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多形性腺瘤1例

2024-01-11 02:56徐梦洁张静朱国臣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2023年6期
关键词:多形性鼻咽本例

徐梦洁,张静,朱国臣

(南通大学无锡临床学院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江苏 无锡 214002)

鼻咽部多形性腺瘤较为罕见,临床上容易误诊。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47岁的女性患者,经过影像学、手术及病理检查,最终诊断为鼻咽多形性腺瘤。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因鼻塞伴睡眠呼吸障碍1年而入院。既往病史无特殊。专科检查左侧鼻腔后段一球形囊实性淡红色肿块,表面光滑,边界清楚(图1)。CT平扫可见鼻咽部境界清晰的软组织密度影,蒂部位于鼻咽左侧壁。MRI平扫+增强检查软组织肿块T1WI呈现等信号,T2WI呈现高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且增强扫描呈延时强化(图2)。EB病毒抗体检查提示VCA-IgA为阴性。入院初步诊断为鼻咽肿物(性质待查)。全麻鼻内镜下行鼻咽部肿物切除手术,基底部予以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处理。术中见左侧鼻腔后鼻孔处有一直径约为2.4 cm大小球形新生物,表面光滑,色灰白,质韧,广基带蒂,蒂位于左侧鼻咽部后外侧壁(图3)。显微镜下观察肿瘤无包膜,呈浸润性生长;HE染色见肿瘤表面有纤毛柱状上皮覆盖、软骨黏液样基质以及腺管肌上皮。免疫组化检查表现为腺上皮CKpan阳性,多边形肌上皮calponin阳性以及S-100阳性表达(图4)。最后诊断:鼻咽部多形性腺瘤。术后4个月检查可见恢复良好(图5),随访5年未见复发。

图1 术前鼻内镜检查 图2 MRI平扫+增强 2A:T1水平位; 2B:T2冠状位; 2C:T1强化矢状位 图3 切除标本大体观 图4 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4A:表面可见纤毛柱状上皮覆盖 (HE ×20); 4B:软骨黏液样基质 (HE ×20); 4C:腺管肌上皮 (HE ×200); 4D:腺上皮CKpan阳性 (SP ×200); 4E:肌上皮calponin阳性 (SP ×200); 4F:肌上皮S-100阳性 (SP ×200) 图5 术后4个月鼻内镜检查

2 讨论

鼻咽部常见的肿瘤有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等。鼻咽纤维血管瘤好发于青春期男性,常表现为反复出血,增大后出现鼻塞、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检查见肿瘤表面多富有血管,触之易出血。鼻咽癌是我国高发肿瘤之一,多见于鼻咽部咽隐窝和侧壁,常表现为涕中带血、鼻塞、头痛、耳闷、听力下降、颈部淋巴结肿大等,检查见鼻咽部结节状或肉芽肿样隆起,表面粗糙不平。多形性腺瘤是唾液腺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尤以30~50岁多见,女性多于男性。多形性腺瘤多位于腮腺浅部,其次为颌下腺等,而鼻咽部的多形性腺瘤较为罕见[1-4]。本例内镜检查见肿块表面光滑,少有血管,境界清晰,可与上述两种肿瘤初步鉴别。

多形性腺瘤组织学成分复杂,由腺上皮、肌上皮、黏液样组织和软骨等组成,故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有关鼻咽部多形性腺瘤影像学资料较少,本例患者的CT和MRI表现具有类似于腮腺多形性腺瘤的影像学特征:①CT检查可见圆形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境界清晰,周边骨质无吸收;②MRI检查T1WI呈现等信号,T2WI呈现高混杂信号,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且增强扫描呈延时强化。临床上可通过影像学表现,与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咽癌等相区分。鼻咽纤维血管瘤CT通常表现为鼻咽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外缘尚清,增强明显,可表现为不均强化;MRI通常表现为T1权重大部分为低至中等信号强度,T2权重多为中至高信号强度。可见瘤内流空血管,血供丰富。鼻咽癌CT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影,早期可呈均匀表现,若肿瘤坏死可呈不均匀;MRI检查T1WI多为中低信号,T2WI较高信号。在临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参考作用[5-6]。

多形性腺瘤的唯一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因其包膜不完整或无包膜故易复发,且可恶变,故需彻底切除、长期随访[7-8]。本例选择鼻内镜下手术[9],在保护鼻腔、鼻咽正常结构的前提下完整切除肿瘤,如图3所示。同时,肿瘤基底部予以热器械处理,减少了复发的几率,值得推广[3]。本例术后随访5年无复发,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猜你喜欢
多形性鼻咽本例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1”的加减乘除
舌重症多形性红斑1例报道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Ⅲ期鼻咽纤维血管瘤的手术策略
吕培文辨证论治多形性红斑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