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结局的影响

2024-01-11 01:04
黔南民族医专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生存率缺血性入院

李 攀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河南 信阳 464000)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较高。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规律的改变,很多人长期面临巨大精神压力,导致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由于本疾病发病紧急,因此需加强临床救治[1]。而很多医疗机构临床救治措施规范性与专业性明显不足,会影响临床救治结局,甚至部分患者会存在并发症,因此亟需在临床救治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2]。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实施急诊优化护理干预,探析其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救治结局及并发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在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下,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2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男32例、女23例;年龄39~78岁,平均(54.26±4.74)岁;病程1~24 h,平均病程(10.48±2.02)h。观察组患者:男32例、女23例;年龄39~78岁,平均(54.41±4.09)岁;病程1~24 h,平均病程(10.20±2.05)h。患者纳入标准:符合临床对缺血性脑卒中诊断内容;签订合同书;依从性较高患者。排除标准:合并肝肾与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资料欠缺患者。经统计,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同质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是在急诊中对患者的临床各项生命体征予以监测以及观察,并对患者意识以及瞳孔改变情况观察,进而评估病情,并创建静脉通道、吸氧等。

观察组:实施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1)基础护理。在收到急救电话后,收集患者基本信息,并立即准备与急救相关的设备以及仪器,并准备药物。创建专门急救小组,小组成员有辅助护理人员以及责任护理人员。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室之后将绿色通道开启,可先用药后付款、诊断之后并挂号。在患者入院一段时间内将患者病情科学评估,之后由责任护理人员积极配合急诊科医生开展各种临床救治工作。辅助护理人员主要负责完成静脉通路与血液采集等。在急救通道中对患者实施心电图、CT以及磁共振等检查。检查中若是发现患者存在病情恶化等,需及时予以干预。急诊救护期间,应以患者检查结果为准制定对应方案,并通过与家属沟通以及交流,并告知患者家属护理相关的注意细节,在征求家属意见后签字。针对手术指征或是符合溶栓条件患者,应预先做好术前准备,如留置尿管。还应与临床医生以及专科医生时刻保持联系。对无需手术患者可将其送到病房,并与病房护理人员做好交接工作,之后帮助家属办理住院手续。昏迷患者一定要及时的复查头部CT,明确一些病情指标。如果发生脑卒中之后存在呼吸节律的改变,甚至是呕吐之后产生误吸的情况,需要将患者侧卧位,让呕吐物充分的吸出,甚至可以用手进行扣除,减少肺部感染以及误吸的发生可能性。监护吸氧、开通静脉通路、抽血、完善血常规、血凝、电解质、肾功能等卒中套餐,送血标本时间控制在患者入院5 min内,床旁心电图检查、生命体征平稳行头颅 CT、CTA 检查,至CT室时间控制至患者入院后15 min内。(2)流程优化。针对目前已经确诊患者需预先依据流程治疗,并在检查单据上标注加急标志,便于对这类患者优先处理,将患者以及家属等等待时间最大范围缩短。并将患者的临床反应与并发症等记录。若是出现压疮以及尿路感染等需在医嘱下依据流程及时处理,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以及安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启绿色通道,并不断优化流程,力求将院内拖延时间逐步缩短。我们将其形成标准化图示,方便医务人员更好的掌握,同时帮助新入职人员系统连贯学习。(3)心理护理。针对急诊中清醒患者以及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应抽空对其实施情绪疏导,避免患者或是家属由于恐惧以及焦虑等情绪,影响急诊临床救治进程。可增加与其交流次数,明确其问题所在,并告知患者以及家属与急诊救治相关的健康知识,例如急诊流程、急诊对疾病恢复的价值以及重要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治疗过程等,提升其对疾病认识,缓解其不良心态。对于部分患者可告知其治疗相对成功案例,使其保持情绪稳定,心态平稳,便于开展临床急诊救治工作。以1例患者为例,在对患者实施以上心理护理之后,患者依然存在负面情绪,并且抵触护理人员接触。于是护理人员通过多次交流,放松患者的警惕以及芥蒂心理,患者愿意主动与护理人员交流。之后通过放松治疗,提醒患者依据具体流程指导患者深呼吸等,最后患者的情绪减轻,最终在4 d之后恢复正常。

1.3 观察指标 (1)心理健康状况。评价内容包括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况。抑郁以抑郁自评量表为评估工具,临界评分数值是53分;焦虑以焦虑自评量表为评估工具,临界值是50分。焦虑、抑郁评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严重。(2)统计患者生存率、治疗后1年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

2 结果

2.1 心理健康状况 结果如表1所示,两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评分无显著性差异;经不同护理方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

2.2 生存率、治疗后1年的死亡率和再入院率情况 结果如表2所示,观察组患者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1年的死亡率以及再入院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患者生存率、治疗后1年的死亡率及再入院率比较[n(%)]

3 讨论

缺血性脑卒中属于对患者身体危害较大疾病之一,其从缺血影响范围可将其划分为两类,一类是弥漫性脑缺血,另一列是局限性脑缺血。局限性脑缺血发病与椎动脉闭塞、狭窄、动脉栓塞等相关。弥漫性脑缺血发病主要原因有贫血、低血压以及心搏骤停[3]。该疾病发病紧急,会在短时间内威胁患者身体安全以及健康,甚至促使患者出现残疾,影响患者生活。因此应重视对患者急诊临床救治,并结合有效护理[4]。常规护理由于护理针对性缺乏,导致护理效果被局限。而急诊优化式护理保证护理的完整性,并明确护理人员责任,做好交接工作,提高护理效率以及质量。另外,对临床救治流程优化以及完善,可保证护理更加高效,进而满足不同患者基本需求,改善临床救治结局。急诊优化式护理是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将急诊护理各项环节优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服务[5]。优化护理一般明确不同人员职责,分工协调,可将诊断时间缩短,为临床进行疾病救治留足充分时间,保证整体临床救治更加安全与科学。缺血性脑卒中诊断以及治疗会与多个科室相关,例如急诊科、检验科、神经外科以及影像科,因此在临床救治中,主任医师能够细化分工,并认真将各项工作完成。并将繁杂手续以及步骤简化,提高工作效率。并将急诊救治、就诊以及结束时间精确记录,为后续治疗提供辅助[6]。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采用急诊优化式护理模式进行干预,对临床救治患者的情绪有较好疏导作用,可降低患者的负面情绪,使其保持健康且平稳心态,并愿意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升护理质量以及依从性。由观察组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降低,生存率提升的结果可知,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能在短时间内保障将急诊救治药物以及设备准备齐全,避免了正式救治中的手忙脚乱,提升患者生存率,将死亡例数减少,同时也可有效减少患者再入院例数。

综上所述,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急诊优化式护理,可缓解患者救治前后的不良情绪,保证其可配合急诊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可改善患者临床救治结局,提高生存率,因而值得临床上广泛采用。

猜你喜欢
生存率缺血性入院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的研究进展
人工智能助力卵巢癌生存率预测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五年生存率”≠只能活五年
作文门诊室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中蒙医康复治疗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