会文化实践向世界传递了国际化民主发展目标,即“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28],不仅有利于中国民主话语实践的传播,而且展现出积极有为、包容合作的中国国家形象。

六、结论

白皮书的发布不仅建构了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而且向国际社会呼吁各国选择适合自身国情的民主建设道路。本文以评价理论的态度系统作为理论框架,对白皮书英译本中的态度资源进行积极话语分析,考察白皮书呈现的中国民主特点,探究其建构的中国国家形象。三类态度资源从不同视角塑造了国家形象:在情感范畴中,情感资源勾勒出中国“人民至上、包容合作”的形象;在道德范畴里,判断资源描绘出中国“依法治国、善谋有为”的形象;在美学范畴上,鉴赏资源擘画出中国“制度自信、胸怀天下”的形象。情感范畴、道德范畴、美学范畴相互作用,形成整合空间。最终,三种态度资源刻画出的形象在整合空间里交织,有机统一为“人民民主”国家形象。

探本溯源,民主话语文本为刻画中国国家形象奠定了话语策略的语言表达基础,民主话语实践为建构中国国家形象提供了价值观的传播载体,民主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相互联动,为打造中国国家形象增添了有效的运作路径。因此,民主话语文本、民主话语实践与社会文化实践共同推动了“人民民主”国家形象的塑造。

本研究以积极话语分析来探讨民主话语语境中的中国国家形象建构过程,为民主话语的理解拓宽了研究思路,有利于中国民主话语的发展和传播。

猜你喜欢
话语民主国家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