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助教的混合式课堂教学创新设计与实践

2024-01-11 08:53梁郑岳郑晓明倪炳林廖腾峰
时代汽车 2023年24期
关键词:教学创新混合式教学

梁郑岳 郑晓明 倪炳林 廖腾峰

摘 要:微助教课堂教学是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背景下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以汽车电子控制技术为例,采用微助教课堂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学效果。针对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采用微助教课堂教学,从课堂整体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将线上和线下学习有机融合,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评价考核,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提升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微助教 混合式教学 教学创新

1 引言

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不断涌现新的技术,汽车产业“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成为主流发展趋势,需要大量掌握先进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由于该课程内容涉及面广、构造复杂、原理抽象、实践性强等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是存在教学过程难管理,教师注重知识的灌输,学生参与度欠缺,过程性考核方式单薄等问题,会导致基础知识薄弱的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而失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学习自主性较差,很难促进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全面掌握,难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创新创业的素质要求。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微助教致力于快捷免费的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1]。为了更好地完成《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知识传授,以学生为中心,从课程定位、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采用微助教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将线上与线下学习有机融合,突出过程考核[2-3],激发学生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过程中发挥课程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从而实现培养学生、打造工匠的目的。

2 基于微助教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整体设计

微助教是一款依托微信开发的网页教学工具,分为教学、资源和管理三部分。教学包含课件、签到、答题、课堂反馈、讨论、点答、作业、互评、问答、在线学习、天天快答和考试等功能。资源方面包含资源库、备课/思政板块。在管理上具备学生管理、分组管理、成绩管理、课堂设置、资料要求等[4-6]。借助微助教,从课程定位和学情分析出发,重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融入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理念,制定教学策略和设定教学评价,做好教学实施的准备工作。

2.1 课程定位

汽车电子控制技术是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侧重于汽车产业链条中的后市场阶段,对应岗位为汽车电子维修工,主要培养学生采用正确的工具和诊断方法,全面掌握汽车电子故障诊断技术、汽车电子故障维修及电子零部件检测的知识和技能,是一门职业性、实践性、专业技能性都很强的专业核心课程,强调综合能力应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从事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相关工作及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学情分析

本课程针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二年级学生开设,首先对学生的能力基础进行学情分析: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强,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的是学生对专业基础认知和理论薄弱,缺乏自主学习,在反思和改进上能力上不足。

高职学生喜欢通过情景模拟、互动合作、项目实践和竞争模式学习。不足之处是学生不喜欢主动思考,欠缺角色扮演“当小老师”将知识的内化和输出。

通过微助教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学生习惯用平台交作业和用手机获取信息,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教育信息化 2.0 行动计划》中提出,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基于高职工科生喜欢情景模拟和互动方式学习、习惯用平台交作业和用手机获取信息、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强等学情,本课程有针对性的利用“微助教”在课堂教学上进行设计与实践。

2.3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

认知汽车电控技术的概念和特点;熟知汽车电控技术零部件的结构和和原理,体验汽车电控技术故障排除的过程。

2. 能力目标

运用汽车电控系统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不同程度的故障,制定合理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正确使用常用的工具、设备、仪器和仪表等进行故障诊断及系统维护。

3.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政治理想信念坚定、求实求真、团队合作精神、精益求精的科学作风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突破精神,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教学内容

按照汽车应用类人才职业岗位的要求,以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为主线,不断地融入汽车电控新技术、创新创业和技能比赛知识能力,遵循能力递进规律,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发动机电控技术、底盘电控技术、车身電控技术三个模块,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相对独立,操作技能训练有机穿插,实践模块对接真实岗位,层层递进,破解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理论和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3 教学实施

教学实时策略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微助教”针对传统教学难点及问题进行功能设置,制定了个性化学习方案。本课程的教学实施策略如图2所示,整体上把教学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基于项目驱动的教学策略,通过聚焦问题、激活旧知、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过程强调立德树人,注重在知识技能的培养中引入行业“绿色环保”、“技术创新”理念和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润物细无声的融入课堂。进行课上、课下混合式教学改革,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构建课前学习自觉度、学习目标清晰度、新旧知识关联度等,同时注重学生学习反馈和学生活动数据采集,形成“三阶五步七维度”的教学策略,发挥课程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了汽车电子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3.1 教学环境

本课程主要利用微助教+多媒体智慧教室进行教学,可实现“共享、互联、合作、开放”立体化教学。

3.2 实施过程

在课前阶段,借助微助教,教师发布课前任务和学习资料。学生自主探究性预习,明确课程内容。然后教师通过查阅学生提交的资料,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问题。

在课中环节,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贯穿整个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进行全方面评价,为学生提供详尽的个人学习报告,助力“三全育人”。以播放视频或案例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新课,课堂中结合教师循循善诱讲解、图片演示、微助教随机提问互动等方法,适时修整课堂安排。在实训课堂,教师根据实践操作内容发布讨论主题,以“虚拟仿真-实践-项目”三融合教学模式,旨在破解教学重难点,提升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环节,教师布置课后学习任务和开放讨论案例。学生对有疑难问题通过“微助教”讨论区发帖,教师及时释疑解惑和监测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预习情况,做好下节课堂安排和教学反思。

3.3 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思维导理清教和学的思路,引入学姐学长的创业思维和实践案例激励学生学习,教师选择和融合讲解、视频演示、虚拟仿真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注重互动交流,鼓励学生积极体验操作过程。借助微助教的过程有效测试和多元评价,有助于学生突破重难点,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正确价值观和人生观。

3.4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促进教学互动和影响教学效果。本课程的教学评价如图3所示,评价方式包含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在过程评价中涵盖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在课中引入创新创业以及技能大赛的评分标准,整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云平台记录,做到可评可测,学习过程及时反馈,可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方位的知识递进掌握和拓展,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和对教学内容的编排,结果评价包含综合项目排故和考试评价两部分。通过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教学效果。

4 教学效果

4.1 多种教学方法融合

根据课程的基本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应用微助教平台把手机带入课堂,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内容方面基于现有的最新教材,结合最新的汽车电控技术、创新创业和技能比赛知识能力,重新将教学的内容进行了挖掘和重构,以“虚拟仿真-实践-项目”三融合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中以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坚持启发、互动式教学和任务驱动开展项目式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汽车电控技术各个知识要点和环节,结合学生故障排除和课堂创新创业挖掘展示的创新思维,绿色环保理念,以及项目本身所传递的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引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并通过课后拓展练习和在线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4.2 多种教学评价方法

采用“三阶、五步、七维度”教学策略,教学过程应用“微助教”云课堂开展教学,构建实现知识技能素质教学目标的教学评价指标。整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云平台记录,做到可评可测,有助于全员参与和评测,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反馈,通过故障诊断与排除模拟演练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参与积极性,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都能进行大数据自动化分析和生成图表,有助于监测学生学习过程,课后的平台数据也显示学生参与度高,达到95%,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和满意都达预期。同时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为教师课后反思提供数据支撑。

4.3 不足与改进

微助教平台是信息化教学的必然产物,因此必须与时俱进。一是评价方法需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增值评价,以更加有效的数据采集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二是需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将校企资源更好融入课堂教学,把更多的校企创新成果纳入到教学项目中。

5 结语

综上所述,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技术课程采用微助教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从课堂整体设计、教学实施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设计与实践,实现整个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云平台记录,做到可评可测,可为学生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方位的知识递进掌握和拓展,发挥课程价值引领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和对教学内容的编排,实现课堂教学高效率的精细化管理。随机点名、答题、交作业等功能极大地调动了课堂气氛,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和满意都达预期,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和为教师课后反思提供数据支撑。将线上和线下学习有机融合,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參考文献:

[1]肖敏.微助教支持下的自组织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9,(7):12-14.

[2]曹慧群,曹博,张平玉,等.基于雨课堂的大学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州化工.2021,(1):109-110.

[3]刘响林.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和改革——“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J].科技风.2021,(1):63-64.

[4]陈文欣,程卫军.基于“微助教”的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22,(2):90-96.

[5]马玉花,彭荣贞,谷晓凤.微助教在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5):250-251.

[6]谭志虎,胡迪青,田媛,等.微助教对高校大班课堂互动教学的重构[J].现代教育技术.2018,(1):107-113.

猜你喜欢
教学创新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大学英语教学实证研究
离散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分析基于网络的高职英语教学创新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中职美术创新教学实施的方法探究
学有所悟,学有所乐
读写结合探寻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新路径
中职 《电机与拖动》 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