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夜间照明问题研究
——以重庆市酉阳县何家岩村为例

2024-01-11 03:05
灯与照明 2023年4期
关键词:酉阳县村民建设

刘 翔

(四川美术学院 影视动画学院,重庆 401331)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和促进乡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举措为村民描绘出美好的生活愿景。乡村照明工程是提升村民夜间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给乡村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乡村产业都离不开包括照明在内的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的夜晚不应是违背村民日益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的暗环境,因此,需要更加合理且适度的照明,最大程度地回溯乡村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状态,提升乡村照明品质,满足乡村不断扩大的照明需求。

1 乡村照明研究现状与问题

1.1 照明研究现状

目前,乡村夜间照明研究多以案例分析和实践论证为主。研究一方面突出乡村中存在的照明问题,刘辉等[1]通过对福建省顺昌县大千镇的照明调查发现,乡村照明中存在着开关灯时间随意、照明数量和质量不足、光源的眩光等诸多问题,以及照明设施缺乏合理规划,欠缺适当的智慧照明元素,导致乡村存在部分场所照明不足和部分场所过亮的问题。针对乡村照明整体风貌杂乱、忽视地域特征,以及图快、图亮,一味效仿城市,缺乏乡村内涵的观照和艺术审美介入的照明问题,梁曦[2]提出了围绕乡村旅游展开的乡土照明景观经济策略和对不同空间时段的照明策略。陈育等[3]侧重照明技术上的思考,提出基于光伏技术的LED绿色照明在乡镇道路亮化改造中的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强调了乡村照明中暗空间的重要价值,如,张昕[4]在松阳照明设计实践中以理解和尊重乡村夜晚环境为前提,用光的针灸激活乡村夜晚的景观表达欲望,关注空间内部的基础视觉任务本身,践行以“暗”为出发点的照明设计,重点研究与村民生活和夜间行动密切相关的光环境营造。黄红春等[5]在以重庆萤火虫谷文创农场为例的乡土照明思考中,提出乡村环境的弱光营造,关注乡村中暗的积极意义,让乡村有光,让生命可栖。相关研究大多建立在乡村改造的基础上,短期照明策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长期照明规划的研究明显不足,缺少乡村动态演变视角下的追根溯源和系统论述。

2019年,由中国照明学会发布的《村镇照明标准》主要从基本规定、村镇照明规划、村镇照明设计、村镇照明施工、安全保护要求、检测验收、维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意见[6],侧重照明工程技术方面的规范,缺乏乡村照明艺术方面的指导。根据郜彗等[7]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评价,乡村发展受区域经济、地域环境、政策条件等多重复杂因素影响,各区域乡村发展现状所处的阶段不一,所面临的发展对策和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也不能一概而论。乡村照明既存在普遍的共性特征,又具有独特的塑造价值,面对不同地域乡村的阶梯式发展序列,从系统性的宏观视角研究乡村照明具有重要价值。

因此,首先从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维度,分析宏观政策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对乡村照明供需结构变化的影响,以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照明问题为着力点,从艺术照明如何塑造乡村夜晚,如何彰显乡村夜景的独特性与审美性出发,提出可持续照明设计策略,以期为照明工程服务乡村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1.2 照明问题

以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照明现状为例,花田乡地处渝东南武陵山区,全乡地貌以梯田、梯土为主,兼有丘陵、小河、荒山、林地、草场等自然景观,何家岩村是花田乡地貌特征较为典型的村落之一,村子体量较小,依靠山体分布在海拔200~1 800 m之间,村民住宅高低错落,空间格局完全依附于地形,原生态环境特征突出(见图1)。

图1 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地形地貌

何家岩村是土家族苗族聚落,其景观风貌改造受到县级领导的极大重视,相反在照明基础设施建设上却明显不足。据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志记载,花田乡于1995年通电,2003年高压联网,2004年开始农网低压联网改造,至2012年全乡结束了无电历史。目前,何家岩村已架设多处低压电网,可以满足村民较为方便的接电和用电需求,然而电线架设杂乱无章,这种农电联网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乡村的整体风貌,裸露在建筑外部的悬空电缆随处可见(见图2),已成为乡村环境改造的不利因素。由此可见,何家岩村对于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未进行系统性规划和管理。

图2 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低压电线杆架设情况

在花田乡全域旅游政策的推动下,村民对照明的需求尚未得到满足。尽管村落不大,但乡村民宿至少5家。为了方便夜间照明,村民用简陋的灯具安装在自家院落(见图3),从具有中国节庆意味的红灯笼也可以看出村民对灯具装饰效果的需求。然而,由于缺乏照明设计意识,村民往往将灯具悬挂在建筑走廊,导致院落中靠近建筑的周边区域亮度较高,远离建筑的外围区域亮度较低,村民夜间的活动范围受到限制。村民在灯具样式的选择上也近乎雷同,有些甚至将路灯形制的灯具直接固定在墙壁和树干上(见图4)。

图3 何家岩村院落照明灯具安装情况

图4 何家岩村户外照明灯具安装情况

基于对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村的照明现状和问题调研,发现尽管乡村建设力度较大,但乡村照明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落后状态,村民的照明需求未能得到满足,目前的照明工程建设也很难适应乡村快速发展的时代步伐。

2 乡村动态演变与夜间照明可持续建设需求

2.1 宏观政策下村民生活节律的变化与照明需求的扩大

乡村振兴是国家意志、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以及政府合理政策相结合的产物[8]。中国乡村发展道路受国家政策的深刻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战略,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城市生产要素持续投入乡村建设,乡村受到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在城市普遍照明趋势的影响下,乡村照明成为改变村民生活节奏的重要因素,村民的作息时间逐渐脱离自然周期。

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民宿经济等特色服务业的倡导下,乡村的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以及资源优势受到关注,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家园构建也受到极大的重视。多模式多业态的乡村发展路径不断丰富着村民的日常生活,村民的生活节律进一步被改变,历史的进程让乡村很难回到传统农耕时期较封闭的自然作息状态。

城乡融合发展促使乡村受城市发展要素的影响,村民的生活节律因照明发生改变,但鉴于区域自然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的差异,各乡村发展类型以及同一乡村发展类型的各县域其乡村发展程度不一致[9],不同地域乡村村民生活节律的变化程度也有所差异。乡村发展与照明需求之间仍然处于动态的演变过程,随着乡村振兴的逐步深入,村民对夜间活动的需求,以及对良好的照明条件和更高质量的照明环境的需求也将逐渐扩大。

2.2 乡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与村民照明需求之间的落差

照明作为村民生活用电的重要部分,有赖于乡村电力基础设施的保障。随着国家电网建设和小水电的发展使中国农村电气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电力事业从无到有[10],生产和生活中的用电量得到了快速增长,1996年以来国家计委相继提出了“乘风计划”和“光明工程”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国家计划,2002年底国家发改委组织实施的“送电到乡”工程,以及之后开展的“送电到村”任务等,都在积极解决农村用电难的问题。截至2008年,全国尚有1 000多万无电人口[11]。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国家能源局印发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为提高农网适应性,满足新能源分布式电源并网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然而,地处山区的乡村远离城市,地理位置偏远且较为分散,加之农村电网建设和运行成本高,公用配电线路单位传输量的投资高于城市配电网,截至2016年,中西部地区网架结构仍有一定距离,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有待全面解决[12]。乡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周期较长,不同地区的乡村在电力供给上不均衡。目前中西部地区以及偏远地区的乡村用电难的问题仍然存在。尽管风力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太阳能发电、水力发电等分散式电源正在以低碳的方式解决乡村用电问题,但相比电网集中供电,新能源光电技术仍然有待提升,此外,乡村夜间光环境建设往往滞后于乡村物理空间的改造,这与农村电力建设的发展速度不无关系。

3 结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乡村照明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扩大。乡村照明不仅是满足村民照明需求的问题,也是乡村环境风貌建设的需求,更是支持乡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乡村夜间照明既要考虑乡村的电力基础和资金投入,又要充分考虑乡村的发展定位和整体规划,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提出乡村照明可持续建设意见,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照明品质。

猜你喜欢
酉阳县村民建设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酉阳县“花田贡米”有机生产技术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酉阳县偏柏乡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酉阳县李溪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