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临床观察

2024-01-13 12:36管旭万钟巧巧梁伶俐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电针上肢患肢

管旭万,钟巧巧,梁伶俐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四病区·浙江 丽水 323000)

脑卒中是大脑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的脑功能障碍的总称,因脑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而引发,具有高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1]。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交通事业的不断成熟,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均可在黄金期(发病后6 h内)得到及时救治,虽然死亡率有所降低,但其致残后遗症仍为当前临床亟待解决的严重问题[2]。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为其常见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治疗多以康复训练为主,通过循序渐进、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恢复以肢体功能[3]。虽然康复训练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但起效缓慢,且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针灸和推拿是中医特色疗法,治疗SHS临床效果较好[4-6]。本文采用电针联合推拿疗法治疗SHS I期患者48例,观察疗效及对患者疼痛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SHS I期患者96例,均为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每组48例。观察组男性、女性病例数均为24例;缺血性脑卒中38 例,出血性脑卒中10 例;年龄60~75岁,平均(63.35±8.63)岁;病程15~30 d,平均(22.75±6.17)d。对照组男性、女性病例数分别为25、23 例;缺血性脑卒中39 例,出血性脑卒中9 例;年龄59~75岁,平均(62.75±8.43)岁,病程14~28 d,平均(21.89±6.14)d。2 组患者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诊断标准 1)脑卒中诊断依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7]中有关标准,并经CT、MRI检查确诊;脑卒中肩手综合征诊断参照《神经康复学》[8]中SHS I期诊断标准(患肢肩痛,手腕、手指红肿热痛,或间断出现肩手自发痛等症状,活动受限)。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疗效标准》[9]。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SHS I期诊断标准;2)单侧发病;3)既往无运动功能障碍;4)首次发病;5)生命体征平稳;6)家属知晓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7)符合《赫尔辛基宣言》[10]伦理要求。

1.4 排除标准 1)肩周炎、颈椎病及骨关节病变引起的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者;2)SHSⅡ~Ⅲ 期患者者;3)其他疾病引起的患肢水肿者;4)患肢肩手有局部感染者;5)合并恶性肿瘤者;6)合并其他重要脏器严重病变者;7)存在认知或精神障碍,不能配合治疗者;8)有针刺禁忌症者;9)正在接受其他相关治疗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 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11]。对照组康复训练同时施以推拿疗法:患者取端坐位,医者以三指拿法放松按摩肩臂部肌肉,来回3~5 遍;点、揉小海、手三里、内关、合谷等穴位;拔伸肩部和手指关节,伸屈旋转腕部各2~3 次;以肩关节为轴心作缓慢环转运动;依次屈伸手掌和指间各关节3~5 次,5 min/次,2~3次/天;注意手法宜缓柔,幅度由小到大,力度大小适宜,以患者能耐受为宜。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电针疗法:选取患侧肩髃、肩髎、天宗、肩贞、臂臑、曲池、肘髎、手三里、外关、阳溪、阳池、合谷、中渚等手三阳经穴位,常规消毒后快速进针,施以提插捻转手法,得气后接电针仪,采用疏密波(50~100 Hz),以针轻微跳动为度,留针30~40 min,1次/天,5 次/周。2 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

2.2 疗效标准 参照《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12]的疗效标准判定。

2.3 观察指标 1)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13]评估。2)上肢功能评分:采用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14]评估2 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患肢运动功能,分值越高示功能越好。3)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DNS)标准(1995)[13]进行评估。4)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14]评估,评分越高则生活质量越好。

2.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3.0处理,计量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2组患者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 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3.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FMA评分、DNS评分、MBI比较 见表2。

表2 2 组患者治疗前后VAS、FMA、DNS、MBI评分比较分)

4 讨论

SHS是脑卒中后常见的运动功能障碍,是因局部脑组织血运功能受损,致交感神经无法摄取营养而形成,一般分为Ⅲ 期,第Ⅰ期是症状期,患者多表现为肩、手关节肿痛,并伴有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或肤色变化,持续数周至6个月,如在此时立即给予有效的治疗,可控制其发展,或可治愈,预后较好。若不能及时治疗则可迅速转化,进入不可逆的Ⅱ 期、Ⅲ 期,甚至进展为废用手,严重影响患者上肢功能[17];因此患病Ⅰ期是最好的治疗时机,对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常规康复训练虽有改善患肢血液循环,增强肌肉及关节功能,平衡肌肉张力,减轻炎性水肿等作用,但患者早期运动时多存在明显疼痛感,影响其治疗的信心与依从性,难以在短时间内取得理想效果[18-19]。

脑卒中肩手综合征属中医“中风”“偏枯”“痹证”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患者多年高体弱,气血不足,气虚则运血无力,血行不畅则血络瘀阻,血瘀则气不行,气滞血瘀,脉道不通,不通则痛;瘀血阻滞,血不利则为水,泛溢体肤则为肿;瘀血阻络,营卫气血不达四末,筋脉肌肉失养失荣而致功能丧失。故病机关键在于血瘀水停,血瘀不通则痛,水停失布则肿。治疗应以活血祛瘀、利水消肿为主。推拿是中医最常用的理疗技术,用治SHS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具有纠正解剖位置,缓解肌肉组织紧张度,放松关节,改善局部血运和淋巴回流,诱发正常肌力,增强肌肉力量,防止肌肉萎缩,提高关节稳定性,扩大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等作用[20]。针刺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可通过刺激穴位,舒经活络,消肿止痛,行气活血,营养周身,正所谓:“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灵枢·本藏》)。本着“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灵枢·四时气》);“病随经所在,穴随经而取,庶得随机心变之理”(《针灸问对》)的原则,笔者主要选取手三阳经穴位,其经络循行从手走头,根据针灸学“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治疗特点,诸穴均可疏通头部和上肢经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利水消肿,且阳明经又是多气多血之经,其经穴可以改善气血运行,荣养经脉,濡润关节,又寓“治痿独取阳明”之意。故三经诸穴合用可治疗肩臂手肘痹痛,指腕不能屈伸,上肢不遂诸证。施以电针更可增强针感,改善患侧上肢血液循环,缓解血管痉挛状态,促进新陈代谢,加速炎性物质和代谢产物的分解清除,增强营养物质吸收,消除肿胀,改善交感神经兴奋性,刺激肌肉收缩,改善肌张力,松解粘连,镇静止痛,恢复患者神经功能及正常活动[21-24]。

本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VAS、DNS评分显著降低(P<0.05),FMA、MBI评分显著升高(P<0.05);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表明电针联合推拿用于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I期的治疗,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简单易行,经济实惠,患者乐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电针上肢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基于惯性传感器的上肢位置跟踪
错误姿势引发的上肢问题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侗医用木头接骨保住伤者上肢66年1例报道
机器绞轧致上肢毁损伤成功保肢1例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胫腓骨双骨折术后并发患肢水肿的效果分析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