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研究

2024-01-15 11:03董大伟张治银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突击队农业生产

董大伟 张治银 王 娟

中央团校:党的青年运动史教研部;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北京 100089

“一五”时期①,青年突击队投身到城市基础建设、交通运输以及农业生产等各个领域,承担了大量极具挑战性的劳动任务。他们以高昂的劳动热情和奉献精神,为国家建设贡献了青春力量。其中,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建立是我国农业生产战线上的一项创举,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关于农村青年突击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案例介绍和人物宣传,缺少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成果。本文结合相关史料,探究“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及现实启示,以深化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产生的历史背景

农村青年突击队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它的产生与当时的农业发展目标、农业生产面临的现实困境、城市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密切相关。

(一)“一五”计划确定农业发展目标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完成后,我国从1953年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逐渐掀起了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热潮。实现农业增产是“一五”时期农业建设的首要目标。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明确提出:“为着适应城市人口日益增多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需要,我们必须生产更多的粮食”[1]。青年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怎么组织他们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是各级党、团组织必须深刻考虑的重点问题。1955年,团中央宣传部编写的《农村青年,为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而奋斗》的讲话,为广大农村青年解答了很多“一五”时期的农业发展规划和青年任务方面的问题,其中明确强调:“我国农民的光荣责任,就是要努力完成五年计划规定的各项农业增产任务。”[2]

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推进农业合作化是实现农业增产目标的必然要求。“一五”计划实施期间,党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目标之一就是扩大农业集体所有制,把以农民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人所有制改造为合作社社员的集体所有制。“推动农业生产的合作运动”[4]也是“一五”计划的重点任务。伴随着计划的深入实施,各地普遍试办了以统一经营和土地入股为主要特征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就为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创建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突击队员获得身份认同提供了可靠的制度支撑。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村青年从亲身经历中体会到组织起来的巨大力量。因此,完成“一五”计划规定的农业生产任务,适应农业合作化运动形势的需要,成为农村青年突击队产生的重要时代背景。

(二)农业生产面临现实困境

“一五”时期,我国连续发生洪涝、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巨大挑战。以旱灾为例,“1949-1956 年,全国因灾减产粮食达2262 万吨,其中1953 年达到了544.7 吨”[5]。为了应对农业自然灾害,我国各地农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完善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提高灌溉和排水设施的质量。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农民的灾害防控能力。在此期间,农村青年突击队得到快速推广,为各类应灾措施提供了重要的力量保障。1954 年,长江和淮河发生特大洪水,受灾农田近5000万亩。就在这一年,湖南长沙望城县大湖乡建立了一支50多人的青年突击队,以应对严重的水灾[6]。1955年,全国范围内遭遇旱灾,灾区涉及24个省份。为应对灾情,各地区组建了更多的农村青年突击队。1956 年8 月,我国沿海地区发生了一系列台风灾害,浙江所受损失最为惨重。为抗击台风,浙江农村地区组织了大量青年突击队,在抗击台风上起到了显著作用。

土改后的农村地区依旧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农业生产效率低下。比如,在化肥施用量方面,“1952 年,中国耕地总面积和农作物播种总面积分别达到了167745 万亩和211884 万亩,化肥施用总量仅为7.8万吨,平均每亩施用化肥量仅为0.05公斤。”[7]同时,农民的农业知识水平也比较低,主要采用传统的耕种方法和农业管理经验。这种小农经济无力采用农业生产新技术,更无法开展大型农田基本建设,故而难以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也满足不了工业发展对粮食和各类农副产品的需求。1955 年12 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怎样搞好农村青年突击队》指出:“我国农业建设刚开始不久,存在的问题很多,所以碰到的困难也就不少,需要用建立青年突击队这种办法来进行工作的情况也会有很多的。”[8]“克服由于生产计划不周或其他原因造成的生产薄弱环节,如粪肥不足、饲料缺乏”[9]等任务需要发挥农村青年突击队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应对自然灾害和农业技术落后的现实困境,作为以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为主要职责的农村青年突击队得以创建及快速推广。

(三)城市青年突击队发挥示范效应

青年突击队组织最早出现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领域。1954 年1 月13 日,北京苏联展览馆(今北京展览馆)的建设工程进入冬季施工最紧张的时候,18名团员成立木工青年突击队,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提前完成了额定任务,这就是新中国第一支青年突击队。1954年5月至12月,吉林、黑龙江、辽宁、河南、江苏、上海、山西、天津、甘肃、河北、内蒙古等地的各级团组织到北京学习青年突击队经验。截至12 月,在“重点试建,逐步推广”的方针指引下,26 个省、市、自治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已组建青年突击队(组)650 个,队员1.2 万余人[10]。城市青年突击队的蓬勃发展,为农村地区采用突击队形式组织青年起了有效的示范作用。早在1954 年4 月3 日,北京南苑区红星集体农庄学习苏联展览馆工区青年突击队的经验,建立了青年生产队[11]。从1954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地农村正式建立了以“青年突击队”为名的生产组织形式。

具体来说,城市青年突击队的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为农村建队提供了重要参考。“建立青年突击队,是组织青年工人积极参加劳动竞赛和对青年工人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一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12]。青年突击队自建立之初,就以突破生产定额为量化标准,以劳动竞赛为组织活动平台,目的是解决新技术施行难题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事实证明,青年突击队有效地加强了生产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劳动竞赛、提前完成工程任务等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在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生产部门中,青年突击队工作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从创立到运行会牵涉到多个部门。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并各负其责是搞好青年突击队的关键。这些理念和方法,对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建立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总之,“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建立与发展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适应了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二、“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发展的主要举措

“一五”时期是农村青年突击队初建的关键阶段。这种新的农村青年组织形式能够得以发展壮大,是多种举措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政策支持为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宣传动员和思想教育为广大青年投身突击队做了思想准备。党组织、合作社、团组织的协同配合,多样化的组织类型为突击队发挥组织效能提供了组织保障。

(一)因势利导提供政策支持

随着农业合作化运动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青年农业人才。党领导青年团①积极探索符合农村青年特点的组织形式,为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快速发展提供政策支持。1954 年7 月,团中央召开农村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当前团在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几项工作的决议》。该决议指出了青年团在农村中的工作重点,强调要“充分发挥青年在互助合作和劳动生产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组织青年学习农业技术知识和推广农业增产经验”[13]。11月,中共中央批转了该文件,要求各级党委继续注意发挥团的助手作用。这些文件和批示为全国各地农村以突击队形式组织动员青年提供了政策支持。

1955 年春,广东省中山县新平乡在掀起备耕热潮时,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36 名农村青年组成了一支青年突击队。广东团省委向时任团中央第一书记胡耀邦作了汇报,并说明广东农村青年突击队是学习北京建筑行业青年突击队的经验而建立的。胡耀邦了解情况后指出:“青年突击队的做法,是调动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的好形式,可以在全省、全国总结推广。”[14]同年8 月20 日,团中央发出团内指示,要求各级团组织根据生产需要组织各种类型的青年秋收突击队,带头开展劳动竞赛。10 月,青年团二届四中全会要求各地团委以积极主动的精神,放手组织和发挥青年的积极性,使青年真正成为农业合作化事业中的一支突击队伍。截至11 月,各地农村组织了青年生产突击队近20 万个[15]。1956 年2 月,团中央发布的《中国青年为实现1956 年到1967 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的奋斗纲领(草案)》提出:“根据生产需要,特别是在遇有紧急或困难的生产任务的时候,农村青年还应当组成各种突击队,以自己的先进行为,尽快尽好地完成这些任务”[16]。在这些政策推动下,农村青年突击队更为迅速地发展壮大起来。1956 年初,农村青年突击队和青年生产队达到40 余万个[17],仅山东省的农村青年突击队就达到了8 万多个,队员120 多万人[18]。

农村青年突击队在多地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1955年4月23日,新华社播发《广东省各地农村青年突击队带领群众战胜自然灾害》的新闻通讯,介绍了广东省农村青年突击队带领群众抗旱的事迹[19]。同年,中共中央要求各地总结关于农村工作经验的文章,其中《中山县新平乡第九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被编入《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中。毛泽东为该文写作的按语指出:“这一篇很好,可作各地参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希望各地的党组织,协同青年团组织,注意研究如何特别发挥青年人的力量,不要将他们一般看待,抹杀了他们的特点。”[20]在一系列政策推动和宣传下,突击队已经成为农村青年发挥先锋作用的重要组织形式。

(二)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动员

青年团非常重视在建立青年突击队前的思想教育工作,强调“如果我们不注意思想教育工作,勉强把青年拉到突击队里来,这样,他们的工作是不会积极主动的。”[21]但也有些社员和干部对建立青年突击队心存顾虑或持反对态度。他们担心青年技术差,不能保证农活质量;担心青年聚集后吵嘴多、做活少;担心从生产队抽走青年建突击队会影响本队生产。还有的家长担心青年参加突击队后会过度劳动,累坏身体。青年们也有一定的顾虑,担心多干活而不多记工分,担心活重顶不住。针对以上问题,在党组织的统一协调下,青年团广泛向合作社干部、社员和青年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同时,农业生产合作社也积极做好配合,制定各项配套制度,解除青年及其家庭的后顾之忧。

第一,着力宣传组织青年突击队的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开展动员工作,团中央要求在推动建立青年突击队的时候向农民群众讲清楚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紧急的生产任务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必须建立突击队去完成这个紧急的任务,完成这个任务对本乡、对自己以至对国家有什么好处。二是青年突击队有一定的生产目标,不是事事都突击。三是什么人可以加入突击队,参加突击队的手续怎样办理[22]。只有讲清楚问题,思想动员工作才能收到实效。团中央在指导建队工作中就明确指出,“青年报名参加突击队,应该看成是思想觉悟提高的表现。每个青年参加突击队,必须是自愿的。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得深入,使青年懂得建立突击队的目的和意义,他们就会自觉地踊跃地报名参加。参加突击队只有出于自觉自愿,突击队员们的意志才能是坚强的。”[23]在1956年的河北省武安县迂城乡,为了把旱地变水田以增加产量,上级布置了打24 眼井的任务。当时有很多社员不愿意。有人说:“这么多旱地,打个三眼两眼的井能顶多大用?”有的干部认为:“去年上级让打四眼井还没有完成,今年打这么多的井怎么能完成呢!”[24]针对这些疑问,团总支组织团员向社员群众开展宣传工作。宣传员告诉社员们:“去年社里水浇地的棉花,比旱地棉花每亩多收五十斤(籽棉),如果把全乡一万七千多亩旱地全部变成水田,每年就可以多收八万五千多斤”[25]。正是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宣传动员工作,激发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最终,团支部以团员为主力组成了97人的青年打井突击队[26]。同年,在河北青县码头社,有部分生产队长和社员对开展玉米授粉突击运动认识不够。有人认为:“种了几十年玉米没授过粉,也没少打粮食。”[27]有的生产队长强调活太多,不愿让青年们实行玉米人工授粉。面对这些情况,团支部组织各生产队的团员和青年开展宣讲活动,用去年曙光农业生产合作社玉米人工授粉的方法增产的实例,广泛地向群众进行宣传,并协助生产队长计算农活,安排劳力。通过思想动员工作,社员的认识得到了统一。码头社抽调出404 名社员参加玉米人工授粉工作,确定由技术队长和妇女队长参与领导。在此基础上团支部组织了13 个青年玉米人工授粉突击队,队员260人[28]。

第二,精准回应青年及其家庭关切的问题。针对人们担心加入突击队后会过度劳动的问题,团中央提醒宣讲员要向青年及其家庭讲清楚,“青年突击队有一定的生产目标,不是事事都突击,而且在完成任务的斗争中,突击队的组织是注意青年的健康和安全的。”[29]另外,有的地区还结合实际情况建立配套制度以保障青年的基本权益。河北省武安县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建立劳动报酬制度,保障突击队员的合法利益。此外,合作社不仅会及时表扬突击队取得的业绩,还会向队员给予一定的物质激励。武安县苑水乡红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12 个青年突击队超额完成攻坚任务,合作社管理委员会买了17 个茶缸、21 个草帽、34 把扇子奖励突击队员[30]。这些青年深受鼓舞,在河东灭荒突击运动中,一天就完成200 亩的工作任务[31]。这些激励措施极大地激发了青年参加突击队的热情。

第三,通过联合宣传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在组建青年突击队期间,党组织、合作社、团组织注重开展联合宣传,以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河北省邢台县北小庄乡就是一个典型。1956年,该乡响应党中央提出的“绿化祖国”号召,决定营造万亩树林。为了发动全体社员投入植树造林运动中来,党支部、合作社、团支部分别召开干部会议,研讨植树造林事宜。其间,各团分支部也召开了团员大会予以动员。在多方合力之下,很快就吸引了广大青年投入火热的讨论中来,最终在建立造林青年突击队方面达成了共识。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北小庄乡吸收各部门干部共22 人,组成了万亩造林指挥部,由党总支副书记任主任,副乡长和团总支书记任副主任。经过思想动员和组织带动,该乡很快就建立了由830 名团员和青年组成的28 个青年突击队[32]。

第四,充分发挥实践育人作用。农村青年突击队不仅是攻坚克难的先锋力量,也是面向农村青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载体。突击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样,在初建时期就形成了以下有效途径。一是利用劳动间隙展开主题讨论。河北省武安县苑水乡的团支部利用突击队员在田间地头读报的时间,组织大家开展“怎样当个好社员”的讨论,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鼓舞队员们的劳动热情。二是选树优秀典型。例如,湖南省望城县六区大湖乡的高小毕业生冯健在积肥运动和防汛抢险运动中表现积极,带头组织青年突击队,被选为生产合作社的社长;洞口县一区花古乡的高小毕业生向书刚参加打井、开圳、增产、杀虫等突击运动,发挥了表率作用,成长为互助组的带头人。这些典型人物事迹都得到了青年团湖南省委的宣传表扬,实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三是通过组织劳动竞赛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在辽宁,“组织青年参加劳动竞赛和突击活动,并在活动中向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是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有效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方法。”[33]在河北邢台县北小庄乡的造林运动中,突击队员发起挑战竞赛,带动各队积极行动起来。造林竞赛期间,每天都是人山人海,各个山头飘着鲜艳的红旗,青年们的歌声、民兵的号声、收音机的广播声、锣鼓喧天声、铁镐的刨坑声充满了山谷。团员青年编排了40 多段快板,向群众宣传造林的意义和好处,激发了大家的劳动热情。最终,实现造林12 300 亩[34],超额完成原定计划。

(三)建立健全分工明确且相互配合的协同机制

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快速发展和作用发挥离不开党组织、合作社、团组织的协同发力。三方各司其职,共同建构起支撑农村青年突击队发展的组织保障。

第一,党的政治领导对建立农村青年突击队起决定性作用。建立突击队的初衷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团组织发现了生产上的薄弱环节或者预见无法按时完成生产计划,认为有建立突击队的必要,就主动向党组织提出建议。经党组织批准同意后,团组织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建立突击队。另一种是党组织针对生产需要,提出紧急任务,由团组织制定建立青年突击队的计划,提请党组织批准。突击队建立后,要服从合作社的生产计划,主动地接受党支部的政治领导,经常汇报完成任务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突击队作出的突出成绩,党支部也会及时给予宣传和表彰。

第二,合作社根据生产需要确定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基本任务。农事活动的季节性很强,在农活多时间紧的情况下,常面临劳动力不足或效率不高的困难。比如,春季造林和夏季灭荒、灭虫、抢收、压绿肥等工作,都是具有挑战性的急活重活。农村团组织就抓住这些任务艰巨又时间紧迫的工作,集中力量组建青年突击队。合作社通过突击队带动全社成员开展劳动竞赛,激发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生产任务按时或提前完成。在突击期间,完成既定任务的青年突击队还会根据合作社的安排去增援其他生产队。以河北省武安县光芒社为例,该社在间苗期间,由于青年劳动力较少,很难及时完成既定的生产任务。团支部组织18 名青年建立了突击队。在抢收小麦时,除了抢收原分配本队的25 亩小麦外,又帮助另外两个生产队抢收了18 亩。分配给该突击队的灭荒任务是50 亩,他们三天就完成了,又帮助别的生产队灭荒38 亩[35]。此外,合作社还会和党支部一起,听取任务完成情况,并帮助突击队制定计划及解决问题。

第三,青年团具体负责对农村青年突击队的思想引领和组织动员。农村青年团的首要工作就是要不断加强对突击队员的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一般有六个方面:一是“热爱社会主义前途,热爱劳动,热爱农业生产合作社,积极参加劳动竞赛,遵守劳动纪律,提高劳动效率”。二是“关心集体利益,爱护公共财产,大胆提合理化建议”。三是“认真学习、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政策,遵守国家法令,向一切坏人坏事作斗争”。四是“努力学习文化、技术和科学知识,采用先进增产经验”。五是“勇敢坚强,不怕困难,决心完成突击队的任务”。六是“团结互助,决不骄傲自满,在任何时候都不松劲。”[36]青年团负责的第二类工作就是组织突击队深入生产实践,提高劳动效率。一是组织突击队员讨论生产计划并制定个人计划。二是组织开展突击队的技术教育工作和文娱活动。三是协助合作社管理委员会检查生产完成情况。同时,青年团还要完成在突击队内培养团的骨干以及发展团员的任务[37]。

(四)因时因地制宜设计突击队类型

由于农业生产任务的不同,全国各地区在建队之初就因时因地设计农村青年突击队形式,主要形成了四种突击队类型。

第一种类型,常年青年突击队。这种突击队是合作社管理下的一个固定生产单位,其任务是在经常性生产中发挥带头作用,成为开展劳动竞赛、推广先进经验的突击力量。山西省阳高县大泉山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青年突击队在治理荒山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高度重视。团总支在总结青年突击队的经验后,向合作社提出建立青年基本建设队的建议,并很快得到党组织的支持。1956 年3 月19 日,该合作社正式建立了由32 人组成的青年基建队[38]。此后,社内不需要再向各生产队抽调劳动力,随时可将青年基建队转变为青年突击队。不过,从全国范围看,常年突击队并非主流形式,属于个别地方的试验。团中央也曾明确,“农村青年突击队不是一种固定的经常的生产组织”[39]。

第二种类型,以农业生产青年为主体组建的临时青年突击队。这种突击队是根据合作社在一个时期的生产需要,或者是在出现抗旱防洪、抢种抢收等紧急任务的时候组织起来的。其职责在于突破薄弱环节,保证完成紧急任务。任务完成后,就不再保留突击队的组织形式,待有新的紧急任务时再集中起来。北京农村组织青年突击队的基本理念就是“活忙就干,活完就散”。1955 年,北京郊区在除虫、抢荒、积肥等紧急任务中建立了900 多个青年突击队,有队员18 500 多人[40]。这种类型是全国农村青年突击队的主要组织形式。

第三种类型,以副业青年为主体组建的临时青年突击队。这种突击队是为了完成农村较大的农业基础工程或者全村全乡性的突击任务而组织起来的。任务完成后,突击队员仍回到自己原来的岗位。以河北省武安县农村青年突击队为例,在生产任务紧急时,就适当抽调一些搞副业的个体青年,帮助任务较多的生产队进行生产。这样的突击队在全县有22 个[41]。它的优点在于组织简便,便于调动。但是,由于副业青年不经常参加农业生产,有时突击劲头不足,技术不熟练,不容易充分发挥突击作用。

第四种类型,专业性青年突击队。这种突击队专门从事农业生产中的某一项任务,可以长期存在,也可以完成任务后就解散。山东汶上县建立了玉米人工辅助授粉青年突击队,专门推行玉米人工辅助授粉。湖南醴陵白菜洲乡建立超额增产青年检查突击队,专门发现和纠正庄稼不好的现象。在甘肃省贺兰县,23 个青年突击队在一天内就营造了一条30 多里长的黄河护岸林带。浙江舟山群岛的定海县北蝉乡,组织了千人造林大队,种树101 000 株[42]。山西省解虞县各公社创建“青年抗旱打井突击队”,掀起了打井抗旱运动的高潮[43]。

综上所述,“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所取得的成绩是在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下取得的。这些主要举措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农村青年突击队发展的支持体系,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农村青年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历史作用与现实启示

农村青年突击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业生产战线的重要创新,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要,也成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引领和组织动员的重要载体。农村青年突击队的成功经验对引领农村青年投身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历史作用

第一,提高了农村青年的生产技术能力。青年突击队是推动农业生产技术快速提升的先锋力量。有的地区形成了青年团组织技术人员培训突击队员,再由突击队员培训普通社员的技术传播模式。在河北省青县码头社,团支部请技术社长给青年玉米人工授粉突击队传授玉米人工授粉技术,队员们初学后在玉米地实习,边做边学边教,带动全社农民掌握了该技术[44]。突击队还积极优化工作流程,在下地授粉前后抓紧时间做别的农活。其中,第九生产队的30 个突击队员用半天时间人工授粉56 亩玉米,还追施了15 亩高产玉米的化学肥料。第四生产队的20 个突击队员用半天时间给20 亩玉米进行授粉工作,还拔了2 亩地的草[45]。在河南省陈留县三利农业合作社,青年突击队改进了打井方法,打井效率由三天一眼加速到一天一眼。广西来宾县平西乡青年突击队决心在7 天里建成原来计划20 天建成的沽塘水库[46]。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果没有过硬的技术和旺盛的精力,这种速度是很难达到的。考虑到农村青年生产知识不足的缺点,突击队也注意及时吸收其他年龄层的技术能手加入突击队。团中央曾明确提出:“不应该认为突击队就是完全由年轻人组成的组织;它也可以吸收有技术的老年、壮年农民参加,当然,这些人的数目是不应该过多的,只能占一小部分。”[47]“应该注意吸收一些有生产经验的成年农民参加突击队的领导,并且应该在突击队里设置技术指导人员。”[48]这些要求为突击队探索传帮带的技术传播方式提供了指导。

第二,提高了农村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农村青年突击队产生初期,就被认为“是适合青年特点的有效活动,是对青年加强共产主义教育的生动而有效的方法。”[49]突击队员在劳动中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忘我劳动的精神,影响和带动了广大社员的劳动热情。在北京,京西矿区金鸡台小区西苑社的积肥突击队带领全社在6 天内积肥32 万斤,按计划完成玉米追肥任务;东郊区组织的49 个秋耕突击队不分昼夜开展耕地突击,超额完成任务;姚家园社突击队在完成本社秋耕任务后,积极支援其他社。在突击队带动和帮助下,北京各区提前完成秋耕、冬耕任务[50]。青年们参加突击队后,集体主义精神显著增强。一些青年光荣地加入了党、团组织。

第三,开辟了组织动员农村青年的新路径。在短时间内,青年突击队就从城市基本建设领域进入农村地区,成为组织农村青年参与农业生产的重要形式。“一五”期间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党、团、社的协同领导体制机制。其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治保证,合作社的指导和支持是重要基础,青年团的思想引领和组织动员是重要的动力支撑。农村青年突击队创建伊始,就形成了统一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为农村青年的健康成长和作用发挥提供了重要的组织形式。

第四,培育了青年干部人才。农村青年突击队不仅注重生产实践,还注重在实践中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提供平台和机会。突击队积极开展文化教育活动,组织成员学习业务知识和革命理论,培养了一批爱祖国、爱农村、懂农业的优秀青年。河南省偃师县东寺庄农业合作社建立了与突击队同性质的试验队,培养了大批青年积极分子。“在1957 年冬整社后,生产队进行了调整,原试验队的18 名青年成为领导骨干:3 个生产队长,4 个妇女队长,1 个队会计,5 个组会计,5 个锅驼机手。”[51]同时,试验队注重将知识青年培养为行政和技术骨干,使返乡毕业生看到了在农村发展的前途。当地的社干部就明确提出:“这是新技术试验队,基干突击队,又是培养干部的训练班。”[52]

当然,作为新生事物,农村青年突击队在当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有些地方的突击队不是因生产需要而建立,只是由于青年的热情而建立。这样的突击队在成立后才去找任务,最终流于形式。“有的地区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生硬地建立突击队,打乱了生产合作社的计划,反而导致生产效率降低。”[53]有的地方把青年突击队和团的组织混为一谈,使其脱离生产组织属性,而像是一个政治组织了。“有的地方要求因为有小孩而没有参加突击队的女团员去和突击队一起过生活,实际上是用突击队代替团的组织。”[54]“还有的地区要求青年突击队员样样先锋,事事突击,严重忽视了青年的健康。”[55]北京郊区部分生产合作社没有贯彻多劳多得的原则,突击队员的工分比一般社员还挣得少,严重影响了队员的积极性,并且遭到队员家庭的不满[56]。不过,这些问题很快就得到基层党组织的重视与回应,并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纠正。

(二)现实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57]。这一重要论断启发我们,要积极从中国青年运动和青年工作的历史中挖掘宝贵经验,服务于当前党的工作大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58]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要靠人才、靠资源”[59],“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特别是让一部分年轻人热爱农村农业”[60]。“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的组织机制创新和特色优势对今天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第一,运用农村青年突击队的技术培养机制提升农村青年的生产技术能力。各级党、团组织可以牵头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或开展常态化的培训项目,为农村青年提供包括现代农业技术、农产品加工、农业管理等内容的系统课程。通过建立农业技术导师制度,吸收有专业知识的农业专家或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农民,组织他们与农村青年进行配对指导,分享实践经验,传授技术技能,并提供行业内的各种资源。组建专业型的青年突击队,组织农村青年与突击队间的农业技术比赛、经验分享会等活动,促进彼此间的学习交流,推动共同进步。另外,农村青年突击队还可以作为农业应用科技的推广队,帮助农民了解并掌握智能农机、无人机、物联网等现代化生产技术。

第二,以农村青年突击队的鲜活案例与精神文化创新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引领的内容和形式。当今,推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加强对广大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农村青年突击队在这方面大有可为。可以在农村地区设立示范农田或农业园区,由农村青年突击队负责专项生产,展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高昂的精神风貌,带动包括普通农民在内的农业工作者关注农村发展,更好地参与乡村建设。通过深入挖掘和宣传农村青年突击队的精神意义与文化价值,加大对农村青年从事现代农业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而进一步增强农村青年的职业认知、家国情怀和使命意识。

第三,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多种组织形式对吸引青年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启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红利的消失,农村地区出现了人口流失、留守儿童、生态破坏等问题。与此同时,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代农业机械化乃至无人化正在得到推广。农村需要更多的高素质农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和乡村工匠。今天,要发挥青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就要注重发挥组织优势,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创新方式方法,积极为年轻人到乡村基层服务锻炼搭建舞台、提供机会、创造条件。“一五”时期农村青年突击队多种类型的组织形式以及激励机制,对组织动员广大青年振兴乡村提供了新的思路。

第四,充分发挥突击队的实践育人作用。通过在“急难险重新”任务中建立农村青年突击队,有助于广大青年在服务群众中主动担当作为、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锻炼中提升工作能力。历史经验证明,农村青年突击队可以成为发现青年人才、培养年轻干部的新型“蓄水池”,新时代的农村青年突击队也应该发挥出这样的独特作用。同时,通过农村青年突击队的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广大青年更积极地融入乡村社区,感悟奋斗意义,实现人生价值。

猜你喜欢
突击队农业生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寻网红彩虹路访突击队英雄
用旧的生产新的!
泰兴市 党员突击队 战“疫”急先锋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