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学科参与零缺陷护理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中的价值研究

2024-01-11 01:04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钟 妞

(驻马店市中医院,河南 驻马店 463000)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最常见的临床问题,主要因各种原因导致胆红素在患儿体内堆积而引起。新生儿出现黄疸后,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如果治疗不及时,容易对新生儿的神经系统造成损伤,从而影响患儿中枢神经正常发育[1]。光疗和药物治疗是目前针对新生儿黄疸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同时由于治疗对象年龄普遍较小,与成年人相比体质更弱,对治疗药物和辅助干预手段的选择均有着较高的要求,不仅要确保治疗效果,同时也要考虑到患儿预后情况,尽可能减少风险事件的出现,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在进行积极治疗的同时,也要做好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2-3]。为进一步优化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护理模式,本研究重点考察了多学科参与零缺陷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在本院接受蓝光照射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75例,按随机信封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7)。纳入标准:(1)符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标准[4]。(2)日龄3~<25 d。(3)各项生命体征稳定。(4)患儿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严重心脏系统疾病者。(2)先天性发育不良者。(3)合并其他呼吸道疾病感染者。(4)患儿病案信息不完整者。(5)无法全程配合者。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

1.2 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蓝光照射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规范化护理干预,包括生命体征监测和营养支持、患儿家属日常心理状态干预和疏导、常见注意事项叮嘱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学科参与零缺陷护理,内容含:(1)组建多学科参与零缺陷护理模式小组。由新生儿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另选取妇产科、儿科、检验科、心理科、重症医学科等多个科室护士各1名组成多学科参与零缺陷护理模式小组。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熟悉多学科参与零缺陷护理模式概念及流程,熟练掌握新生儿黄疸治疗期间的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措施,确保临床护理操作实施的科学性。(2)健康教育护理。就新生儿黄疸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常见危险因素、一般病情发展情况和预后情况等疾病知识,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发放新生儿黄疸防治宣传手册,通过疾病知识讲解使患儿家属树立正确认知,教会患儿家属日常看护过程中正确处理不良事件的方法。(3)光疗室环境护理。保持室内空气新鲜,用软布固定在箱内婴儿床的周围,箱温控制在32℃左右,湿度维持在50%~60%。保持病区安静,为患儿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4)皮肤护理。在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除眼睛、会阴与肛门部位外,保持患儿皮肤充分暴露,每隔一段时间及时为患儿擦汗,以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2 h更换一个体位,减少患儿不适感,避免局部循环产生障碍,光疗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保持患儿脐部干燥。(5)喂养护理。蓝光照射治疗期间对患儿及时补水,每2~3 h喂奶一次,每次喂奶时间以15~20 min为宜,若患儿夜间睡得很熟,可适当延长哺乳时间。坚持少量多餐原则,喂奶后,轻拍背部,给予右侧卧位,防止患儿出现呛咳。(6)抚触护理。按从上至下,从前至后,从腹部向四肢的顺序对患儿进行抚触,每次抚触时间为15~20 min,1次/d。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抚触时间逐渐增加15~30 min。

1.3 观察指标 (1)黄疸指数:干预前后采用KJ-8000经皮黄疸仪(徐州市科健高新技术有限公司)检测患儿黄疸指数,以≤12.9 mg/dl为正常。(2)血清胆红素水平:于干预前后采集患儿股静脉血2~5 ml,常温静置15 min,离心10 min分离上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贝克曼AU5800)测定患儿总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3)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黄疸减退时间及住院时间。(4)治疗依从率:护理结束后采用本院自行聘请专业人员联合参与设计的评估量表进行测评,完全配合评为优,部分配合评为良,完全不配合评为差。(5)不良事件发生率:主要包括眼罩脱落、喂养不耐受、烦躁不安、过敏皮疹四种,取上述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之和百分比为最终发生率进行对比。

2 结果

2.1 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 表2统计结果显示:干预前两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儿黄疸指数及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2.2 临床症状改善时间 表3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每日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黄疸减退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2.3 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患儿依从性优16例、良13例、差8例;研究组患儿依从性优22例、良14例、差2例。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儿治疗依从率具显著性差异(χ2=4.341,P=0.037),研究组(94.74%)高于对照组(78.38%)。

2.4 不良事件发生率 表4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具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低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还希望在治疗过程配合使用的护理模式能够不断进行改进,以满足患儿及其对于临床护理质量的要求,因此为新生儿黄疸患儿寻找到科学有效的辅助干预至关重要[5]。大量临床实践显示,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患儿可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提升治疗依从性。如张望宁等[6]在新生儿黄疸蓝光照射治疗过程中,联合实施强化风险护理对黄疸患儿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预防治疗过程中的风险事件,提升患儿家属满意度,改善预后。王芳侠等[7]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保护性睡眠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患儿在住院期间出现意外的可能性,能够帮助延长新生儿睡眠时间,促进患儿病情的恢复。

本研究考察了多学科参与零缺陷护理模式在新生儿黄疸患儿中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研究组患儿的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水平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患儿治疗依从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说明该护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多学科协作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型护理方案,强调多学科相互合作,确保相关医护人员能够就患者实际需求制定出最科学专业的护理计划。零缺陷护理模式强调护理过程细化、护理流程规范化,护理质量无限趋于无缺陷状态。这两种护理模式在联合实施过程中,主要依靠以往先进丰富的护理经验和护理人员的个人技能和临床经验,护理干预实践中通过将护理过程中各个环节有机链接在一起,有利于充分提高护理的效率与质量,实现医院内部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最大限度上满足患儿及其家属的护理需求[8]。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充分了解患儿身体状况,再结合有价值、科学的临床护理指南,改变了以往以疾病为服务对象的护理习惯,转向以人为主体,对患儿及其家属更加关心和体贴,有利于和谐护患关系的建立,对提升临床疗效和减少不良事件有着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针对新生儿黄疸患儿的临床护理干预,采用多学科参与零缺陷护理模式对改善患儿黄疸指数,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治疗依从率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还能够有效避免干预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因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考虑到本次研究受限于样本数量和随访时间等因素影响,后续仍需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机制和最优治疗方案进行探索与完善。

猜你喜欢
黄疸胆红素新生儿
遗传性非结合性高胆红素血症研究进展
鲁晓岚:黄疸
吃柑橘何来黄疸——认识橘黄病
手术后黄疸的病因诊断
新生儿黄疸护理观察
新生儿要采集足跟血,足跟血检查什么病?
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诊断中的应用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