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轨道交通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2024-01-11 08:13任全会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思政融合

任全会,马 蕾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郑州 451460)

一、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课程思政的探索和实践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程度不一、实践力度不一,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重视科研而不重视课堂教学、重视学术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找到立德树人的突破口和新抓手、没有真正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和促进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

第二,整体架构方面。大多是一门课孤立进行,一个包含几十门课程的专业缺少系统设计和整体架构,造成资源重复建设、重复使用,或者资源缺乏、不完善。

第三,教学实施方面。没有科学探索专业课中蕴含的思政元素、没有在课堂教学中制定有效的思政教学实施方案,因此无法将思政和专业课有效融合;教学过程中的课程思政资源大多局限于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或图片,内容贫乏、枯燥、不系统,不符合实际并教条化,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课堂说教较多,没有利用好学习活动中各个环节,例如技能大赛、学习竞赛、社会实践、实习实训等进行融入,需深入探讨专业课育人内容、思想价值引领、与思政课形成协同效应的方法。

第四,课程思政载体和评价方面。课程思政资源开发制作技术几乎是空白,载体也比较单一,多数是在授课中进行,没有贯穿学生活动的方方面面;未能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学生喜欢的载体进行有效学习,造成课程思政呈现方式枯燥,学生疲于应付,缺乏主观能动性,入耳不入脑,达不到课程思政实施的目标,立德树人的效果不明显;评价手段匮乏,缺乏对思政效果有效的评价方法。

二、课程思政体系构建方法

(一)融合策略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明确课程思政主线,通过碎片化、全方位方法融入整个教学过程,具体的构建方法如图1所示。

图1 “三主线、两融合、一贯通”课程思政融合图

(二)整体架构

以轨道交通通信信号设备制造与维护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为例,如图2所示,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教师、协作共同体参与,把思政教育元素和课程教学元素融合,挖掘每门课程的思政资源,形成思政资源库(专业通用的思政资源和每门专业课程特有思政资源)。资源元素包括轨道交通发展史、世界高铁、技术引领、家国情怀、杰出学生、大国工匠、案例、质量、协作、安全等,资源形式丰富多样,有教材、图片、视频、动画、微课、游戏、VR、AR、AI、仿真等,由思政教师、专业教师、相关学生和专业公司协同制作。

图2 课程思政整体架构

(三)资源建设策略

第一条主线是轨道交通发展历程。从1876年全长9.7公里的唐胥铁路到2022年的郑渝高铁全线贯通,在1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展现中国的崛起,弘扬大国工匠精神。

第二条主线是优秀毕业生。用优秀毕业生的先进事迹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通过爱岗敬业、激发使命担当、顾全大局的思政元素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条主线是专业课程。各门专业课程都可以挖掘出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专业内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实现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相融合[1]。

(四)实施与评价策略

1.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把课程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点、技能点、思政元素和德育要素相结合,深入挖掘课程中的德育元素,将每门课程蕴含的思想、哲理、精神等,通过教学案例,以及使用多样的课程思政载体传授给学生,把原来仅仅讲授知识点、技能点的课堂变成包含人生观、价值观、方法论等多维的知识传授。将“三主线”挖掘的思政元素以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贯穿课程标准、教学设计、备课、授课和教学评价等教学全过程,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课程思政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融入专业教育,不是每节课都要有思政教育,不是“万金油”,而是将思政主题以碎片化的方式浸入学生心田,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感染学生。

2.专业课程评价与思政教育评价相融合

制定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过程性评价、结果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方式结合,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结合,课前、课中、课后评价结合,充分利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评价标准、技能考核过程性评分标准进行多元化评价。

(五)“一贯通”策略

“一贯通”是指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把三条主线有效融合。目前学生更容易接受线上教学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学习[2]。

三、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一)评价原则

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必须包含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两个方面,同时还要贯穿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评价的内容要有重点,不一定面面俱到[3]。

(二) 评价办法

将思政评价全方位、全过程融入专业课程评价,通过“三元六维度”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最终成绩包含平时成绩、项目实施过程成绩和结果成绩,三者占比分别是30%、30%和40%。结果评价中,专业课程分数为90分、课程思政分数为10分,课程思政试题在课程思政资源库中随机抽取[4]。各维度所占权重如图3所示。

图3 混合评价框图

将图3中各个指标用变量表示,假设专业课程期评成绩为z,构建“三元六维度”混合考核评价的数学模型:

其中,y1表示平时成绩,y2表示过程评价成绩,y3表示期末成绩即结果评价成绩,xi>0(i=1,2,3,4,5,6)表示6个维度的成绩。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思政融合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