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东西部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以江苏昆山和贵州碧江为例

2024-01-13 03:32宏,健,
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碧江区昆山市铜仁市

张 宏, 施 健, 涂 玮

(1.昆山开放大学,江苏 苏州 215300; 2.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1100; 3.南京晓庄学院 旅游与社会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2],作为教育现代化的中坚力量,倘若没有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就谈不上实现中国式教育现代化[3]。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和当前具体国情为基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体居民为中心,涵盖其理念目标、课程内容、方法手段、师资队伍及社区教育治理等社区教育各形态要素的现代性不断增长和实现的过程及模式[3]。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人才支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在部署“构建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体系”这一战略任务时突出强调要“扩大社区教育资源供给”[4]。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开展社区教育,离不开与社区教育相关的各类资源,社区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紧缺与闲置并存等资源配置问题已成为限制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5]。社区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失衡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区教育整体协调发展的障碍,从整体分布看,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教育资源要比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充裕和集中,如何科学地统筹东西部地区社区教育资源,是影响我国社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问题[6]。整合与社区教育密切相关的教育资源,对于促进社区教育发展非常有必要。社区教育资源整合限制性因素很多,有观念因素、体制因素、认识因素等,造成学校、社会、企业等教育资源的相互切割,互不融通[7]。对于各种社会资源,可以采用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市场运作、企业倡导、群众合作等模式进行整合[8]。同时,构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物质保障机制、精神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保障社区教育资源整合机制有效运行[9]。饶冠俊进一步提出,通过公众参与、数字赋能,提升各方的资源共享意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可以打造高质量的未来社区教育资源建设新生态。[10]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1]。为促进我国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从国家到省市均出台了促进东西部协作政策文件,2021年苏州昆山•铜仁碧江东西部协作工作座谈会在昆山召开,昆山与碧江签订缔结友好城市协议。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目前东部地区社区教育相对发达,西部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合作开展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委托培养等教育帮扶工作是我国东西部协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提升西部地区社区教育水平。基于此,在中国式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以江苏省昆山市和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为案例地,开展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

目前国内已有关于我国东西部社区教育资源整合研究相关文献,大多是理论探讨或定性分析,实证研究不足。基于此,本研究将进一步拓展研究视角,在分析上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本研究需要,共设计了3份调查问卷,分为成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调查问卷、社区教育资源调查问卷、市民对社区教育资源评价调查问卷。2023年2月10日—3月31日,分别在江苏省昆山市和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展开调查。成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调查问卷,在昆山市调查3所承担成人教育任务的公办职业学校和10个区镇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共计13所学校。铜仁市碧江区各乡镇尚未设立成人教育中心校,在碧江区仅调查2所承担成人教育任务的公办职业学校。社区教育资源调查问卷,昆山市10个区镇,每个区镇调查4~6个社区,共计调查51个社区。铜仁市碧江区7个街道,每个街道调查2~3个社区,共计调查18个社区。市民对社区教育资源评价调查问卷,在昆山市10个区镇调查社区居民243人,在铜仁市碧江区7个街道调查社区居民172人。通过调查分析,了解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研究结果能够增强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发展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整体提升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发展水平,力争早日实现中国式社区教育现代化。

(一)东西部协作地区成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

从表1看出,社区教育规模方面,昆山市成人教育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为1900人,2022年成人教育招生数为550人,2022年社区培训人数(非学历教育)为57,417人,学历教育开设专业数41个,非学历教育开设项目数53个,校企合作单位85家,校企合作比较紧密,效果较好。铜仁市碧江区成人教育学校目前在校生人数为630人,2022年成人教育招生数为200人,2022年社区培训人数(非学历教育)为500人,学历教育开设专业数10个,非学历教育开设项目数12个,校企合作单位5家,校企合作没有深入开展,效果一般。社区教育设施方面,昆山市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实施场所主要有普通教室、多媒体教室、机房、实训场所等,其中,计算机机房数量34个,计算机数量1682台,投影设备数量395套,实训设备价值17,244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295,823册,社区教育资源基本满足需要,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率较高。铜仁市碧江区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实施场所主要有普通教室、机房等,其中,计算机机房数量3个,计算机数量300台,投影设备数量20套,实训设备价值30万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0,000册,社区教育资源不能满足需要,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

表1 昆山、碧江两地成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

调查还发现,社区教育培训开展方面,昆山市成人教育学校社区培训类型(非学历教育)主要有从业资格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社区培训课程(非学历教育)主要有民族传统文化、健康养生、专业技能、娱乐休闲、外语计算机等知识课程,成人教育学生生源构成主要有企业员工、退役军人、乡镇村干部、事业单位新进(工勤)人员等。铜仁市碧江区成人教育学校社区培训类型(非学历教育)主要是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社区培训课程(非学历教育)主要有健康养生、专业技能等知识课程,成人教育学生生源主体是事业单位新进(工勤)人员。社区教育管理方面,昆山市建有社区教育领导体系,市政府成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各区镇街道、村(居)委会有相应管理人员,建有社区教育保障体系,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完善的监督考核机制、较好的激励机制。铜仁市碧江区设立区级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乡镇(街道)社区教育试点单位等领导体系,没有建立完善的社区教育保障体系。社区教育师资方面,昆山市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师资构成主要由本校专职教师、外聘专业教师、企业行业专家、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社区教育师资来源主要是通过师资资源库查询、其他学校介绍以及网络招聘等,社区教育师资基本满足需要。铜仁市碧江区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师资构成主要由本校专职教师、外聘专业教师等组成,社区教育师资来源主要是通过师资资源库查询,社区教育师资不能满足需要。

(二)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

从表2看出,社区教育设施方面,昆山市平均每个社区拥有成人教育教室2间,教室面积201平方米,图书室1间,藏书数量3297册,图书利用率高,每周均有居民借阅,数字化教室1间,数字化教室内电脑5台,乒乓球室1间,健身器材3套,音响设备1套,投影仪2台,宣传画廊长度13米,宣传画廊3个月更新一次。铜仁市碧江区平均每个社区拥有成人教育教室1间,教室面积24平方米,图书室1间,藏书数量384册,图书利用率不高,居民很少借阅,投影仪1台,宣传画廊长度11米,宣传画廊7个月更新一次,无数字化教室、乒乓球室、健身器材、音响设备等设施。社区教育项目方面,昆山市社区开设培训项目有老年健康知识、消防安全、急救、道德讲堂、茶艺师、插花师、西式烘焙师、中式面点师、广场舞、柔力球、门球、法制、老年人智能机、育婴师、家政服务、插花、绘画、老年人歌唱、瑜伽、手工制作、老年人书法、太极拳、旗袍、二胡、烹饪、戏曲表演等26个,每年培训时间200小时,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人均4元,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来源主要是市、区(镇)两级财政拨款,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能够满足需要。铜仁市碧江区平均每个社区开设培训项目主要有老年健康知识、消防安全、手工制作、法制培训等4个,每年培训时间20小时,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人均1元,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来源主要有财政拨付,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不能满足需要。

表2 昆山、碧江两地社区教育资源

调查还发现,社区教育师资方面,昆山市社区教育师资来源主要有社区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辖区学校教师、社会组织聘请教师、上级部门安排教师等,并建立了教学效果评价机制和教师质量考核机制,社区教育师资管理制度健全。铜仁市碧江区社区教育师资来源主要有辖区学校教师、上级部门安排教师等,没有建立有效的社区教育师资管理制度。教育成效方面,昆山市大部分社区创建有县(区)级以上荣誉,每年固定开展全民学习周、全民运动会等社区教育活动项目。铜仁市碧江区仅有个别社区创建有县(区)级以上荣誉,每年没有固定开展的社区教育活动项目。

(三)东西部协作地区市民对所在社区教育资源评价

昆山、碧江两地市民对所在社区教育资源评价调查情况见表3。对于所在社区拥有教育资源种类评价,昆山市民认为依次有场地资源(占比75.72%)、文化资源(占比56.79%)、网络资源(占比54.73%)、教师资源(占比52.26%)、课程资源(占比50.56%)、辖区单位资源(占比29.63 %)、财力资源(占比28.81 %),铜仁市碧江区市民认为依次有教师资源(占比79.17 %)、文化资源(占比50.00 %)、场地资源(占比43.06%)、课程资源(占比41.67%)、网络资源(占比40.28%)、辖区单位资源(占比23.61%)、财力资源(占比6.94%)。对所在社区教育资源是否满意评价,昆山市民89.30%认为满意,不满意仅有10.70%;铜仁市碧江区市民65.28%认为满意,不满意达到34.72%。对所在社区教育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学习需求评价,昆山市民88.48%认为能够满足,不能满足仅有11.52%;铜仁市碧江区市民63.89%认为能够满足,不能满足达到36.11 %。对所在社区开展教育活动地点评价,昆山市民认为依次是社区活动室(占比95.06%)、区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占比46.09%)、辖区学校(占比17.28%)、辖区单位(占比10.70%),铜仁市碧江区市民认为依次是社区活动室(占比55.56%)、区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占比48.61%)、辖区学校(占比38.89%)、辖区单位(占比16.67%)。对所在社区教育师资来源评价,昆山市民认为依次是社会招募志愿者(占比77.78%)、公办学校兼职教师(占比56.38%)、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占比53.50%)、所在社区居民(占比45.27%),铜仁市碧江区市民认为依次是社会招募志愿者(占比69.44%)、社区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占比52.78%)、公办学校兼职教师(占比51.39%)、所在社区居民(占比26.39%)。对所在社区教育经费是否充足评价,昆山市民79.84%认为充足,20.16%认为不充足;铜仁市碧江区市民51.39%认为充足,48.61%认为不充足。对所在社区在线学习资源是否充足评价,昆山市民88.48%认为充足,11.52%认为不充足;铜仁市碧江区市民68.06%认为充足,31.94 %认为不充足。对所在社区教育资源利用率评价,昆山市民54.32%认为较高,41.56%认为一般,4.12%认为较低;铜仁市碧江区市民23.61%认为较高,58.33%认为一般,18.06 %认为较低。

表3 昆山、碧江两地市民对所在社区教育资源的评价

二、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存在问题分析

(一)东西部协作地区成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建设严重不均衡

因为社会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现阶段东部地区成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丰富,社区教育管理规范,西部地区成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匮乏,社区教育处于起步阶段。东部地区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规模较大,社区教育学生人数众多,社区培训类型多样,课程覆盖全面,学生生源较广,校企合作有实效,社区教育管理体系健全,社区教育师资基本满足需要,社区教育设施齐备。西部地区成人教育学校社区教育规模较小,社区教育学生人数较少,社区培训类型简单,学生生源单一,校企合作没有深入开展,社区教育管理体系不健全,社区教育师资不能满足需要,社区教育设施缺乏。

(二)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发展水平差异显著

目前东部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充裕,社区教育开展成效显著,西部地区社区教育资源不足,社区教育开展困难重重。东部地区社区教育设施完善,利用率高,社区教育项目丰富,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能够满足需要,社区教育师资质量较好,社区教育活动开展有序。西部地区社区教育设施严重不足,社区教育项目较少,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不能满足需要,社区教育师资质量没有考核机制,社区教育活动难以正常开展。

(三)东西部协作地区市民对所在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满意度不同

东部地区市民对社区教育资源供给较为满意,认为能较好地满足市民学习需求,西部地区市民对社区教育资源供给满意度相对偏低,认为不能充分满足市民学习需求。东部地区市民对所在社区教育场地资源、社区教育文化资源、社区教育网络资源、社区教育教师资源、社区教育课程资源较为满意,认为能满足学习需求。西部地区市民对所在社区教育教师资源、社区教育文化资源相对满意,对社区教育场地资源、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社区教育网络资源均不太满意,认为不能充分满足学习需求。

三、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

(一)强化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完善组织管理机制、课程开发机制和师资建设机制

东部地区成人教育学校教育开展具有规模优势,社区教育规模、社区教育管理、社区教育师资、社区教育设施等各种社区教育资源建设较好,基本满足社区教育需求。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社区教育起步较晚,成人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建设薄弱,影响社区教育开展。目前东西部协作地区成人教育学校之间的交流合作已在有序进行,2018年昆山开放大学对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首次帮扶培训,2019年进一步开展了社区教育管理干部交流培训和社区教育合作交流活动。组织管理机制方面,昆山市建立社区教育三级管理体系,市级层面,建立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由各部委办局、区镇组成成员单位,下设市社区教育办公室,负责全市社区教育组织协调工作;区镇级层面,建立社区教育工作委员会,负责辖区内社区教育工作指导开展;社区(村)层面,建立社区教育工作小组,负责社区教育具体工作[11]。三级管理机构相互配合、整体联动,形成了“政府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参与、社会各界支持”的社区教育工作机制。铜仁市碧江区仅设立区级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和一些乡镇(街道)社区教育试点单位,没有形成全覆盖的社区教育管理网络,需要补充完善。课程开发机制方面,昆山市通过招标采购、自行开发等手段精准地投放课程资源,每年更新课程资源数在1200节以上,每年课程资源采购资金8万元以上。铜仁市碧江区仅能提供有限的学历提升、技能培训、文明素养等培训课程,课程资源有限,需要完善课程开发机制。师资建设机制方面,昆山市一是建立专职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包括管理人员和专职教师,由昆山市教育局统筹分配,专门负责社区教育管理指导工作。二是招聘社区教育兼职教师,依靠社区及其他职能部门,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开展社区教育工作。三是组建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参与社区教育、课程开发、活动组织等工作。四是定期开展社区教育师资培训,无论是专职、兼职还是志愿者,均有相应的、定期的师资培训,提升社区教育师资素养。铜仁市碧江区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有专(兼)职教师,但人数较少,培训不足,需要充实专(兼)职社区教育师资力量。

(二)整合东西部社区的教育资源,增加专项经费投入,拓展社区教育项目

东部地区社区各种教育资源富足,设施设备完善,社区教育项目丰富多彩,这与充足的社区教育经费投入密切相关。昆山市实行市、区(镇)两级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财政投入制度,“十三五”期间昆山市财政共投入社区教育专项经费765万元,区(镇)财政共投入1160万元,这些经费投入主要用于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升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培训活动,社区教育成效非常显著。铜仁市碧江区社区教育经费投入采用以政府投入为主,成人教育学校适当分担的形式,按常住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标准政府财政拨款,学校再适当补充,总的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社区教育开展存在重重困难。昆山市社区教育经费投入机制完善多元,能充分满足社区教育资金需求。铜仁市碧江区社区教育经费基本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并且标准低,不能满足社区教育开展资金需求。昆山市在教育帮扶过程中,可以加大定向援助铜仁市碧江区社区教育建设资金,同时引导昆山市社会力量支援铜仁市碧江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努力拓展铜仁市碧江区社区教育培训项目,提升社区教育成效。西部地区社区教育专项经费还可由中央参照成人专科学历教育的学费标准,通过转移支付、教育扶贫等途径下达到地方,加大对西部地区社区教育的支持力度[12]。

(三)构建统一的东西部社区教育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并向两地市民免费开放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大部分社区教育资源已经可以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实现在线学习和交流。目前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差异巨大,昆山市和铜仁市碧江区可以构建统一的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在线学习平台,把东西部协作地区的社区教育资源一起整合到这个在线学习平台上,通过网络在线学习、腾讯会议直播等方式,提供给两地市民免费学习,这一方法技术可行,无需额外投入大量资金,社会教育效果良好。现在,昆山市已建有“昆山市民学习在线”数字化学习服务平台,拥有大量的在线学习课程资源。昆山市还建立了电子图书阅读服务平台,由昆山市图书馆、区镇图书馆、社区图书室,以及大型企业图书站提供电子图书,有效运行全民在线阅读服务平台。此外,昆山市还有市民大讲堂服务平台、技能实训服务平台、文化艺术服务平台等多个社区教育学习平台,其中,市民大讲堂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技能实训服务平台组织开展技能鉴定、技能培训等,文化艺术服务平台开展文艺表演、文艺培训等,这多个社区教育学习平台也可以通过在线学习的方式交流。铜仁市碧江区已建有“仁师在线”“锦江之声”等多个社区教育在线学习平台,有部分课程资源,但种类较少,数量不丰富,更新较慢,不能满足市民在线学习需求。通过构建统一的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有效实现资源整合。

(四)挖掘地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开发乡土培训课程,培养青年学生家国情怀

东西部协作地区地方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资源均很丰富,如果能够开发乡土培训课程,或者创建成为品牌项目,互相交流学习,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家国情怀意义很大。昆山市整理挖掘戏曲、先贤、水乡、饮食、商业、园林共六大地方传统文化,并围绕昆南抗日游击根据地事迹、大凤湾战斗遗址以及“昆山之路”精神,编写乡土培训教材,开发乡土培训课程,让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在社区教育中“活”起来。铜仁市碧江区整理挖掘四面鼓、赛龙舟以及对山歌等地方少数民族文化,并围绕革命先驱周逸群故居红色文化,开发乡土培训课程,弘扬优秀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共享昆山市和铜仁市碧江区的地方文化和红色文化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有利于强化两地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五)健全东西部社区教育帮扶领导体系,促进两地社区教育均衡发展

社区教育帮扶工作是东西部协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东西部协作地区在签订缔结友好城市协议框架下,可以进一步成立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帮扶领导小组,专职负责促进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和宏观调控,重在理顺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领导体系,健全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管理机制,强调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形成覆盖东西部协作地区全体市民的社区教育网络,加强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宏观调控,进一步优化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配置,激励市民终身学习热情,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科学合理地推进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协同发展。同时,根据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和人才需求变化,昆山市在教育帮扶铜仁市碧江区过程中,可以在技术服务、资金援助、课程共享、师资培养等社区教育资源方面给予碧江区更多支持,有针对性地开展碧江区社区居民技术技能培训和文化课程学习,以便更好地为东部地区精准输送产业发展急需人才。

综上所述,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要求我国东西部地区社区教育能够协同发展。但目前东西部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差异显著,东部地区社区教育资源整体充裕,能够满足社区教育需求,西部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匮乏,难以保障正常社区教育开展。调查研究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建设现状,据此提出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协同发展的实施路径,有效促进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资源共融共通,从而整体提升我国东西部协作地区社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
碧江区昆山市铜仁市
昆山市“四进四排查” 守群众平安年
昆山市安全学校运行初见成效
昆山市坚持共建共享 争创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昆山市娄江实验学校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石阡县第二小学
贵州铜仁市逸群小学
贵州铜仁市思南县第三小学
铜仁市碧江区珍珠花生中10种农药残留测定
“1234”工作法——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