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情分析及教学对策

2024-01-14 13:38翟欢
科技风 2024年1期
关键词:滇西北学前教育高职

摘 要:为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提升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质量,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滇西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开始前、进行中和结束后的学情进行分析,发现学生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比较薄弱;对歌唱活动的掌握更好,设计能力比组织能力更好;更喜欢小组教学和校内校外混合教学。针对学情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对策:组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群和互助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共同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小组的评价作用,继续完善课程的评价机制;提升幼儿园观摩活动的质量和数量,增加学生去幼儿园实训的次数;因材施教,试行差异化教学;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打造优质课程团队。

关键词:滇西北;高职;学前教育;学前分析

一、学情分析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是对教学对象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情况分析,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和落脚点。基于学情分析的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方法应用等,是体现学生为中心的高质量教育教学的前提。学情分析是课程教学的起点,同时是贯穿教学始终的一项重要内容。学前分析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对学生的分析,通过课前的学情分析可以了解学生在学习具体课程前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准备情况,可以了解学生的认知方式、喜欢的学习方式等情况,针对这些情况可以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通过对课中的学情分析,了解学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困惑,有针对性对教学进行调整。通过对课程结束后的学情分析,可以了解课程以后改革和调整的方向。

本研究针对滇西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开始前、进行中和结束后的学情进行分析,了解这部分学生与课程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情况,以建设高质量高水平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为目标。

二、滇西北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学情分析

学前分析并不只是在学“前”,应该贯穿课程的始终,在教学前进行学前分析,对学生课程相关的知识和能力、认知风格、喜欢的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解,然后基于此设计和调整课程内容及课程组织形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学前分析,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学习困惑或学生遇到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解,并基于此进行重点深入的学习;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学习分析,通过个别访谈,对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等进行深入的了解,针对问题困惑或不足进行二次精细化的教学设计,进一步提升课程的质量。

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进行研究分析,对学生课程开始前、课程进行中、课程结束后进行调查和访谈。结果如下。

(一)对课程的兴趣

大部分同学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这门课程感兴趣,数据显示73%的同学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比较感兴趣或很感兴趣,只有2%的同学不感兴趣。通过对不感兴趣同学的访谈发现,之所以不感兴趣主要是自己的音乐相关技能不好,比如唱歌走调、五音不全,音乐基础比较差,所以对音乐活动失去信心和兴趣。

(二)对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了解

幼儿园常见的音乐活动是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活动,这四个类型的活动中,学生对幼儿园歌唱活动比较了解,其他三个类型活动完全不了解的比例达到一半左右,其中對打击乐活动不了解的比例最高,达到57%。学生之前在幼儿园有过见习,但是看到的更多是歌唱活动,一方面是由于见习时间短,另一方面是歌唱活动是幼儿园开展的主要音乐活动,但是学生对歌唱活动的了解也只是停留在知道或者看过这个类型的活动,具体如何设计组织还是完全不了解。

(三)对课程相关音乐知识的了解

在课程教学活动中,通过观察和调查,发现学生对课程需要的相关乐理知识、动作的掌握并不好,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中常用的音调。部分学生并不清楚什么是ABCDEFG调。

(2)常用的划分乐句和乐段的方法。有些学生不会划分乐句和乐段,韵律活动中听不出来音乐有几段。

(3)音乐的性质,如对音乐的高低、强弱、长短等掌握得也不是很好。

(4)动作,对常见的韵律动作不熟悉或不了解。

(5)常见的配器方法。学生对如何根据音乐的性质来选择不同的乐器和配器方法等并不了解。总之,学生对课程相关音乐知识的掌握普遍比较薄弱。

(四)与课程相关音乐能力的水平

学生在课程相关的音乐能力方面也不强,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在歌唱技能方面,有57%的同学能够比较准确地歌唱和表达歌曲情感,而另外接近一半的同学不能够在音准、节奏方面准确地歌唱,不能够比较准确地表达歌曲情感。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歌唱活动的模拟教学环节,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出现歌唱走音、跑调等现象,能够把歌唱音准,对一些学生来说就很难了,更不用说在感情饱满地、准确地表达歌曲情感方面,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达不到。在韵律活动相关的技能方面,只有34%的有较好的节奏感,能够分辨音乐的不同性质,如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力度的大小等,具有较好的动作协调性。大部分同学不能够辨别音乐的不同性质,对相关动作的掌握也不好;在打击乐技能方面,有53%的同学认识一些幼儿园内的打击乐器,但是不会为音乐配器,有30%不认识幼儿园常用的打击乐器,也不会为音乐配器,只有15%的同学认识一些幼儿园常用的打击乐器,也会为音乐配器。

(五)不同类型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掌握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幼儿园歌唱活动的掌握最好,对打击乐活动的掌握最差。通过对学生的访谈进行分析,一方面是因为学生本身对幼儿园歌唱活动更了解一些,教学设计组织也更容易些,而且作为课程开展的第一个类型的活动,在时间上和锻炼上更充分;而打击乐活动相对其他类型来说组织起来比较难,而且学生本身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就比较薄弱,再加上是最后一个活动,因为节假日等原因,学习和锻炼的时间相对较短。

另一方面,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能力具体包括幼儿园音乐活动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与反思评价能力,在三个方面的能力中,设计能力与反思评价能力要强于组织能力,大部分同学都能比较完整地设计幼儿园音乐活动,能够比较客观进行全面的活动反思与评价,但是在组织活动方面就相对较弱。分析原因还是锻炼组织能力不够充分,目前采用的是小组模拟教学和一次到幼儿园各班面对小朋友进行真实的教学,小组模拟教学是由其他同学扮演小朋友来配合教学,同学们只能锻炼到熟悉整个教学流程,但是在教学中的师幼互动、活动常规等方面都没办法很好地锻炼。

(六)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喜欢小组合作式学习或相互交流的集体学习,但是以往的小组合作式学习存在一些问题,通过个别访谈和观察发现小组学习的问题有:一是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中,有的组内个别同学不积极主动、不愿意参与,会出现小组作业主要由1~2个人完成,其他人直接“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的情况。二是会出现大家轮流单独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如这次作业由我做,下次作业另一个同学做,大家轮着完成每次小组作业。

在线上线下学习方式方面,只有8%的同学喜欢传统的课堂教学,有38%的同学喜欢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学习方式,大部分同学喜欢校内校外混合式的教学方式。校内校外混合教学指:课程理论部分在校内进行,由校内教师承担。课程实训部分即观摩和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在幼儿园进行,由幼儿园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承担。学生观摩的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先由幼儿园教师进行教案准备,然后幼儿园教师和校内教师共同进行研讨,研讨后进行实践打磨,通过不断地打磨最终确定观摩的活动。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学生对校内校外混合式上课形式满意度很高,但是根据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发现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如在幼儿园观摩活动的数量有些少,一次只是观摩讨论一个活动,觉得数量不够;观摩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有的教学活动质量高,学生反应收获很大,有的教学活动质量不太好,学生反应不如看视频。最后一次校外实训是学生到幼儿园各班面对幼儿组织教学,所有同学都很喜欢这样的形式,同学们上完课后认为这样的形式对他们锻炼很大,有很多的收获和体会。

(七)评价方式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对评价的内容方式特别是评分標准不是很清楚,目前课程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评价占60%,包括平时出勤、课堂表现、小组活动(幼儿园歌唱活动、韵律活动、打击乐活动三个活动的设计、组织)、终结性评价占40%,由个人撰写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并录制模拟教学视频。在评价方式上,评价的内容比较多,教师评分为主,教师平时的评分记录和最后算分的时候会比较繁杂,对学生的小组活动评分主要依据最终的成果展示,对于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中的情况就不能很好地了解。

三、教学对策

(一)组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群和互助学习小组,有针对性地共同提升学生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与观察,学生课程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普遍偏弱,而且不是只表现在一届学生,是历年历届的学生的普遍现象。针对学生课程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偏弱的情况,一方面可以组建学前儿童音乐教育课程群,邀请音乐课程相关的教师组建课程团队,与音乐教育相关教师沟通交流,将学生课程相关的薄弱的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在音乐课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另一方面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可以录制或寻找相关的视频资源,并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如智慧树、学习通、职教云等平台作为学生课前的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学习平台针对自身情况进行自学。最后可以组建学生互助学习小组,音乐知识技能强的学生与弱的学生在同一小组,利用课余时间针对课程相关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一起学习,互相帮助,每个小组可以邀请音乐教育相关教师作为导师来进行指导。

(二)充分发挥小组的评价作用,继续完善课程的评价机制

在小组活动中,学生反馈个别学生不参与活动或参与不积极不主动。之前的小组评分是教师通过看小组最后展示的作业或活动来评价,对于小组完成过程中的情况并不了解。所以会出现一些小组内的同学虽然没有参与或参与度很低,也能享受整个小组的评分。针对这个情况,充分发挥小组的评分作用,由小组长负责评每次活动的小组分,根据小组成员的参与活动情况来评定参与分。每个活动由组内评分和教师评分共同构成,并由小组成员和教师共同构建评分标准。继续完善评分体系,之前的评价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60%,包括考勤、小组活动(小组共同设计与组织活动),期末成绩占40%,主要是个人教案及试讲。平时成绩过于注重小组活动,可以增加个人作业,作业形式也可以更加丰富,除了常规的设计教案、组织教学、说课,还可以进行案例分析、小论文等,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在之前的评分中,因为涉及的评分项目比较多,分数最后算起来比较繁杂,导致学生不太了解具体的评分体系。针对这个情况可以在学习平台公布具体的评分项目、评分标准,每个项目的分数可以公布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

(三)提升幼儿园观摩活动的质量和数量,增加学生去幼儿园实训的次数

针对去幼儿园观摩活动的质量参差不齐问题,继续加强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交流,从教案设计、研讨、活动打磨各个环节入手,共同打磨出高质量的教学活动。整个活动可以邀请学生线上共同参与,让学生了解整个“磨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针对去幼儿园观摩活动数量少的问题,增加每次观摩活动的数量,由之前的一个活动增加到三个活动。考虑到学生来回去幼儿园的时间问题,也可以将打磨好的活动录制成视频,由幼儿园教师带到学校课堂上来进行分析,但是这样的效果肯定没有现场观摩效果好,但是节省了时间。学生反映去幼儿园进班进行教学的锻炼很大,比在学校进行模拟教学的效果好很多,可以增加学生进班进行教学的次数,当然这个要和幼儿园沟通协调好。

(四)因材施教,试行差异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还要考虑每个学生的特点和差异,可以尝试依据学生的性格、学习风格或者知识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对不同的学习小组试行差异化教学,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内容的教学,给不同小组分配适合他们的学习任务。

(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打造优质课程团队

教师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具有专业的、高质量的教学水平,才能设计出符合学生情况的课程内容,运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实施出真正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发展的课程。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一方面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不断去学习、培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树立科学的先进的教学理念,另一方面,要不断地深入幼儿园一线,去一线观摩、研讨甚至亲自去实践,另外一方面,还要打造一支优质的课程团队,课程团队由校内校外教师构成,校内教师包括任课教师和相关课程教师,校外教师由幼儿园教师构成。幼儿园音乐教育课程教师与相关课程,如乐理与视唱练耳教师或幼儿舞蹈教师等共同进行理论方面的教学,校内和校外教师进行实训方面的教学。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通过打造团队,共同吸取对方的优点指出对方的不足,让自己不断进步才能走得更远。

参考文献:

[1]沈红杏.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情分析与教学对策[J].科技风,2021(11):5657.

[2]高友润.学情分析不止在学“前”[J].人民教育,2020:1516.

[3]李健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情分析思考[J].职教论坛,2016,17:2731.

[4]马文杰,鲍建生.学情分析:功能、内容和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13(09):3335.

[5]徐彤薰.基于高校教學的混合式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研究[D].清华大学,2019.

[6]花威.生源多元化背景下高职学生学情分析与对策研究——以湖北省C职院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9(04):4448.

[7]王冬娇.基于学情分析的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福建轻纺,2022(12).

作者简介:翟欢(1989— ),女,河北高碑店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幼儿艺术教育、幼儿园班级管理。

猜你喜欢
滇西北学前教育高职
滇西北生命体验的诗性吟唱——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解读之漫议
滇西北高原机场一次暴雨过程的水汽输送特征分析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异质型村庄共同体何以维系——一个滇西北民族村寨的互惠实践研究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滇西北鲁甸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铀矿找矿前景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