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熏洗联合个体化功能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4-01-13 12:36陈利君刘万川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熏洗个体化康复训练

陈利君,刘万川

(浙江康复医院康复科·浙江 杭州 310000)

下肢骨折是骨伤科常见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干骨折等,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且有效的治疗骨折手段,但是肢体功能的恢复通常需要漫长的时间,由于长时间的肢体固定,可能导致肢体肌力下降、组织粘连、关节挛缩,影响肢体功能,导致肢体功能障碍,其中膝关节功能障碍最为常见。早期康复治疗对缓解肢体肿胀、促进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1-2]。 个体化康复训练是使患者由被动康复转变为自主训练的一种临床治疗理念,是医者依据患者的体质、骨折具体情况,制订的由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和患者本人协同完成的一种临床治疗模式[3]。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于下肢骨折术后肢体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已达成业界共识[4]。中药熏洗属于中医临床常用外治法,临床应用可减轻肢体肿胀、膝关节僵直、促进肢体功能恢复[5-7]。本文观察了中药熏洗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对下肢骨折术后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转入本院康复科治疗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94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个体化康复训练对照组和中药熏洗联合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观察组各47例。2 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标准 有创伤史,经CT、X线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股骨、胫骨等骨折),并已行手术治疗者;年龄≥18岁,性别不限;患者骨折前行动正常,可完成术后康复训练;患者对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合并重要神经血管严重损伤者;合并严重感染者;陈旧性骨折或既往有下肢骨折史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恶性肿瘤患者;精神障碍或存在沟通障碍者,无法正常沟通交流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采用早期个体化康复训练。1)股骨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方案:患者清醒后即可指导其进行足趾及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3次/日,时间5~10 min,逐渐增加活动量;术后第2 天开始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主要是股四头肌,3次/日,5~10 min/次,根据患者情况,训练量以患者练习完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次日消失,且不觉劳累为度;术后3~5 d开始逐渐行小范围主动伸屈膝训练,1~2次/日,如患者单纯内固定手术未行外固定者,可在膝下垫枕,逐渐加高,以增加膝关节活动范围。以上训练持续实施,第3~8周可全面锻炼关节和肌肉,开始站立,不负重扶拐运动,适应下地后,逐渐负重。2)胫骨骨折患者康复训练方案: 0~3日:术后4~6 h行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轻轻按摩伤口以外患肢肌肉,第1日鼓励其深呼吸并进行上肢关节活动;术后3~14 d,指导患者床上患肢不负重活动,进行膝关节、踝关节及足的小关节主动伸屈锻炼,髋关节内外收展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并利用牵引床进行上臂活动锻炼,根据患者耐受度逐渐增加锻炼强度和活动范围,增加膝和踝的主动运动;术后2~8 周,继续加强原来的功能锻炼并鼓励患者从床边扶床,拄双拐患肢不负重活动向负重活动逐步过渡,负重时从足趾着地开始负重,逐渐增加负重最后完全负重。连续锻炼至术后8周。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干预,方剂组成:乳香10 g,没药10 g,土鳖虫10 g,伸筋草9 g, 海风藤6 g,丁公藤6 g,海桐皮6 g,薏苡仁6 g,香加皮6 g,赤芍5 g,桂枝5 g,桑寄生5 g,猪苓5 g,术后48 h后取上药于4 000 mL水中浸泡1 h,煮开后继续煎煮30 min,然后熏蒸患肢,待药液温度降至适宜,浸泡患肢,拆线前避开刀口部位,连续熏洗8 周。

2.2 观察指标 1)膝关节功能评分:采用美国特种外科(HSS)评分[8]评估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包括6个维度,满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好。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9]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包括10个条目,总分100分,MBI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高。3)膝关节活动度:干预前、干预8 周后测量2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4)并发症发生率:记录包括关节僵直、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关节肿胀、感染等情况。

3 结果

3.1 2 组患者干预前后HSS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2组患者干预前后HSS评分比较分)

3.2 2 组患者干预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患者干预前后MBI比较分)

3.3 2 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见表4。

表4 2 组患者干预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3.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见表5。

表5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4 讨论

下肢骨折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交通事故、运动受伤、家庭跌倒等因素都可以导致下肢骨折的发生。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医学治疗也为下肢骨折患者提供了更加全面、高效的治疗方案。切开复位内固定是一种下肢骨折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首先要进行切开手术来恢复骨折部位的位置,然后采用内部固定器材(例如钢板、螺钉等)将骨折部位固定,以确保骨骼的稳定性,促进骨骼的恢复和生长。手术后的康复过程也非常重要,需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和饮食调整,以促进受伤部位的快速康复。

个体化的康复训练有利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肢体功能的快速康复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提高,早期康复治疗可减轻患者的关节肿痛症状,促进关节功能有效康复,提高膝关节活动优良率[10]。

中医药在下肢骨折术后有广泛应用,可用于骨折不愈合或延迟愈合、关节僵硬、关节肿痛、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多样,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手法理筋、穴位按摩及中药熏洗、熏蒸、外敷等中医外治法,均有较好的效果[11]。中药熏洗是临床下肢骨折术后常用中医特色疗法,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疼痛、预防关节僵直、减轻关节肿胀、促进骨折愈合和肢体功能恢复[12]。

骨折患者因骨断筋伤,离经之血瘀阻,导致局部血行不畅,血行不畅则影响水津输布,则见局部肿胀;手术创伤进一步加重血瘀气滞湿聚,如此时感受风寒湿邪,则加重局部经络阻滞,筋脉失养,导致关节僵直。治当以祛瘀止痛、舒筋活络、利水消肿为主;兼以祛风散寒除湿,强筋健骨。药物选用乳香、没药两者相须为用,活血散瘀、行气止痛、消肿生肌,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土鳖虫咸寒,破血逐瘀、消肿止痛,是伤科常用药,宜于骨折筋伤,瘀血肿痛;伸筋草、海风藤舒筋活络、消肿止痛,祛风除湿;丁公藤有良好的消肿止痛效果,长于发散,善祛风湿;海桐皮祛风湿、通经络、止疼痛,善治下肢关节痹痛;薏苡仁舒筋脉、缓拘挛、除湿痹、消水肿;香加皮祛风湿、强筋骨、利水消肿;赤芍活血散瘀止痛;桂枝温经脉、逐寒邪;桑寄生长于祛风湿、强筋骨;猪苓利水渗湿消肿。上药通过熏洗,借助热力熏蒸之势直达病所,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加快血液循行,加快药物吸收、渗透,充分发挥活血止痛、消肿止痛、舒筋活络、祛风散寒等功效。

临床观察结果可见:干预8 周,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HSS评分显著提升,观察组干预8 周HSS评分[(87.22±6.8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6.54±5.86)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指数明显提高,观察组干预8 周MBI[(89.53±6.4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1.05±4.46)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2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明显增加,观察组干预8 周膝关节活动度[(115.41±4.49)°]显著大于对照组[(102.68±6.27)°],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干预8 周时关节僵直、关节肿胀、深静脉血栓形成、感染等并发症的总发生率(4.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总发生率(29.8%)。由此表明中药熏洗联合早期个性化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提高日常活动生活能力,增加膝关活动度,减少并发症。

猜你喜欢
熏洗个体化康复训练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中药熏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8例
个体化治疗实现理想应答
脂肪肝需要针对病因进行个体化治疗
退黄熏洗方药浴预防新生儿黄疸60例
混合痔术后熏洗方坐浴与中医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