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正畸治疗在48例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2024-01-11 01:04陈鹏丽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牙体外观矫正

陈鹏丽

(新郑市公立人民医院,河南 新郑 451150)

口腔正畸治疗是临床口腔科比较常见的治疗手段,适用于牙齿畸形、错颌等患者,借助各种矫正装置对患者牙齿及颌面部的神经及肌肉进行调整,提高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调整上下颌骨之间、上下牙齿之间等不正常的关系,从而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和美观。研究认为,在选择正畸治疗的时候,需要注意矫治的年龄,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对其进行正畸治疗的目的也有所不同,对于乳牙期患者主要以促进面颌部正常发育为主,纠正患者不良口腔习惯,预防错颌畸形进一步发生发展[1]。对于替牙期患者,一般的牙列不齐一般不急于修复,经过专业的口腔正畸检查后,确定畸形病因再选择具体的治疗方案。恒牙期患者是做牙齿矫正的最佳时期,对各种牙列不齐均可予以矫正[2]。本研究旨在探讨口腔正畸治疗在本院既往收治的需经口腔修复的部分患者中的疗效,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口腔修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经临床诊断有牙体缺损、畸形等情况需要口腔修复者;(2)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3)对本研究内容知情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1)有先天缺牙、牙齿错位等原发病变者;(2)对本研究修复方法不能接受者;(3)有精神类疾病,对研究配合度低。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原则抽签法分为两组,观察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20~40岁,平均(31.02±2.01)岁;牙体情况:牙齿缺损12例、牙齿畸形20例、深覆牙合16例。对照组(48例)男25例,女23例;年龄20~42岁,平均(31.12±2.10)岁;牙体情况:牙齿缺损15例、牙齿畸形18例、深覆牙合15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常规口腔修复。修复前完善各项基本检查如X线等,仔细探查并评估患者牙体情况,对口腔环境进行清洁,摘除破损、残缺牙体,对畸形牙齿进行矫正修复,对于牙齿间隙较大者采用义齿填充进行修复。

1.2.2 观察组 采用常规口腔修复联合口腔正畸治疗。治疗前充分清洁口腔环境,探查牙体各组织间的连接关系,对口腔中存在的原发疾病进行治疗如炎症等,正畸开始前,先用方丝弓对口腔内变形状况进行矫正,保证牙齿排列整齐,然后经过牵引方式矫正畸形牙齿,恢复咬合功能,待牙体正常功能恢复后开展美观性矫正,提高牙齿整体美观度。

1.3 观察指标 (1)咀嚼功能。采用本科自拟咀嚼功能评分量表对患者咀嚼功能进行评价,包括软性食物、硬性食物等指标,总分1~10分,分数越高,咀嚼功能恢复越好。(2)临床疗效。显效:牙体外观正常,无修复体脱落,咀嚼功能良好不受限,面部外观无影响;有效:牙体、面部外观有所改善,无修复体脱落,咀嚼功能不受限;无效:咀嚼功能轻微受限,牙体、面部外观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等于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3)满意度。对患者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采用本科自拟口腔修复调查问卷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面部外观满意度、修复体满意度、矫正及修复总体满意度,共10个问题,满分100分,8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治疗满意度=非常满意度+基本满意度。

2 结果

2.1 咀嚼功能 治疗前两组患者咀嚼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评分比较

2.2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统计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2.3 治疗满意度 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由于牙齿基本的形态及功能都因为不同程度的畸形受到影响,一是对外观的影响,如错颌患者,其面部外观看起来会有骨骼不平衡的表现,对于患者个人的相貌是一种较大的影响。二是对牙齿内部功能的影响,比如牙列不齐、牙间隙过大、基牙不平衡等,都会对日常进食、咀嚼造成影响。正畸治疗会对患者牙体进行整体的修复,恢复基牙的正常平衡状态,其外,在弓牙方面,牙齿在牙弓间应有理想的分布,若牙列有间隙存在、分布不理想,均会对口腔修复疗效造成影响,而正畸治疗可以对牙列间隙过小的患者做开阔处理,对牙列间隙过大的做关闭处理,帮助患者口腔修复,提高后续治疗的疗效[3]。

常规的口腔修复虽然根据患者牙列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处理,基于牙体畸形的原因、诊断、治疗理论,对修复牙体进行合理科学的设计、制作,最终帮助患者更好的恢复牙体的整齐、平衡与美观度。但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患者牙体可能出现疼痛、炎症、修复体松动或脱落、修复体破损等不良事件,这些也会对患者的咀嚼功能造成影响,从而对正常进食造成阻碍[4]。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对口腔修复的期望已经远超于生理功能上的需求,这也就促进口腔正畸的发展,帮助更多患者解除口腔健康问题,提升个人形象。在安全问题上,正畸治疗可能包括有拔牙环节,多数患者会疑问这会不会对牙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研究认为,正畸治疗中的拔牙等操作不会对患者本身的牙齿功能和健康造成不利,这种治疗是为了协调牙量与骨量的不一致,而拔牙不但可以使牙量与骨量之间匹配的更加良好,也有助于正畸的整体疗效。在临床案例中,约有60%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需要拔牙矫治,从而获得更好的面部外观[5]。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口腔修复基础上进行正畸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咀嚼功能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正畸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良好的咀嚼功能。正畸治疗可以很大程度上恢复牙体形态,提高牙体平衡感,增强牙体相互之间依附力量,从而有效改善咀嚼功能。在李鸿飞[6]研究中,对口腔修复患者联合正畸治疗,结果显示正畸组患者牙齿咬合能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与本研究具有一致性,均可说明正畸治疗显著恢复患者牙齿实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丰玉太[5]研究具有共通之处,其研究联合正畸治疗对口腔修复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语言功能、咀嚼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正畸治疗的疗效优良,安全上有保证,且患者认可度较高。在临床上多数患者除了看中正畸治疗对牙齿生理功能的恢复效果,也看中其对整个面部外观的改变,通过正畸解除错颌、牙齿排列等问题,帮助患者获得良好的外观改善效果。研究显示,正畸治疗中可能会出现患者牙龈沟出血、疼痛等不良事件,与个人口腔环境有关[7]。而本研究不足之处是两组患者样本量较少,因此在随访过程中未发生较明显的不良事件,如牙龈出血、牙体脱落等,今后还需扩大样本量,对正畸治疗的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估,从而为口腔临床提供更多的借鉴。

综上所述,在口腔修复患者中,进行口腔正畸治疗有较大的临床意义,可以帮助患者更好的咀嚼功能,且有利于颌面部外观改善,在患者中满意度较高,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牙体外观矫正
外观动作自适应目标跟踪方法
A Shopping Story to Remember
不论外观还是声音,它都很美 Yamaha(雅马哈)A-S3200合并功放
应用龈壁提升术修复牙体缺损的研究进展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方外观遗迹旧照
CBCT在牙体牙髓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Biodentine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