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廷安班

2024-01-09 15:53星岛
铁军·少年国防 2023年11期
关键词:尖刀班外军指挥所

星岛

1958年,20岁的欧阳廷安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藏军区155团1营2连的一名战士。在部队中,他改名为阳廷安,并以这个新名字走完了自己短暂而辉煌的军旅生涯。

毛主席曾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8个字影响深远,是激励解放军官兵的精神号召。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8个字诞生于阳廷安所在的连队。

20世纪50年代初,西藏军区155团2连的前身部队奉命参与修筑康藏公路。

当时,他们负责的路段中有一段名为“皮康崖”的险路。皮康崖海拔高达5000米,山上终年积雪,山下激流环绕,修路难度极大。面对艰险的自然环境,为了鼓舞士气,2连官兵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他们攀上山顶,用绳索吊着身体悬空作业,硬是在皮康崖的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道路。

阳廷安入伍时,康藏公路早已修通,他在部队里受到“两不怕”精神的熏陶,成长为一名军事素质过硬的士兵。1961年年初,阳廷安被任命为155团1营2连6班班长。

1962年,我国西藏边境地区不断受到外军的入侵。同年10月,在多次谈判遭拒,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军开始进行自卫反击作战。

当时,外军在战线的东段建立了多个据点,其中一个据点驻扎着外军某营营部和一个所属加强连,共140余人。他们以营指挥所为中心,建构起固若金汤的地堡群,并配备了大量重武器,构筑出东段战线上对我军威胁极大的据点之一,而奉命啃下这块硬骨头的正是155团1营。

按照部署,阳廷安所在的1营2连为主攻单位,1连和3连辅助配合,以求全歼这股外军。上级给1营3天时间,1营的任务十分艰巨。10月的西藏高原,天寒地冻、氧气稀薄,1营的作战难度极大。在这种情况下,冲锋在前的尖刀班能否打破局面尤为重要。尖刀班要插入敌人心脏,为后续部队开辟出一条冲锋道路。

“我们坚决要求奔赴前线,要求把最艰巨、最残酷的战斗任务交给我们。”早在作战之前,班长阳廷安就带领6班写下了这封请战书,并多次向营长、团长表达了强烈的请战决心。最终,凭借优良的军事素质6班被任命为此次战斗的尖刀班。

1962年10月20日清晨7点30分,战斗正式打响。在火力掩护下,2连战士迅速迂回到外军据点的侧后方发起猛烈攻击,仅半个小时他们就连取18座敌堡,且无一伤亡。随着不断深入,2连逐渐被外军的密集火力网包围压制,不得不停止進攻,此时他们迫切需要援军的策应。然而,由于作战区域地形复杂,1连和3连穿插到了其他外军据点,2连只能孤军奋战。

为了不耽误作战计划,刚刚打开局面的2连必须抓住战机,继续挺进。此时作为尖刀班的6班率先突破了外军的火力网,班长阳廷安一边高喊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来,打进去”,一边带领全班战士向外军营部指挥所进发。6班战士凭借熟练的战术动作瞬间就击溃了1座敌堡,紧接着又消灭了1个敌机枪火力点,正在他们向下一个目标进攻时,阳廷安不幸被子弹射中胸膛,将年轻的生命定格在了战场上。

班长牺牲后,6班战士强忍悲痛继续冲锋,在其他班的配合下,他们又连续攻下了数座敌堡,将战线推进至外军营部指挥所,圆满完成了突破外军防线的艰巨任务。之后,1营大部队成功攻占了整个据点。

在这场战斗中,6班8名战士牺牲了7人。此后的32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传遍前线,激励我军将士奋勇作战。最终,这次边境自卫反击战大获全胜。

1963年3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正式授予155团1营2连6班“阳廷安班”荣誉称号。不久后,经由毛主席的赞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很快传遍全军、全国。

现在,“阳廷安班”经历多次转隶移防后,再次戍守前辈们战斗过的雪域高原。在军事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阳廷安班”继承“两不怕”精神,在各类实战化训练中继续冲锋在前,奋勇争先。

猜你喜欢
尖刀班外军指挥所
外军军事体育训练“专”化特点及启示
空中指挥所——预警机
这里有一支支脱贫攻坚“尖刀班”
战时指挥所
尖刀班的姐妹兄弟(歌词)
瞻仰“牛田东路军指挥所”旧址
外军无人机装备保障特点及启示
“尖刀班”的故事
增强现实诱导维修在外军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中航工业昌飞系统动部件厂贯彻十八大精神向圆满完成年度任务聚焦——“尖刀班”吹响年终“冲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