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历史 地理(一)

2024-01-14 11:38
山西教育·招考 2023年12期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说,在我国史前时期的各个文化区当中,中原有“居天下之中”的地理优势,扮演了中华文明大熔炉的角色。该学者肯定了中原文化区在中华文明形成过程中

A.产生时间最早B.居于核心地位

C.发展相对独立D.体系最为完备

2.“短短15年的秦朝,把全国的人力财力,榨取尽了,无数血汗生命,造成许多事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灭六国B.焚诗书

C.行郡县D.筑长城

3.唐朝政府中,中央和地方都有外国人担任各类官职。据统计,总数不下3000人,有一些还身居高位。这说明唐朝

A.开放包容B.经济繁荣

C.文化昌盛D.政治腐败

4.图1是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明代《南都繁盛图》(局部),画面上南市街到北市街一带人流如织,店铺林立,出现了大约109个店铺招幌,幌子上写着“东西两洋货物俱全”“西北两口皮货发客”等。这反映了明代

A.商品经济繁荣

B.南京水陆交通便利

C.经济重心南移

D.商业活动诚信为本

5.曹雪芹把诗赋、书法、戏文、对联、礼节、饮食、服装等元素以及各种风俗习惯,几乎全部安插在《红楼梦》里。这强调了《红楼梦》

A.语言精练生动B.内容通俗易懂

C.线索清晰完整D.汇聚传统文化

6.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所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天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马克思认为

A.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是中国孤立无依

B.中国当时是个尽善尽美的天朝天国

C.强大的中国必然打败实力弱小的英国

D.中国战败的原因是落后于时代潮流

7.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这一思潮指的是

A.开眼看世界B.推翻清朝统治

C.“自强”“求富”D.变法图强

8.它(洋务运动)在不改变政治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军事、文教等方面的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受到了旧的政治制度的极大制约,因而举步维艰,成效甚微。它的失败,呼唤着对政治制度的改革。由上述材料可知洋务运动

A.是一场完全失败的改革

B.孕育了之后的政治改革

C.使得中国走上资本主义

D.将马克思主义引入中国

9.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一直存在。下列哪一文献体现农民“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的渴望

A.《天朝田亩制度》B.《资政新篇》

C.《劝世良言》D.《海国图志》

10.历史地图能够直观展现前人活动的时间与地理空间,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图2的历史地图最早可出现在

A.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

B.太平军进行北伐和西征

C.《辛丑条约》签订之后

D.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11.时人评价当时的中国“革命以前,吾民之患在一专制君主;革命以后,吾民之患在数十专制都督。昔则一国有一专制君主,今一省有一专制都督。”革命是指

A.土地革命B.辛亥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D.新文化运动

12.晋华中学的学生选择“旧民主主义革命”这一历史时期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以进一步了解近代化探索历程。下面是他们拟定的项目化学习汇报提纲,请你给这一提纲选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A.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B.历史上的农民起义

C.资产阶级理论探索

D.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13.有历史学家称赞五四运动为“中国现代史上第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史实中,最能体现“群众运动”这一特点的是

A.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

B.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的斗争

C.后期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了上海

D.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14.政治建制示意图不仅能够清晰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构架,也是了解一国政治状况的重要史料。图3为日本某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建制示意图,据此可知

A.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B.废除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归国有

C.农奴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15.亚历山大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这段话旨在强调

A.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的交流

B.和平交往更有利于文明的交流与发展

C.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源于战争

D.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方式只有暴力冲突

16.刘明翰在《欧洲文艺复兴》一书中提到:“意大利在中世纪后期经济发达、城市兴起,封建统治势力相对薄弱……它在14世纪已经有较为发达的早期资本主义经济,毛织业、银行业也居全欧之冠,建立了由七大行会资本家直接控制的新政权。”上述材料反映了文艺复兴的

A.背景B.主张C.地点D.影响

17.依法治国是迈向近代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近代各国都纷纷颁布治国法律,以保障民主。比较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国《人权宣言》的共同点

A.都确立本国的政治框架

B.都推翻本国封建统治

C.都反映资产阶级主张

D.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8.(英国)1867年,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上社会阶层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这一社会现象反映了

A.英国人口增长B.工人队伍壮大

C.城市化加快D.贫富分化加剧

19.英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图腾,叙写英雄事迹是对英雄最长久的思念。下列英雄叙事正确的是

A.章西女王领导印度人民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玻利瓦尔打败了葡萄牙殖民者解放南美

C.扎格鲁尔领导的华夫脱运动实现了埃及独立

D.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20.国际组织是全球经济和社会治理的引领者和推动者。以下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标识图案中,首要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的图案是

雾霾是由于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尘埃多,在大气层比较稳定,空气不流动的情况下,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飘浮在空气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图4为我国某城市2月25~28日气温及风力风向图,读图回答21~22题。

21.25~28日的四天中,最可能出现雾霾天气的是

A.25日B.26日C.27日D.28日

22.雾霾发生时,大气的能见度差,易发生交通事故,要最大限度地提高市区交通事故处理效率,应使用

A.GPSB.RSC.GISD.数字地球

图5为2019 ~ 2050年我国人口数量及年龄结构变化统计图(含预测),图6为我国老年人口数量变化及趋势测算统计图。完成23~24题。

23.2019 ~ 2050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产生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人口抚养负担加重

C.劳动年龄人口增长过快

D.环境人口容量急剧减小

24.我国为应对人口问题,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鼓励人口向海外迁移

B.加快城市化建设,扩大城市规模

C.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发展养老产业

D.扩大农业用地规模,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图7示意中国某地小流域土地利用。该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为丘陵,河谷两侧为坡地,坡度多在15毅~20毅,海拔高度50~20米。据此完成25~27题。

25.以下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可能是

①顺坡胡柚地②梯田胡柚地

③草灌地④裸露土壤

A.②①③④B.④①②③

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

26.考虑植被及其他自然因素,下列土壤肥力最高的一组土地可能是

A.梯田橘子地、农林混作地

B.草灌地、顺坡板栗地

C.梯田橘子地、顺坡板栗地

D.草灌地、农林混作地

27.水土流失除了导致土壤养分流失,农作物减产,还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

①缩短水利设施的使用寿命

②土地退化导致生态系统恶化

③生产和生活用水受到影响

④河流上游水位抬高,洪涝灾害频发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麻城是湖北省首个被国家规划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县级市,2021年黄冈市“十四五”规划明确表示支持麻城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图8示意麻城位置。据此完成28~30题。

28.麻城成为湖北省首个被国家规划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县级市,主要得益于

A.自然環境较优越B.吸引人才集聚

C.分担了武汉职能D.地理位置优越

29.麻城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短期内最直接的影响是

A.城镇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B.服务种类迅速增多

C.发展带动能力大大增强

D.服务范围迅速扩大

30.麻城建设大别山区域性中心城市,将会导致

A.农业土地规模减小B.环境污染减轻

C.服务业的发展减慢D.人口规模缩小

天山山脉位于亚欧大陆腹地,因拦截大量的大西洋和北冰洋水汽,年均降水量可高达680mm,成为干旱区湿岛。天山山脉纵向来看为三列平行山脉,即北天山、中天山和南天山,横向为阶梯状山地。图9为中天山某段沿43.67毅N方向的地形剖面图及随地形变化的降水量分布图。据此完成31~33题。

31.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为中天山的

A.阳坡B.迎风坡

C.东坡D.西坡

32.②地年均降水量多于③地,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盛行风

C.局地环流D.冰雪覆盖度

33.关于①地和⑦地的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年较差大

B.①地和⑦地年较差均大

C.⑦地日较差小

D.⑦地比①地年较差大

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图10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完成34~36题。

34.连作八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

A.土壤酸化B.土壤沙化

C.土壤盐碱化D.土壤有机质减少

35.为减缓大棚内土壤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

A.及时深耕土壤B.适量掺沙改造

C.增施速效肥料D.采用滴灌技术

36.该地最可能位于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

C.塔里木盆地D.黄淮海平原

区位熵又称专门化率,其值越高,地区产业集聚水平就越高。一般来说,当区位熵大于1时,则该地区的某项经济指标在全国有优势;当区位熵小于1时,则处于劣势。表1为我国某地形区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区位熵,据此完成37~38题。

37.该地形区是

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

38.与塔里木盆地相比,该地形区棉花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秋季少雨,有利于采摘

B.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近

C.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D.质量较好,市场需求多

雁行形态说揭示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具体表现为,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读产业结构的雁行形态示意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市场),完成39~40题。

39.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也呈现了雁行形态。该地区的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大,主要原因可能是

A.生产规模大

B.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

C.技术、管理水平高

D.劳动力成本低

40.下列最容易实现雁行形态发展序列的工业部门是

A.大飞机制造工业B.汽车工业

C.纺织工业D.微电子工业

二、非选择题:41~ 45小题,共7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

经济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结合所学知识,请完成下列问题。

(1)【古代诗歌】多元视角看交通:古人对隋唐大运河的评价是否一致?我们该如何正确评价大运河?(4分)

汴河直进船

李敬方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2)【城市布局】规划理念看发展:观察下列城市布局图,比较唐宋都城布局的异同点。(4分)

(3)【经济格局】南北差异看变迁:下列一组地图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现象?并分析变化的原因。(6分)

42.世界历史的发展波澜壮阔,大国崛起之路是其中浓墨重彩的辉煌篇章。阅读材料,结合史实,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英国的霸权与近代化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传统社会向近代化的转型也就没有它的世界霸权……在近代世界,英国就是通过制度创新引领时代潮流,并迅速崛起成为欧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的。一个时代潮流,往往表现为一种新制度的出现,谁能够做到制度创新,谁就走到潮流的最前面。制度创新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创造前所未有的新制度,为未来指引方向;二是使原有制度不断更新,不断保持活力,能够与时俱进,这二者在英国都得到了体现。

———钱乘旦《从历史学视角透视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

美国崛起的成功首先在于它获得了当时世界上最充分的经济要素……美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中后期的两次技术革命的主要发源地,这使美国的生产力和企业管理制度处于不间断的创新过程,在核心竞争力上很快超过欧洲并长期保持领先地位。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获得了对欧洲的巨大债券和战争赔偿,实现了世界范围的财富从欧洲向美国的转移,从而奠定了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黄仁伟《大国兴衰的歷史比较》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如何通过近代化的转型掌握世界霸权的。(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成功崛起的重要因素。(4分)

(3)依据材料三,苏联的工业水平排名有何变化?并分析引发变化的原因。(3分)

43.茶叶是西方认识东方的窗口,也是东方对外交往的桥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英国对茶叶的要求虽然已经增长,可是中国酬答这种要求的愿望却没有跟着发展起来。事实是中国向来没有打算同欧洲人接触,但是却拥有吸引它们的货物。自然经济形态导致中国社会缺乏消费英国工业品的需求,于是茶叶成为了中英贸易中最重要的商品,有学者据此将“丝绸之路”改称“茶叶之路”,中英茶叶贸易呈现一边倒的不平衡态势。

———刘礼堂、陈韬《清代茶叶贸易视野下的中英关系———以贸易博弈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二

印度本不产茶,19世纪30年代从中国引种茶叶,随后印度茶叶产业不断发展。1872年,揉茶机制成,并在阿萨姆茶业公司装置使用,机器制茶很快代替手工劳动。大规模的资本主义茶场及股份制茶厂占据绝对优势。1881年成立印度茶业协会,使印度茶业经营“进入普遍化、系统化及单纯化之时期”。1900年原茶业协会成立科学部,专门研究茶叶生产制作。至20世纪初,印度代替中国成为世界头号茶叶生产、出口大国,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50%以上。

———摘编自陶德臣《英属印度茶业经济的崛起及其影响》

材料三

2021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茶叶出口总量为10.85万吨,同比增6.0%,出口总额7.19亿美元。与此同时,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对中国茶叶出口也产生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在首批互认的100个地标产品中,共有来自全国11个产茶省的28个茶叶地标产品,出口总额已超过1亿美元。

———摘编自中国新闻网

(1)依据材料一,结合史实说明英国是怎样扭转这一“不平衡态势”的。(3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中期以来印度茶叶产业超越中国的原因。(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茶叶畅销的时代背景。(3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的认识。(1分)

4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

赞比西河(图)是南部非洲第一大河,两岸支流呈不对称发育。上游流经高原地区,水流缓慢,河道多弯曲,中游峡谷与平原相间分布,河道宽窄相间,下游河道宽阔,入海处形成巨大河口三角洲湿地。

(1)赞比西河上游洪峰一般出现在2~3月份,中游洪峰出现在4~5月份,请解释中游洪峰明显推迟的原因。(6分)

(2)分析甲河段季节性断流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3)说明赞比西河入海口没有形成港口的主要原因。(6分)

4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7分)

材料一

董志塬是黄土高原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塬。在湿润环境下低等植物不断新陈代谢,黄土中积累了一定的有机物质时会形成土壤。图15为董志塬地形图;图16为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的剖面图。

材料二

董志塬沟壑区造林的成活主要取决于栽植时及栽植后两三个月的土壤含水率。沟壑区不同坡向和坡的上、中、下部位土壤含水率不同,只有合理选择树种才能取得较好造林效果。

(1)从水蚀的角度,描述沟谷的形成过程。(4分)

(2)根据M地黄土—古土壤沉积序列,推断其形成过程中气候变化特点。(6分)

(3)董志塬沟壑区造林时选择的树种,阳坡比阴坡更耐旱、坡上部比坡脚的更耐旱。从树种适应性说明这种选择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