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RMP理论分析的研学旅行开发研究*
——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为例

2024-01-15 12:01卢颖怡李沙沙张蓉倩
地理教学 2023年21期
关键词:六堡研学文化遗产

卢颖怡 李沙沙 张蓉倩

(梧州职业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学习为目的的旅行。与我国研学旅行研究相比,国外研学旅行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深入而扎实,主要涉及研学旅行概念及理论、构成要素及价值探讨、研学旅行实践与管理等方面,研究成果涵盖的内容涉及经济、文化、生活技能、职业规划等领域。近年来,受到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引领,我国研学旅行研究发展迅速,市场需求旺盛,急需构建符合育人要求的研学课程。本研究利用RMP理论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六堡茶制作技艺”中蕴含的研学资源、分析六堡茶研学旅行市场前景,进一步提出六堡茶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并尝试开发设计研学产品。

一、基于RMP理论分析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概况

RMP理论即昂普理论,是由吴必虎教授提出的以旅游产品为中心,对旅游的资源(resource)、市场(market)和产品(product)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从而开发旅游产品的一种理论。从资源上可以概括为政策利好、市场需求和研学旅行资源三要素。

1.政策利好

2023年2月2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以及《“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十四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要求,进一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通知》共列出八项重点任务,其中包括推出一批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和演艺作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研学活动。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同时,要将旅游空间作为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

2.市场需求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今年国内旅游人数有望达到45.5亿人次,同比增长约80%;国内旅游收入约4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5%;全年出入境游客人数有望超9000万人次,同比翻一番。戴斌等认为2023年旅游经济稳增,但在扩大消费和繁荣市场的同时,也要防止旅游目的地和市场主体为了尽快挽回损失而“抢跑”,以损害旅游者权益和降低游客满意度为代价追求短期的繁荣。应该加快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体系和高质量发展政策,以绿色旅游为导向加强对地方旅游发展实践的专业指导和示范推广,以智慧旅游的场景建设和内容创造为导向加强对投资机构和市场主体的方向引领,以文明旅游、研学旅行、美好中国新战略务实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培育“美食+旅游”“非遗+旅游”“音乐+旅游”“艺术+旅游”等新业态,拉动旅游增量需求,盘活存量资源。

3.研学旅行资源

(1)研学师资

研学师资、研学基地、研学课程是研学旅行的产品开发最基础的三要素。目前,“六堡茶制作技艺”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9人,中国制茶大师2人,国茶工匠1人。邀请非遗传承人加入研学旅行,更好地传播“茶船古道”茶文化。

(2)研学基地

为了深入挖掘和发扬六堡茶茶文化,梧州市积极鼓励“茶旅+研学”新业态发展,鼓励茶厂申请研学基地、茶博物馆,推动茶产业一体化建设,打造茶文化综合展示中心、六堡茶现代化加工厂、网红露营基地等茶文旅配套设施,更好地满足游客对茶文化的需求,提高旅游体验和服务水平,加强对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其中,重点推进摩天岭六堡茶海、苍梧县六堡茶特色小镇旅游区、黑石山茶文旅综合体、六堡山坪瑶乡田园综合体等项目的建设,并规划建设“茶船古道”茶文旅休闲项目,打造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观光、养生于一体的茶旅养生胜地。这些项目的建设都将为当地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丰富了游客的旅游选择,促进了茶文化产业的发展。

(3)研学课程

借助非遗“中国茶”的品牌效应,扎根六堡茶的文化内涵,结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与校内学科进行联动打造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观光、养生于一体的茶研学课程,打造非遗“中国茶”的“六堡茶样板”,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同时也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从而带动整个茶文旅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基于RMP理论分析研学旅行市场需求

为了能深入了解六堡茶研学旅行产品的市场前景,本研究设计了六堡茶研学旅行产品开发调查问卷,以梧州市的学生及其家长为主体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1021份,有效数据851份。问卷内容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被访问者的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被访问者对六堡茶研学旅行产品的认知和需求;第三部分是被访问者对包括研学资源丰富程度、研学收获和能力培养、研学基地环境与设备、研学导师师资力量等12个变量的重要程度进行分析;第四部分是被访问者对六堡茶研学旅行产品的期待和建议。本次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26软件进行分析。

1.被调查者基本特征分析

研学旅行的需求侧通常指学校、家长和学生。由于学校是法人身份,主要起到中介作用,实际支付研学费用的是学生家长,实际使用研学旅行产品的是学生本人,本次问卷的对象以学生和学生家长为主。被调查者中,学生412位,占54.9%,家长309位,占41.1%,旅游从业人员14位,其他职业16位。其中,学生分别由69位小学生、116位初中生、110位高中生和117位大学生组成,其年龄呈正态分布。

家长身份的被调查者的年龄主要分布在31至60岁,家长的学历以本科和大专为主,职业以从事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工作为主。学生身份的被调查者反映家长的学历以初中及其以下为主,主要从事自由职业,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01至6000元。

2.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为确保后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研究的顺利进行,本次调查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检测得本问卷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为0.95,删除项后的克隆巴赫信度系数均小于0.95,说明该问卷的信度非常好。

本问卷数据的巴特利特球形检验的概率值小于0.05,无限接近0,数据呈显著相关。同时,KMO检验值为0.956,故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3.市场调研情况分析

根据《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2022-2023》,目前中国研学市场普及率在5%,与日本修学旅行98%的普及率相比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结合问卷数据可以看出,本地的研学旅行市场普及率和未来预期有很大的差距。有79%的被调查者没有参与过研学旅行,而被调查者中对以“六堡茶”为主题的研学旅行表现出期待和愿意态度的高达82.69%,仅有少部分受访者表示不支持。这表明研学旅行市场前景巨大。

4.差异性检验分析

本研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了解不同身份的被调查者,对研学指标的重视程度有无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职业身份的被调查者对研学收获和能力培养、研学基地环境和设备、研学导师师资力量、研学课程内容设计、研学实践体验感、研学活动形式多元化、研学后勤和安全保障等变量的重视程度有显著性差异。

5.具体内容分析

(1)研学旅行类型

如表1所示,文化传承型研学旅行的响应率达到1/5。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集中华文化历史发展和集体指挥的产物,其内涵和文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意义。如果仅局限于传承人来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悖于非遗“活态保护”的原则。扩大和加强传承人的培养和队伍建设是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和方式。调查分析得出人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视程度仍不够,应加大宣传力度,调动大众参与保护传承的积极性。

表1 研学旅行类型受欢迎程度

(2)研学旅行的收获和能力培养

如表2、表3所示,在研学旅行中,学生需要亲身参与,提高分析和思维的能力,不断学习总结、提炼新知识产物和实践操作,最终形成属于自我的能力,产生自我的内生动力。根据调查分析得出,家长及学生对个人能力的发展需求是相对全面的,其中对学习能力、观察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需求较大。在研学课程设计中应注意通过引导式教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思考、讨论中总结茶史茶文化及其相关知识。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制茶技艺,提高动手能力。

表2 研学旅行的能力

表3 研学旅行的收获

(3)研学旅行项目

如表4所示,大众对研学旅行的项目需求集中在参观博物馆、田园茶圃采茶、体会制茶技艺、体验泡茶技艺的研学“入门级”基础知识,总占比近六成,而对进一步研学和深入学习的需求较少。可见大众对研学旅行不太了解。在研学课程设计上,应注重“寓教于乐”,避免重“旅”轻“研”,应在“研”上下功夫,并将知识融入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增长见识、提高素质、体验生活和实践的快乐,切实将书本知识、历史文化和生活实践深度融合起来,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培养创新能力。

表4 研学项目选择偏好

(4)研学旅行纪念品

如表5所示,大众对风味土特产、六堡茶叶类的当地特色产品较感兴趣。因此在研学课程体验中,应注重挖掘当地特色产品,同时通过文创类产品来提高课程的互动深度,增强消费者的体验感。

表5 研学旅行纪念品

(5)研学产品开发平台

如表6所示,大众对学校、景区、博物馆的信任度比较高,占比超八成。应该通过学校教育和校外实践教育相互衔接的创新形式,加快建立一支以研学专家、辅导教师、非遗传承人为核心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和实践项目研发团队,满足现实市场的迫切需求。

表6 研学旅行产品开发平台

(6)研学产品时长和费用

如表7所示,调查数据显示,消费者倾向于1至2天内的短期研学。研学旅行费用在千元以下是可接受的水平。根据2023年年初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今年春节假期我国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3.08亿人次,同比增长23.1%,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8.6%;国内旅游收入3758.43亿元,同比增长30%,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73.1%。2022年底,“后疫情时代”到来,全国各地产业逐步恢复运作,旅游业是全面复苏较为明显的产业。人们通过旅游的方式解压,研学、交流的欲望愈加强烈。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旅游的重要资源。“非遗+旅游”的研学模式符合旅游新业态的发展。

表7 研学旅行产品时长和费用

三、基于RMP理论分析研学旅行现有产品特征

近五年来,研学市场越来越活跃,研学产品也层出不穷,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形式开发单一

研学旅行不是机械地转移传统课堂。有趣的实践体验课程是引导学生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钥匙。现有市场上的研学旅行大多采用旧的旅游线路模式,表现出功利化、肤浅化、形式化的倾向,而非注重学生的成长需求。

2.资源整合程度不高

研学旅游的迅猛发展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尤其是研学课程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当前的研学课程多集中于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学生的学科学习尚未建立强连接。教师在开发研学课程时,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根据不同的年级确定不同的教学重难点,注重学生的体验感与课程趣味性、知识性的有机结合。

3.产品结构不够丰富

目前,六堡茶产业以农业和加工业为主,以茶文旅为代表的服务业发展缓慢。因此,游客来到六堡镇,旅游服务项目少,逗留时间较短,直接影响当地的旅游收入。当地应结合特色茶文化,开发旅游项目,如茶山歌、茶百戏、茶百宴等。由于方言具有多样性,在开发的同时,要注意艺术的表达。例如,游客如果无法明白山歌的大致内容,参与的兴趣将会大打折扣。因此,茶文旅的产品必须精品化。

4.宣传深度不够,推介范围不广

在访谈调研的过程中,半数受访者提到不了解六堡茶研学旅行,不清楚应该如何参与报名。借鉴国内研学旅行的其他优秀产品,打响品牌名声是关键的一步。研学旅行开发者应提供更多形式、设计更丰富的活动内容来推广六堡茶茶文化。例如,研学旅行开发者可以通过申报国家级或者自治区级(省级)的优秀研学线路和研学课程,或者通过线上线下的广告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

5.文化人才缺少,教育培训不足

研学导师是研学旅行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研学导师兼具“导游”和“教师”的双重身份。为了保证研学课程的有效实施,不建议直接由导游或者制茶师傅担任研学导师。可以由非遗传承人等专业人士担任研学导师,也可以邀请专门的研学导师进行授课。

四、六堡茶研学旅行产品开发策略

1.坚持政策导向,优秀文化丰富研学内涵

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从国家层面看,更多部门关注并支持研学旅行,在研学旅行的时间、空间和资源等方面都有更多支持,相关政策的前瞻性和指导性更强。从省级层面看,研学旅行成为各地文旅、教育等领域推进“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局组织第一届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专项课题500多项;2022年12月,广西教育厅组织自治区级研学精品课程和线路的甄选活动。从地方层面看,2021年12月31日,梧州市出台《梧州六堡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多维度、多层面发布了六堡茶产业发展规划,其中包括支持发展六堡茶主题的研学旅行。

由此可见,深入挖掘六堡茶人文历史资源,阐述六堡茶起源,讲好六堡茶区的著名历史人物故事,挖掘六堡茶相关茶史、茶俗、茶歌等文化资源,培育一批能够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产品,有效地将景点活动与文化体验有机串联、将非遗与研学旅行紧密结合,不仅可以向青少年普及非遗知识、加深其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还可以丰富研学旅行的活动内容、深化研学旅行的文化内涵。

2.坚持市场导向,需求端参与开发,增强研学反馈机制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旅行社等供给侧开始关注社交平台的流量,抓住机遇打造爆款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由此可见,消费者渐渐开始影响旅游市场的发展。但从资源等供给侧视角开发的研学课程不足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运用价值共创理论,将家长和学生对研学旅行的期待与诉求纳入产品的开发目标,有助于契合供需两侧的价值主张,提高产品的开发质量和消费者的体验满意度,促进研学旅行产业的正向健康发展。同时,要建立多维度立体评价体系。一是完善整体评价体系,包括对研学导师、基地安全和保障服务以及组织策划内容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涵盖研学导师、工作人员、学生家长等多个不同主体的交叉互评。真实有效的反馈有助于不断完善研学课程,实现研学旅行的良性循环。

3.打造精品课程,丰富活动形式,树立研学品牌

家长在选择产品时会充分考虑子女意见,而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产品的需求不同。例如,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对知识深度的需求不高;而高中学生追求更高层次的知识,走马观花式的活动难以满足其需求。因此,在课程开发前期,研学旅行的开发方可以邀请中学教师共同开发课程内容,使其衔接校内的学科知识,丰富课程的文化内涵。

非遗研学活动应倡导“研学大课堂,一路共成长”的理念,设计内容新颖、形式多样、互动精彩、体验舒畅的活动课程,打造突出德育实效、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的特色研学品牌活动。

4.完善研学基地建设及其配套服务

近五年,基地建设处在快速扩张的生长期。数据显示,2022年研学基地项目占总招标项目数量的43%,比2021年提高18%。研学基地一直是旅游行业的关注焦点,建设过程应该谨遵《研学旅行基地设施规范》与《研学旅行基地服务规范》等行业标准。完备的基地是研学旅行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基地的安全和服务保障是研学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竞选全国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更有助于基地在本地及其周边市场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此外,还应配备完善的管理人员以更好地服务学生。

5.研学师资专业化,提升服务质量

从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新专业”的开设,到研学旅行指导师“新职业”的诞生都反映了研学旅行人才短缺的现实困境。研学导师兼具“导游”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既要懂得旅游又要理解教育,既要具备理论知识又能开展实践活动。2022年,93所高职院校开设“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新职业人才的培养将为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研学导师的培养,也是研学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升基地软实力的必然选择。首先,要明确研学导师的定位以及能力要求,研学导师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研学涉及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根据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或性格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让学生在研学中有所收获。研学导师要具有过硬的素质修养、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临场应对能力,同时具备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以及应急救护知识。其次,研学基地应该建立专家型研学导师人才库,根据基地开展的特色活动与当地高校、大师工作室建立合作关系。

6.紧跟数字化发展,开发“云上研学”

数字化是未来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绍兴市“研学游一件事”的发布标志着研学数字化建设的开始。开发研学旅行一体化的应用程序,包含研学过程需要的拓展知识、重点难点讲解、地图导航、安全警报和在线评价等,全程服务研学旅行,有助于提升研学旅行的体验感。其次,研学机构可基于现有的线上资源开发“云上研学”课程。例如,以故宫博物院为首的文化博物馆现已建成线上博物馆平台。2022年,有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等世界文化遗产的嵩山景区以“龙腾少林”“天地之中”为主题发布数字藏品。研学机构也可以开发数字徽章,打造研学标签,扩大线上影响力。

猜你喜欢
六堡研学文化遗产
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与文化遗产相遇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把研学从省内延伸到省外、拓展到国外
六堡茶机采茶园建设与管理关键技术
研学之旅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
与茶相逢在六堡