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科技强国 奋斗有我”的青春之声

2024-01-14 13:38本刊编辑部
中华儿女 2024年1期
关键词:科技人才强国工作者

本刊编辑部

2023年的冬季,一场充满青春激情的科技之“火”在全国点亮、蔓延。自11月以来,中青科协牵动全国31个省集中开展“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国活动月,已开展活动210场,线上线下带动8万多名青年科技人才参与,累计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27.8亿元,唱响了“科技强国 奋斗有我”的青春好声音。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

青年科技人才蕴藏着巨大的创新潜力,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

进入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下,一系列“实招”“硬招”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搭台子、解束缚,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創造潜力、创业动力被极大激发。他们坚持“四个面向”,奋力投身铸大国重器、挺民族脊梁、立时代新功的生动实践,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一大批青年科技人才露头冒尖,奋战在科技创新前沿阵地,啃“硬骨头”,破“卡脖子”难题,攻克了一大批核心和关键技术,为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注入青春力量,展现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和使命担当。

在“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日”全国活动月,我们看到了很多心怀国之大者、为科技强国努力奋斗的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身影。

“做科研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杜梦然说。博士毕业后进入深海所,她先后随“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深潜30余次,为开启我国深渊科考万米时代,提升我国载人潜水器的应用能力作出积极贡献。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羲和号”卫星科学与应用系统总设计师李川,则将研究的目光投向浩瀚苍穹。为了解决我国太阳物理研究严重依赖国外卫星数据的“卡脖子”问题,他全身心投入到“羲和号”卫星研发事业中。

全国青联委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炜,深耕光子学与热科学交叉领域,不断带领团队在光子学特性调控、规模化制备及应用、热力学理论等领域取得创新突破。

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雷鹏一直致力于阿尔兹海默病的分子病理机制与防治研究,为解决我国老龄化社会实际难题努力奋斗。

四川省地质环境调查研究中心水工环勘查设计院党支部书记、院长覃亮,多年来扎根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努力在防灾减灾、生态修复、城市地质、应急管理等方面不断探索,攻坚克难,科技创新,用心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全国青联委员,东华软件集团高级副总裁、东华云计算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郭浩哲带领团队深耕智慧城市建设,紧密围绕数字中国战略,持续着力智慧建筑、智慧交通、智慧工业、智慧文旅等产业转型升级,为城市打造“超级大脑”。

……

纵观人类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都带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量变与质变。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科技对国家命运、经济社会发展和百姓民生的影响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如何挺立时代潮头、破解发展难题?这些不同领域的青年科学家用实际行动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在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心系祖国和人民,践行科学救国、科学报国、科教兴国、科技强国理念,树立起一座座科技创新的丰碑,铸就了不同时代的科学家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和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跨越时空,历史昭示未来。迈上新征程,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牢记总书记嘱托,挺膺担当、埋头苦干,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以奋斗姿态为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科技人才强国工作者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请党放心 强国有我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强国有我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秦晋争霸
科技人才是发展的推动力
宁陕农业科技人才助产业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