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的影响: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和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

2024-01-12 04:36武晓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1期
关键词:积极情绪调节资本

麻 超 汪 雪 王 瑞 武晓光

①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 832000 E-mail:719490095@qq.com ②石河子大学心理应用研究中心

压力是当个体面对的外界挑战超过其适应能力时,在心理和生理上发生的系统性综合反应[1]。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变革,诸多新的、复杂的挑战冲击着大学生的学业、社交和求职等,而大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容易产生较高的心理压力,是心理压力的高危群体之一[2-3]。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压力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已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首要问题[4]。例如,个体长期处于高压环境中容易诱发动脉粥状硬化、高血压等生理疾病[5]。同时,过高的心理压力消耗大学生的幸福感,导致他们陷入抑郁、学习倦怠、手机成瘾等不良的心理状态[6-8],甚至引发自杀和伤害他人的行为[9]。因此,有必要对影响大学生心理压力的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预防和控制大学生心理压力提供理论依据。

压力事件对个体身心健康产生影响的强度,很大程度上是由压力知觉决定的[10]。压力知觉是个体对刺激事件是否对自身产生压力的程度评定[11],通常伴随着紧张、威胁等主观感受。根据压力的认知交互作用理论[12],这个评估过程取决于两次评价:个体对所面临的情境事件对自己的重要性的评价以及对自己所具有的压力应对资源的评价[13]。由此,个体的应对策略、心理资源等将会影响个体对压力的感知。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类状态的积极心理力量,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4个维度[14]。研究发现,心理资本对个体的心理健康[15]、学业绩效[16]、创业行为[17]、人际交往[18]和主观幸福感[19]等都具有积极作用,是个体心理适应和维持自身良好状态的重要资源。作为大学生积极的心理资源,心理资本将会影响其对压力事件的评估,进而使不同个体感知到的压力存在差异。具体而言,高心理资本的个体,更能灵活地改变看待问题的视角,将压力事件看作为促进自身成长的挑战而不是威胁[20]。对诸多群体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心理资本影响个体对压力的主观感知,心理资本高的个体,感知到的压力水平更低[21-23]。并且近期一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研究也证实,心理资本是人们应对压力事件的重要心理资源,能够降低个体对压力的感知[24]。心理资本的缓冲效应模型表明,心理资本除了能够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压力知觉之外,也可通过一定的中介路径对压力知觉产生间接影响[25]。情绪调节策略是指个体对具有什么样的情绪、情绪何时发生、如何进行情绪体验与表达施加影响的过程[26]。研究发现,个体调控负性情绪的发生与表达,将有效缓解负性情绪造成的不良后果[27]。外界的刺激和威胁会诱发个体的不安、焦虑、悲观等负面情绪,但若能够有效调节和消解负面情绪,则会降低个体感知的压力水平。Fredrickson提出的扩大与积聚理论,强调积极情绪对改善负面情绪发挥着积极作用[28],也为情绪调节影响个体的压力知觉提供理论依据。情绪调节能够增加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减弱负性情绪体验,从而缓冲消极生活事件导致的紧张、威胁等压力感受。大学生经常使用情绪调节策略,有助于增加积极情绪体验,减少消极情绪体验,从而降低个体感知到的压力。同时,实证研究表明,心理资本对积极情绪体验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9],即心理资本高的个体,与更多的积极情绪相关;并且心理资本在情绪调节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30],高心理资本的个体,更能有效地调节自身的情绪。因此,心理资本很可能通过作用于情绪调节,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压力知觉。

然而,在压力情景下,个体使用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Gross认为情绪生成过程对应着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与表达抑制是两种应用广泛的策略[31]。认知重评是一种先行关注策略,个体以更积极的方式重新理解事件,或者改变事件对个人意义的认知,从而降低事件对自身情绪的影响[32]。它发生在情绪反应之前,可以有效地对后续的情绪发展轨迹调整和干预,如减少消极情绪和问题行为的表达[33]、增加积极情绪体验[34]等。表达抑制则是一种反应关注策略,发生在情绪生成的晚期,是个体抑制将要发生或者正在发生的情绪表达来调节情绪[32]。它主要抑制了对情绪行为的表达,但不会降低情绪对个体心理和生理的影响,还需持续调动认知资源进行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35],由此,Gross提出认知重评是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而表达抑制是非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两种策略对个体产生的效果不同。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个体,体验和表达更多的积极情绪,社会交往能力强,幸福感水平高[36];而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的个体,其情绪存在内心体验和外在表现的自我矛盾感,容易产生情绪调节障碍、抑郁症状[37-38]。Schraub等人也发现,在压力性日常生活事件之后,认知重评有助于个体从压力事件中恢复过来,而表达抑制则对个体的恢复体验产生负面影响[39]。大学生面对压力事件引发的紧张、焦虑时将采取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若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可能会更辩证的审视环境与自身的关系,积极地看待问题与挑战,降低个体对压力的感知;反之,如果大学生偏向于使用表达抑制,将会诱发更多的消极情绪体验,并会过多占用个体的认知资源,影响个体对压力事件和自身资源的认知和评估,使个体更容易感知到压力。

综上所述,心理资本可能通过影响情绪调节进而作用于大学生的压力知觉,但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种不同的情绪调节策略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关系间发挥的不同作用。本研究推测心理资本通过认知重评会对大学生压力知觉产生影响,并提出假设1:认知重评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间具有中介效应。然而,表达抑制作为中间变量的中介模型,其间接路径可能因为表达抑制的使用而增加个体感知的心理压力,呈现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符号相反,总效应被遮掩的情况,即心理资本通过表达抑制影响压力知觉的间接路径可能削弱了心理资本对压力知觉影响的直接效应。因此,基于温忠麟等的中介效应检验流程[40],本研究提出假设2:表达抑制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间具有遮掩效应。假设模型图见图1。

图1 研究假设模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方便抽样的方法,以西部某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实施问卷调查,共发放1590份问卷。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按照凡是出现漏填以及在多个题项出现同一选择等情况则为无效问卷的标准,剔除无效问卷88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1502份(94.5%)。其中,性别方面,男生859人(57.2%),女生643人(42.8%);家庭居住地为农村656人(43.7%),城镇846人(56.3%);独生子女为542人(36.1%),非独生子女为960人(63.9%);父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239人(15.9%),初中608人(40.5%),高中(或中专)366人(24.4%),大学(或大专)277人(18.4%),研究生及以上12人(0.8%);母亲受教育程度方面,小学及以下418人(27.8%),初中543人(36.2%),高中(或中专)331人(22.0%),大学(或大专)202人(13.4%),研究生及以上8人(0.5%)。

1.2 方法

1.2.1 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PCQ) 采用张阔等人[41]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心理资本发展水平(如:“面对困难时,我会很冷静地寻求解决的方法”)。该问卷共26个项目,包括自我效能、韧性、希望和乐观4个维度。量表采用Likert 7点评分(1“完全不符合”~7“完全符合”),将项目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说明个体的心理资本发展状况越好。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

1.2.2 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ale,PSS) 采用Cohen等人[42]编制,杨廷忠等人[43]修订的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由14个题目组成,包括紧张感(如:“常感到困难的事情堆积如山,而自己无法克服它们”)和失控感(如:“常生气,因为很多事情的发生是超出自己所能控制的”)两个维度,用于检测个体在近1个月生活中整体及普遍存在的压力,表示一种自我觉察的程度。采用Likert 5点评分(1“非常不符合”~5“非常符合”),将项目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表示被试感知到的心理压力水平越高。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5。

1.2.3 情绪调节量表(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ERQ) 采用Gross等人[44]编制,王力等人[45]修订的中文版情绪调节问卷,用于评估大学生使用情绪调节的情况,该问卷共10个题目,分为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两个维度,其中,认知重评是一种在情绪产生之前将情境诱发的情绪进行转移的策略(如:“当我想让自己感受到更多积极情绪时,我改变自己对处境的考虑方式”),表达抑制是个体在情绪产生之后抑制情绪表达的策略(如:“当我正感受到消极情绪的时候,我确保不表露它们”)。量表采用Likert 7点评分(1“非常不同意”~7“非常同意”)。将项目分数相加,得分越高,表示个体使用该策略的频率越高。在本研究中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的Cronbach's α系数分别为0.85和0.63,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8。

1.2.4 程序 以中国西部某高校大学生为调查被试,主试由经过培训的心理学专业学生担任,施测之前签署知情同意书、集体宣读指导语说明本研究的目的并承诺对被试的回答进行保密,施测过程中强调独立作答并保持安静。施测过程约为20分钟,所有问卷现场收回。

1.3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使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预测变量心理资本、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压力知觉之间的相关性。使用Hayes编制的PROCESS程序对认知重评在心理资本和压力知觉之间的中介效应和表达抑制在心理资本和压力知觉之间的遮掩效应进行分析,最后得到研究结论。

2 结 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本研究对可能存在的共同方法偏差采用了程序控制和Harman单因子检验。在程序控制上,对问卷采用匿名作答方式、部分条目使用反向计分等措施[46]。Harman单因素法通过对心理资本、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以及压力知觉的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未经旋转的因素分析抽取出8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因子,首个因素仅解释总体方差的34.09%,未超过40%的临界标准,表明本研究不存在性质较为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问题。

2.2 描述性与相关分析

表1详细呈现了变量的均值、标准差以及变量间的相关系数。从表1中数据可以看出,心理资本、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以及压力知觉彼此之间呈显著相关。此外,性别与表达抑制存在显著负相关。以上相关矩阵的分析结果为后续假设的检验提供了初步的支持,并且启示本研究在后续分析中将性别作为控制变量。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r)

2.3 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检验

在相关分析的基础上,参照温忠麟和叶宝娟介绍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40],采用依次检验法进行回归分析,以及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法计算中介效应95%的置信区间,以考察心理资本、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和压力知觉之间可能存在的预测关系和中介作用。具体步骤为:首先,将所有测量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并将性别转化为虚拟变量后进行控制。然后,根据Hayes所建议的,SPSS宏程序PROCESS3.3中的模型4用于验证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之间的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

见表2和图2。在模型中,以压力知觉为因变量,心理资本为自变量,认知重评、表达抑制为中间变量,进行间接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在控制性别后,心理资本显著负向预测压力知觉。因此,总效应是显著的,验证假设1。在回归方程中加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后,心理资本仍然显著负向预测压力知觉,且能够正向预测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同时,认知重评显著负向预测压力知觉,表达抑制显著正向预测压知觉。由此可得,认知重评的间接效应为负,与直接效应一致。而表达抑制的间接效应为正,与直接效应不一致。依据温忠麟等关于中介效应与遮掩效应的判断方法可知,认知重评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两者关系中起到中介效应,表达抑制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两者关系中起到遮掩效应,假设1和假设2得到验证。

表2 心理资本对压力知觉的中介模型检验

表3 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之间的间接效应Bootstrap法检验

图2 认知重评、表达抑制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之间的中介效应和遮掩效应

为进一步检验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和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利用Process 3.3插件进行5000次Bootstrap重复抽样。路径lnd1显示,认知重评在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压力知觉的中介效应值为-0.07,置信区间为[-0.11,-0.03],中介效应占总效应10.29%(ab/c≈0.1029)。因此,假设1再次得到验证。路径lnd2x显示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其在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压力知觉的间接效应值为0.01,置信区间为[0.01,0.02],间接效应占直接效应的1.61%(|ab/c'|≈0.0161)。由此,假设2再次得到验证。

3 讨 论

考虑到大学生面临着学业、人际交往和求职创业等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已成为心理压力的高危群体,而压力的影响强度取决于个体压力知觉。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积极的心理资源,是个体用以应对挫折、维持幸福感的核心要素;同时,个体会在压力情境下通过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等策略调节情绪,以维持自身良好的状态。因此,本研究从心理资本的角度来研究其对大学生压力知觉的影响,以及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在两者关系间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资本能够显著负向预测其压力知觉;在大学生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的关系间,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显著,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显著。

3.1 心理资本对压力知觉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即个体的心理资本越高其知觉到的压力越小,这一结果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47],支持了压力的认知交互作用理论。该理论认为个体感知压力取决于对压力源及自身应对资源的认知评价,高心理资本个体的自我效能感和乐观水平高,容易改变看待压力的视角、调动自身能力和获取外界支持,更有信心和勇气解决问题、战胜困难,倾向于将压力视为挑战而不是威胁,从而降低了自身感知的压力水平。同时,大量的实证研究也表明,心理资本是个体面对压力和逆境的保护性因子[48]。拥有高心理资本的个体对生活充满希望,保持乐观心态,其心理韧性水平高,即使遭遇挫折也能从中恢复并积极成长。此外,Hobfoll的资源保存理论提出心理资本是个体有价值的资源,可以帮助个体应对风险与挑战[49]。心理资本作为大学生一种积极的心理资源,可以增强个体应对压力情境的适应性,并能在压力事件消耗个体资源的过程中,通过“能量补充过程”为个体补充能量,缓解压力对个体的消极影响,降低个体对压力的感知[50]。

3.2 认知重评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探讨了认知重评在心理资本影响大学生压力知觉中的中介作用,即心理资本通过认知重评影响大学生的压力知觉。结果显示,心理资本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策略,即心理资本越高的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调节情绪的频率越高,这与Zhou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Zhou等人对在线教学背景下的教师群体开展了调查,发现心理资本越高的教师使用认知重评的频率越高,并更能在网络教学中获得乐趣[51]。同时,认知重评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压力知觉,即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愈多,感知到的压力愈小,这与Yeung、Smith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2-53],认知重评是个体在压力情境下有效调节情绪的策略,善于使用认知重评的个体能将负向情绪转化为正向情绪,具有更多的积极情绪和更高的幸福感[54]。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也支持了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高心理资本个体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更加具有灵活性,在面对风险和挑战时,寻求积极的方式重新认识和理解压力事件,进而降低自身的压力知觉。此外,本研究的结果与Maykrantz等的研究具有相似性,其研究表明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个突发的应激事件下,适应性应对方式在个体的心理资本和压力知觉间具有中介作用[24]。本研究亦发现,认知重评在心理资本和压力知觉间的中介作用,进一步验证了心理资本的缓冲效应模型,能够深化对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关系的认识。

3.3 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

本研究还检验了表达抑制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之间的遮掩效应。依据温忠麟等人提出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当主效应显著时,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异号,以遮掩效应解释结果。本研究中,心理资本对压力知觉的主效应显著,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异号,表明表达抑制在心理资本和压力知觉之间起到部分遮掩作用。Baron和Kenny提出,研究遮掩效应的问题需要从“X如何影响Y”转变为“X如何不影响Y”[55]。因此,本研究探讨“在个体使用表达抑制策略下,心理资本为何部分不影响压力知觉?”可能原因如下:首先,表达抑制是个体通过抑制情绪表达行为降低情绪体验,是一种非适应性的情绪调节策略,无法缓解个体感知的压力。相比认知重评,使用表达抑制并未减弱压力引起的生理反应和交感神经激活,仅压抑了负性情绪,但负性情绪仍然存在[37]。有研究表明,习惯性压抑情绪的个体感受到较少的积极情绪和更多的消极情绪,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症状,使个体持续体验消极情绪的压力[56]。其次,根据Hobfoll的资源保存理论,个体总是努力获得和维持有价值的资源,当个体的资源受到威胁消耗过多时便会产生压力[49]。表达抑制需要个体持续做出认知努力来抑制情绪反应,长时间消耗着个体的资源,容易引发资源失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心理资本会弥补表达抑制造成的资源损耗,导致其支持个体应对压力的能量减弱,进而个体感知的压力水平增高。

3.4 教育建议

本研究结果对于干预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心理发展尚未完全成熟,学业竞争、人际交往、社会实践和求职创业等任务给大学生造成了心理压力。而大学生群体又是精英群体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建设和发展的中坚力量。高校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缓解大学生的心理压力,改善其对压力的感知和评估,不仅要培养大学生提升心理资本的能力,构建个体的心理资源,还要指导大学生学习正确的情绪调节策略,降低负性情绪的强度。

首先,增强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有助于减少大学生感知到的压力。心理资本作为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激发和塑造大学生认知和行为的改变,从而提高学业成绩,改善人际交往,积极应对学业和就业压力,提升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将心理资本微干预模型运用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开发中来,通过增强自我效能感、树立积极期望、培养乐观心态和增强韧性等方式开发大学生心理资本,改善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和能力,增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改善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相比表达抑制,认知重评更能有效地调节负性情绪,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高校要提倡大学生使用认知重评,鼓励其从正面看问题、思考问题以形成新观念,通过改变不良的认知结构来解决问题。此外,高校辅导员要重视从激励积极情绪和疏导消极情绪两方面加强对学生的情绪管理,为学生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生生关爱的人际和谐,形成积极情绪;建立情绪宣泄渠道,引导大学生合理的表达和宣泄情绪。

3.5 研究不足

本研究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研究发现认知重评的部分中介效应和表达抑制的遮掩效应,这提示在心理资本与压力知觉的关系间可能还存在别的因素在起作用,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从其他视角考察其中的作用机制。其次,当前研究数据为横段面数据,无法从严格意义上确定各变量之间的因果性论断。未来研究可以结合交叉滞后设计和实验研究法对本研究结果再次进行检验。最后,因本研究调查对象仅从中国西部的一所大学中选出,研究结果能否推广到其他样本仍有待检验。未来应该着眼于来自全国的大样本数据,进一步检验研究结果是否具有普适性。

本研究发现,心理资本能够直接预测大学生压力知觉;认知重评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表达抑制在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压力知觉的影响间具有遮掩效应。

猜你喜欢
积极情绪调节资本
方便调节的课桌
中小学生积极情绪现状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积极情绪助力更好记忆
2016年奔驰E260L主驾驶座椅不能调节
试论积极情绪对中学生的创新力的影响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积极情绪相关研究综述
VR 资本之路
可调节、可替换的takumi钢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