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学的我国绿色供应链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4-01-13 06:10朱会霞耿德传
关键词:发文补贴供应链

朱会霞,耿德传

(辽宁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01)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绿色发展”理念,2017 年政府发布指导意见提出要积极推动绿色供应链发展[1]。绿色供应链提升了传统供应链的质量水平,能够优化协调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是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新冠疫情沉重打击了全球经济,也对各国供应链绿色发展造成阻碍。与此同时,产业链格局由破碎到重构,为绿色发展带来机遇期;供应链数字化和信息化的转型加速,经济复苏措施的资金、资源与技术,也为绿色化奠定了基础[2]。因此,借助经济复苏和重构产业链的窗口期,发展健全绿色供应链体系,是后疫情时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二十年来,绿色供应链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被确定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议题。通过对绿色供应链发展的综合评估,不仅有望为未来供应链研究方向提供关键的参考,还有助于国内企业抓住发展机遇。因此,本文在界定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涵义的基础上,选取CNKI数据库的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范围为2000年至2022年,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和文献计量学从绿色供应链的文献数量、文献作者、研究热点及前沿领域演化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进行研究,这些研究结果可为我国绿色供应链的拓展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进一步完善绿色供应链研究体系。

一、国内绿色供应链概念

为了更好地对绿色供应链进行研究述评,本文梳理了涉及绿色供应链相关概念及其发展的文献。国外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较早,其概念始于1996 年的“环境负责制造”项目,即融入绿色制造理论,涉及供应链上下游各方,使得产品从原料挑选、生产、运输、消费到废品循环利用的整个环节实现资源配置的最大化,环境损失的最小化[3]。2000 年左右,国内学者将国外的绿色供应链思想引入国内,目前对于绿色供应链的定义还未形成准确、统一的意见。最初,但斌等[4]构建了包含绿色供应链基本技术、主要分析目标和内容的绿色供应链基本框架。廖吉林等[5]认为绿色供应链就是将环境要素融入供应链管理,要求企业产品生产全过程要遵循绿色理念,降低环境损失。冯彬蔚[6]也从环境角度提到绿色供应链是绿色发展理念在供应链中的应用,其通过供应链上下游环环相扣,能够减少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环境损失,使得经济、资源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

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涵义也在不断更新完善,但总的观点是在供应链的采购、生产、销售、物流及回收的各个环节中融入绿色理念,强调生态、资源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环境损失成本的最小化。

二、研究设计

(一)数据来源

文献统计数据来源于CNKI 数据总库,其收录的中文期刊质量较高、数量最多且全面。检索主题为绿色供应链;检索周期为:2000 年至2022 年,共计23年;文献类型为学术期刊;期刊来源类别为:核心期刊、CSSCI 期刊及EI 期刊,这类期刊质量较高,能更真实地反映国内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发展实情。最终,通过对CNKI 学术期刊的检索,排除非研究性质的会议报告或新闻,共得到绿色供应链领域的文献930 篇作为研究数据。

(二)研究方法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为研究对象,应用多种计量方法来描述、分析某一领域发展状况,并能合理推导量化发展趋势的一种定量统计方法。鉴于此,本文采用CiteSpace 工具对绿色供应链领域进行知识图谱绘制,旨在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和信息分解,明确该领域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领域演化过程。

三、研究现状

(一)文献数量年度分析

统计近二十余年绿色供应链的文献发表数量,能够直观反映绿色供应链研究领域的活跃程度、发展现状及数量阶段特征。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统计绿色供应链方向的930篇核心期刊文献,2000—2022年各年度具体发文数量,如图1所示。根据图1文献数量年度分布可知,2000—2022年的文献发文量总体呈现上升态势。

图1 文献数量年度分布

我国绿色供应链研究的整个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起步期(2000—2002 年)。起步阶段呈现发文量少,缓慢增长的特点。2000 年左右,随着与全球供应链的逐步接触,绿色供应链理念的引入,我国开始了绿色供应链的相关研究,但关注度不高,主要探讨绿色供应链管理的体系结构、概念等方面。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2003—2007 年)。这一阶段呈现快速增长的特点,年发文量从2003 年的10 篇增长至2007 年的53 篇。2005 年是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关键节点,“十一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经济转型,提高效益,降低资源消耗,推进供应链发展的绿色化。之后,学者对绿色供应链领域的关注度迅速增加,发文量增速再次提升。

第三阶段:稳定期(2008—2016 年)。这一阶段呈现较为稳定、成熟的特点,年平均发文量为42篇。学者们对绿色供应链的研究进入了稳定期,尝试将绿色供应链应用于不同领域或交叉学科研究,如绿色物流、农产品、制造业等领域。

第四阶段:繁荣期(2017—2022年)。这一阶段呈现发文量大、增速较快的特点。近二十年来,2020年发文量最多,达到79篇,2022年发文量达到77篇。这反映了绿色供应链研究在这一阶段研究热度持续增加,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究其原因,2017年国务院提出要积极倡导供应链创新,发展供应链新理念、新模式,积极引导绿色供应链建设。再者,疫情期间,企业希望借助经济复苏和重构产业链的窗口期,发展健全绿色供应链体系,提高风险抵御能力。

(二)文献作者分析

文章作者是绿色供应链研究的主体,通过对作者及合作网络的统计分析,可以识别出对绿色供应链领域贡献度较大的核心学者。借助CiteSpace可视化工具统计作者发文数量,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作者发文数量

从表1中的作者发文数量可以看出,上海交通大学的朱庆华教授发文数量最多,为22篇,占统计文献数据的2.3%左右。以朱庆华、刘彬、耿勇和武春友为核心组成的研究团队,主要研究企业绿色供应链的管理实践、动力因素分析及绿色采购问题。发文数量排在前六位的作者还有张智光(8篇)、吴绒(7篇)、林志炳(7篇)、白世贞(7篇)和刘彬(7篇)。根据普赖斯定律的核心作者确定公式[7],对发文量在以上的高产作者进行统计,Nmax表示统计时段内最高产作者发表的论文数。现统计得出符合条件的核心作者(4篇以上)共为27位,累计发文量为150篇,占发文总量的16.13%。反映了目前国内研究绿色供应链的核心作者数量较少,绿色供应链研究的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

四、研究热点及前沿领域演化

(一)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在文献中出现的频率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绿色供应链领域的研究热点。因此,我们利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出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由于知识图谱的关键词数量众多,为更加直观地表明研究主题,基于知识图谱对关键词进行识别聚类。图谱的模块值Q为0.793 9,平均轮廓值S为0.949 9,说明该聚类是合理有效的,具体如图2所示。

图2 关键词聚类图谱

从图2 关键词聚类图谱可以看出,图谱中分成12 个类别,表示绿色供应链领域的12 个研究热点,分别为“供应链”“绿色物流”“政府补贴”“农产品”“低碳经济”“供应商”“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环境”“政府”“绩效评价”和“逆向物流”主题。类别序号越小表示该类别主题的文献就越多,视为重点研究主题。结合图2 聚类结果,具体讨论以下几个研究热点:

1.政府补贴角度。关于政府如何合理制定补贴方式支持绿色供应链供应商、制造商或消费者等成员的问题,学者们构建了各种情形的绿色供应链模型来探讨政府补贴解决方案。一些学者将无政府补贴与政府补贴的两种情形作为对比,贺勇等[8]分析了以减排研发和单位产品减排量为参考进行补贴的两种方式,探究对制造商减排决策的效果,以期为制定合理的补贴方案提供参考。曹裕等[9]探讨了无政府补贴、单一补贴及协调补贴情形下的Stackelberg 博弈模型,结果表明,协调补贴要优于另外两种补贴方式。还有部分学者则考虑根据生产投入、研发投入等进行政府补贴的方式,来寻找最优方案。尚春燕等[10]考虑双重消费偏好因素,探讨了以研发和生产成本为依据进行补贴的两种方式,结果表明,两种补贴均存在正向效应,研发成本补贴更优。温兴琦等[11]提出依据产品绿色度、生产投入和研发投入进行补贴的三种方式,模型仿真表明,以利润为评价依据,最优补贴依据的排序为研发投入、生产投入和绿色度。

2.绩效评价角度。绩效评价问题是绿色供应链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对绿色供应链进行科学全面的绩效评价有助于我们发现实际状态中的潜在问题,为合理改善和制定相关措施提供参考。关于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有许多,例如模糊综合评价、灰色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等。焦瑞[12]以跨国公司宜家为例,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环境管理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尚媛媛等[13]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相关指标,构建蔬菜企业绿色供应链评估体系,实证分析认为评价模型是有效的。

3.绿色农产品角度。高鹏等[14]基于农产品绿色供应链存在信息不对称性、供应链效率低下及产品质量缺乏保障的问题,研究运用互联网+技术来解决相关问题。杜建国等[15]探讨了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产需不确定问题,博弈模型仿真得知,运用收益共享契约可以使各成员的利润均增加。叶永刚等[16]将消费者绿色偏好因素加入产品估价中构建消费者需求函数,研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企业产品如何决策能获得最优效益的问题,得到有价值的研究结果。

(二)前沿领域演化

在研究热点分析的基础上,依托CiteSpace对样本文献进行突现词的识别与分析,深入研究各时期的热点主题。突现词指在某一研究方向归纳文章的标题、核心主旨、关键词或结论,所选取高频度且流行的专业词汇,其持续时间表明学者对该领域研究的持续关注期,变化原因是经济、政治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引发的绿色供应链研究的热点变化。研究前沿领域关键词突现图谱,如图3所示。

图3 2000—2022 年绿色供应链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

图中的“Keywords”列表示研究热点,“Strength”列表示突变强度,即学者的重视程度,“Begin”和“End”部分表示该研究热点的持续时间范围,后面是其可视化图。结合文献数量分析划分的四个阶段和图3 绿色供应链研究领域关键词突现图谱,将研究前沿领域的演化趋势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2008 年。这一阶段研究热点为环境(2000—2007 年)和环境保护(2002—2008年)。国内引入绿色供应链理念的初期,学者主要集中于环境和环境保护视角进行研究,将环境或环境保护理念融入供应链,界定绿色供应链概念,探索绿色供应链管理实践体系,2005 年,提出建立环境友好型社会。

第二阶段:2008—2018 年。这一阶段研究热点为循环经济(2006—2011 年)、绿色物流(2009—2011 年)、农产品(2013—2018 年)、绿色创新(2017—2019 年)。2006 年,随着经济转型的推动,经济质量目标优先于经济发展速度,绿色供应链研究开始侧重于循环经济,探索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路径。2009 年,供应链物流也寻求绿色化模式,减少环境损失成本,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2013 年,绿色供应链应用于农产品领域,为农产品的绿色化物流开辟了新路径。2018 年左右,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绿色创新成为绿色供应链突破的重要方向,主要以大数据技术为创新工具。

第三阶段:2018—2022年。这一阶段的研究热点为政府补贴、绿色度、风险规避、演化博弈和绿色偏好,是目前绿色供应链研究的前沿领域。分析发现,2018至2020年间,政府补贴的突变强度为9.93,强度很高,表明学者对政府补贴在绿色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很深入且非常重视,是目前绿色供应链研究中最重要的前沿领域。而绿色度、风险规避也是此期间的热点领域,风险规避的突变强度稍小一些,为3.31。从2019年开始,学者对演化博弈和绿色偏好的关注一直持续到2022年,突变强度均为3.59,是最新兴的研究前沿领域。

五、结论

本文探讨了绿色供应链的概念演化,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数量、文献作者、研究热点方面分析绿色供应链发展的研究现状,并结合热点主题剖析绿色供应链前沿领域的演变历程,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绿色供应链的研究热度在不断增加,但核心作者数量较少。近期,绿色供应链领域进入研究繁荣期,发文数量增长速度很快,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是绿色供应链的核心作者数量只有27 位,多数学者并没有深入探索,绿色供应链研究的贡献率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国内学者应该深耕绿色供应链领域,完善绿色供应链的研究网络。

第二,根据图2 关键词聚类分析,绿色供应链的研究热点可归纳为“政府补贴”“绿色物流”“农产品”“低碳经济”“供应商”“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环境”“政府”“绩效评价”和“逆向物流”。绿色供应链在跨领域的研究应用较为成熟,农产品、制造业、物流、采购等领域均有涉及,呈现多行业、多视角的供应链绿色发展的研究趋势。研究对象集中于政府、供应商等关系网络中,政府补贴仍是推动企业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的重要力量。研究方法以绿色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博弈模型为主,交叉学科深度不足。

第三,研究前沿领域方面,政府补贴成为最新且最热的研究主题,其热度在不断增加。在国内外复杂环境下,绿色供应链企业的研究人员持续关注绿色偏好问题和演化博弈模型的应用研究,并愈发重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企业产品或流程的绿色度问题以及风险规避问题在复杂市场风险传播中的应用也是学者重点关注的领域,期望实现绿色供应链各方的高质量效益及风险控制的最优化。

猜你喜欢
发文补贴供应链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三清一改”农民能得到哪些补贴?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